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过河-卒子

走遍安庆、宣传安庆——卒子走遍安庆

[复制链接]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9-30 08: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九井溪(大别山里的珍珠)——卒子走遍安庆

九井溪
——大别山里的珍珠
第106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太湖县,多有山区,九井溪就位于太湖县城西乡的山区境内,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九井溪境内群山绵延、千峰竞秀,有状元故里、方洲水库、龙门寺、响水崖、九井溪、张家河瀑布群、龙潭谷、仙人瀑布、桂花崖、石船岭、千亩茶山桃园等景区。峰峦叠翠,峡谷幽深,曲水通幽;古树青藤,飞瀑流泉,山静鸟鸣。
     九井溪近年来被立为森林公园,在太湖县城西乡境内。景区主要是由大龙村、方洲村、树林村(局部)组成。九井溪其实是一条长长的溪流,约长三公里,从顶头至坡下,大小瀑布约十一个,取名九井溪。
     九井溪森林公园主要以山林地貌为主,有较大面积的水库和梯田,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地带。自古也是江南才子之乡。境内群山绵延、千峰竞秀。
     状元故里李氏家族花开一树,一门十二进士,有官至一品的六部尚书李振祜。状元李振钧;有明朝历史上以忠贞、直言、刚强闻名于京师的忠臣雷演祚;传为佳话的徐家鼎父子三进士。
     五代年间(907---960年)所建的龙门寺,之前卒子曾介绍过石马槽,该寺又名“乾明禅刹”,是佛眼清远禅师的道场,在中国佛禅史上影响深远。
     清朝康熙26年太湖知县王庭书写的“清流激湍”摩崖石刻,还有宋人题咏的诗句,在响水崖峭壁上仍清晰可见。众多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故事与传说,组成了一幅九井溪森林公园靓丽、厚重的山水画卷。
     九井溪是天然的户外运动基地,适合攀岩探险、山地自行车、游泳等运动,深受户外运动者喜爱。每当油菜花、杜鹃花开时节,九井溪以其精致的格局、饱满的色调,吸引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是人们观光、休闲、养生、度假的理想去处。
(本篇完)
2016-10-1~6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庆原系移民地、祖上迁自瓦屑坝——卒子走遍安庆

