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429|回复: 37

[博览] 佛教知识与桐城佛教寺庙摘辑

[复制链接]

1209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户外运动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73

2011年度优秀会员激情之星钻石会员自我鼓励

鲜花(80) 鸡蛋(0)
发表于 2014-9-9 13: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教知识与桐城佛教寺庙摘辑

                                     前言:近几年来,受桐城操老师《文都揽胜》,和姚平怀女士编著《桐城佛教寺宇》影响,
                               决定尽力所能及尽量走一遍。然同行年轻人多不理解,仍停留在"见佛就拜"的初阶。时不时还常
                               常闹出笑话。故有必要摘辑一些庙宇知识普及一下。




      汉化佛教经过近两千年与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文化冲突与融合的长期过程,渗入全社会各个角落,形成自己的独特系统和特点。这些特点有机地溶合在汉化佛寺的建筑、造形艺术、图籍、仪礼轨制等具体的事物与行事之中。研究汉化佛教,只钻研典籍而不深入佛寺,就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相传汉明帝时在洛阳创立白马寺,为我国有佛寺之始,至今已有两子年。“寺”本为汉代从事某项具体工作的中高级宫署通称,如太常寺、太仆寺、鸿胪寺之类。起初的白马寺,不过是个安置外国僧人的衙门,类似如今之国宾馆之类机构。中国传统的建筑思想,似乎是想在整齐划一中规定出等级,所以,无论宫殿、宫署、民宅,平面布局都是院落式,变化不大,而在大小、开间等方面显示森严的等级。从一开始,大概就没有想过给佛寺另搞与众不同的专用性设计,如西方基督教的大教堂那样的专门性建筑,那是很难移作他用,特别是绝不能变为民宅的。中国人建寺,走的则是把民宅改造为寺院之路。这种改造,看来很容易,甚至不必新造,只要”舍宅为寺”,住户迁出,和尚、佛像迁入,略加改造便可。《洛阳伽蓝(意为“众园”或”僧院”。后把佛寺称作“伽蓝”)记》中记载的许多王公“舍宅为寺”的实例,便是此种情况的反映。

但佛寺究竟是宗教建筑,以宅为寺只能解决供佛像、作法事和僧众生活、学习用房,难以突出佛教特点。于是,从“塔”这种外来的建筑形式上打主意,使它在中国完全佛教化(在早期的南亚次大陆,塔并非佛教专用),成为佛教的象征性标志性建筑。于是,改宅为寺,必在寺前造塔,或在宽大的原宅院中心造塔,形成以塔为中心,殿为附属的成组宗教性建筑群。当时的寺院习称为”浮图祠”。“浮图”是“塔”的音译。而步绕诚心礼塔,亦即礼塔中舍利(汉化佛教所礼塔中舍利,包括法身舍利,即藏子塔内的佛经),就成为当时信徒主要的巡礼内容。

从布道效果上看,礼塔究不如礼像感染力强。隋唐以降,造大像成风,以塔为中心逐渐蜕变成以高大的佛阁为中心。这种阁常内藏通贯各层的巨像,信徒可绕层巡礼,实在是塔与殿的化合结晶。

造大像、大阁、高塔费工费钱费时,不利于在各地迅速普及。禅宗兴起后,提倡”伽蓝七堂”制,这是佛寺向普及化、专业化发展的标志。从现代观点看,它将佛寺划分为布教区与生活区,又可再分为基本和外加两大部分。在布教区内,基本部分绝不可缺,否则不成其为佛寺。但可因陋就简。外加部分彼此间关联不大,可以因时因地制宜设置。至于塔.,独成一体。有塔,寺院锦上添花;没有塔,还是个寺。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09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户外运动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73

2011年度优秀会员激情之星钻石会员自我鼓励

鲜花(8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9-27 22: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nsan 于 2014-9-27 22:12 编辑

                          桐城宗教概述
桐城位于安徽中部,传说东汉末期,投子山上就有了一座小寺。三国时期,吴将鲁肃战曹,兵败后将儿子送入山中小寺寄养。宋人刘与言有诗“三雄分汉鼎,郊野战群龙,将军偶败北,投子深山中”,即记此事。

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长江两岸进一步传播,桐城乃南来北往必经之地,佛教自然流传起来。记录此时寺宇的史料有道光《桐城续修县志》“北齐安禅师度化雉鸡女”的一则文字。安禅师“文宣时居王屋寺”。这则文字不仅展示出其时其事的一副历史画卷,而且折射出周边更大范围内较盛的佛教状况。

