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fengchunf201202 于 2012-3-15 12:57 编辑
雨没有因为我们节日的到来而停止,仍然在下,零星的,稀稀落落。但雨抑制不了驿动的心,阻止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 按原计划11点30分我们从单位出发,开始了期盼已久的三道岩之旅。 路程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遥远,平坦舒畅。半个小时后,义务导游胡子说:“开始上山了!”路陡然变化,开始爬坡,开始弯来弯去。胆小的伙伴不敢伸头往外看,晕车的已经呕吐得天昏地暗。我却来了兴致,我这个大山里长大的孩子,突然有了回家的感觉。这里的山与家乡的山一脉相连,都似曾相识,只是多了一点霸气,大概是家乡山脉的兄长吧! 20分钟后我们到达山的至高点,我们下车透气,留影纪念。走出车,空气中多了一份山的气息,清新澄净。山还没着彩,黛绿色,连绵起伏,一座比一座遥远,一座比一座朦胧,颜色也渐渐淡去,仿佛中国画层层渲染。站在这里,仿佛站在一座巨型沙盘前,地形地貌一目了然。山脚下形成一个天然的盆地,足足有上千亩的范围,这在山区是极少见的。一条小河穿过盆地缓缓流去。胡子说:“这里是过去天然的驻军宝地。只要稍懂军事的人都可以看出,这个地方易守难攻。三道岩是三道关口,大军驻在这里绝对安全。”上了车,我们开始顺着山势,盘旋而下,司机大哥技术娴熟,我们晃晃悠悠地十几分钟就到了山脚下。 下了车,小河成了我们的向导,只要沿着小河的流向,我们就可以走出大山。山顶云雾缭绕,让人误以为有人在生火呢?走在藏在山腰间的小路上,我们在上行,小河在流下,那河似乎是倒着流。转过一座山嘴,路突然变得陡峭难行。小河也随着山势,变得湍急,从青色的岩石上义无反顾地跌下去,伴随着哗哗啦啦的呐喊声,摔成无数浪花。胡子说:“这就是第三道关,我们今天是从最精彩的地方看起的。大家的思维要转过来。”由于二十多天的连阴雨,那水成为今天的主角,尽情展示自己。一路变化多端,时而顺着光滑的岩石,白练似的滑下;时而撞在河中间的巨石上,变成一头不知疲倦不停咆哮的狮子;时而像一群身着白色衣裙的疯丫头,呼朋唤友,说说笑笑去游玩。水呀,你不知道,你的一路前行,打造了无数山石,石不再有棱有角,锋芒毕露,而是千姿百态,光滑如玉,浑圆浑圆的。多么想去抚摸,想去亲近,想去亲密接触。可惜这不是夏季,可惜潮湿的岩石很滑不敢冒险。路很湿,并不泥泞,有着草儿,踩上去软软的。陡峭处,我们得手脚并用。索性收起了伞。春季的雨,它就是想下,不想淋湿谁的。峰回路再转,路伸上岩石上了。胡子说:“这就是二道关!”黄褐色的岩石上刻有“二道关”三个字,并用红色的漆描摹过,很醒目。再仔细看那岩石,多像一位穿着盔甲的威武将军呀!这位将军很懂得战略战术的,守在这儿,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再抬头看那山,直插入云霄,山顶还是裸露的岩石,险峻峭拔。岩缝中生长着一丛一丛红色的不知名的树木,给冷冷的山增添了激情,增添了生机。顺着山势下行了几十米,山路又变缓了。我想此处应该就是第一道关口吧!那水也似乎累了,不再咆哮跳跃,文静多了。可它好不讲情面地挡住了我们的去路。胡子早有准备,穿着雨靴很快趟过了河。我们踩着河中突起的石头,小心翼翼地前进。与河对岸只有一步之遥了,这一步太大,再也不敢迈了。男同胞显身手的时刻到了,有人搬石头,有人搬来枯树木,一座临时的桥搭建成功。一脚踩上去,桥晃悠起来了,尖叫声起,谢天谢地,没落水,过了。胡子眼尖手快,按下快门,我们的丑态就这样定型了。顺利过了河,我们稍作休息,并合影留念。 如果说三道岩是一部小说,高潮迭起的部分,我们已经读完了,剩下的部分就是余音缭绕的结尾部分。路缓缓地向前平移,不再下行。山上树木茂盛,清幽极了,甚至连一声鸟叫都没有。树荫下密集着一种葡萄紫色的植物,似乎有一种特异功能,聚集了大量的雨水汇成大颗大颗的露珠,晶莹剔透、摇摇欲坠。花!我们竟然发现了正在盛开的一树的花,一袭淡淡的紫色,米粒般大小,藏在碧绿色厚实的椭圆形叶子中间,像极了桂花。那树不像桂树那样直立,那样生硬。枝枝蔓蔓,婀娜多姿,多了几分妩媚。我们谁也不知道这是什么花。我们宁可相信这是三道岩对我们冒雨前来游玩的馈赠。前方,一条刚刚修好的马路出现了。我们三道岩之旅也就结束了。在回过头,看那烟雨朦胧中的层层叠叠的群山,我们不敢相信,我们就刚刚从那里走来…… (特别感谢胡子:陪我们前行,为我们介绍,帮我们摄影。胡子是从网络虚拟世界走进我们现实生活的,他真诚、热情,改变了人们对网友的成见。三道岩是胡子的家乡,胡子让家乡更美!今天,我们看到的是素装的三道岩,三道岩的春天、夏天给我们无限遐想!我们还会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