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1150
- 积分
- 534
- 威望
- 0
- 桐币
- 1
- 激情
- 3181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331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6-2

桐网贡生
 
- 积分
- 534

 鲜花( 1)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11-6-20 17: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y. V" j3 J# N+ H
在保护古城的经验方面,国外有两个特例可资借鉴,一个是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它在战后依赖于左翼政党领导的地方政府,通过与房地产商的斗争,保护了古城;另一个是,波兰政府在战后对华沙的重建,使之成为,延续波兰民族精神和文化的世界文化遗产。
* g4 B7 F8 y5 E; U4 m7 e 国外成功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关键,是保护历史街区,总体思路是,保护古城,另建新城,力求保持城市的历史风貌。如印度的新德里和旧德里,以色列耶路撒冷的老城和新城。这也是“梁陈方案”的精髓所在:将旧的行政、经济中心和过多的人口从老城转移到新城,既可以解决旧城的居行和办公问题,又可以体现古城的历史文化及旅游价值。新城老城并行不悖,从根本上解决老城面临的种种压力。$ o _& Z7 r: | u1 h4 I0 B" }
瑞典前驻华大使曾在一篇文章中,表达了他对旧城保护的看法:
: Q/ p( c, z6 J. u M0 u4 D: q1 L2 M$ K0 T, ]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在城建方面犯过大错。我的故乡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就是这样。把成片17、18世纪的老房子纷纷拆除,盖上高高的写字楼、购物中心、停车场、宽街新路。现在90%的斯德哥尔摩人认为这样干是大错特错,原来是老房子的地方现在都冷冷清清,了无生气。/ V1 _2 M- h% v2 O$ X- O
多亏当时还有一些热血之士,大声疾呼,大力抗议,结果城中一块历史较为悠久的地区幸免“现代化”,保存了下来。这个地区就是现在的老城。' g+ K' }! | N4 K, u4 Y
今天如果去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老城,就可看到它是最有品位、人气最旺盛、最有画意的地方。即使从附近的岛屿远远望去,它在一群现代化的建筑群中间就像一组仍然有青春魅力的花簇。4 ^" R, ]: S: W$ J% ^3 V) I6 j
1 b, V5 d2 I" m8 a# H- D
桐城是一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古代建筑史学专家张驭寰在他的《中国城池史》一著中,对桐城作了这样描述:% T: P: z% I9 @8 b" w% {
4 i& G3 j) b) b( P 春秋时代为桐国,到唐代改设桐城至今。桐城地处大别山东麓,东南临长江,地势平坦,古代文风非常兴盛。因桐城派闻名于世。
% \1 B5 p- S' b) f1 b6 r4 M& e 桐城的一大特征,就是县城城池的规划与建设,构成正圆形的城池,这从全国来看,是独特的,也是唯一的一座圆形城池。' I( f4 b$ {0 M# W; \$ S
全城以中轴线贯穿城池,南城门曰“南薰门”,北城门曰“北拱门”,均建在中轴线之上。西城门偏北,东城门偏于东北方向。西北方向有一个城门曰“宫民门”,正面方向也有一个城门曰“向阳门”。全城共计五座城门、三座水门,城墙做弧形通过个个城门。在北拱门外建有一座半圆形瓮城,只是在西北方向建“马面”两个,在东南城墙之外设硬楼两座。这些都是从战略上来考虑的。
7 Y) w: Q! D8 t* ~& u8 H( a 在城池规划中,大河从北门西入城,流向后山之东,弯曲流向西南,经柴巷、禅度院、西大街,流向西南方向经水门出城。另一条河是从县署分流向南流至东南方向出水门。都是穿城而过,所以全城有三个水门。这些河是大别山下来的水,引入城中的。城内的道路规划,首先是做内环城路,这是与其他城池不同的。
( D: [6 B# U' E4 Z1 n6 M 城内的道路,没有一条直通的大街,都是一段一段的弯曲的巷子。城门之间也没有直达的主干道,东西南北各方向的街也不是直通的,还有斜街。1 B7 ?/ e) v) H: e, ^$ R$ p. j) Y
城内的西北角有一小山,叫后山,山不太高,建城时,包在了城内。城里的衙门均设在西北方向,也就是现在的北大街。面水依山,避风向阳的风水宝地,是全城最佳的地区。后山之前,计有县署,县丞衙署,典史衙署,察院等建筑群。寺庵、庙宇、祠堂、园林大建筑组群,都分散在全城主要位置。例如观音阁建筑在全城的中心,左建关圣庙,右设城隍庙。西门里有黄公祠、史公祠,东门里有姚端格祠,理学祠。0 j: a+ d4 n f9 h7 S Q0 S
桐城的城池具有许多的特点:它是一座正圆型城,在城内有一圈贴城街,相当于城内环城路。城墙做“马面”三个,都是在关键部位建造的。凡是正式城楼都做重楼,一般的城门楼做单楼一层。
6 j! k4 r5 k* p3 g. x我国除桐城是唯一的一座正圆形的城池外,尚有圆型城,椭圆型城池,如:北京北海团城,那是园林里的小城并非县城,北京乾隆跑马厅椭圆形的城,山西翼城县城是一个卵形的城。昆明太和宫是道教建筑群,也做一个圆形城。但是这些都远不及桐城县城的圆形那样正规。
. D% g5 \) N1 N T/ i' q7 }
6 K/ P2 p g8 S, P7 Y 张驭寰以一个专家的身份,给出了桐城作为古城无法估量的价值。桐城是唯一的。桐城古城区迄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古城坐北朝南,背依玉屏、投子、龙眠三山,旁挟石河、龙眠二水。古城初名山城,民国时改为孟侠镇,建国后定名城关镇。古城建造典雅,曲折回旋,有“七拐、八角、九弄、十三巷”之称。
5 Q7 B1 y" J, E# F! y4 Y4 i/ {) _崇祯八年至十五年间,农民军将领张献忠,面对威严坚固的桐城古城墙,曾六次强攻不下。遂有“铁打的桐城”之说。关于城墙之毁,据方守敦《凌寒吟稿》中所记:# N9 c7 J# q' I3 n/ a
% l- o3 Y4 g5 E- }桐城建城自万历四年,为乡贤盛侍郎汝谦、吴布政一介二公所经营创造,十余年始告成,坚固壮观,巍然为皖省列城之冠,保障人民防变乱者将四百年。今以倭寇之难,当局主军事者恐寇重来据守,不易攻克,而先自撤之。于是事将兴时,征役万众,卤莽驱迫,纷扰不顾一切,人人怨咨嗟惜,一月遂撤毕。7 f, z5 z2 N u9 U- }0 A
; |8 M& O* d. P6 I# `
城墙不存,但老街依在。从现存的老城格局看,从南大街,经六尺巷,过羊子路,到文庙,穿公园路,右拐至北大街,再经东作们,上紫来桥,最后到达东大街,这是一条全国最长的古街,也是桐城地地道道的历史文化长廊。全长约5公里。南大街和东大街的风貌保存较为完好。北大街如改造成现代化的道路,那将意味着,贯通桐城古城东南的枢纽将被扭曲,这条罕见的历史文化长廊,将面临断裂的尴尬。我姑妄地想,假如让那座圆形的古城再现,那离世界文化遗产还有多远?
& s' u+ J- r) t+ C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