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品格传媒

[桐城文] 永远的北大街

  [复制链接]

10

主题

193

回帖

534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34
QQ
鲜花(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7-11 16: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 Y* j9 o. f. C
    啖椒堂与左忠毅公祠,紧邻桐城中学,居北大街西端。始建于崇祯时,三进,前进门楼、中进大殿和后进,均为木构建筑,青砖墙壁,小瓦屋盖。桐城中学的前身系桐城中学堂,为吴汝纶先生(1840-1903)所创办。同样为教书育人机构,与民办的东林书院和桐川会馆所不同的是,桐城中学堂是官学。
6 u' p8 x! M# [, F) ]9 I' T    吴汝纶“少贫力学,尝得鸡卵一,易松脂以照读”。1864年25岁时为乡试举人,翌年会试得进士,官至内阁中书。曾先后任曾国藩、李鸿章幕僚,及深州、冀州知州,晚年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总教习。吴汝纶不仅熟悉国内教育,还远赴日本作过为期近4个月的教育考察。撰有极为详尽阐明学堂的各段次和讲授内容及方法的《学堂课程》。对世界他国教育也颇有研究,多次接待过日本来访者,如伊藤博文。谈及教育之法时,伊藤称,有德育、智育、体育,今中国志在智育似未善,无德育则乱,无体育则弱。吴先生说:“吾谓智开然后知德教。”5 Q$ M3 ]% ?- z' _( m' C
    “开学堂以西学为主,所以取人之长,补我之不足。”吴汝纶不愧为清末倾向西学、主张革新的幕吏,热心公益、循循善诱的教育家,而作为桐城派晚期文学大师的吴汝纶,却一向不固守“桐城家法”。其治学之道,由训古以通文辞,于古今中外,唯是之求。上至群经子史,周秦典籍,下逮唐宋及乡贤方苞、姚鼐诸公文集,无不博求慎取,穷其源而究其委。对于经史子集,评点校勘用力。他爱与西方名流学者切磋新思想、新科学,以为“非有实在本领,不足与外人相抵”。他竭力支持严复的翻译工作,并为《天演论》作序。5 G1 ~$ g( Z+ @- u0 D0 m6 B* A
    吴汝纶性情淡泊,不愿长期为官,他热衷的是教育事业。当保定莲池书院院长张裕钊辞职时,吴汝纶向直隶总督李鸿章毛遂自荐,辞去了冀州知州,于光绪十五年(1889)起,主讲保定莲池书院。吴汝纶到院后,锐意改革,聘请日本教师教授外文,改进教学方法。因此,国内慕名求学的青年很多,严复、林纾、马其昶、姚永朴、姚永概、李光炯、房秩五等人均受其教益。时住京城的日本和西方文人学者,也常往保定向吴汝纶请教,相互切磋。特别是日本教育界人士与他来往频繁。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了吴汝纶对西学的了解,萌生了兴办新式学堂的主张。     《清史稿》在《吴汝纶传》中这样记道:“其治以教育为先,不惮贵势,藉深州诸村已废学田为豪民侵夺者千四百余亩入书院,资膏火。聚一州三县高材生,亲教课之,民忘其吏,推为大师。”“及莅冀州,仍锐意兴学,深、冀两州文教斐然冠畿铺。”
8 U! A- Z- m: j2 E" T. k无独有偶,桐城派众多作家,均与教育有着很深的渊源。他们似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种人生路径,求学,为官,执教,著书。且节选吴鸣震《桐城派的教育足迹》一文并存照:
& g. A' s3 \+ R$ o5 }7 l4 |+ B0 Z/ v8 r% E. U2 p  l
    戴名世,少时家贫,弱冠即授徒养亲,执教有十三年之久。先后设馆于舒城及枞阳陈家洲两地。
& |( M& S! ]1 }, Z$ C    方苞,二十四岁秋,随高公游京师。方氏家道清贫,无力挟资以游,只得觅塾馆以自赡。先是馆于高公住所,二十六岁馆于涿州滕氏,二十九岁馆于京师汪氏。