安庆原系移民地、祖上迁自瓦屑坝
——揭开江西省鄱阳县莲湖乡瓦屑坝的神秘
第106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安庆人来源于哪里?为什么安庆人死后要留置地上三年?为什么安庆人讲的话却不是本土方言?为什么安庆只有六个县形成独立的语系和风俗习惯?带着好奇与渴望,2016年国庆期间,卒子来到这片临江临湖的古老渡口,并向大家介绍这里。
     瓦屑坝本是鄱阳湖畔的一个古老渡口,是明朝初期移民的集散中心,明朝官府将被安排移民的对象聚集到瓦屑坝一带湖边,然后上船遣送到安庆府等目的地。随着时间的推移,移民后代随着传说的递减,逐渐淡忘了具体祖居地,将记忆的思路定格于“瓦屑坝”,似乎“瓦屑坝”成了原居地,这是一种思乡情结的归宿,实际上来自安庆潜山县、怀宁县、桐城县、望江县、岳西县、宿松县和太湖县皆是由瓦屑坝移民的江西饶州一带的居民,他们多半是铙州府和九江两府各县。
     瓦屑坝位于今江西省鄱阳县莲湖乡的一个自然村,现在又被称为瓦雪坝、瓦燮岭等。这里既是古渡口,同时又是古陶遗址,湖边今存有大量的瓦屑,瓦屑坝就此得名。“北有大榆树,南有瓦屑坝。”这里是中国八大移民圣地之一。据北宁乐史所著《太平寰宇记》在“鄱阳县”下载:“莲荷山在县西四十里彭蠡湖中,望如荷叶浮水面”。此山即今之莲湖乡(莲荷谐音称莲湖),明代称立德乡。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为了治理国家,朱元璋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恢复生产和发展的措施。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对因战乱、灾荒逃离,人口锐减的地区进行大移民。六百余年前,饶州三十万移民从鄱阳县莲湖乡瓦屑坝出发迁涉到湖北、安徽等地,莲湖乡瓦屑坝成为明朝初期全国两大移民集散地之一。那时大量移民从江西美丽的鄱阳湖畔一个叫瓦屑坝的地方迁移到安徽、湖北、河南等地,其中以安庆府为最。
    瓦屑坝,在很多族谱中有"江西瓦屑坝"、"鄱阳瓦屑坝"、"鄱阳桃花渡瓦屑坝"、"瓦屑坝叶家村金鸡岭"等不同的写法。还由于行政区划的因素,有"江南路豫章瓦屑坝"、"饶郡瓦西坝"、"江西饶州瓦西坝"、"饶州府瓦西坝"、"江右瓦西坝"等多种提法。"江右"就是"江西"。据魏僖所著的《日录杂说》上记载:"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历史上有"江右王门学派"、"江右诗派"、"江右商帮"等流派。由于口耳相传,"瓦屑坝"的"屑"字在写法上千差万别:如瓦西坝、瓦砌坝、瓦基坝、瓦家坝、瓦集坝、瓦渣坝等。瓦砾在今鄱阳方言中仍读作"瓦屑"、"瓦叽仂"。其实,"西"、"屑"读音接近。瓦集坝、瓦砌坝、瓦基坝、瓦渣坝等,都是"瓦屑坝"的错读错写。有意思的是,还有写成"挖心坝"的,说当年官方逼着大家移民,如果不走就要被"挖心"。现存安庆市图书馆有桐城族谱63部,其中20%家庭始祖来自江西鄱阳湖瓦屑坝。
    元末明初,江西二百余万移民,其中饶州府百余万移民均从瓦屑坝乘船出发,经鄱阳湖到长江,然后到达安庆府及其他地方。瓦屑坝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大移民壮丽的情景,也目睹了移民们激烈抗争的悲壮场面。卒子此次来到瓦屑坝,实地去了解一下移民的根,了解一下安庆人的祖先是怎样在这片战乱中迁徙,他们被迫迁到一片生灵涂炭、土地荒芜的安庆各地,被迫迁到大别山一带,这种自然环境,使得靠骑兵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不能侵害。
    江淮大地处于中国南北相交之地,在分裂时期往往沦为战场。1127年金灭北宋后,江淮之间既是金军南侵的必经之地,又是靠近宋金对峙的前沿,原有人口或随南迁洪流而走,或在战乱中死亡,留下的人数有限,新迁入的更少。安庆府所属的淮南西路,在整个南宋都是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以至在元朝数十年间也没有恢复元气。元朝末年,江淮和长江中游反元起义风起云涌,此起彼伏。安庆一带战略地位重要,是不同的起义军和元军争夺的焦点,残酷的争夺战持续多年。元至正十一年(1351)八月,彭莹玉、邹普胜、徐寿辉等在湖北蕲州、黄州一带起义,次年徐寿辉就率部沿江而下,围安庆城,攻下周围各县,并继续东下。十一月,徐寿辉大举攻安庆城,无功而返。至正十五年,徐寿辉势力复振,攻占湖北沿江府县,安庆府又受战祸波及。次年,余阙被元朝任命为江淮行省参政,驻守安庆,徐寿辉部将赵普胜攻安庆失利。至正十七年,朱元璋部四出扩展,击败赵普胜和元军,占据江南的池州(今贵池地区),逼近安庆。陈友谅与赵普胜率军包围安庆。至正十八年,陈、赵军攻克安庆,余阙自杀。四月,赵普胜夺取朱元璋占据的池州府。至正十九年,朱元璋军西进,与陈友谅军激战,四月收复池州,九月破潜山,十月攻安庆不克。二十年,陈友谅杀徐寿辉后称汉帝,率水军东下攻朱元璋的基地建康(今南京),大败而归,朱元璋军乘势攻下安庆。二十一年七月,陈友谅将张定边攻陷安庆。八月,朱元璋亲率徐达、常遇春西征,收复安庆。但江西、湖北大多还是陈友谅属地,安庆以北也非朱元璋所有,安庆一带并未脱离战祸,直到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彻底消灭陈友谅余部后才恢复安宁。十几年间,安庆多次易帜,在旧政权维持无望、新政权统一尚未来临之时,争夺的各方都不会顾及百姓的生命财产和地方的长远利益,残酷的报复和仇杀、毁灭性的破坏和掠夺在所难免,安庆及府属各县遭受的浩劫可想而知。到朱元璋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时,安庆府留下的人口已少得可怜,大片土地只能任其荒芜。
