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444|回复: 51

[桐城文] 永远的北大街

  [复制链接]

10

主题

193

回帖

53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35
QQ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1-6-18 13: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K3 f; v: K. c3 Y2 X& U7 f, w! e% l    一8 z/ i- Z; @& `
    北大街老了。似乎,我每穿过北大街一次,它就老上一回。如今,它像一位豁了牙的,脸上泛着古铜色光芒的垂垂老者,他端坐在老城中央,仿佛在守护者什么,坚持着什么。又仿佛什么都守护不了,什么都坚持不了。我深信,那种深沉的坚持背后,是仰天长叹的无奈,甚至是彻骨的绝望。他守护的一定是岁月,是悠长历史风云下的点点滴滴,是跨越了几个世纪的文化梦想。难以想象,一条历经千年的古城街道,被迫让位于,由高楼大厦硬性堆砌的城市文明,其结局会是什么。* _# s- _9 _' E9 `0 H. d
    从西往东,桐城北大街,长不足华里,宽不过四米。它太短了,短得让人来不及回味,穿行其中时心有所托的归属感。逢年过节,那种温暖萦怀的归属感,在当下日益物化的时代,实在难以寻觅了。我不是土生土长的老城关人,但在多少年前,我就被他的一汪古朴与宁静所迷恋。他就是北大街,静静的存在,与其他的新街截然区别开来。此心安处,我不知道北大街是多少人的故乡,他们此刻在想着什么。至少,我料他们会在某天,或是某个残缺的梦里,会有故乡的影子出现。我是替他们伤神了,那个令他心安的地方或是影子,将不复存在。
' N% {' l5 j: K, P    从建筑的角度看,北大街已少见具有审美和工艺价值的明清建筑物。他已经被破坏了,且零落不堪。低矮的平房,破落的门窗阁楼,灰墙黛瓦,街坊间夹杂的新式楼宇,用水泥砖替代麻石条铺就的路面,实在乏善可陈。但有着悠久历史,承载着丰厚文化积淀的老街,他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建筑美学上。更多的,他是文化遗风,是记忆和见证,是脉络,是城市的根。他是无价的。越是年代久远,他的价值显现越大。
. C9 |; t; L! l1 t: B    眼下,身临其间,环顾四周,随处是残垣断壁,而作为文化符号的“讲学园巷”和“寺巷”的路牌,仍冰冷孤孑地立在弄口。它还有存在的意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符号唤不醒沉睡的记忆,担负不起沉甸甸的文化内涵。历史街区原有格局和风貌不见了,剩下的,只是空洞的躯壳。这不能不说,不是场灾难。
! v+ R7 D. O# T5 Y  S+ U    现存的老街老巷,不可复制,不可再生。这是常识。五十多年前,梁思成先生就曾说过:“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屡战屡败,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和统治阶级,对于一切国粹都失去了信心。他们的审美标准全被搅乱了,古老的被抛弃了,对于新的即西方的,却茫然无所知。”
8 n7 }' E/ R8 m% T    如今,当局者仍将古旧和落后相提并论。在与城市建设不相冲突的情况下,只被动地保留文物保护单位,而对老城的历史街区熟视无睹,任它们沦为商业开发的牺牲品。) z: d1 ^, v2 n+ u% o
    殊不知,历史街区的文化价值更高,因为,它还是活着的。
! u1 l9 A9 G' t9 F; f6 h) k具备这样的文化常识,答案便不难找到:城市现代化、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如何与老城,包括历史街区传统风貌的保护相得益彰?
* V8 x) B7 S6 a3 K/ M; ~

评分

参与人数 1桐币 +8 收起 理由
一苇过江 + 8 支持原创!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546

主题

1万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躲在黑暗中默默观看

Rank: 8Rank: 8

积分
19801

2011年度优秀版主激情之星自我鼓励发帖达人论坛名人宣传大使桐网巡查管理勋章

鲜花(9) 鸡蛋(1)
发表于 2011-6-18 13: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配图片就更好了。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寻找一个只有夏天的地方♡

203

主题

2988

回帖

4210

积分

桐网举人

Rank: 4

积分
4210

自我鼓励社区之星

鲜花(15) 鸡蛋(0)
发表于 2011-6-18 13: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有照片就好了,1 c8 g& c5 J5 A  P2 Q
$ y% x- {1 k% m& z$ x2 _
关说的,表达不好。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7

主题

1253

回帖

1373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373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1-6-18 14: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街老了, 似乎离开了那个属于我们的时代。。。。。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6

