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包车,在文都人的记忆里,它是一种不可消逝的车辙印记。发动机的轰鸣,车轮滚过的痕迹,见证了这个美丽小城的成长。 对父亲来讲,黄包车是他的依靠,是他用来撑起家庭的希望。如今,它却安静地依在角落,干瘪的轮胎,脱落的锈斑,似乎在诉说自己饱受风雨的沧桑。望着这熟悉而又陌生的车身,绵延的思绪不断浮现在我的眼帘。 父亲是在下岗后跑起客运的,那时的小城没有什么公共交通工具,坐黄包车一时间成了人民大众心里的一种时尚。回忆里,仍旧记得父亲将车第一次带回家时的喜悦,他随手抱起年幼的我,轻轻地刮着我的鼻梁,开心地说道:“儿子,以后可以开车带你回吕亭老家了.....”那时的我,也特别希望能天天坐着车,因为那样可以引起小伙伴们的羡慕,满足当时小小的虚荣心。总之,生活总是充满着小小的幸福。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设施渐渐完善,小城人民的经济收入也越来越好,各种各样的私家车开进了普通民众的家门。父亲的生意,却开始走下坡路了,在不经意间发现,缕缕白丝不知何时偷偷溜上了父亲的两鬓,褶皱的忧愁渐渐赶走了他脸上往日的欢笑。每每夜间,我都能听见父亲无奈的叹息声,我知道,他是担心不能给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那时,为了给父亲减轻压力,我选择了去小镇的示范高中读书,每次周末返校时,父亲都要用家里唯一的交通工具,亲自送我去车站,一阵嘱咐过后,通往小镇的中巴开动了,留在中巴车后面的,是父亲那担忧以及翘盼的眼神。 如今的小城,交通已经很便利,出租车已经活跃在城市的每个角落,而黄包车却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是的,机器的轰鸣带来了噪音污染,破旧的车身似乎与小城的美丽格格不入,群众不断抱怨黄包车早该脱离这个城市的轨道。有一次,躺在摇椅上,话语不多的父亲突然转过头来,对我说:“儿子,老头老了。”那一刻,我内心无比纠结,我知道,父亲累了,他早知道黄包车的淘汰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局,只是,他真的很担忧,该如何放下,这么些年给他带来种种欢心与忧愁的“老伙计”。 最近一次坐黄包车,是和父亲一起回乡下看望年迈的爷爷奶奶。常年在外求学,已经许久没体会过与黄包车的亲密接触了。春天到了,田野里的油菜花开得尤为艳胜,行驶在颠簸的乡间小路上,仿佛自己是坐上了音符,感触着不断变换的节奏,嘴里哼着调调,欣赏着车外不断滑过的美景,真的是一种无可言喻的享受。 “去给你爸送饭....”母亲的一声嘱咐,把我从回忆中拉回现实,摸摸脸庞,凉凉的,才发现,眼眶早已湿润。是的,父亲病了,躺在病床上,如同这黄包车一样,瘫在角落里,憔悴不堪。我跑回房间,拿起干净的抹布,轻轻地擦拭着黄包车的玻璃,我要把它擦精神点,让这位“老伙计”干净、漂亮地迎接父亲的健康归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