    相比之下,相距仅数百里的江西饶州路(约相当今鄱阳、余干、万年、乐平、德兴、景德镇、浮梁等市县,元属江浙行省)较少受战乱影响,依然地少人多。明初政府鼓励向江淮和其他人口稀少地区移民,外来移民开垦的土地不仅能合法登记为私有财产,还能在一定期限内享受赋税优惠。饶州路的大量无地贫民纷纷北迁,当到达安庆府属各县后,大片宜垦荒地和与家乡大致相同的自然环境很快就吸引他们就地定居。江西其他地区渡江北迁的移民,也被安庆地区的条件所吸引而就近定居。
    清朝康熙年间官居大学士的张英,是桐城人。他说:“吾桐(城)与潜(山)同郡而接壤,相距百里许。余之先自鄱阳瓦屑坝徙于桐,始祖为贵四公。潜亦同时同地并来鄱阳,始祖为贵七公,徙居于潜之青山焉。”(康熙《潜山县志》卷十四)清初宿松人朱书也说:“吾安庆,……神明之奥区,人物之渊薮也。然元以后至今,皖人非古皖人也,强半徙自江西,其徙自他省会者错焉,土著才十一二耳”(《杜溪文集》卷三)。根据族谱记载所作的统计分析,证明张英和朱书的说法是可信的,张英的祖先张贵四、张贵七正是千千万万饶州移民中的成员。有人统计了桐城县的63种族谱,其中有20%的家族的始祖来自江西鄱阳瓦屑坝,其余也大多是在元末明初由江西迁来。而元末以前的家族只有两个——方氏和姚氏,分别在宋代和元中期迁入。我们对安徽省图书馆、安徽省博物馆和安庆市图书馆所藏36种族谱的统计结果是:迁自瓦屑坝和鄱阳县的家族有18个,占50%;迁自饶州和江西的合计有26个,占72%。从迁入的时间看,除了迁入时间不详的4族和明以后迁入的3族外,在29族中有27族是元末明初迁入的,占93%。
    宿松县的情况也是如此。民国《宿松县志》记载了该县256个氏族,除去迁入时间和原籍不详的外,尚有213族,其中182族是明中期以前迁入的。在这182族中,迁自江西饶州的有82族,占总数的45%;在元末明初迁入的有143族,占88%。在元末明初迁入的143族中,迁自江西的有116族,占83%;其中有38族明确记载来自瓦屑坝,31族来自饶州或鄱阳县,其余来自九江、南昌、南康、吉安或“江西”、“江右”。根据这样的推算,在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安庆府的约42万人口中,大约有28万多江西移民,其中约20万来自饶州,迁自瓦屑坝的有10万人,占饶州籍移民的一半。六百余年过去了,经瓦屑坝移民的子孙已经植根在江淮大地,成为安庆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瓦燮今属莲湖乡,离鄱阳县城鄱阳镇(即当年饶州府治)不过一二十里,处于鄱江三角洲,离鄱阳湖的汊湖大莲子湖不过十来里,周围湖泊密布,水路通畅。根据历史地理学家的研究,在宋代鄱阳县城已逼近鄱阳湖,而鄱阳湖的南部在元明时期正经历一个扩展期,到清代才逐渐因泥沙淤积而有所缩小。当年的瓦屑坝是一个濒临鄱阳湖、靠近鄱江的聚落和水运码头。瓦屑坝的“坝”应该是鄱阳湖边的一条坝,真正起着护岸作用的坝,聚落因坝而得名。时过境迁,由于泥沙淤积,鄱阳湖逐渐远离瓦屑坝,坝因不再有存在的意义而湮没,瓦屑坝这个聚落名称也被改称为瓦屑(燮)。遥想当年,饶州府属各县的外迁人口沿昌江、乐安河(婺水)及其众多的支流顺流而下,出饶州府城后,在鄱阳湖边的瓦屑坝集中,然后登舟北上。到达湖口后,多数人就近在安庆府属各县定居,这就是为什么安庆人多是移民的原因之一,少数人或溯长江而上,迁入湖广(今湖北省),或顺长江而下,迁往安徽及其他省份。迁入安庆府的不下三十万饶州人。虽然瓦屑坝只是一个移民的集散地,对绝大多数移民来说,还不是他们真正的故乡,但当年的移民多数没有文化、没有资产,更不可能有文字记录,当他们历尽艰辛在他乡定居后,留给后代的记忆只是他们的出发地——瓦屑坝。有些人甚至没有来得及给子孙留下任何故乡的信息,他们的后裔就与周围的移民后裔一样,以瓦屑坝为故乡了。
     在这声势浩大的移民中,移民的具体流向,史书未作详细记载,地方志中也只是片言只语,以致数百年来,移民后裔无法准确地说出及找到自己的“根”在何处。而家谱、族谱的记载,则成为人们研究移民流向的一个重要依据。族谱是后人记载世系及世系中人物的谱籍。撰修者根据其祖辈的传说,写清其姓氏先祖及后人的来龙去脉,标明该姓氏祖先的始迁祖地,即所谓“根”。怀宁《吴氏宗谱》载:吴氏堂号“崇让堂”,“始迁祖吴寿一,原籍江西鄱阳瓦屑坝。元季兵乱,渡江来居怀宁大丰乡”。卷一总系中明确记载:“寿一公原籍江西饶州鄱阳瓦屑坝。”瓦屑坝移民流向安徽的主要分布在:合肥、凤阳、肥东、肥西、长丰、桐城、潜山(含岳西县)、宿松、太湖、安庆、怀宁、池州、贵池、枞阳、青阳、六安、寿县、黟县、舒城、滁州、望江、东至、芜湖、含山、巢湖等地方。
(本篇完)
2016-10-07

