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流刘葆良接任安徽大学堂会办(即总办)后,便聘姚鼐后裔、桐城人姚永概为大学堂总教习,学堂渐有起色。1904年暑期,刘葆良突然辞职去上海,堂中乏人主持,总教习姚永概与兄姚永朴商议,请学贯中西的严幼陵(复)先生来任总办,才能使安徽高等教育较快地向近代化发展。在皖省教育界颇具影响力的姚永慨兄弟二人几经周折,最终得皖抚诚勋首肯。受皖抚诚勋之命的姚永概1904年10月赴上海,拜访位于沈家弄的严宅,传达皖抚诚勋之请,二人“久谈甚欢”。此时,严复为开平矿务局的诉讼,要去英国伦敦交涉,便答复“明春(1905年)可回上海”再议。10月26日,姚永概、陈三立(伯严)专为严复去英饯行。 ) W: v7 f6 n2 O- H: ~1 T 4 }: a4 U P- j$ j5 d- c 1905年,按清廷学制,安徽大学堂改称安徽高等学堂。是年春,因学堂的学生与斋务发生冲突造成风波,学堂急需会办(校长)。10月,皖抚诚勋又责成姚永概去上海请严复来皖,并亲自给严复写信一封,由姚带去。25日,姚到上海,将皖抚的信面呈严复。严复表态:等下月初,其世兄来后商议方可决计去否。之后,姚永概请严的好友夏曾佑、陈三立等人从旁劝驾。严终为姚、夏、陈等人的诚意所感动,终于同意应聘去安徽高等学堂,姚“长跪谢之”。一星期后,诚勋签发“照会”邮寄严复。严回函答应次年正月到皖就任。1906年正月,严复来皖之前,突然收到一匿名信,要挟他不要来安徽高等学堂,致使严复辞职。皖抚诚勋和冯煦再次派姚永概往上海“挽回严公”。冯煦让姚到上海后,面告严复,皖省当局再加万金,“以备严公整顿高等(学堂)之需”,借以表明皖省当局对匿名信的正面反应。姚到上海后,一一转告,并请桐城老乡金子善(严复的家塾先生)百般劝说,严复于是答应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 * j/ `" j% k3 q1 a0 Y& O 2 k. V' T& E, U {8 {8 f) p 1906年3月,正是皖抚新旧交接之际,诚勋调任江宁将军,继任者恩铭聘严复为安徽高等学堂的监督。严复于1906年3月9日来到安庆。3月11日,安徽高等学堂开欢迎会,登台致辞欢迎严复者经久不断,严复大悦。 , q) S4 x. M, \8 m, F/ V # Q" O- h$ L U% v2 S0 }. J/ H 严复就任后,提倡西学,摒弃旧学,特别提倡西学中的平等、博爱、自由、民权诸说;严格考试学生,要求学生勤奋学习;重视外语,在原有英、法、德文之外,又增设日文和中外政治、历史诸科,使青年学生对西学能如饥似渴地学习,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发达、政治开明产生羡慕和兴趣。总教习姚永概依照严复的办学方针,认真实施。此后,学堂大有起色。严复在11月13日给夫人朱明丽的信中谈到安徽高等学堂时说:“……学堂自经我秋间整顿之后,至今有起色,学生亦肯用功,毫无风潮,皖人同声倾服。至今唯恐吾之舍彼而去也。”8 z+ L% ~- T) b; c
& e. j7 f( E# Q& b 严复在安徽高等学堂为监督的同时,还兼上海复旦公学(复旦大学之前身)的监督、清廷学部考试留学生的考试官等数职,常往返上海、北京、南京、安庆等地之间,而不能常居安庆。1907年1月5日,严复由安庆出发去北京,参加清廷举办的对留学毕业生的考试。严复尚在北京时,皖省当局担心严复留京他用,巡抚恩铭令姚致书寿洲相国孙家鼐,让严复仍留在皖高等学堂。恩铭又令新任皖提学使沈曾植速呈公函给学部,继续请留严复为安徽高等学堂监督。考试毕,严复又回安庆,与姚共同在皖高等教育界继续作贡献。1 @# K4 G% c' i4 [) W+ t
% ~% w) W2 K N& E! G 严复力倡教育,师范先行。他极力进言恩铭、冯煦等皖省决策者,办师范学堂。皖抚恩铭便上奏折,皖省办师范学堂,并听严复推荐,命姚为安徽师范学堂监督,此后,严复又帮姚从各方面为安徽全省师范学堂的开办积极谋划和实施,从学堂的行政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的学习,考试制度等方面着手,办好师范学堂。1907年3月30日,严复随同皖抚恩铭、冯煦等参加了姚永概主持的安徽全省师范学堂的开学典礼,并在典礼上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s* y; v' ?5 Z( o9 i5 C! @6 P
: Q; B1 T$ F) u$ O7 f: \( u
1907年5月,因皖北、皖南士绅势力争夺安徽高等学堂阵地,欲掌握皖省最高教育管辖权,致使学堂“人心不一,事变甚奇”,严复便坚决“辞馆”。8日,姚永概、邓绳侯、方伦叔等人在孝涞屋公饯严复。严复离开安徽高等学堂,实乃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的损失,否则,安徽也可能有像复旦那样的名校了。+ U! c/ ^3 j* _; e6 G( H
. H! Z) `- y6 z' j" o3 }8 l) j
严复在安徽高等学堂期间,对研究中国古文字兴趣很浓,欲与姚合作,可惜姚自忖“无此学识”而罢。严复离皖后,姚弟兄常与严复飞鸿传书。1912年,已是60岁的严复被当局聘为北京大学的校长。严复又聘请姚永概来北京大学任文科学长,姚永朴为教授,桐城派又一次登上北大文科讲坛。 ( O3 ]4 Z- F# g# G% @9 h* U 8 s: _8 u$ Y. _3 _1 S( g 张皖生
/ a3 ?' v H( @8 S7 q& Q. w我记得民国八年你被拘在警察厅的时候,署名营救你的人中有桐城派古文家马通伯与姚叔节。我记得那晚在桃李园请客的时候,我心中感觉一种高兴,我觉得这个黑暗社会里还有一线光明:在那反对白话文学最激烈的空气里,居然还有几个古文老辈肯出名保你,这个社会还勉强够得上一个“人的社会”,还有一点人味儿。* g. ~: ^+ c. J- }4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