唐代是佛教在各地传播的高潮时期,桐城兴建、扩建了不少寺宇。现存70座寺宇中(含遗址遗踪),始建于唐代的就有仙姑井、西峰庵、慈云庵、古洞岩、痘神庵等10余处。

在经历了唐末至五代战乱的破坏之后,宋代的佛教得到复兴和发展。毁废的寺庙得到恢复,小寺小庵不断扩大规模,并新建了不少寺庙。现存70座寺宇中,建于宋代的就有龙门寺、资福寺、发龙庵等20余处。

明初,由于政治、经济的繁荣与稳定,毁于宋元长期争战而遭受破坏的一些寺庵,逐步得到修复,并兴建了一些寺庙。金神广渡庵、黄铺檀香岩等一大批寺庵就是在这个时期修复和兴建的。

清代是桐城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康乾时期,境内有好几座较大的寺庙直接得到当朝皇帝的奖赏与恩赐,这对桐城及周边地区佛教寺宇的发展无疑是一个相当大的促进。皇帝垂青寺庙载入志书的就有好几次。到了清朝中期,以前兴建的寺庵不仅得到巩固和拓展,还大量涌现几人居住或依靠家族管理的小寺小庵,乃至遍布城乡各地。其时桐城大小寺庵500余座,仅城关就有65座。19世纪中叶,因国内的一场战乱,桐城境内的不少寺庵无法避免地遭受到一次毁灭性打击,如王屋的万法寺、王集的圆通寺等都在这次战乱中彻底毁废。幸免于难的一些寺庵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民国时期,一些未毁而存的寺庵,如静土莲社、一笠庵、古灵泉等一些寺庵的香火仍较兴旺。一些小寺小庵虽然规模依旧,僧尼素质不高,但散布在广大农村,在农民中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建国初期。

20世纪60年代,桐城在一场“破四旧”运动的浩劫中,佛教寺庵捣毁过半,或被占用,佛像皆毁,僧尼多还俗,佛门一时零落萧疏。党中央及时拨乱反正,70年代末,认真落实党的宗教政策,退还或修缮部分寺宇,如意庵、仁寿庵、仙姑井庵等一大批寺庵先后恢复。僧尼政治上得到关心,生活上得到补贴照顾。一些地方把发展旅游与佛教紧密结合起来,加大开发力度。如投子山,就在古投子寺的基础上先后建起慈济寺、德百庵、法雨寺,又恢复起投子晓钟钟楼和赵州桥、接官亭、卓锡泉等景点。

桐城佛教传入以来,与国家的佛教脉络紧密联系在一起,随政治因素和经济条件的变化而波动。由于党的宗教政策深入人心,落到实处,佛教呈现出繁荣景象。“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宗旨,只有在今天得到真正体现。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09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户外运动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73

2011年度优秀会员激情之星钻石会员自我鼓励

鲜花(8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13: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就以近代汉化佛寺为主,讲一讲寺院殿堂典型配置。既然是讲典型配置,就不以一个寺庙为主,请参看附图。此图有似生物学中的“模式细胞图”。可以说没有一种细胞像模式细胞那样组织完备的,也没有一个寺院完全采用模式图那种典型配置的。

殿  堂

殿堂是寺院中重要屋字的总称。大致地说,殿是供奉佛像以供瞻仰礼拜祈祷的处所,堂是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其名称,或按所供奉的主要神佛而定,或按其用途而定。

唐宋时代,按常规,佛寺须有“七堂伽蓝”,即七种不同用途的建筑物。佛教各宗派对其解释略有不同,一般认为是:山门、佛殿(不止一种)、讲堂、方丈、食堂、浴室、东司(厕所)。发展到近代,逐渐以佛殿为其主体突出部分,而且规范化。禅宗的殿堂配置最有章法,比较固定,故各寺多从之。但古刹常存遗制及递改之迹;山寺又多依山傍水,因地制宜,也不规则;有些位于闹市区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或由花园、别墅、住宅改造的寺院,布局每自成一格,不甚规范。如汉阳归元寺虽为大刹,而殿堂安置散漫,即是一例。下面介绍的是正规典型配置。