0

主题

8

回帖

8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8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6-10-7 11:47: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元炁归一,大翻页术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09: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皖西南陈氏宗祠——卒子走遍安庆

皖西南陈氏宗祠
——安庆宗祠
第106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皖西南陈氏宗祠,位于安庆某县的县城周边,其中台湾的原领导人陈水扁就是其后裔,卒子今天向大家介绍这里。
      皖西南,狭义的皖西南,即安庆市(除桐城市、枞阳县)。广义的皖西南,包括安庆市(除桐城市、枞阳县)和六安市的霍山县。安庆,古称舒州,别称宜城,简称“宜”。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处,安庆素有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誉。
      巍巍陈氏,源远流长。江洲义门曾被宋太宗旌表为“聚族三千口天下第一,同居五百年世上无双。”
      周朝初年(公元前1046),武王将伐纣有功的虞阏父分封到宛丘(今河南淮阳),建立陈国。并且将妹妹嫁给了閼父的儿子妫满,因为虞阏父是舜的后裔,周武王就让他在那里奉守帝舜的坟墓。妫满谥号胡公,又称胡公满,史称陈胡公。颍川古郡,在今河南、安徽、山东三省交界处。公元前478年,陈国被楚国所灭,陈国传承26君,享国644年。胡公满的子孙以国为姓者曰“陈”,以封号为姓者曰“胡”,胡公满是陈、胡两姓共同的得姓始祖。
      春秋时,陈国发生了政变,妫满第十代,陈厉公之子陈完逃至齐国,改姓田,称田完。陈姓因此有了“颍川郡”之郡望。
    秦汉之际,陈氏三十世——陈平,辅佐汉高祖定鼎天下,封曲沃侯,历任四朝宰相;后裔迁陕西西安府三阳县,地名瑕邱。陈平六世孙陈汤,拜西域副校尉,奉命出使西域, 计斩郅支单于,威振方外,赐爵关内候。后裔陈翔,拜征议郎,御史中丞,移居颍川,为颍川开派祖。现在全国陈姓人口6000余万,排名第五,在台湾省排名第一,其中台湾的原领导人陈水扁就是其后裔。
     魏晋时,陈群裔孙陈泰、陈准、陈伯聄、陈达皆为官清廉,名垂青史。陈纪之子陈群,原为刘备别驾,后归魏,官至司空,先后受曹操、曹丕托孤。
     江州义门闻朝野,宣帝陈顼第六子——宜都王陈叔明,迁居江州德化县;唐玄宗时,陈叔明后裔,陈瓖之子陈阔,字伯宣,为司马迁《史记》作注。
      陈伯宣生三子,长子陈隐生陈旺;旺字天相,号野王,唐德宗丁丑进士,宪宗敕受丞议郎,授江州牧,知德安事,晚年迁居江西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今德安县车轿乡陈村),成为江州义门陈氏开山之祖。陈青以后十五代聚族而居,以家长制管理这个大家庭。每个家长均在朝中官居要职,对大家庭都有重大贡献。陈青(820—888),唐朝进士,授直云阁大学士,官朝散大夫,义门第一任家长。
     义门陈氏重视文化,耕读传家。唐大顺元年,陈崇在家乡德安东佳山中创办了陈氏“东佳书院”, 东佳书院是我国最早的私立书院,比“白鹿洞书院”尚早五十余年。江州义门陈氏集聚一处,前后持续十五代三百余年,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小社会。陈氏族人传说,当初分庄之时,全家男女老少难舍难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有人想出了一个听天由命的主意:将一铁锅悬于梁上,突然割断绳索,铁锅落地跌为108块,遂分为108个大庄。
     陈氏分庄满天下。“天下陈氏出江州”。义门陈3978口共分334庄,分布于全国72州(今十七省),125县。当时安庆市分有十一庄:望江华阳庄(宗通,原名希贤)、太湖庄(庄主守通)、枞阳牛洪庄(庄主承大)、宿松一庄(庄主陈公通)、宿松二庄(庄主陈延省)、宿松相承庄(庄主陈希成)、潜山庄(庄主陈才宿)、潜山庄(庄主才达)、太湖宛溪(庄主公迁)、桐城石河庄(庄主陈希成)、怀宁庄(庄主陈汝心,实际为留市庄的再次分迁)。岳西现有陈姓9980人,遍布全县各乡镇。义门陈氏的著名人物:中国近现代史上义门陈氏的著名人物:陈独秀、陈立夫、陈果夫,陈云,陈毅、陈诚、陈赓、陈嘉庚、陈丕显、陈叔通、陈锡联、陈永贵等。
(本篇完)
2016-10-08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9 08: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叠翠亭——卒子走遍安庆

