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41|回复: 29

[桐城史] 桐城可知朱文正

[复制链接]

273

主题

3631

回帖

4823

积分

超级版主

闲人

Rank: 8Rank: 8

积分
4823

终身荣誉活动大师版主桐网元老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09-12-14 10: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同安闲人 于 2009-12-14 11:11 编辑 , p& V' a/ q( C3 H8 U

- L/ n6 W' R* N. v. Q最早知道朱文正和桐城的关系,是因为当年明月的那个热帖。当年明月在文中对其极度褒扬,年少英勇,武功卓绝。惊讶之余,常思索何以朱洪武会贬其侄来桐城。陶冲铜锣一带的朱姓人常自称朱洪武的后裔,或许与朱文正有莫大关系也说不定。+ l5 I* Z/ D- J6 [- v$ F
. q9 n1 M: c6 H
再度想起朱文正,是因为读史偶然发现的一段批语,说朱文正葬于桐城南城门。那个位置应该就是大家通常说的崔家坟一带,或许自古就是墓地吧。那段工整的红色小楷书于书页的上方,算是补录正文收集的不详。和朱文正一起补录的还有另外一个名人,墓葬桐城西乡,此处按下不表(其人在民间的知名度要远大于朱文正,祖籍波斯)。; d% h$ G: d# V* V9 R2 W
; Z. G: F% X! h5 C+ \
龙眠河整治已进入第二期,能否在城南为朱文正立一塑像,以纪念这位卓越天才的功绩,彰显其和桐城深厚的渊源。
  y7 u/ h8 y: x
0 K' ]% N* ^( C, I8 G朱文正之后被封为靖江王,石涛即是其后,为末代靖江王之子。2 @% q% ?5 d' [% Y7 B
% A+ D5 h% I- ?/ C
. A  x9 N5 A7 a8 Z% T: R' w
4 `8 t2 ]9 C9 V$ F- o; Y
附:朱文正,朱元璋从子。早孤。元璋起兵时,其母携之从军。及取集庆(今江苏省南京市),授枢密院同佥。元璋自立为吴王,令他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待元璋定江西,令他统领邓愈、赵得胜等,镇守洪都(今江西省南昌市)。 1363年,陈友谅率舟师六十万围攻洪都,他数败其军,坚守八十五日,直至元璋亲督师来援,始得解围。鄱阳湖之战,他派军绝敌粮道,及友谅兵败,复转师讨平其余未附之州县。后以赏功未及,致失常态,遂免官置于桐城(今安徽桐城县)。不久,忧郁而卒。
9 k3 W% o8 n& I* P- k7 z! G( Z7 `" o  |! i8 Z( F4 \
父南昌王朱兴隆是朱元璋的哥哥,朱文正之妻谢翠英是徐达妻谢翠娥之姐。 * j  r: v& I1 r" O; w3 q% k6 K

  l0 d' Y2 s4 Q# |' R0 A' t朱元璋起兵时,朱兴隆早已亡,朱兴隆的妻子王氏带着儿子朱文正依附朱元璋。朱元璋当做自己的儿子抚养。朱文正勇猛善战,随军渡江时,攻下集庆路。因屡立战功被擢升为枢密院同敛,朱元璋问:“想当什么官?”文正对曰:“叔父成了大业,何患不富贵。先给亲戚封官赏赐,何以服众!”朱元璋听了很高兴,更加喜爱这个侄子。
; A8 Z0 W; E0 A1 M
1 G' I8 N- ?/ @- n# {3 K  v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为吴王时,命朱文正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及再定江西,镇守洪都(今南昌),屏翰西南,非骨肉重臣不可以守。陈友谅带六十万大军围洪都。朱文正数度摧其锋芒,坚守85日等到太祖亲自帅兵来援,陈友谅撤围退入鄱阳湖,与朱元璋对峙。朱文正又断陈友谅粮道,友谅遂败。再派遣何文辉等讨伐未附州县。江西之平,朱文正居功多。朱元璋还京后,大大地赏赐常遇春、廖永忠及诸将士金帛。朱文正有功暂未封赏,因朱文正个性性急,至是暴怒,遂失常度,任部将掠夺其下妻女。按察使李饮冰上奏朱文正骄侈觖望,朱元璋遣使责骂。朱文正惧怕,李饮冰又上奏朱文正有异心。 朱元璋立即坐船到城下,召朱文正来。朱文正仓卒出迎,朱元璋说了好几次:“你打算干什么?”,遂押回京城,马皇后劝解说:“此儿只是个性刚强,无其他。”,被免官软禁于桐城,没多久去世。
; t  T3 P1 m. x1 G2 S" H
) ]. T3 P  t9 o2 \6 l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将其当时八岁的儿子朱守谦封为靖江王,就藩桂林;是唯一非朱元璋儿子的明朝藩王。
楼主新帖
同安闲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taxr
人文桐城群:104519446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70