2 i9 N  \8 E+ o0 c+ \    刘大櫆,康熙五十七年许入县学,此后,即在乡里塾馆授徒。二十五岁,应县城张若矩之约,在张氏勺园课徒。六十三岁,任黟县教谕。
" f" N5 H( g# {9 d/ E* a    姚鼐,被荐为《四库》馆纂修官。因与总纂纪昀等见解不合,于四十四岁乞养而归。两年后,两淮盐运使聘为扬州梅花书院山长,又两年,其夫人张氏殁于书院,遂扶柩回桐。未及两载,安庆敬敷书院聘为主讲,长达八年。乾隆五十三年,先生年五十八,应邀主讲歙县紫阳书院,同年秋返桐。两年后复赴江宁,主讲钟山书院,直至古稀之年。嘉庆六年,先生七十一岁,改主敬敷书院。嘉庆十年,又主钟山书院。嘉庆二十年,卒于钟山书院。先生入官场刚满十年,便激流勇退,投身教育,弟子遍布苏皖二省,其中佼佼者为管同、梅曾亮、刘开、方东树、姚莹、陈用光、姚椿、毛岳生、鲍桂星、吴德旋等。
. J3 S. u# Q2 t! J# j+ ^    方东树,年二十二,入县学,补弟子生员,后补增广生。历主庐州庐阳书院、亳州泖湖书院、宿松松滋书院。一生主要精力用于著书讲学,其著名弟子有戴存庄、方宗诚、陈澹然、马起升、吴廷香、张勋、唐治、江有兰、文汉光、马三俊、甘绍、刘宅俊、郑福照等。
! n: f8 f6 E# w( z    戴钧衡,年三十六,赴南京乡试中举。一生致力于整理桐城前贤诗文,创办桐乡书院。) \( Y: m4 A! N$ s5 M
    马其昶,1895年,授经于安庆,1897年,主讲庐江潜川书院,1902年,授经合肥李仲仙家。1904年,任桐城县公立中学堂总理八年,秉承学校创始人吴汝纶先生办学宗旨,以“养成济世人材”为己任。1908年,任安徽学部主事,辛亥革命辞归。民国初元,曾主安庆高等学堂。越三年,赴北京主京师法政学堂教务,并备员参政院。
( U) |' i: y% G( m4 y% h- i5 n    姚永朴,年二十一,授经于湖口,年二十六,执教于天津,年三十二,执教于旅顺。年三十四,在顺天乡试中举,其后会试屡不售,遂殚心教育。光绪二十七年(1901),客游广东信宜县,受聘为起凤书院山长。光绪二十九年(1903),受聘为山东高等学堂教习,后皖省高等学堂监督教聘为伦理教习。宣统元年(1909),清学部大臣荐先生为学部咨议官;京师法政学堂监督聘先生为国文教习。1914年,先生应北京大学聘,任文科教授。
$ B' _" r" }* t: @  B姚永概,字叔节,1903年,安徽高等学堂创立,延叔节充教务长,兼任桐城中学堂监督。1906年,任安徽师范学堂监督。次年赴日本考察学制。1912年,严复任北京大学校长,聘叔节为文科学长。
5 ]2 n& {: O/ \. _- x
' J4 G' t8 Y, R; u: }    桐城文派的传播与繁衍,正是巧借书院讲学这一途径,从东南传到广西,又传到河北,由点及面,由独木逐渐繁衍成林。使其在地域上达到一种平衡,成为全国性的文学流派;而在时间上,又一脉相承,弟子频出,薪火不绝。真正做到了文统与道统合二为一,而道统与朝廷所倡导的政教又相一致,因此,桐城文派的发展,获得了一种非常适宜的条件。文学史和学术史上的流派形成,有讲授、唱和、集会等多种传播方式,但都不及桐城文派所主讲的书院那样,有规模,有保障,而且,桐城文派的多数作家,长时间主讲书院,这对培育弟子,形成文风至关重要。
- L" V/ }  m0 r9 G+ _' L5 z    除姚莹等少数从政者外,桐城派作家多先后从事过教育事业。他们或失意官场,或为迫于生计,或胸怀天下存匡世济民之心。尽管动因或有不同,但对教育均怀有同样的殷殷之情。由此可见,“穷不丢书”的传统,在乡土桐城是怎样的根深蒂固了。" U& R8 u9 S1 F3 o: X
教育,反哺,如此的良性循环,正是这样良好的地域传统,才造就了一批批影响华夏乃至世界的旷世人才。据马其昶《桐城耆旧传》记载,桐城人科举应试,明代自永乐到崇祯年间,中进士者80人,中举人者165人;清代中进士者154人,中举人者628人。桐城文庙是桐城传统文化的象征,也可以说,是重视读书进阶的象征。, u( W9 h9 H/ v* j) |. }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723

