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286|回复: 224

[桐城人] 张廷玉简介:乾隆皇君臣斗智 张廷玉得罪乾隆后怎么死的?

 关闭 [复制链接]

124

主题

2260

回帖

3809

积分

桐网举人

Rank: 4

积分
3809
鲜花(10) 鸡蛋(0)
发表于 2015-1-13 20: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饮水思源 于 2015-1-13 21:03 编辑 ! W" f$ ^( F; F% o

1 }: @" h6 S0 O+ @
  M, E/ R% H' O0 k$ Z
  张廷玉怎么死的?张廷玉,康熙进士,清代康雍乾三朝元老,历任保和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军机大臣,加少保衔,后加太保,一生享尽殊荣,死后更是配享太庙。对于这样一个权臣,张廷玉又是怎么死的呢?; i8 ^: q: }- J/ z' O8 x+ I

, }7 L! W2 v$ y, ^$ Y$ E  }  清朝太庙是皇帝祭祀先祖的祖庙。太庙前殿为祭祀主殿,中殿供奉努尔哈赤以下历代帝后神龛,中殿后界供奉努尔哈赤以上四世先祖。前殿东庑以功勋王公配享;前殿西庑为满臣功臣配享;中、后殿两庑储藏祭器。每年除夕前一日祫祭(皇帝所举行的集合远近祖先神主于太祖庙的大合祭),国有大事大典,也都进行祭告。整个清王朝296年历史,有资格配享太庙的异姓大臣只有12人,这其中仅有一名汉臣获得过这最高殊荣,这个无人比肩的汉臣是张廷玉。
. w" \4 |. @: V8 M4 j& ^! p8 l7 f$ ~. E
  张廷玉(1672-1755年),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康熙朝大学士张英之子。张廷玉是康雍乾三朝元老,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太保、封三等伯,居官达50年。先后编纂《康熙字典》、《雍正实录》,充实《明史》、《国史馆》、《清会典》。
" f9 Y, X/ @# S6 q# Y9 _) ~" M
3 B0 k& t$ v5 O, H  张廷玉是康熙三十九年进士,他真正得到重用是在雍正朝。《清史稿·张廷玉传》说:“雍正元年,复命直南书房”,“廷玉周敏勤慎,尤为上所倚”。雍正认为张廷玉“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巨。”张廷玉所草之上谕,全合雍正本意。康熙驾崩,雍正守丧期间朝中政局不稳。此时张廷玉每日奉旨缮写谕旨,雍正口授后张廷玉片刻拟就,从未出错,雍正对其大加赞扬。实际上好长时间张廷玉主要工作是担任雍正的高级秘书。
3 A; U8 W% v# m: j; M' I" V7 D0 @9 T" ]6 d- t1 F$ z7 r
  雍正八年(1730年),设立“军机房”(又称“军机处”)。“命怡亲王允祥、张廷玉及大学士蒋廷锡领其事”,“廷玉定规制”。张廷玉在军机处仅次于怡亲王允祥位列第二,他长期处机要之地最受到雍正的宠信和厚爱。《清史稿·张廷玉传》载:“廷玉定规制:诸臣陈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内阁拟旨;要事用折,自奏事处上,下军机处拟旨,亲御朱笔批发。自是内阁权移于军机处,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预政事,日必召入对,承旨,平章政事,参与机密”。自此以后,“奏折”作为一种官文书制度被确立下来。它的确立和军机处的设立一样,是清朝政治上的重大变化,对清朝中后期的政治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一制度一直实行到清末。张廷玉完善了清廷奏折制度与军机处的运作规则,功不可没。
: t# [1 d! c! R4 B* {( v( Z! B' _( K& a$ T. `5 f2 ~3 j
  张廷玉职务繁多,工作忙碌,雍正经常一天召见他两三次。西北战役,他“遵奉密谕,筹画经理,羽书四出,刻不容缓”。从内廷到朝房,请求指示和批阅文件的属吏常达数十人,他即使坐在轿中也经常批览文书,处决事务。傍晚回到家中,仍然“燃双烛以完本日未竟之事,并办次日应办之事。”1 Z+ D. Y% C, ~* I8 }. S9 q4 A