主题

337

回帖

488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88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12-14 10: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朱文正住太平坊这条街,还是住凤仪坊这条街?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73

主题

3631

回帖

4823

积分

超级版主

闲人

Rank: 8Rank: 8

积分
4823

终身荣誉活动大师版主桐网元老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10: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住南大街 呵呵。桐城与明代功臣的渊源还真不是一般的深
同安闲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taxr
人文桐城群:104519446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2

主题

155

回帖

173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73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12-14 10: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我还真不知道,还是楼主博文广学啊,,,,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70

主题

337

回帖

488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88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12-14 11: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怪不得桐城多明遗民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73

主题

3631

回帖

4823

积分

超级版主

闲人

Rank: 8Rank: 8

积分
4823

终身荣誉活动大师版主桐网元老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11: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徐达、朱文正、刘基、***(即文中说的另一人)........等明初功臣都有相关事迹和传说,可以写本书了
同安闲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taxr
人文桐城群:104519446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70

主题

337

回帖

488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88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12-14 11: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石涛(1642-1707)清代杰出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  发为僧后,更名元济、超济、原济、道济,自称苦瓜和尚,游南京时,得长竿一枝,因号枝下叟,别署阿长,钝根,山乘客、济山僧、石道人、一枝阁,他的别号很多,还有大涤子、清湘遗人、清湘陈人、靖江后人、清湘老人、晚号瞎尊者、零丁老人等。广西全州(今全县)人。明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父亨嘉因自称监国,被唐王朱聿键处死于福州。时石涛年幼,由太监带走,后为僧。凡山水、人物、花果、兰竹、梅花,无不精妙。且能熔铸千古,独出手眼。其构图之奇妙,笔墨之神化,题诗之超逸,都表现了他的风骨,早脱前人窠臼。他轻视泥古不化之风,是明末清初画坛革新派的代表人物。强调“画家要面向现实,投身到大自然中去”,“搜尽奇峰打草稿”,创造自己的艺术意境。要“借古以开今”,从实际生活中获得感受。其创造性,就表现在他个人心情与自然的交流,达到从古人入、从造化出的艺术境界。他的皴法是为山川“开生面”,用得很灵活。他分析画中的“点”说:点有雨雪风睛,四时得宜;点有反正阴阳衬贴;点有夹水恶化墨,一气混杂;点有含苞藻丝,缨络连牵;点有空空洞洞,干燥没味;点有有墨无墨,飞白如烟;点有似焦似漆,遢透明;点更有两点,未肯向人道破;有没天没地,当头劈面点;有千岩万壑,明净无一点。直到年老力衰病重时,仍作设色山水册书画各十二帧。作品有:《松鹤图》、《十六阿罗应真图卷》、《疏竹幽兰图》、《枯墨赭色山水》、《云山图》、《兰竹图》、《乔松图》以及《山水册》。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70

主题

337

回帖

488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88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12-14 11: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与我无关 于 2009-12-14 11:35 编辑 0 m' Q7 W3 D: i( g4 ^" R8 |