主题

443

回帖

1199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199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11-6-18 14: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中北大街大桥边上的牙医可还在,我1990年在那补过牙呀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

主题

193

回帖

53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35
QQ
鲜花(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17: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各位关注。很遗憾,暂无图片。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

主题

193

回帖

53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35
QQ
鲜花(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17: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A4 t; u3 u+ b3 |5 ^0 C5 b    在保护古城的经验方面,国外有两个特例可资借鉴,一个是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它在战后依赖于左翼政党领导的地方政府,通过与房地产商的斗争,保护了古城;另一个是,波兰政府在战后对华沙的重建,使之成为,延续波兰民族精神和文化的世界文化遗产。) n9 q0 a7 ^" j: D% X; k. l+ B
    国外成功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关键,是保护历史街区,总体思路是,保护古城,另建新城,力求保持城市的历史风貌。如印度的新德里和旧德里,以色列耶路撒冷的老城和新城。这也是“梁陈方案”的精髓所在:将旧的行政、经济中心和过多的人口从老城转移到新城,既可以解决旧城的居行和办公问题,又可以体现古城的历史文化及旅游价值。新城老城并行不悖,从根本上解决老城面临的种种压力。
. I9 s- H- k; J2 ]  J; ^瑞典前驻华大使曾在一篇文章中,表达了他对旧城保护的看法:3 w% Z9 m/ o( g& _* t# D$ K

8 y6 w# }+ w; e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在城建方面犯过大错。我的故乡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就是这样。把成片17、18世纪的老房子纷纷拆除,盖上高高的写字楼、购物中心、停车场、宽街新路。现在90%的斯德哥尔摩人认为这样干是大错特错,原来是老房子的地方现在都冷冷清清,了无生气。) W1 j0 Z  ~" B- j
    多亏当时还有一些热血之士,大声疾呼,大力抗议,结果城中一块历史较为悠久的地区幸免“现代化”,保存了下来。这个地区就是现在的老城。8 Z. \3 C# m  C! ^) \
今天如果去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老城,就可看到它是最有品位、人气最旺盛、最有画意的地方。即使从附近的岛屿远远望去,它在一群现代化的建筑群中间就像一组仍然有青春魅力的花簇。
: A/ B+ a# [- Y6 k6 l4 l% k" b5 q2 o  N$ F4 [, L/ C
桐城是一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古代建筑史学专家张驭寰在他的《中国城池史》一著中,对桐城作了这样描述:5 _$ Y2 A" I) a( X
  a5 a! j; Y- Z# [, Q
    春秋时代为桐国,到唐代改设桐城至今。桐城地处大别山东麓,东南临长江,地势平坦,古代文风非常兴盛。因桐城派闻名于世。1 D2 x4 ^' H) X* e9 ^  t- Z
    桐城的一大特征,就是县城城池的规划与建设,构成正圆形的城池,这从全国来看,是独特的,也是唯一的一座圆形城池。
) e  O% l- Z3 g: J- `& U    全城以中轴线贯穿城池,南城门曰“南薰门”,北城门曰“北拱门”,均建在中轴线之上。西城门偏北,东城门偏于东北方向。西北方向有一个城门曰“宫民门”,正面方向也有一个城门曰“向阳门”。全城共计五座城门、三座水门,城墙做弧形通过个个城门。在北拱门外建有一座半圆形瓮城,只是在西北方向建“马面”两个,在东南城墙之外设硬楼两座。这些都是从战略上来考虑的。
% }- C7 D8 e, u+ Z/ q8 q    在城池规划中,大河从北门西入城,流向后山之东,弯曲流向西南,经柴巷、禅度院、西大街,流向西南方向经水门出城。另一条河是从县署分流向南流至东南方向出水门。都是穿城而过,所以全城有三个水门。这些河是大别山下来的水,引入城中的。城内的道路规划,首先是做内环城路,这是与其他城池不同的。3 J* ^& S0 ]+ h- E" \+ p
    城内的道路,没有一条直通的大街,都是一段一段的弯曲的巷子。城门之间也没有直达的主干道,东西南北各方向的街也不是直通的,还有斜街。
3 B8 L! U" k  I8 l7 e7 K! C    城内的西北角有一小山,叫后山,山不太高,建城时,包在了城内。城里的衙门均设在西北方向,也就是现在的北大街。面水依山,避风向阳的风水宝地,是全城最佳的地区。后山之前,计有县署,县丞衙署,典史衙署,察院等建筑群。寺庵、庙宇、祠堂、园林大建筑组群,都分散在全城主要位置。例如观音阁建筑在全城的中心,左建关圣庙,右设城隍庙。西门里有黄公祠、史公祠,东门里有姚端格祠,理学祠。
/ [8 `: r& y; a6 u    桐城的城池具有许多的特点:它是一座正圆型城,在城内有一圈贴城街,相当于城内环城路。城墙做“马面”三个,都是在关键部位建造的。凡是正式城楼都做重楼,一般的城门楼做单楼一层。0 }) i7 ]8 z+ w# ]& e
我国除桐城是唯一的一座正圆形的城池外,尚有圆型城,椭圆型城池,如:北京北海团城,那是园林里的小城并非县城,北京乾隆跑马厅椭圆形的城,山西翼城县城是一个卵形的城。昆明太和宫是道教建筑群,也做一个圆形城。但是这些都远不及桐城县城的圆形那样正规。/ I: c' [* a' t, }0 L# G" V3 x4 }( l