主题

2万

回帖

2万

积分

桐网进士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9591
鲜花(22) 鸡蛋(1)
发表于 2011-7-11 16: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以为是武汉,汉阳-北大街咧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

主题

193

回帖

534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34
QQ
鲜花(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7-11 16: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者风范 发表于 2011-7-11 16:27 7 p7 p1 d7 c! f+ V! U, _+ }1 x
我还以为是武汉,汉阳-北大街咧

% S( x4 D) d# J% u历史文化古城大都有北大街。题目应该是:永远的桐城北大街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723

主题

2万

回帖

2万

积分

桐网进士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9591
鲜花(22) 鸡蛋(1)
发表于 2011-7-11 16: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你别误会啊---我在武汉,以为是我们这边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96

主题

387

回帖

754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54
QQ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11-7-28 07: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拆北大街的与当年炸毁张英墓的红卫兵差不离,1 R3 f( K4 q  |5 O2 ]& S
可能还有过之而不及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1

主题

33

回帖

96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96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1-8-1 21: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北大街,怀念在北大街没长大的那些日子,怀念北大街那曾经的玩伴

点评

同感  发表于 2011-8-3 10:28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

主题

1683

回帖

2707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707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1-8-5 09: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躲交警  我昨天去了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

主题

193

回帖

534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34
QQ
鲜花(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8: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T! ^3 O& I3 u' |: E+ x
    寺巷和毗邻讲学园巷的五显巷,为南北向,与东西向的北大街呈十字形状。可谓北大街的左臂右膀。寺巷居南,五显巷和讲学园居北。姚莹故居,与潇洒园同位于寺巷内。旧时,院落间有竹梅点辍,环境清丽雅洁。故居为木构架抬梁建筑,两坡屋面,撑拱承檐,青灰小瓦,“井”字形大方格木窗,饰以菱形图案。12间瓦房,前后进各5间,东西厢房各1间,前后左右,对称排列。真所谓回廊小院,深巷古屋。后裔姚永概曾辟此为“慎宜轩”。前轩有联云:门临青竹邀君子,窗有红梅见故人。* X' }; t+ X3 X+ P; N( U) K
    相比于张英张廷玉父子宰相的政治功名,身为台湾兵备道的姚莹,实在微不足道。兵备道,又称兵备副使,兵宪。负责监督军事,可直接参与作战行动。如果说,左光斗的政治作为是拯救晚明朝政的内忧,那么,姚莹倾力对抗的便是满清政府的外患。
$ t- Q. U* E2 J% X) K+ R姚莹所处的时代,正是旧中国走向衰落的黑暗年代,西方列强争相侵略、欺凌中国。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发动了鸦片战争。姚莹紧紧依靠当地军民,起而奋战,并取得了抗击英军的重大胜利。实在难能可贵。这是姚莹深处逆境,守土保民、爱国爱台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侵,扬我民族正气的体现。其间,面对投降派的种种谬论,姚莹深怀义愤,慷慨抨击“和局”。
1 O" z  r3 |7 Q3 y7 E2 Y6 A
9 G( ^2 M" D# ~时至今日,海外诸夷,侵凌中国甚矣。沿海数省,既遭蹂躏,大将数出,失地丧师,卒以千万取和。至今海疆大吏,受其侮辱,而不敢较”,而“忠义之士,莫不痛心疾首,日夕愤恨,思殄灭丑虏,捍我王疆,以正人心,以清污秽。
! W& d0 m6 [2 _+ L: g- X; y  B" M
8 a1 O3 ]( O. W+ f" [% h/ v& q回顾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他认为:
& _9 z8 s, d$ S) Y+ u, R1 a' T: m6 y7 ]2 L/ Z7 S# L" g  ?
正由中国书生狃于不勤远略,海外事势夷情,平日置之不讲,而英吉利、佛兰西、米利坚对中国地利人事,彼日夕探习者已数十年,无不知之,而吾中国曾无一人焉,留心海外事者,不待兵革之交,而胜负之数,已皎然者矣。5 \8 A' G7 i; `# f