3 n8 O# N% m2 u" B, n石涛画巢湖
+ G& x* ?" o* i( [. Y- I3 ]* [2 B  Q; [4 B) y2 Y+ x

/ N9 {  D) m; z( \# T. T: e石涛(1642--1707年),俗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广西桂林籍,明靖江王朱赞仪之十世孙。其父朱享嘉于南明隆武时期自称“监国”于桂林,为明将瞿式耜等擒获囚杀,其时年仅四岁的石涛被宫中仆臣救出,为保全性命在广西全州湘山寺出家为僧。法名原济,号石涛,又号大涤子、苦瓜和尚、瞎尊者、清湘老人。
8 d( T5 d, H( O! [( M* F3 V4 u% {/ ?$ V9 k, T$ c$ _- k+ v/ D
  石涛,早年涉潇湘,过洞庭,客武昌,登匡庐,后漫游江浙,流连于宣城十余载,三游黄山,结识了梅清、施闰章等人,诗画相磋,受益非浅,这时期已基本上确定了石涛书画艺术的风格面貌。中年时期抵居南京,住持长干寺一枝阁。晚年定居于扬州,脱离佛门成为道士,以卖画为生,并代人设计假山,期间曾有“皖省之行”,并有许多精品问世。《巢湖图》因此而诞生。
3 T' f8 I' ~: Y3 o# B! P0 r! R
% }' E# ^+ r3 o4 s. `3 R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夏,石涛应吏部尚书、英武殿大学士李天馥(号客斋)和庐州(今合肥)府太守张见易的邀请,从扬州来庐州游览,他们以诗画唱和,十分默契。数月间李、张一再挽留,并以龚鼎孳(号芝麓)先生的别墅“稻香楼”给他定居,石涛不受,决意返回扬州。当帆船从庐州行至巢湖时,遇到连日大风巨浪,为了安全,只好“十里五里一泊舟”。这天,船停靠在金沙河畔,闻讯赶来的淳朴憨厚的田家农民,为了表示对石涛的敬仰,特地从深水池塘里摘了一支含苞待放的荷花,送到船上。石涛一时很受感动,准备以金钱作酬报,田家农民执意不受,反而求之以诗。石涛慨然应允,即兴成诗两首,其中有“吾只爱诗不爱钱”,“一枝菡萏最堪怜”的诗句,表面是寄赠田家,其实这正是作者自已的心声流露和感叹!当船勉强行到中庙时,再一次出于安全,只好落帆停在船坞里。石涛登岸饱览了水天浩渺的巢湖风光,对古刹中庙最迷恋,一连住了三天,几次登临庙阁眺望巢湖,又为途中田家农民深水采白莲送他求之以诗一事所感动,终于他把深情凝于笔端,绘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巢湖图》。并在画面上题诗三组,记述了他过巢湖阻于风浪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前两组是用他独特的篆隶结合书体写的,末一组是用行书体。
! T! `! o/ }+ y  k8 F% {! J6 W. w" p3 U( M& x# V
  百八巢湖百八愁,游人至此不轻游。
  无边山色排青影,一派涛声卷白头。
  且蹈浮云登风阁,慢寻浊酒问仙舟。
  人生去往皆由定,始信神将好客留。
  波中遥望风崔嵬,风阁琳琅台壮哉。
  楼在半空云在野,橹声如过鹤声来。
  巢湖地陷赤乌事,四邑水满至今灾。
  几日东风泊沙堵,途穷对客强徘徊。
$ Y  `' `# z4 x* \' J  a

) W1 H* S$ `/ N8 [" V. G
  东风阻我巢湖边,十里五里一泊舟。
  湖头人家白鹅岸,晚风齐送荷花田。
  水清苔碧鱼可数,金沙名地是何年。
  主人爱客高且贤,下水采荷意颇坚。
  谓客有花以诗赠,吾只爱诗不爱钱。
  采花偏采未开全,一枝菡萏最堪怜。
  始信壶中别有天,插荷相向情更颠。
  欲开不开日复日,记程好事花当前。

% Y) J6 d( }2 w" G  《巢湖图》高一百二十八厘米,宽四十六厘米,设色。署款清湘瞎尊者原济。盖有苦瓜和尚、清湘石涛等印章八枚,下角有歧翁珍藏等印五枚。画卷上用“网巾纹”变出的线条勾出宽阔的湖面和波浪;中部右岸画出了中庙雄态,庙基若有若无,庙耸湖畔,古刹屋檐突兀临立。画面近景则是一片农田,苗齐禾壮;左岸突出了一石墩,瓦、草屋各两幢。也就是如今的白衣庵古庙;右岸画着两垒巨石,给整个画面起了压住阵脚的感觉;沿着岸边画了一柳、一松、两株榆树,夹着池塘小坞,是航船的临时停泊,遇风避险的小船埠,至今仍在。坞内停泊三条木船,五个水手有坐有立,中一头陀盘膝打座长者,大概就是作者的自画像,仰首向天,期盼风力减弱,天气转好,启锚开船。6 v( u$ p  A1 V3 G8 A7 \" h

! L, a! t5 v, G5 Q! F4 ?6 C  K  《巢湖图》是一件国家珍贵文物,今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它能保存到今天,与周叔韬先生爱护国宝分不开。抗日战争时期,天津一些书画掮客,见利忘义地要把这幅珍品兜售给日本人。周叔韬先生听说后忧心如焚,筹集了一大笔钱,几经辗转,在朋友的帮助下,才把这幅《巢湖图》买了保存下来。周老先生爱国热忱,将与《巢湖图》永存。(赵义农)
5e63ab95x7798d676d2a7&690.jpg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75

主题

6020

回帖

7150

积分

桐网贡士

Rank: 6Rank: 6

积分
7150

论坛建设

QQ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9-12-14 12: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当年明月的描述中,此公真不是一般的猛人!可惜在关键时刻站错了队,不过也难讲,就算最后能跟徐达、常遇春比肩,结局也很难料!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75

主题

6020

回帖

7150

积分

桐网贡士

Rank: 6Rank: 6

积分
7150

论坛建设

QQ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9-12-14 12: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当年明月,在朱元璋中就像书者感叹的那样:安徽人才何其多也!/ f/ Y  B! B. k
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年代,当徐达攻下大都的时候,第一次完成了自南而北的统一。后来老蒋的北伐是不是差不多也做到了?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