* h# E# D% J# q+ Q& U    张驭寰以一个专家的身份,给出了桐城作为古城无法估量的价值。桐城是唯一的。桐城古城区迄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古城坐北朝南,背依玉屏、投子、龙眠三山,旁挟石河、龙眠二水。古城初名山城,民国时改为孟侠镇,建国后定名城关镇。古城建造典雅,曲折回旋,有“七拐、八角、九弄、十三巷”之称。
1 T4 @3 l$ U3 v4 c& B  l8 M4 Z崇祯八年至十五年间,农民军将领张献忠,面对威严坚固的桐城古城墙,曾六次强攻不下。遂有“铁打的桐城”之说。关于城墙之毁,据方守敦《凌寒吟稿》中所记:
: }1 ]* A, L  j0 ^- ^
7 Z$ H) m4 ~1 d$ o; l' F- S桐城建城自万历四年,为乡贤盛侍郎汝谦、吴布政一介二公所经营创造,十余年始告成,坚固壮观,巍然为皖省列城之冠,保障人民防变乱者将四百年。今以倭寇之难,当局主军事者恐寇重来据守,不易攻克,而先自撤之。于是事将兴时,征役万众,卤莽驱迫,纷扰不顾一切,人人怨咨嗟惜,一月遂撤毕。" y2 D. e* k5 V! ~$ m/ P0 k
% r: J" s4 x1 q0 Q9 S' t" m
城墙不存,但老街依在。从现存的老城格局看,从南大街,经六尺巷,过羊子路,到文庙,穿公园路,右拐至北大街,再经东作们,上紫来桥,最后到达东大街,这是一条全国最长的古街,也是桐城地地道道的历史文化长廊。全长约5公里。南大街和东大街的风貌保存较为完好。北大街如改造成现代化的道路,那将意味着,贯通桐城古城东南的枢纽将被扭曲,这条罕见的历史文化长廊,将面临断裂的尴尬。我姑妄地想,假如让那座圆形的古城再现,那离世界文化遗产还有多远?
" ^  o4 a" |7 B$ n0 A0 W- w  T- _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23

主题

2万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桐城网 / 樊茂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2481

2011年度优秀版主论坛建设终身荣誉管理勋章新中国成立70周年

QQ
鲜花(129) 鸡蛋(5)
发表于 2011-6-20 17: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街给我的印象如其说是街,不如说是巷,一条面目全非的巷道,现代不足、古旧不余,那些沉甸的文化在人为的破坏中或许还一息尚存,但终究会不会湮灭在喧嚣世俗之中?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微信:fanmao01

10

主题

193

回帖

53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35
QQ
鲜花(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17: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苇过江 发表于 2011-6-20 17:28 & _5 A+ F7 A" r: Z
北大街给我的印象如其说是街,不如说是巷,一条面目全非的巷道,现代不足、古旧不余,那些沉甸的文化在人为 ...

