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05|回复: 1

[桐城文] 何冰凌《时光沙漏》阅读印象

[复制链接]

34

主题

158

回帖

245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245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10-27 12: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9年10月27日 09:34:38  来源:新华网
! n7 a9 I# p( `- J" B, o3 a. ]  @4 v: U, ]# p& ?+ m0 N* k' k
/ h$ ^* h' l& S/ O8 S
《时光沙漏》一书是何冰凌的第一部评论文集,也是安徽省第二届签约作家系列出版丛书中唯一一部评论文集。该集正文部分取三十六篇,这是涵盖六合趋近圆满的数字,或偶合,或冥冥中寄寓了某种难言的意味。文集的体例井然,诗评11篇,比重最大,专题研究、小说批评和随笔点评各入选6篇,7篇以文学现场为总题的文学活动纪要,而这些多是何冰凌的近作。试想一下,在短时间内完成数量如此多分量如此重的文论,让人不得不敬佩她的倾心与投入。冰凌在安大的导师王达敏教授就专门为书写序,高度评价了冰凌的评论禀赋,以及在领域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4 `4 `; A) T; w  [, c) D# M1 s- r
( m' o; y: g! K+ a7 g! Q; ^* M- U2 a3 [  }* D4 q) a) m
    海上生明月。记得第一次见到何冰凌时,心中无由地跳出这句古诗。: ]3 H$ x5 }6 c. v8 a

) ~6 y0 `2 R  X: X; Z( S8 G4 _1 k' o1 \& x1 ^
    乌黑清亮的眼,带着通透凝定的睿智自信,举手投足间,一颦一蹙中,都显出异常得体的优雅从容。她给我最初的印象是:一方面,她似乎长袖善舞,左右逢源;另一方面,又谨慎地与外部保持着微妙的距离。何冰凌在她那篇精彩的自传代后记《当蝴蝶飞过沧海》中,语言温婉,情感挚诚,回顾了自己弃教从文的经历,以及自己执着为文的梦想,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觉得,在何冰凌身上凝聚了很多美好的东西,作为评论家的何冰凌,在不乏学者的严谨细致同时,又难能可贵地保持着一颗诗人敏感柔弱的心。% r( L9 n, c2 Q6 x1 z
! o5 {  Z2 B, k6 J. _

5 \9 w  O5 p* j6 ~9 ?+ Q" t4 ?    诗可以诂。何冰凌将作诗的才华带入诗歌阅读中,从一点开始挖掘,展开文本,努力成为作品的知音,甚至高于作品的清越余响。在对余怒的《枝叶》这一组诗的解析中,原本只存在于余怒生活中的枝枝叶叶也从何冰凌的文字中恣意伸展出来,那反抒情又多情,抛离传统又尊重传统,执着于以身体之缺来完成极限写作的诗人形象被勾勒了出来。何冰凌在《暴君、少女和绵羊》一文中,虽未对诗人罗亮进行过多的定位,却就文本层面做了比较含蓄却不失精当的分析,使我们对看起来语无伦次其实却诗思厚重、语言隐蔽独到的罗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还由《四溟诗话》以酒喻诗的高论,引出了长期浸淫于抒情技艺,追逐象征主义写作理想的叶世斌。对许敏作品的剖析,何冰凌使用了“还乡”这一关键词,引述了不少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作的解读,藉以凸显许敏诗歌中的敬畏、怜悯等抒情和思辨的元素。在《我们时代的肝胆》一文中,冰凌对王明韵从废墟上唱响的诗歌做了心灵的回应:唯有深情与爱意才能凝成伟大的诗句,灾难与伤痛更可唤醒人性的闪光。在综述杨键的诗歌美学时,何冰凌更以学者的谨严,反观了以往的阅读方式,从知人知世的表层到深入文本并整体观照做了一个重要转身,这使她的身影可以立于更高的楼层之上,能更全面地观察那些成熟的写作者,逐步鲜明了那些距离遥遥安静在尘嚣之外的杨健们。
7 Z  w4 b  c( W' S& }! l' f: l8 \; k4 t8 V* b4 p, v- Z

0 Z; u# o2 \' ^7 h3 y! u    诗可以群。对结构有偏好的何冰凌,还有意无意间为我们绣制了一幅幅精美宏大的诗歌地图:合肥、安庆、肥东、宿松、漂泊异乡的女诗人、若缺、不解、白鲸诗社等纷纭的诗歌部落……在做此类综合性评价时,冰凌依旧保持了她独特的细腻,一贯的敏锐,往往三言两语,便把一位诗人的诗美学特征给勾勒了出来,甚至是一语中的。在宏大诗歌版图中,她欲解诗歌的不解,欲呈若缺之无缺,她笔下的许多诗人是为我所熟悉的,却拘于见识无法说出的。或许烛照心灵的文字,本身便来自心灵的深渊吧。6 L9 f) Y# V* u  X. L+ D6 q

, X+ w' t) \' O8 C' W2 g" k8 K+ ^: ]3 b: l. _' _* V& X& x
    文学永不能以圆满的形态出现,不能以满足所有人审美需求的形态呈现,不可逃脱的喜好几乎决定着曲解的必然。何冰凌兰心蕙质,评论文本常常旁征博引,习惯借他人之口巧妙暗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大程度上地尊重别人的审美标准。一方面,何冰凌以学者的严谨在努力避免审美误区,另一方面,诗人的本性又使她无法遏制地追随内心的召唤,诸如对诗人陈先发的充溢激情的大量专题评述,正是趋近其心灵偏好的外显,细读何冰凌的这些专题研究,使我的眼前不断浮现惊采绝艳却又深藏锐刺的陈先发,也使我禁不住地回味曾途经的桐城,那个数百年名垂宇内的文都,光是它平静的外表就给了我极多的启示。或许,作为写作者,一开始并没有清晰地规定什么,甚至是杂糅混沌的,写作者只是向未知而努力呈现,只有在受众那里,意义及趣味才逐渐眉目清晰起来,或以受众所认为的清晰形态显现和绽放。因而,从根本上说,评论其实是又一种形式的纯粹创作,或言撷采六经以注我的过程,评论者所欲言明的也是自己一直隐蔽的内心世界,评论或许就是在别人作品上续写自己的诗歌、小说、散文,续写自己的梦想吧。
, i- e* P  z9 [9 G6 G( x/ ~7 `, V
7 _8 L% _1 D6 d. E% q3 W. y! ?5 e2 d& P0 q
    善于倾听,长于思考,加之良好的诗歌写作功底和积淀深厚的学养,使何冰凌可以察微而知著。她的很多评论都是气度恢宏、力透纸背的佳作,评价文字在纸上获得了自身的独立与尊严。更为关键的是,她的文字几乎不含多少杂质,如白练澄江清澈见底,这一切使她在评论上的才华日显出众。% w7 N0 K1 z  b6 J

' C  K0 e4 F: B# @& L8 [    说了很多,需陈明的是,更多时候我只是一个容易动情的阅读者。对我而言,给一部如此厚重的评论文集作评,谈自己肤浅的观感,是很有一些荒谬意味的。在这里,我也几乎只是取冰凌文论中的狭小一隅,做一些壁上之观,性质上是随感,而并非是评。
* X  q! T% |0 b0 p+ o. ?" Z. V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今夜,光洁的纸上,冰凌精彩纷呈的评论绽开且隐蔽在田田荷叶之间,远远地散溢文字的清芬,引我长久地驻足凝望……(文/西边)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4

主题

158

回帖

245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245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7 12: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时光沙漏 何冰凌 著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