8 v' x" e; }; w+ D9 U  张廷玉同雍正“名曰君臣,情同契友”。雍正五年(1727年),张廷玉得病,雍正对近侍说:“朕连日来臂痛,你们知道吗?张廷玉患病,不是联的臂病又能是什么呢?”当雍正身体不舒服时,凡有密旨,悉交张廷玉承领。雍正十一年(1733年),张廷玉回乡祭祖,雍正赠给他一件玉如意,祝他“往来事事如意”。还下令“所过地方派拨兵弁护送,并文武官员迎接。”雍正还赐张廷玉春联一副:“天恩春灏荡,文治日光华。”雍正视张廷玉为左右之臂、股肱大臣。' B5 ~; Z: r* P, f
+ M0 o6 \6 \7 U$ @3 y
  张廷玉为人谨小慎微,他把“万言当,不如一默”当做座右铭,“终身诵之。”他在修《康熙朝实录》时删削了许多不利于雍正的文字。雍正赞他“器量纯全,抒诚供职”,称其为“大臣中第一宣力者”。张廷玉身居要职数十年,然却“门无竿牍,馈礼有价值百金者辄却之。”凡是别人馈送之礼,价值超过百金则拒绝。雍正皇帝顾念张廷玉生活清苦,雍正八年(1730年),曾赏银两万两,张廷玉不敢收。雍正说:“汝非大臣中第一宣力者乎!”不许他推辞。他将此银两或用于激励士子发奋学习或资助乡里穷困者和灾民。雍正还将位于圆明园附近的澄怀园赏给了张廷玉,张廷玉因之号“澄怀主人”。
4 {! c" T: L3 ~: _' \3 Q4 q3 `0 Y
+ E" v0 h1 Q, p& R, T  乾隆二年(1737年),张廷玉用雍正皇帝所赐白银近五千两在桐城东门外建石桥一座,得到乡人的称赞,此桥被称为“良弼桥”。乾隆五年(1740年)春,张廷玉闻知桐城一带欠收,米价暴涨,便寄信回家,令家人捐谷一千石以救济贫民。
) D8 T$ Q7 i3 ^- r  t
! R: ^4 x# g6 E7 \$ s$ X: S; T  雍正皇帝最赏识鄂尔泰、张廷玉这两位老臣。鉴于新君好通过处罚前朝老臣来树立威望,雍正皇帝在弥留之际,以“将来二臣可配享太庙”的方式来保护二人,彰显了雍正用心良苦,也表明雍正对张廷玉惺惺相惜的情分。: h2 h  s( u7 ^  h" N0 J' Y