叠翠亭
——安庆石亭
第107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某县的天柱山,有一处供游人中途休息的小石亭,卒子今天向大家介绍这里。
      《叠翠亭》取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诗句,烟笼远浦迷芳草,日照澄湖浸碧峰。幸有清樽堪酩酊,忍陪良友不从容。叠翠亭位于天柱山东关千丈崖上,这一带大小瀑布层层叠叠。这里负氧离子最高,是游客休闲养生的好地方。
      春秋时这里为皖国封地,山名皖山,水名皖水,所以又被称为安徽的“源头山”。汉武帝在祭岳时,人群高呼万岁,所以将此山称为万岁山。隋文帝诏废,隋唐以后,南岳改为衡山,天柱山被列为国内五大镇山之“中镇”。其余四镇是:北镇医巫闾山(在辽宁)、东镇沂山(在山东省中部)、西镇吴山(在陕西省陇县)、南镇会稽山(在浙江省绍兴)。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境内,自古有南岳之称,著名诗人白居易曾这样描述天柱山“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由此诗句,可见天柱山的雄伟气魄。
      天柱山核心景区面积是102.7平方公里,分为八大景区,其中最精华的游线是“五关”:东关雄西关秀(叠翠亭也就位于东关的峡谷中),南关神秘北关幽,总关险阻愁猿猴。
      天柱山传统的五关游线主要是沿袭南宋末年刘源扎寨抗元时的行军路线铺设,游线多因行军隐蔽,在山谷中穿行,山道险阻,视眼不开阔。
      在天柱山新游线供游人休息和观景的亭台有几处,他们分别是牛马城边的振衣岗观景台、神秘谷口的高隐亭、天柱峰前的天庭、仙人洞边的卜居亭、莲光峰前的芙蓉亭和刚刚兴建成功的迎真峰处一座未命名休息观景亭,还有一座就是位于东关的叠翠亭。
     从叠翠亭上看对面,两山之间长长的阶梯,那就是我们即将要翻越的千丈崖。要先下到山谷,再登上山顶,路线呈V字形,上下各有千米。是游人不错的选择路线。
(本篇完)
2016-10-09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0 11: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虎跑泉——卒子走遍安庆

虎跑泉
——安庆山泉
第107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某县的山坡处,有一处从山涧流下的小溪,卒子今天向大家介绍这里。
      虎跑泉?对,就是安庆的虎跑泉。关于它的来历,不详。
      相传,唐朝元和十四年(819)高僧寰中(亦名性空)来此,喜欢这里风景灵秀,便住了下来。后来。因为附近没有水源,他准备迁往别处,一夜忽然梦见神人告诉他说:“南岳有一童子泉,当遣二虎将其搬到这里来。”第二天,他果然看见二虎跑(刨)地作地穴,清澈的泉水随即涌出,故名为虎跑泉。当然此虎跑泉是否是安庆的这处虎跑泉当然不是一回事。
      虎跑泉,在原安庆市某县的一侧院附近。虎跑之名,因梦泉而来。传说唐代高僧性空住在这里,后来因水源短缺,准备迁走。有一天,他在梦中得到神的指示:南岳衡山有童子泉,当遣二虎移来,日间果见两虎跑翠岩做穴,石壁涌出泉水,虎跑梦泉由此得名。
     这虎跑泉是从青山峡谷后断层陡壁砂岩流出,是一条小溪,清澈明净的山溪水从山腰流过,一侧的石壁刻着"虎跑泉"三个大字,但此人笔法苍劲,功力深厚。泉前有一方池, 四周为乱石,池中叠置山石,傍以苍松,间以花卉,宛若盆景。游人在此,坐石可以品泉,凭栏可以观花,怡情悦性,雅兴倍增。
     虎跑泉原就是一处流水,被人为刻有三个大字之后,但有了新有传说。
     游人过了这条小溪,一股清清凉凉的泉水,正汩汩地流下来。这虎跑泉的山泉水,泡上一杯的茶叶,味道香醇,是茶中的上品。
(本篇完)
2016-10-10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09: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翠岛流金”独老人石——卒子走遍安庆