4 e  P: ^, a# f. W( u先生所言甚是。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

主题

193

回帖

53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35
QQ
鲜花(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6: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 F* I4 c  R$ H' [6 k3 _4 ^' s
    这不是一条普通的老街。从明代开始,北大街就是桐城的政治、文化和教育中心。文人士大夫和达官显贵多聚居于此。方以智故居,姚莹故居,啖椒堂与左忠毅公祠,反清志士潘缙华故居,讲学园遗址,教育家吴汝纶创办的桐城中学堂,以及现代文史专家叶丁易故居等等,众多名人故居与世家大院是北大街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象。自古至今,从北大街走出的硕学鸿儒遍及海内外,正如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考察桐城时书写的楹联所云,想过去冠盖满京华文章甲天下,看今朝人文重崛起再度领风骚。
) N( C- N2 V8 C' L; d: y    我很难找到,国内众多的古城老街当中,能像桐城北大街这样,走过无以数计的仕者高人。平遥、丽江、凤凰、西递宏村等等,它们都没有。众多先贤智者们的足迹遍布北大街的每一个角落,或著书立说,或开坛讲学,或吟诗作画,或与百姓一样过着柴米油盐的市井生活。他们在学术,思想,文学,艺术,乃至政治作为等诸多方面,均为地域桐城贡献了非凡的智慧。$ ^6 c9 ^- I  Q
    如果追根溯源,桐城文化兴盛的发端,应该始于方学渐(字明善)。他是方以智的曾祖父,曾于讲学园巷建“桐川会馆”,“日与同志讲性善之旨”,并以布衣“主坛席二十余年”。治学以“崇实”为主旨,强调“理是实理,事是实事”,坚持“究良知而归实”。讲学园巷南邻北大街,东临龙眠河,与方氏祠堂位置相近,离先生之子方大镇的廷尉第,仅百步之遥。
5 K1 ^* E; u, d( Z/ o( e据《方明善先生行状》中记载:“癸巳,先生应岁升廷试毕,过大名府……归后构桐川会馆,颜其堂曰崇实,中祀至圣,左庑祀甑山先生及吾乡省斋何先生”。
  @  j* @( X' h# c    甑山先生即汉阳张绪张甑山,为先生恩师,曾任桐城教谕。何省斋先生即何唐,为先生岳父恩师,桐城讲学之风的开先河者。由此看出,桐川会馆应建于万历癸巳,即公元1593年。另据方大镇《续置会馆颠末纪》载:“甲寅春乃议改轫并毁旧馆而新之。”万历甲寅,为公元1614年。桐川会馆新建一年后,方学渐先生辞世,享年七十五岁。从1593年到1615年,明善先生在县城讲学长达22年。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人才辈出的桐城,与方学渐的倾力亲为断然难分。& N9 w5 _# p3 M# L
    自方学渐建桐川会馆“讲学开始,一批批学子士人陆续汇聚到方氏周围,砥砺风气,精研学术,在皖江和东吴一带,逐渐形成颇具影响的学团。东林党人曾邀请他,到东林书院讲“身心性命之学”。后经其子方大镇、其孙方孔炤的传承戮力,方氏学团渐进发展。待到曾孙方以智时,因其声誉远播,一大批追随者慕名而来,方氏学团由此发展成闻名遐迩的学派。9 {6 [- o6 m% R
    除创立者方学渐,代表者方以智,以及中坚人物方大镇、方孔炤外,方氏学派的主要人物还有:吴应宾、钱澄之,以及方以智的三个儿子,方中德、方中通、方中履,和方以智的学生游艺等。这些人物,或师生同学,或血缘姻亲关系,凝聚力极强,因而,方氏学派比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浙东学派,和以魏禧为代表的江西“易堂九子”,更具有内部的稳定性和向心力。4 ^- D6 L- h) z1 v, O
    同明末清初其它学派相比,方氏学派有一个鲜明的特点,便是注重研究自然科学。如方孔炤著有《崇祯历书约》。就学术价值取向上,“提倡易学与科学相结合,哲学与科学相促进,中学与西学相会通,考据学与义理学兼用,实学与玄学兼顾”。理论上,显然超越了其他学派。# K" Y, f# c! i, m+ G
    方氏学派,至方学渐的曾孙方以智而登峰造极。方以智在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医学、音韵、文字、训诂、文学、哲学等诸多领域,均有杰出建树。学界自有公论,在此不赘。