% ^) K7 M7 p( Z/ [; w) U因而,要有效抵抗侵略,就必须首先了解外情。
& n& J0 b7 ^, G" W* Q    其实,远在嘉庆年间,姚莹就开始“购求异域之书,究其情事”;在台湾抗英斗争中,他重视仿求英舰“坚大”、“灵捷”要领,主张督造“巨舰”,仿铸“夷炮”;而鸦片战争后,他更加注意时事与世界大势,热心搜购外国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书籍,并纵论时事,指陈得失,积极寻求抵抗外侵之策。姚莹,不过是满清政府无数守土保台官吏中的一个。与台湾人民,同命运共呼吸,为保卫和发展台湾,付出血汗无数。台湾与大陆,血脉与祸福相连,爱台和爱国从来就是统一的,这在姚莹身上,体现得较为充分。
- q& C/ o' p1 t# L/ R; k    道光二十五年(1845),他在实地考察西南各地的基础上,著《康輶纪行》一书,旨在“知彼虚实”“徐图制夷”,以“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该书对英法历史,英俄、英印关系,印度、尼泊尔、锡金入藏交通要道,以及喇嘛教、天主教、回教源流等问题,都有所专门阐述,尤其注重考察西藏地区情况,揭露英国侵藏野心,建议清政府加强沿海与边疆防务,以反抗外国侵略。他与林则徐、魏源,同是主张睁眼看世界,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以抵抗外来侵略的代表人物。
& e( g" H1 R$ e* H1 i    从《康輶纪行》这部传世之作中,不难发现,姚莹经世致用思想与严谨的治学态度。尽管他对西方存在着一定的认识局限,但他对西方世界的了解已经超过了同时代的林则徐、魏源、夏燮等人,代表着当时的最高水平。# A8 A8 `8 c; U; Q
    在睁眼看世界这一点上,姚莹与吴汝纶的倾向西学,如出一辙。也可以说,是桐城学派主张“中学与西学相会通”精神思想的一种延续与光大。6 Q& m% X5 h( x
    在文学上,姚莹承袭家学,曾亲聆姚鼐教诲,名列“姚门四弟子”,为桐城派后期古文家,著有《中复堂全集》。他崇尚程朱理学,但他“耽性理,兼怀济世”,做官清廉自守,注意时务,政声颇佳。
+ t& I5 J! l5 W3 P    他的论文继承了桐城派的“义法”说,“才学识三者先立其本,然后讲求格律声色神理气味八者以为其用”,使文章“关世道而不害人心”。 姚浚昌言称“文章善持论,指陈时事利病,慷慨深切”。 陆以湉在《冷庐杂识》中,称他“负经济之学,尤长于论兵。”他的文章,除阐释性理外,还包括论辨、序跋、赠序、书信、记传、杂文等,方东树称,“举声音笑貌、性情心术、经济学问、志趣识见乃至家声境遇,靡不悉载以出”。尽管,他的文章中,不乏琐碎粗糙、缺乏剪裁与锤炼之处,但于论政议事之中,渗透着对自身遭遇的感慨和深切忧愤,情绪激昂豪宕,文辞骏利而包含深情。8 a, r+ m' `0 ^; z1 h' i
    他还是个诗人,且以“风之过箫”自喻己诗,赞许汉乐府民歌“皆人情天籁,无假修饰,最有兴观群怨之旨”。他的诗作大多写自身感受,或吟咏山水风物,或抒发宦海沉浮之叹,或畅表忧天悯人之怀。诗风以盛唐为宗,兼有汉魏古诗的影响。
; J- p) `  I# Q, s% z9 X* W0 q在为官和为文的双重角色身份上,姚莹跟前辈乡贤左光斗,在很多方面,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才华出众,经世致用,爱国为民。或者说,从学问文章,到身体力行,再到人品性情,都似乎一脉相承。这不能不说,乡土桐城给了他们相同的成长土壤,北大街的风水滋养并锻造了他们的灵魂。正如姚莹自己所说,道义宦绩,渊源有自。1 y: L6 Q3 o# D0 v, x* u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10

主题

1万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696
鲜花(80) 鸡蛋(0)
发表于 2011-9-8 21: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一见的好文章!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10

主题

1万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696
鲜花(80) 鸡蛋(0)
发表于 2011-9-8 21: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允许我致以最高礼节的敬意!
& m- }+ R. p2 h- S; w6 ?$ [, O- h
请允许我转走永久收藏!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