“翠岛流金”独老人石
——安庆风景
第107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大龙山镇龙山寺在大龙山主脉西麓大龙山镇百华村境内,大龙山秀嶂叠峙,重峦层出,素有“安庆翡翠”之称。山势自西向东起伏绵亘,山体雄伟,山形逶迤,远望蜿蜒似龙,因而得名龙山。卒子今天向大家介绍这里的一处名为“翠岛流金”独老人石。
    大龙山南北各有一座龙山,这样安庆市就有两龙山,于是按面积将南面龙山称“大龙山”,北面龙山称“小龙山”,但不知道何时小龙山又改名巨石山。大龙山素有“独不类他山”之美誉,故历代名人墨客到此游览题咏,使之人文自然融为一体,成为皖省旅游佳境。
    大龙山四面环水,东依石塘湖,南临长江,西接石门湖,北靠菜子湖。其间有“龙山晓黛”、“螺岛晨曦”、“石塘夜月”、“平湖垂纶”、“乌龙吸水”、“翠岛流金”(今天卒子介绍的就是此景此处)、“船头观日”、“打杵上天堂”等自然景点;有龙山寺、观音寺、中方寺、圆照庵、海潮庵等人文胜地。这里乔灌兼茂,花草并繁,有长松绿柳、秀竹丹枫等针、阔叶乔木。
    龙王庙得天独厚,盘踞龙山之首,汇集龙山精髓。周边景致极尽灵秀,四季风光美不胜收。春季繁花似锦,漫山飘香;夏天峰峦滴翠,泉瀑欢鸣;秋时满山红遍,层林尽染;冬日银装素裹,晶莹剔透。龙山寺历史悠久、人文蔚跂,风景秀丽。
    元顺帝至正九年(1363)受封为起义军吴王的朱元璋战败藏于大龙山一座破庙避难,危急关头许以得脱,扩修此庙。朱元璋侥幸逃脱一劫,并在此后的战争中节节胜利,最终夺取天下,在南京建立大明政权,是为明太祖。太祖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扩建大龙山龙王庙,敕封此庙神为“天井顺济龙王”,大加赏赐。
     大龙山自然资源丰富多彩,人文景观亦独具特色,山幽、溪秀、潭深、崖隧、石奇、寨险,清代民居、明代墓群浑然一体,保持着比较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犹如一个"世外桃源"。
     独老人石位于龙山寺山后的一处群山中,这里群鹰翱翔、尤如一位老人坐在石上打坐,故称独老人石,这里系分水岭的东北坡 ,山体顶部尖峰峥嵘,峭壁险突。这里受重力崩塌而造成悬崖绝壁,高达百余米,十分险峻。站立峰顶俯瞰下望,东望龙王寺、龙山寺等,数十里风光尽收眼底,但顿觉目晕头眩,使人生畏。如向下丢一石头,则垂直落底,久久听不到回音。更为奇怪的是如果向下丢草帽,则草帽不仅不往下落,反而飞向天空或落在更高的树梢上。经常有游人在此试验探奇。有的用纸板向下甩,纸板仍然不下落,也被吹上天空或树梢上。
     独老人石是一处巨大的大石岩。石岩顶部朝东微突,酷似老人宽阔而睿智的前额,皴裂的岩痕就像老人额上饱经沧桑的皱纹;略往下,有两处凹点,如一双深邃的眼睛;再往下,岩体边缘的线条明显凸出,恰似老人挺直的鼻梁;岩线收尾处,又呈现两个圆点,比拟老者的鼻孔则十分形象。
    千百万年的风浪侵蚀和冲击,使大龙山山上的花岗岩巨石不断崩塌,并研磨成细沙沉积在平缓的长江,唯独石老人这块坚固的石柱残留下来,乃成今日之形状。这块奇石极像一位老人,惟妙惟肖,有机会大家到此来游玩。
(本篇完)
2016-10-11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2 09: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龙山大龙岭——卒子走遍安庆

大龙山大龙岭
——安庆风景
第107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大龙山镇大龙山主脉大龙岭,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卒子今天向大家介绍这里。
     大龙岭位于大龙山中北部,为罗岭镇、杨桥镇、五横乡和大龙山镇四面交界为淮河的分水岭。
      大龙岭山顶多浑圆,东段为大片玄武岩平顶山和花岗岩高台地。森林覆盖率较大,侵蚀轻微。
      大龙岭位于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其中,以森林、山岳、奇峰、异石等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为辅,是一个融游、娱、食、住于一体的郊野型国家森林公园。
      大龙岭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最高峰海拔693.4米,总面积为40.18平方公里。
      分为灵山石树、日照峰、龙山第一刹、石塘湖、鲍冲湖、洪桂山、龙湫池七个景点。
      大龙山位于安庆市北郊,距市区十公里,包含原大龙山国有林场及周边五横乡、罗岭镇、杨桥镇等共计七个村的部分山场。
      东眺杏花村风景区,南邻独秀园景区,西望孔雀东南飞文化园,北靠嬉子湖景区。
      森林公园东西最长处约9.0公里,南北最宽处约9.6公里,总面积为40.18平方公里。
      大龙岭地处沿江湖泊丘陵区,具有典型的球状花岗岩地貌兼湖泊景观特色。
      境内有山峰84座,其中600米以上山峰23座,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小山顶也是海拔600米以上的小山坡。
      最高海拔为693.4米。
      大龙岭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大龙岭境内多溪流,其中3公里以上溪流10余条,主要有乌龙溪、幽龙溪和卧龙溪等。
(本篇完)
2016-10-12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08: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华大峡谷——卒子走遍安庆