中国的营造法则,一般是把主要建筑摆在南北中轴线上,附属设施安在东西两侧。寺院的配置也是如此。由南往北看,主要建筑大致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可能还有藏经阁。这些都是坐北朝南的正殿。东西配殿则有伽蓝殿、祖师堂、观音殿、药师殿等。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中在中轴线左侧(东侧),包括僧房、香积厨(厨房)、斋堂(食堂)、职事堂(库房)、茶堂(接待室)等。”旅馆区”则常设在中轴线右侧(西侧),主要是云会堂(禅堂),以容四海之来者。

近代佛寺的基本部分是两组建筑:山门和天王殿为一组,合称“前殿”,是门脸儿;大雄宝殿为一组,是主体建筑。有此二者方可称“寺”。有些小庙,特别是观音庵之类的尼庙,只有一个小院落,正房中置佛像或观音像,人住两厢。那只可算是“庵”——乃不正规的因陋就简之小庙也。

附加建筑则品种较多,各寺可按情况自由配备。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09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户外运动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73

2011年度优秀会员激情之星钻石会员自我鼓励

鲜花(8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13: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常见的供佛、菩萨等像的非主要殿堂(相对于大雄宝殿而言),先在这里总的说一说,以后依次详述。

个别的寺院有专供菩萨的观音殿、文殊殿、三大士殿、地藏殿,还有药师殿等,多作为东西配殿(大殿或法堂的配殿),或在中轴线东西侧另辟小院。有些寺院有罗汉堂。这些都是带点独立性的建筑单位。也就是说,一个寺院可以看情况配置,更宜于在发展中逐步配置。有它们是庙,没它们还是庙,不影响大局。它们彼此间也没有必然联系,各各独立。按类分,则有:

一、佛殿:常见的为药师殿。内供药师佛,胁侍为日光、月光两菩萨。旁列药师十二神将,他们常与十二支属相相配。

此外,唐宋辽金古刹常单设密宗系统的毗卢殿,主尊为毗卢遮那佛。此种殿常盖咸几层通贯以便绕层巡礼的楼阁式。

二、菩萨殿:常见的是观音殿和地藏殿。

观音殿中供观音大士,左右近侍为善财童子和龙女。两壁有“观音三十二应身”,即观音为适应不同布道化人需要而显现之三十二种化身。

地藏殿中供地藏王菩萨。常供的是他的中国传说中的化身——朝鲜王子金乔觉,作僧装。胁侍为九华山山主闵氏父子。陪塑常有十殿阎王等像。

三大士殿则观音居中,文殊、普贤分居左右。此外,单供文殊的文殊殿也不少,普贤殿则相对地少得多。

三、罗汉堂:纯粹中国化的、最富人情昧的殿堂。常建成“田”字、“卍”字等形。中塑五百罗汉,可由艺术家自由发挥意匠创造。如北京碧云寺、上海龙华寺、汉阳归元寺、昆明筇竹寺等处的罗汉堂都各具特色。

四、关帝庙:完全汉化的殿堂,中供关帝,关平与周仓侍立。想来是供关帝在伽蓝殿或大雄宝殿值班后休息的私邸。

五、戒坛:一组独立建筑,自成格局。一般在戒坛殿前另立一个小山门殿,以示从此进入即受戒得解脱入空门之意。中供释迦十大弟子之一的优波离,故又称“优波离殿”。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09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户外运动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73

2011年度优秀会员激情之星钻石会员自我鼓励

鲜花(8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13: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区内有:

一、方丈:一寺之主(住持)的寝室兼工作室。大寺院中常居中轴线上最后一进院中,或跨院中最后一小院,以示深居简出之意。方丈室也不轻易让客人进出。

二、茶堂:接待室,知客僧人在此办理外来联系主事。常在前院东厢房。旁边常有供应经、像、香炉、香火等物的小卖部。

三、斋堂:僧众内部食堂。其厨房称“香积厨”。大寺另有供俗客进餐的素菜馆,不可与”香积厨”混为一谈。

四、云会堂:寺院的招待所,常设于西跨院。

此外,一般僧人住僧房,打坐参禅在“禅房”。这些都常为靠墙打统铺。

高级寺院的生活区,常在东院内,有花园。有的东西跨院都带花园。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09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户外运动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73

2011年度优秀会员激情之星钻石会员自我鼓励

鲜花(8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13: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综观中国佛寺建筑,始终不脱通用型窠臼,而且愈到近代愈趋向于四合院式定型化。衙詈有大堂,民府有正房,学校有大讲堂,佛寺有大殿,建筑外型与工程作法基本相同。舍宅为寺固好,变寺为校、署也行,主要改换内部装修与附件,用不着大兴土木改变建筑整体。