. ^8 I9 u! q- j5 K$ Z0 Y    就影响,在清代,因其学识渊博,考据精确,备受学人赞许,将他视为开清代“汉学”学风的先驱人物;十八世纪初,《通雅》、《物理小识》传入日本,对日本近世思想产生冲击。被誉为“科学历史学的先驱”的新井白石,仿《通雅》而著《东雅》;而作为日本古代辩证法思想杰出代表的三浦梅园,则在他的《赘语》中屡引《物理小识》;嘉庆、道光年间,《通雅》又传人朝鲜,为朝鲜学人所重视;民国后“五四”以来,学界盛赞方以智开近世科学之风。
6 P8 m( J5 [& c6 ~/ P$ F* h$ J; f* r    梁启超推崇他的“尊疑、尊证、尊今”的治学方法,罗常培强调他“汉字革命论”之难能,容肇祖称许其务实精神之可贵。建国后,两次重修方以智墓,并于墓碑上刻,“博学清操垂百世,名山胜水共千秋”,以示对他的怀念与崇敬;当代思想家侯外庐,称其思想为“东林”、“复社”精神的理论总结,代表了中国十七世纪时代精神的一个重要侧面,折中古今,会通中外。1962年,手抄本《东西均》出版,方以智于该书中提出的“合二而一”论,引起学人的极大兴趣,以至于引发了理论界的一场大辩论。
, D6 o& w6 W) H. R, [    桐城派代表人物方苞,是方学渐方氏“六房”的后代。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姚鼐,不仅有《登泰山记》的经典文本,更有“义理、考据、词章”的散文理论。而“义理”、“考据”之说,显然承袭了方氏学派“考据学与义理学兼用”的思想。% ~1 e4 o/ n. |# r/ r- @% @# Q
    可以说,自方学渐开始,方氏便确立了在桐城乃至全国的名门望族地位。坊间向有“话到桐城必数方”之说。桐城方氏主要有三支,即桂林方(县氏方)、鲁谼方(猎户方)和会宫方。自桂林方五世祖方法扬名,至七世祖方佑显耀,此后各房代出才人,自发形成了一个阵容庞大的地域性学者和文学家群体。他们是:理学家方学渐,经易学者方大镇,理学家方孔炤,诗人方维仪,思想家方以智,学者方中德,数学家方中通,学者方中履,诗人方文,文学家方登峰、方式济、方孝标、方拱乾,书画家方亨咸,文学家方世举、方贞观,诗人藏书家方南塘,桐城派始祖方苞,水利专家方观承,文学家方维甸,文学家方宗诚、方东树,学者方守粦,方守敦,文学理论家方孝岳,民国要员方治,一代大哲方东美,作家方令孺,诗人学者方珪德(舒芜)等等。& h$ ]& U! M( B( P. K4 c! p$ B
    上述群体中,除方宗诚家族为鲁谼方,方治属会宫方外,其余多均为桂林方氏世家成员。桂林方氏家族,素有孝友持家,秉直为臣,饱学为儒的殷实家风。正式这样的家道遗风,锻造并成就了方以智的思想。祖父方大镇“道器不离”的理论,对方以智学术和艺术的实践,起到方向性指导作用。明亡后,父方孔炤及家族前辈大多退居归隐的精神取向,又间接引领了方以智,趋向简真率直的艺术趣味。从零碎的文字记载,存量稀少的书画墨迹中,不难窥见,方以智书画艺术的轨迹,刻着鲜明的家族文化的精神烙印。
+ N* ~9 z7 ~3 B7 V, i2 Q8 D  o: K- B    方苞的故居,位于桐城桂林方祖屋的风仪里,桂林第,即高祖方大美的翕乐堂(其曾祖后迁南京,方苞回桐居此),与坐于寺巷的方以智故居潇洒园,不过百米。也就是说,方氏名门的思想创见与饮食起居,多发生于北大街。9 x* Z; _' l$ A% z
方氏以古文名世,文风衍长,影响中国文化多达四百余年。有人认为,方氏是自明代中叶以来,学术文化与道德上,历史贡献最著的家族。不但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方氏学派”,而且开创了主导清代文坛两百多年的“桐城派”。现代学者吴大琨先生说:“在中国历史上,家族一直在社会的发展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要弄清楚某一地区的文化发展情况,就必须弄清楚某一地区一些代表性家族的情况,两者是分不开的”。
" q2 ]% _6 [& e& P! M' O; o, y明清桐城张姚马左方五大家族,除张姓居西街外,其余四大世家均居住于北大街。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这几大家族,影响并塑造了北大街。
' y" l+ y3 u0 y对名满天下的书香世家桐城方氏,台湾作家高阳赞:方氏一门,忠孝节义,四字俱全,为中国第一等的诗礼之家。在《影响百年中国的文化世家》一书中,桐城方氏被誉为中国第二大文化名门。梁实秋道:桐城方氏,其门望之隆也许是仅次于曲阜孔氏。当代学者钱理群说,桐城方氏是继曲阜孔氏之后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家族,是中国文化世家的一个绝唱。; t8 H% @! r" J; d, C" _7 _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