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433
- 积分
- 797
- 威望
- 100
- 桐币
- 322
- 激情
- 909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39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4-28

桐网贡生
 
- 积分
- 797
 鲜花( 4)  鸡蛋( 0)
|
又到腊月皇天,又要喝一回香喷喷的腊八粥。我虽已年近古稀,腊八粥喝了不少回,但对其含义和起源却是一头雾水。于是手忙脚乱钻书堆,求百度,终于明白了大概。
腊八粥,佛教称为“佛粥”。按佛门说法,腊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释迦牟尼姓乔答摩,名悉达多,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即今天的尼泊尔)净饭王的儿子。相传他二十九岁时痛感人世生、老、病、死各种苦恼,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及梵天创世说教,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据萧梁时僧佑《释迦谱》中记载,佛祖历经六年苦修,已身形消瘦、疲惫不堪,此时喝了一位牧牛女人敬献的一碗粥后,如受甘霖,身体光悦,遂在佛陀伽耶菩提树下成道,这天正好是腊月初八。
此后每年腊月初八,寺庙都要煮粥、喝粥。一是表示对佛祖的敬仰,二是祈求神灵降福,三是表示如佛祖那样苦修的决心。腊八粥最早见于文字,大约是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十二月,街市尽卖撒佛花、韭黄、生菜、兰芽、勃荷、胡桃、泽州饧。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以银铜沙罗或好盆器,坐一金铜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杨枝洒浴,排门教化。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
所谓“七宝五味”是些什么原料呢?元代周密的《武林旧事》中如是说:“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再加粟米与豆作粥,谓之‘腊八粥’。”后来因地区不同、物产不同,熬粥的原料也五花八门。
《红楼梦》第十九回中,宝玉为取悦黛玉,编了个腊八粥的故事,说是黛山林子洞中的耗子精要熬腊八粥,商议派众耗子下山偷庙里的果米:“米豆最多,果品却只有五样,一是红枣,二是栗子,三是落花生,四是菱角,五是香芋”。宝二爷的故事虽是胡编乱造,但熬粥的原料应当属实。
腊八粥虽源于佛教,但由于其具有祈福的意义,且好喝又营养,便很快走出佛门,传入民间。不论官府百姓,争相喝粥,成为重要习俗。
元人孙国敉在《燕都游览志》中提及:“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之,品多者为胜。”
明代刘若愚在《明宫史》中记载:初八日,吃腊八粥。先期数日,将红枣捶破泡汤。至初八日,加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煮粥。供佛圣前,户牖、园树、井灶之上,各分布之。举家皆吃,或亦互相馈送,夸精美也。
清代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中也有腊八粥的记录:腊月八日为王侯腊,家家煮果粥。皆于预日拣簸米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祀家堂门灶陇亩,阖家聚食,馈送亲邻,为腊八粥。
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的描写最为精彩:雍和宫的僧人全体上阵,于初七日夜开始熬粥,朝廷特派大臣监视,以昭诚敬。其粥锅大得吓人,可容米数石。腊八拂晓出锅,第一锅粥献佛,第二锅粥献皇帝,第三锅粥赏赐大臣,第四锅粥敬奉施主,第五锅粥赈济贫民,第六锅粥才是僧众自食。
乡村的腊八粥更具喜庆色彩。进入腊月,农事忙完,新春临近,喝腊八粥便显得格外隆重,可谓户户熬粥,村村飘香。正宗的腊八粥,熬成后带红色,讲究的人家还要撒入青丝红丝,再在粥上用白糖撒上“喜”、“寿”、“福”字,然后馈送亲友,是为“甜粥”。南方也有以荠菜、黄花、木耳、火腿与菱角、荸荠、瓜子、栗子、白果等一锅煮,称做“咸粥”。
诸位桐油,今天,您“粥”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