中 国近代佛寺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总体布局也如一般民用建筑群那样,采用组合式。即以一个四合院为主体,在其前后左右可任意增减制式四合院或变式花园。主体 是办公事用的,生活区在其后部与两侧。迎宾与保卫系统集中于前方。看一看故宫与各地大衙署的平面配置,就会恍然于寺院建筑群的组合思想与它们是如何地高度 一致。

至于朝向,汉族通行以面南背北为轴线的安排,特别在北方,出于取暖需要,更是如此。但辽代契丹族人有“朝日”习尚,建寺取坐西朝东的轴线,如北京大觉寺即如此。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09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户外运动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73

2011年度优秀会员激情之星钻石会员自我鼓励

鲜花(8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13: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门与天王殿

山门与金刚力士    前殿,包括山门(山门殿)、钟楼、鼓楼、天王殿这一组设施。有的寺院限于条件,常将山门与天王殿合并,取消钟楼和鼓楼。大寺理应齐备:入山门东钟西鼓(即从坐北朝南的方向看,左钟右鼓),再进则为天王殿。

佛 寺大门称为“山门”。因寺院多居山林之处,故有“天下名山僧占多”之称。山门一般有三个,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这三座门常盖成殿堂 式,至少是把中间的一座盖成殿堂,叫山门殿或三门殿。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像。金刚力士是手执金刚杵守护佛法的护法神。据《大宝积经》卷八《密迹金刚力± 会》说,金刚力士原为法意太子,他曾发誓说,皈依佛法后,要常亲近佛,当作金刚力士,普闻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他后来成为佛的五百名执金刚随从侍卫的首 领,称为“密迹金刚”。当了卫队长,自然有坐“传达室”看门的任务。可是外来“金刚力士”只是一个人,所以中国早期佛教的金刚力士像只有一尊。因不合乎中 国人爱对称的习惯,到后来就又添上一位。这种增加,与佛经中的说法不一致,于是有人提出质问,但没有人能解释清楚。唐代和尚为佛经作的注疏之一《金光明经 文句》中的解释也很含糊,称:据经文,金刚力士只是一位,现在寺院里却有两尊像,乃是适应外界情况变化,多一位也没什么。因没有更好的解释,也就姑从此说 了。

现今寺门左右的金刚力士像,都是面貌雄伟,作忿怒相,头戴宝冠,上半身裸体,手执金刚杵,两脚张开。其不同者,只是左像怒颜张口,右 像忿颜闭唇。由于一位张口一位闭口是两位金刚的主要区别所在,从而产生出对此情况加以解释的附会传说。据说,左像开口发“阿”声,右像闭唇发”吽” (hong)声。按佛家说法,这两个音原是梵语中开头与结尾的两个音,它们有神奇色彩,一开一合,是一切言语声音的根本(基础)。“阿是吐声权舆,一心舒 遍,你纶法界;吽是吸声条末,卷缩尘刹,摄藏一念”。“恒沙万德,莫不包括此二音两字”。说得神乎其神。可是俗人哪懂这些,他们追求别的解释法。《封神演 义》中想使这二位金刚进一步汉化,就说他们是哼哈二将郑伦、陈奇死后封神而成。这就把梵语的“阿”“吽”二音轻轻掉舌一转,转成汉语中富于感情色彩的 “哈”“哼”两词,非常通俗化了。当然,有些佛教徒认为,那不过是小说家编造的戏言。但据说,在云南有的寺院山门内就塑有骑火眼金睛兽的哼哈二将。可见, 世俗人等,包括佛学水平不高的僧人,爱的还是汉化了的土生土长的东西,哪怕它是小说也罢。

需要补充的是:近代的山门前立着一块石碑,上刻 “不许荤酒入山门”七字。据说有的贪酒的和尚,故意把它读成“不许荤,酒入山门”,因而后来碑文又刻成“荤酒不许入山门”了。现代的寺院,因随喜的俗客太 多,立碑也等于具文,所以常常不重视它,任其自灭。经过“文革”,此种碑百不存一矣。在某些戒坛殿的戒坛之后,也常设此碑,那是作为立规矩的样品。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09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户外运动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73