. }+ M/ i$ S0 P* v7 }) V  鄂尔泰去世后,乾隆为了防止张廷玉一党权势过大,开始对张氏家族抑制,还对张廷玉做出了略带侮辱性的评价:说张廷玉不过“以缮写谕旨为职”。在本朝的十几年,“毫无建白,毫无襄赞”“不过因其历任有年,如鼎彝古器,陈设座右而已”。说张廷玉不过是个写圣旨的,在本朝十几年没有一点辅改的功绩,只不过是因为他供职多年,如那些古时的器皿样,只是个摆设而已。5 a) m8 D) v- q7 P. F
8 B! y! s& S+ ~3 F  O) U- ]
  乾隆十二年(1747年),张廷玉因年老多病祈求退休。乾隆不高兴,对他说:“朕以为,作为人臣,如果心意预先有辞官而去的想法,必将对一切事物漠然视之,敷衍了事疏于政务,年龄已到就奉身告退辞职,谁还会全力为国家管理实务?这是不能不加以辨别说明的。”乾隆实际上不想放张廷玉离开朝廷,他要亲自看着他老此终身。张廷玉从此不再敢轻言辞职一事。
- m1 k4 G, c9 V% u' F0 M" a8 A* m5 s* ~7 u1 z! M! m- p
  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以张廷玉年逾古稀为由,准他不必早朝,遇天热,或刮风下雨,可以不必入内,他的内阁首辅位置由讷亲取而代之。张廷玉明晰皇上此举的真正意图,于是立即上疏请求辞去兼管吏部事务的职务,要求回乡,这次乾隆准了。张廷玉奉请入朝谢恩,奏称“蒙受世宗遗命得到配享太庙殊荣,乞求圣上将所说立为凭证。”为自己身后配享太庙之事让乾隆皇帝给他写一份保证。这让乾隆很不高兴,但他还是写了首诗赐给张廷玉,在诗中表明不会改变先皇遗诏。第二天,张廷玉让儿子张若澄上朝代谢皇恩。乾隆很恼怒:“张廷玉就在京城,即使病得很重,就是爬着来,也该来谢恩。为自己要赏赐时能亲自上朝,可是谢恩时就不能亲自来了,这样对待朝廷给他的莫大恩惠,好像这都是他应该得到的,天下有这样的道理吗?”- S4 b- E/ g' N4 f) k
0 g7 V. d" p, _+ n& Q. w& t! Q
  乾隆的怒言被张廷玉的门生协办大学士汪由敦暗中通风给他。张廷玉第三日早上赶紧进朝谢恩。乾隆见状猜想有人走漏消息,经查果然如此。乾隆十分生气:“朕为天下主,而令在廷大臣因师生而成门户,在朝则倚恃眷注,事事要被典,及去位而又有得意门生留星替月,此可姑容乎!”斥责张廷玉“负恩植党”,立即削去张廷玉伯爵。那些嫉妒张廷玉的朝臣见风使舵,向上进言,称张廷玉没有资格享受死后配享太庙这一最高荣誉。乾隆谕示仍保留张廷玉配享太庙。罢去汪由敦协办大学士及尚书职,留任办事赎罪。
/ y7 q: E* c4 ?$ Z" z
/ `3 x9 j" r  W+ Z; [" i& u4 T  乾隆十五年(1750年),皇长子定安亲王永璜病死。初祭刚过,张廷玉不顾自己是永璜老师的身份,急匆匆地向乾隆皇帝奏请南归故里。乾隆斥责道:“你曾待候朕讲读,又曾是定安亲王的师傅,却是这样的冷漠无情到如此地步,这是有良心的人做的事吗?”还诏命把配享太庙的名单给他看,让他自己说是否够资格配享太庙。张廷玉惶恐万分请求罢允配享太庙,照律治罪。乾隆命令九卿讨论张廷玉是否有资格配享太庙,并定议具奏。朝臣看出乾隆皇帝的心意,一致认为应该罢免张廷玉配享太庙,并上奏乾隆。乾隆皇帝以此修改了雍正皇帝遗诏,罢除了张廷玉死后配享太庙的待遇。同年9月,又有人揭发张廷玉的姻亲朱荃曾涉及吕留良案,乾隆皇帝降旨罚张廷玉白银一万五千两,并追缴以前赏赐的各种物品,查抄其在京住宅。而张廷玉的其他党羽如汪由敦等人也都受罚。可见乾隆对张廷玉的怨恨。. q/ j& W) L1 B( y- h  p6 X$ j

" G& u% q* y" i; @$ a) a  乾隆二十年(1755年)春,83岁的张廷玉病逝,乾隆皇帝做出眷念老臣的姿态,宽恕了张廷玉的罪过,谥号文和,恩准其配享太庙。
# E9 }3 L9 w+ Y+ n. f( R9 a# P
# o1 J+ v3 q$ m$ e8 ]7 }- N) D! L! b  乾隆五十年(1785年),乾隆对张廷玉之事仍念念不忘,当他再次看到张廷玉的奏折,认为他的一些观点和自己的一致,命刻碑记之。乾隆在碑后题记,谓:“廷玉有此卓识,乃未见及。朕必遵皇考遗旨,令其配享。古所谓老而戒得,朕以廷玉之戒为戒,且为廷玉惜之。”1 J6 y$ U+ P" _4 R4 l, I

9 `' \, V6 J! H5 O+ K  古人说“老而戒得”、“七十悬车”。正因此,张廷玉七十岁后才多次请求回乡养老,绝不为过。可却因此惹了乾隆,遭受罢官、削夺爵位、免予配享的处分。% N- \, @" C) S, b1 d
. @! E) F. Y% i4 v) l0 w( p9 v1 m
  回头看,张廷玉为清王朝日理万机呕心沥血这样了还不行,按照乾隆的观点你要“生命不息,工作不止。”这样的苛刻要求,打击加上侮辱摧残,绝对够七十多岁的张廷玉经受的,郁闷恐惧恐怕一直伴随在其最后的岁月,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张廷玉带着深深的遗憾溘然长逝。尽管他仍被恩准配享太庙,那毕竟是他死后的事情了,当事人本身不知晓,给后世人做眼罩子看,又有多少意义?; Y3 O/ ]/ B; W/ Y$ J, e
  (本文转载)
6 [) d" O+ |5 v" L$ k+ ~) b/ p! }
800.jpg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 桐币 +6 收起 理由
无觅孙仲谋 + 2 辛苦了,支持。
sansan + 1 + 4 很给力!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32

