4 O+ i* n X9 q8 g9 \/ A 黄镇将军对故乡有着大海一样的深情。有人说他家乡观念太重,他严肃地指出,不对,热爱家乡就是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是一致的,一个人不热爱家乡也谈不上热爱祖国。 # P- T( f: P, z6 l4 C/ X! E8 X$ g9 p: @* H7 L$ D/ {5 u
1989年12月8日,黄镇将军走进了医院。安徽省委、省政府闻讯,委派副省长邵明同志前往医院看望。黄镇将军一见家乡派来的使者,激动不已,恨不得一骨碌爬起来迎接。邵明同志走近他的身边,他一把拉着邵明的手说:“我的家乡很穷,我没有给家乡做什么事,很对不起家乡人民。我老了,不行了。您还年轻,希望您多走走。”他在生命弥留的最后一刻,还念念不忘他的家乡,念念不忘家乡父老乡亲。1988年回乡,张恺帆同志要他每年回来一次。他说,您要我一年回来一次不行,两年回来一次是可行的。他所说的两年回来一次,就是1990年。他决定1990年3月回安徽。他说,我还有半个安徽没有去,我要和那里的人民共商早日脱贫致富之计。他患有前列腺炎,到家乡工作起来不方便,决定提早治疗。他算了算,治疗过后恢复健康,刚好是回乡的日期。他是为着家乡才走进医院的。谁能料到,仅仅42个小时,我们敬爱的黄镇将军就再也没有走出医院。 : M3 P) T2 Q( l4 b 5 k1 f# d! W* C Z' q" I 家乡人民永远记得黄老回乡的点点滴滴。 5 Z( Z0 v1 |3 z) A! y. R' g1 b1 W4 R& ?* a8 }
在故乡人民的印象里,他根本不是那个叱咤风云的大使、外交家,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平民百姓、枞阳乡亲。% d5 [* g( m- ^6 G" t
8 T# i% R7 f1 K! E 1961年下半年,黄镇将军和陈毅元帅下基层视察。到了中部地区,陈毅元帅到上海,黄镇将军来到枞阳。10月13日下午,黄镇将军到了横埠区,当晚住在双井边一间旧房子里。大队干部得知他在汤沟中午吃的是藕餐,想用大米招待他。黄镇将军一到双井边就宣布接待三不准:不准吃鱼肉、不准喝酒、不准吃大米饭。大队干部只好到地里挖点山芋,给黄镇将军做了山芋餐。黄镇将军和朱霖大姐吃得很香甜。10月14日,黄镇将军在黄家凹召开社员座谈会,会开到下午两点,大队干部请黄镇将军用餐。黄镇将军说,就不要请我们了,把村里5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五保户、困难户都请到食堂,每人一份饭一份菜。大队干部说,那我们呢?黄镇将军说,有剩的干部才吃,没有剩的干部就不吃。黄镇将军何尝不知道,在那三年困难时期,人人吃不饱肚子,大队干部也想得到一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纪律是不允许干部优先于群众。黄镇将军从会场出来,走到村边大圹埂上的一棵大桦树底下,看见小孩黄佳林端着一碗小山芋在啃。他弯下腰,笑着说:“给我一根好吗?”小孩高兴地将碗递上,他拿了一小根放到咀里嚼,连根带皮都吞到肚里。在场的社员惊呆了。社员们说,黄镇将军开国就当大使,外国总统常请他吃山珍海味;回到山沟里来,和社员一样吃山芋,中央来的干部,真能和群众同甘共苦。) k( ^( A% q& }3 Z1 ~8 K6 N
' B2 l& N1 }+ @, `
1980年11月28日,黄镇将军在黄山大队路过钱头凤庄,遇上父女俩挑松丫到窑厂去卖。山路弯弯,踢踢绊绊,父女俩挑累了在路边歇脚。黄镇将军看见父女俩喘粗气,走到柴担子边,插肩就挑女儿的那一担。随行人员怕他挑灭了腰,快步向前阻拦。黄镇将军说:“70来斤,挑一肩能行。”一位现住合肥曾和黄镇将军下过棋的革命老前辈感慨地说:“黄镇将军回乡吃山芋和给小女孩挑松丫,是回乡杰作。” 1 s; A: t1 F. G( c; R( k l / i/ H+ C4 N. E0 m 黄镇将军给小女孩挑松丫过后,来到黄山大队部。消息传开,乌龟山社员黄位中,在病榻上嚷着要去见黄镇将军。儿子说,您病得不能走路了,怎么去法?正在这时,黄镇将军带来字条,要黄位中到大队部。难以想像,黄位中几乎是从床上蹦下地,拿着一根拐杖,叫儿子牵着他。一路上,黄位中像是没有病,先是慢慢地走,后来越走越快。过了小桥,离大队部不远了,黄位中把拐杖一甩,快步如飞。到了大队部门口,黄镇将军看见了,向前一把将他抱起来,边抱边说:“你都老缩掉了啊!”黄镇将军和黄位中、黄远峰、孙家畈的一位老社员亲切交谈,同桌共餐。黄位中走的时候,黄镇将军给他们3位社员每人30元,叫他们回去买点糖,搞点糖水喝喝。 & `7 |: s' a/ s+ y. u8 l8 K ' `) ]0 G1 Y3 O ? 送走黄位中,黄镇将军视察江家店过后,返回横埠区政府。途经横埠大畈,田野里干活的农民蜂拥到马路上,拦住黄镇将军小车。区里同志着急地说,看黄老到区里去看。