2011年度优秀会员激情之星钻石会员自我鼓励

鲜花(8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13: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进 入山门,便可见到左钟楼右鼓楼。所谓“晨钟暮鼓”,即早晨先击钟,以鼓应之;晚上先击鼓,以钟应之。佛寺中钟鼓安置处甚多,而以钟楼鼓楼所置为最大,称为 大钟大鼓。击钟用杵,宜缓,扬声欲其长。破晓前连击三通,每通紧缓各十八椎,三通总计百八钟声。以钟声能使人警悟,发人深省,引人遐思,所以每为墨客诗人 歌咏时灵感所寄:“况是异乡兼日暮,疏钟红叶坠相思。”

大钟上每铸经文及铸作年代、因由、施主和铸工姓名,可为考证之资。今我国最大的古钟博物馆在北京大钟寺。当然,最着名的钟声,还是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夜半钟声。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09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户外运动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73

2011年度优秀会员激情之星钻石会员自我鼓励

鲜花(8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13: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王殿和主尊弥勒    由山门往里走,第一重殿是天王殿。内供六尊像。殿中间供弥勒,面对山门。他的背后供韦驮天,面对大雄宝殿。二位背靠背,中隔板壁。殿两侧供四大天王。

弥勒是梵语Maitrcya的音译,意译“慈氏”。按正规的佛教说法,他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位菩萨。但他未来必定成佛,而且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既定接班人。

在此,得先说说佛与菩萨的关系。

梵语Bodhi,音译“菩提”,意译“觉”“智”,指的是对佛教所宣扬的“真理”的理解觉悟。一般地说,凡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佛家最高的境界“涅盘”,便可说具有无上的智慧,也就是”觉”了,证了”菩提”了。可细分起来,“觉”又有三义:

自觉:自己觉悟,又称“正觉”;

觉他:使众生觉悟,又称“等觉”(遍觉);

觉行圆满:执行以上两项到达圆满无缺的程度,又称“圆觉”(无上觉)。

据说,凡夫俗子三项全无;罗汉(包括其中的“声闻”)只具备第一项。修到菩萨的最高位——等觉位,则具备前两项。只有成佛才三项俱全。而“菩萨行”(菩萨的一切作为)的全部内容,就在争取三项齐备,从而成佛。

据 《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等佛经记载,弥勒生于南天竺的婆罗门(教士阶层)家庭,后来成为释迦牟尼的弟子。他先于释迦入灭(离开人世),上生到兜率天 内院。佛教吸收了南亚次大陆古老的神话传说和宗教中关于“天”的种种说法,并自由地变化改造,提出“三界”说。即一切“有情众生”都处在“生死轮回”过程 中,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内。只有达到涅盘境界成佛,才能超脱三界外,升入不生不灭的西方净工极乐世界等“佛界”。欲界是三界中最低的一界,居此界者 都有食欲、淫欲。地狱、畜生、饿鬼在此界内,诸天神也在此界内。

三界内有二十八天,兹列简表如下:

三界二十八天简表

┌──────┬─────────────────────┬─────┐

│    欲界天  │    四天王天/忉利天  │    地居天│

│    ├─────────────────────┼─────┤

│    (六天)  │    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  │

├──────┼───┬─────────────────┤  │

│    │  初禅│    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    │    空    │

│    ├───┼─────────────────┤  │

│    │  二掸│    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  │  │

│    ├───┼─────────────────┤  │

│    色界天  │  三禅│    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  │

│    ├───┼─────────────────┤  │

│    (十八天)│  │    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    居    │

│    │  ├───────────┬─────┤  │

│    │  四禅│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  五净居天│  │

│    │  │    善现天/色究竟天  │  │  │

├──────┼───┴───────────┴─────┤  │

│    无色界天│    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    │    天    │

│    (四天)  │    无所有处天门>想非非想处天 │  │

└──────┴─────────────────────┴─────┘

此表看来复杂,有人反映太专门化,记不住,无用。其实,对一般入寺随喜者来说,只有兜率天、忉利天、四天王天这三天常被引据,不可不知。其他各天,仅说说而已。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09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户外运动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73