九华大峡谷
——安庆周边风景
第107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周边的池州,曾被安庆管理过数年,八十年代又重新独立。卒子今天向大家介绍一处九华山腹地的风景区。
      九华大峡谷,位于青阳县陵阳镇南阳,也即古时礼佛九华山南道。这里林茂谷深,适逢雨歇之际,群山云飞,日露还休,空气清新得让人身轻如燕。
     卒子去年与一群朋友从牌坊门进入,步入幽深之地,便是九华大峡谷藏身之深闱。
     秋末至深,群山碧透。沿途皆石道,虽不古,也还拙,路边的枯枝横竖,古藤弯伏,朴而实,宛如碑林之中的大篆籀书。鸣泉之侧,虬枝兽木,悄然而出,似游似戏,如立如扑。
     古木与巨石相望,树枝旁逸,温馨之意传递于流泉,回荡于林谷。还有长藤缠树,悬挂于空,牵牵挂挂。
     无水不成谷。九华大峡谷的水,犹如日光下的影子,随身而行。水至清,声至润。流动在绿苔苍石之间,犹琼浆玉液,清醇甘醴,如丝竹之韵,琴弦之音;还有王献之的草书笔走龙蛇的激荡之气。
     谷无奇不谓大峡谷。大自然本就是人类的先导。瀑布是大峡谷的名片。苦木潭,或曰苦妹潭。瀑悬如白练,飞纱传鼓。潭水如翡翠,流云溢玉。
     天造地设的自然风景,秦时明月汉时关,数千年的风景相同,但看风景的心情永不重复。现在有些风景区是些自以为聪明的打造,将人的思绪驱赶到某一个共同的情结,于是自由的感觉没有了,个性化的感受没有了,充满想象的童心不存在了。美,犹如泡沫破裂。
      青阳县九华大峡谷发源于九华山南麓的菩萨头山、楼台山,溪流河水形成峡谷、深潭、奇石、飞瀑几十处,号称“九跌十八湾”。
     这里既具有原始生态林风貌,又具有峡谷特征,以水景为胜,苦木潭瀑布气势与俊秀兼备,景区内景点密布,有神龙瀑、苦妹潭、浴仙池、长生桥、兔子望月、藏仙洞、九龙护宝、朝天镜、石门锁溪、古一天门等数十处景点。
     整条峡谷海拔高低落差达数百米,是整个九华山范围内生态景观环境最原始、最自然、最幽深的佛教文化大峡谷。
(本篇完)
2016-10-13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4 11: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徐为屋湘军采编所旧址——卒子走遍安庆