主题

6971

回帖

7372

积分

实名认证会员

积分
7372
QQ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15-1-14 08: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伴君如伴虎啊,一朝翻脸不认人,重臣的命运也会随之改变!:(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4

主题

2260

回帖

3809

积分

桐网举人

Rank: 4

积分
3809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09: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sansan 叔的鼓励。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4

主题

2260

回帖

3809

积分

桐网举人

Rank: 4

积分
3809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09: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wsk 发表于 2015-1-14 08:33; X  R1 I7 P  S5 u# |" r
真是伴君如伴虎啊,一朝翻脸不认人,重臣的命运也会随之改变!
( U8 Z/ F) y9 }  G. x9 D4 H
     “廷玉有此卓识,乃未见及。朕必遵皇考遗旨,令其配享。古所谓老而戒得,朕以廷玉之戒为戒,且为廷玉惜之。”  乾隆皇帝最后还是给张廷玉配享了太庙,认识到了自己当时的轻率,同时也体现了他的仁慈。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82

主题

1111

回帖

1929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929
鲜花(6) 鸡蛋(1)
发表于 2015-1-14 09: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封建社会,自古君臣有别,宗族有别,更何况是君和臣本来同时又是异族呢。5 m' E% r# @( }
能做到张廷玉这样的已经非常不容易,我大桐城的人能有如此毅力非一般人能所为。
! N( H/ P% h% B* e" i& Y乾隆后来的所为大都也应该是从内心深处认可了张廷玉,所以本文最后的所述乾隆给后世人做眼罩子看,没有多少意义的见解,还是有待商榷的。至少我持保留意见。

点评

您的评论颇中肯。乾隆帝血气方刚,不懂老成谋国的道理,所以出口伤人,直到自己也老了,懂得治道之后,才钦服张廷玉,但作为皇帝,又抹不开面子,所以又说出替张廷玉可惜的话。  发表于 2015-1-14 20:26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14

主题

4908

回帖

5224

积分

桐网贡士

Rank: 6Rank: 6

积分
5224
鲜花(72) 鸡蛋(5)
发表于 2015-1-14 10: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伴君如伴虎,张廷玉能在皇帝身边安身立命,不得不佩服他的谨慎与低调。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14

主题

4908

回帖

5224

积分

桐网贡士

Rank: 6Rank: 6

积分
5224
鲜花(72) 鸡蛋(5)
发表于 2015-1-14 10: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君臣斗智?谁敢跟皇上斗智?尤其是一个很聪明很狡猾的皇上,斗智的结果,即使暂时能过关,等哪天皇上醒悟了,死了也要鞭尸。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4

主题

2260

回帖

3809

积分

桐网举人

Rank: 4

积分
3809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0: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桐乡人 发表于 2015-1-14 09:56* J, k& o! S! l0 ^9 g) u
在封建社会,自古君臣有别,宗族有别,更何况是君和臣本来同时又是异族呢。1 {( j8 S' G: m6 n/ M
能做到张廷玉这样的已经非常不 ...

4 O" D6 b- G- M  {; |! T  u  |8 l    在那个建制的年代,本来汉人和满人就区别很大,张廷玉把“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当做座右铭,才能运筹帷幄。但是人有旦夕祸福,自己也太急于求成了,再加上他女婿在四川受贿的事出,直至到乾隆抄他的家(当然抄张廷玉家的时候是什么也没有抄到,就连一张反动乾隆的纸都没有)。这时候乾隆才感觉到张廷玉的清廉。

点评

不是女婿,是亲家。  发表于 2015-1-14 17:20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4

主题

2260

回帖

3809

积分

桐网举人

Rank: 4

积分
3809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0: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觅孙仲谋 发表于 2015-1-14 10:05+ w8 l( b0 q& k/ A2 B$ V7 r
伴君如伴虎,张廷玉能在皇帝身边安身立命,不得不佩服他的谨慎与低调。

1 V9 l. z8 Y* F) D张廷玉把“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当做座右铭,这就是他的谨慎与低调。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4

主题

2260

回帖

3809

积分

桐网举人

Rank: 4

积分
3809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0: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觅孙仲谋 发表于 2015-1-14 10:12
6 b9 Q0 W6 P! f) D$ y8 o君臣斗智?谁敢跟皇上斗智?尤其是一个很聪明很狡猾的皇上,斗智的结果,即使暂时能过关,等哪天皇上醒悟了 ...

  a% d/ j9 j# H这是必然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就是当时建制的写照。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