2011年度优秀会员激情之星钻石会员自我鼓励

鲜花(8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13:2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兜 率天的出现,远在佛教建立之前。本是南亚次大陆古老神话传说中诸神游乐之所,相当于诸神俱乐部。佛家加以改造,把它划咸内外两院。外院还是神的俱乐部,内 院是新建的,具有释迦牟尼佛系统的某种会议室、筹备处、中转站等性质。据说,释迦降生前,就与诸天神在内院开会,讨论如何降生,然后从此院出发入胎。释迦 的母亲摩耶夫人在释迦降生七天后逝世,即往生于此院。弥勒菩萨入灭时,释迦为之“受记”(作预言),说弥勒是自己的继承人,将来在度尽众生时成佛。为作好 此项准备,也派弥勒往生此院。

弥勒把这个后院改造成欲界中的“弥勒净土”,凡归附弥勒的均可往生。弥勒要在此住四千岁(据说相当于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岁),然后下生人间。中国元明清三代,白莲教等系统的农民起义,常用“弥勒下凡”作号召,即基因于此种说法。

据 说,弥勒下凡后,将在华林园(龙华树成林的花园)的龙华树(枝如宝龙吐百宝华的树)下坐,成道为弥勒佛。然后在园中开三番法会,说法,度尽上、中、下三种 根基的众生。是为一切成佛的“龙华三会”。但在佛教的说法中,也是遥远的未来的事。现在的弥勒只是菩萨,充其量不过是“未来佛”。因此,弥勒的形象基本有 两种:一种作佛像,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之一,常陪着释迦安置在大雄宝殿,不能离“三世”而独立安置。另一种为菩萨装,常戴天冠(与京戏中的唐僧帽相似), 每每单独供奉。

天王殿所供,按说应该是菩萨装的弥勒本像。那样,通佛法的善男信女,进入山门后展目观看,先从现在的菩萨接班人看到一定成 佛的未来,定然精神一振。今北京广济寺天王殿、苏州灵岩寺弥勒阁等处,犹供天冠弥勒像,尚存中世遗风。可是,近现代佛寺天王殿正中主尊,都供奉大肚皮坦露 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这位又是谁呢?

原来,这是中国的弥勒化身。据说,他就是五代时的布袋和尚。这位和尚名叫契此,身宽体胖,言语无恒, 常背着个口袋在闹市出现,面带喜容。布袋里百物俱全,他常在稠人广众中将袋中之物倾泻于地,叫道:“看,看厂时人莫之能测。后梁贞明二年(916年),他 在浙江奉化岳林寺东廊磐石上圆寂。临终遗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识世人,世人总不识。”于是隐囊而化。

汉族向来有彻底改造外来佛使之归化的民族心理,化身的说法与遗偈又提供了根据,于是,北宋时便逐渐以大肚弥勒来取代天冠弥勒。近世以来,又常在他身边塑两个以至五六个小胖孩与之嬉戏,所谓“五子戏弥勒”,很受求子嗣的妇女崇仰。于是又有“送子弥勒”产生。

《西 游记》里很拿弥勒开心。他面前的黄眉童儿(想是从小胖孩衍化)偷了他的布袋,将诸神以至孙大圣逐一装入,浑浑沌沌,大有让他们返本还原之意,倒也厉害。可 是最后点明“那搭包儿是我的后天袋子,俗名唤做‘人种袋”,,用以说明“装人”的因由,则谑而近于虐,不能被正派的佛教徒接受。不过这尊土生土长的大肚弥 勒佛,形象着实令人喜爱,因此,各种工艺品小造像特别多,成为中国王艺品造像中传统的典型形象之一。人们更不会忘记殿中常悬在他身旁的一副富含哲理的对 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诸事;

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09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户外运动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73

2011年度优秀会员激情之星钻石会员自我鼓励

鲜花(8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13: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大天王    古代南亚次大陆的神话说,须弥山腹有“四天王天”。“四天王天”这个词是梵语Ca^turmaha^ra^jaka^yika-deva的汉文意译。四天 王天是四天王及其眷属的住处。据说这四天王天就在那有名的须弥山的山腰。那里耸立着一座较小的山,叫作犍陀罗山。此山有四山峰,四天王及其眷属分住其上。 四大天王的任务是“各护一天下”,即掌握佛教传说中的须弥山四方人类社会的东胜身、南赡部、西牛货、北俱卢四大部洲的山、河、森林、地方。所以又称为“护 世四天王”。

四大天王来华,途经西域,沾染上于阗一带的风习,面目为之一变。在汉化寺院中长期驻扎下来的时候,已是隋唐时代。看他们的扮相,像汉化了的西域武将,与南亚次大陆的神很不相同。再经过不断汉化,到明清时定型成现在寺院中所见的样子。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