徐为屋湘军采编所旧址
——《卒子走遍安庆》研究成果之一
第107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潜山县黄铺镇的徐为屋,是太平天国时间湘军在与太平军战斗期间的谍报机构,同时也是安徽省第一处待研究的地方之一。卒子今天向大家介绍这个扭转整个安庆保卫战重要组成部分的安徽省第一家湘军谍报机构,湘军采编所旧址。
      1854年,也就是咸丰年间,曾国藩率领湘军收复武昌城,驻节汉江沿岸,整军誓师,准备沿江而下。有人向曾国藩推荐一本册子记载了太平天国的有关情报。此时湘军连克蕲州、田镇和今天卒子介绍的潜山等地,俘获成箱的太平天国文书。曾国藩与幕僚研读这些文牍时,猛然发现这些文件的记载与此前那部小册子正相对应,“所指悉不谬”,经过仔细对比,小册子记载的情报大部分得到了证实。曾国藩惊喜不已,赶忙召见作者。这样,湘军情报机构的建立,由于是战时碟报机构,为了掩盖身份,机构选择了黄铺一处私人祠堂——徐家祠堂。
      在曾国藩与这位操扬州口音的男子多次谈话中,此人名叫张德坚,原来是湖北巡抚手下的巡捕官,本来是一个维持治安的捕头。在他的收集下编辑了《贼情集要》,是平日留心搜集的太平军情报的合集。太平军围攻武昌时,很快占领此城。张德坚利用自己巡捕官的使得,了解到太平军在翼王石达开率领下,各路大军又各有统属,他与太平军士兵、被掳的逃人以及来往的难民攀谈,由此汇集成了《贼情集要》一书。
      咸丰年间,安庆战事吃紧,张德坚对曾国藩说:“大帅独能办贼,必能知贼,亦必乐人之知贼,聊为之献耳。”曾国藩利用张德坚的收集的情报,并委以重任,让其在安庆潜山与太湖一带考察地形,在其主张下,曾国藩当即于行营中设立一情报机构,名为“采编所”,在张德坚所呈《贼情集要》小册子的基础上进一步搜集太平天国情报,并以张德坚为总纂官。
     安庆,这个城市,是太平军与湘军的直接对垒的平台,实际上更是清廷的曾国藩与太平天国的陈玉成之间的较量。过去清军对太平军一味武力镇压,“有剿无抚”,不像古人打仗,两军交战前互下战书,互遣来使,故不易探听太平军内部虚实。其次,有不少像程奉璜那样从太平军逃归的士人,但湘军对这些人太残酷,以至于这些人拼命掩饰自己的经历,更不敢讲出自己在太平军中的所见所闻。而当时的太平军俘虏的供词往往相当不可靠,有不少硬汉即使被俘也绝不透露消息,甚至大骂说客,自称“军势强盛”。而软弱变节者为了讨好湘军,又会拼命贬损太平军的武力,说“贼不足平”,湘军还是不知深浅。太平军往往一本正经地说什么刀枪不入之类的无稽之谈,这是文化水平导致的,他们主观上可能的确相信这些妖术神话的存在。有时会有太平军官员主动投奔湘军,然后就领着大队湘军走进了太平军的埋伏圈,搞得最后清军对前来投奔的太平军官兵一概杀头。
     曾国藩全面指导安庆战局时,不仅唯亲重任,曾国荃常驻安庆市区周边,曾国藩还重用鲍超、罗泽南、彭玉麟、李续宾、李续宜、多隆阿等人。在黄铺镇的徐为屋,曾国藩曾在此设三军行扎,连营十多座,日后退去还仍留有地名。徐为,明朝一位乡绅,具体不详。
      湘军主动派往太平军阵营的间谍又不知道对方的军营口令,靠近必被抓,根本无法潜入,只有向附近居民打探,最后还是云里雾里。在安庆市潜山县黄铺镇设立的情报机构采编所汇集了湘军中最了解太平天国的一批人。每一个成员都有一段传奇经历。浙江人邵彦烺本是湘军中小有名气的火器专家,两次坚守湖北鄂城,所造巨炮“击挫贼锋,屡获奇效”,他所负责探听的太平军武器装备与练兵阵法等情报尤其专业。江苏童生程奉璜则是从天京逃出的卧底,以至于被后世一些史家称为“特务分子”。与张德坚主动跑到太平军军营中搜集情报不同,程奉璜的经历更加曲折,他曾被太平军抓进军营。太平军士兵基本上是贫苦农民,对这位童生很重视,想让程奉璜出谋划策。张德坚称赞程奉璜本是“图为荆聂”,原本想要像荆轲聂政那样当个刺客,自然没有成功,于是欲“尽知贼情,以冀一朝复见天日”,献给官军,以“补官军所不逮”。在太平军营中,程奉璜“动心忍性,与贼周旋,浸久而契洽”,暗中对军事情报“潜察而默识”,在太平军的各军营与太平天国的行政机构间往来探听,期间深入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潜伏,并在太平军放松警惕后成功逃离。
      1856年底,采编所编成《贼情汇纂》一书,成为当时最为全面的太平天国研究作品。他们大量采访了官绅、兵勇、难民与太平军俘虏。有些官绅参与过太平天国的政权,有人说这些人一定不可靠,张德坚就亲自与其长谈。很快,采编所摸清了太平天国高层的信息,并给当时的湘军最高领导人决策使用。
     安庆,这个湘军投入数万人,太平军投入数十万人力保的天京上游最重要的城市,至今仍是研究太平天国的基本史料重要地域之一,卒子在采编所的研究,认为湘军正是投入了谍报机构对太平军的研究,了解了当下的太平军数倍于己的形势,从此改弦更张,以步步为营的“站墙子之法”来逐步向长江下游推进。曾国藩对张德坚很是信任,曾当众对人说:自己在九江领兵时,多亏了张德坚的建议,将分攻湖口的大兵撤回北岸防御,“倘不用此策,或少迟,吾与石朋(张德坚字)俱死于是役矣”。张德坚对曾国藩的感情自不待说,屡次宣称曾国藩乃“当代伟人”,很感念曾国藩的知遇之恩,自称“平生血性首公知”。曾国藩死后,张德坚悲痛欲绝,写下诗句“一字一珠犹一泪,吟成痛哭病增危”。
     早在《贼情汇纂》书成时,曾国藩就屡次邀请张德坚进入幕府,而张德坚坚持回乡,曾国藩挽留不住。后来,曾国藩率湘军来到徐州与捻军作战时,张德坚曾经上门拜访,再次拒绝了曾国藩的挽留,最终在曾国藩的推荐下在扬州江北厘金局任职,月薪36两,长寿而终。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出身低微的张德坚为搜集太平军情报费尽心机。
     经过一百余年后,《贼情汇纂》仍然是研究太平天国史的基本材料,但那个时代的采编所已经无人知晓,今天卒子带大家再次了解那段血雨腥风的往事,湘军早期的情报机构——采编所的传奇也因此得以流传。
(本篇完)
2016-10-1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