黄镇将军打开车门走下车,向乡亲们致意,向乡亲们问好,和乡亲们握手。田野里的农民看自己的手脏,不好意思将手伸出来。黄镇将军说,没关系,乡亲想看看我,我也想看看乡亲。第二天,黄镇将军视察吴家桥后回横埠区,途经大缸窑路段,道班工人想看看黄镇将军,故意将作业车拦路,只放小车勉强能过那么宽。黄镇将军小车到,司机打方向盘准备开过。黄镇将军示意停车,车子停了下来。黄镇将军出现在马路天使们面前,招呼马路天使:“你们辛苦了!”黄镇将军向他们问好,和他们握手,和他们亲切交谈。马路天使们乐开了花,决心养护好通往特色社会主义天堂马路。黄镇将军每到一地,都挨家挨户看望,问寒问暖。乡亲们有什么心里话,都喜欢对他说。黄镇将军特别注重烈属家庭的走访。黄山大队有烈属24户,24户他都跑到。烈属户有什么困难,他都乐于帮助。乡亲们对黄镇将军把他们看成是亲人,喜在心上,乐在脸上。( ]6 U* o. N& h
" v5 ~/ W- ]8 R( \4 c) N! q) A 黄镇将军对家乡教育事业倾注心血。他先后视察了桐城中学、枞阳中学、安庆一中、浮山中学、将军中学、红灯小学、黄山小学、黄峰小学、横埠中学、安庆黄梅戏校、蚌埠四中,两进安徽艺术学校、两进安庆师范学院。黄镇的名字和安庆师范学院是分不开的。为了安师院的成立,他找了蒋南翔、国家计委、国务院,才使安师院在调整时期得以挂牌。黄镇将军为安庆师范学院的创立跑破了鞋。黄镇将军每到一个学校,都为那个学校排忧解难。他在安徽艺术学校视察,看见练功学生的练功鞋破了,给练功学生每人购买两双练功鞋。这件事,老校长程功恩深受感动。1980年12月,黄镇将军走进安庆黄梅戏校,发现练功房木地板破损,生怕孩子撇坏了脚,当即电话文化部,速寄3万元,给安庆黄梅戏校整修练功房。1961年10月,黄镇将军来到枞阳中学,校长汇报学校没有电,晚自习点汽灯常出故障,影响学生视力。他当场指示地、县领导把枞阳中学电接通。枞阳中学迎来了光明,师生一片欢腾。1988年,黄镇将军最后一次回乡,事先向孙超集团募集20万元,10万元用于黄山初中创建基金,10万元分给桐城中学和浮山中学,桐城中学将这笔钱设立奖学基金,浮山中学购买了图书。黄镇将军还给桐城中学筹集8万元,建起了语言室。回到北京,黄镇将军委派孙祥凝来皖,争取到12万元,用于桐城中学危房改造。1988年5月13日下午,黄镇将军离开桐城,突然双手抱拳旋转180度,向前来送行的各级领导动情地说,桐中是我的母校,希望各级领导给予关照。大的困难找省里,中等困难找地区,小的困难找县里。黄镇将军在逝世的前一天,还问孙祥凝,桐中的危房问题可有得到解决。黄镇将军是多么关心他的母校! 0 v8 R, v+ J0 l% O 0 O1 o% J2 g8 r; m8 |1 D! y- A6 k 黄镇将军对家乡的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浮山五大名山的旅游业开发利用呕心沥血。他多次上黄山,认为黄山的美景、奇峰怪石是世界所罕见。他一气呵成“世界奇观”四个大字,留在了黄山。他提出了兴建黄山索道、试引太平湖水上黄山、黄山山上修建简易厕所等许多好的建议。他说,要把黄山建成世界最著名的旅游区之一,在国内也要名列前3名。黄镇将军对莲花佛国九华山独有钟情。他在上海美专就读,曾到九华山写生几个月。1980年、1988年,他旧地重游,两进甘露寺,两上九华山。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素有人间天堂之称,全中国的游客和韩国等世界各国人民都颂赞九华山。1988年,黄镇将军来安徽考察,4月16日的第一站就包括诗文毓秀──琅琊山在内。他在琅琊山挥毫泼墨,为琅琊山题写了“名山天下闻”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一改他下基层不题字的戒律。1988年5月10日,天空沉沉,细雨蒙蒙,安庆地区领导决定取消黄镇将军天柱山之行。黄镇将军知道后,爽朗地说,您们不是要我化缘吗?我不知道那个地方,怎么向人家说呢?黄镇将军冒雨上了天柱山,对天柱山的美丽风光赞不绝口,写下了“开发天柱,振兴潜山”妙笔生辉的题词,向世人展示天柱山。黄镇将军对浮山旅游业发展一直放在心上。在他逝世前不久,他还向国家旅游局争取到一笔钱,帮助浮山旅游业的开发建设。: a I7 r4 |. z) ?7 t
) ?. E- K6 U/ X) s: P9 R 黄镇将军回乡,留下了许多回乡故事。回乡故事,说也说不完。写也写不尽。有150多个回乡故事,已记载在《黄镇将军回乡录》一书中,每一个故事都感人肺腑,每一个故事都是爱国主义的好教材。黄镇将军回乡故事,是黄镇将军留给家乡人民的一笔宝贵遗产。家乡人民拥有这笔爱国爱乡宝贵精神财富的遗产,无限怀念创造这笔遗产的黄镇将军。黄镇将军永远活在家乡人民的心里。 4 j" W. |- \$ D D% s5 v# J) f% N: S" d4 }( [4 s
来源:枞阳杂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