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过河-卒子

走遍安庆、宣传安庆——卒子走遍安庆

[复制链接]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1 09: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镇江寺往生堂与吴定彩——卒子走遍安庆

镇江寺往生堂与吴定彩
——安庆寺庙
第108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大观区西部、南濒长江的海口镇,南与东至县隔江相望,西至皖河农场与怀宁县接壤,这里面江背靠平原,在明朝至解放战争时期,一直是渡江战斗的渡口之一,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海口镇位于安庆城区的西边,隶属于大观区,是由长江与皖河冲积形成的绿洲——海口洲、小洲(又称金洲)、官洲(又称银洲),海口镇就坐落在“三洲”上,镇北依皖河,南临长江(长江岸线约20多公里),西与皖河农场毗邻,东由皖河大桥连接安庆城区。
     “镇江寺”位于镇江村,建于清朝年间。这座寺庙原是清朝初期移民到海口兴建的镇江王爷庙,移民们从江西等地坐着小船一批又一批来到这里,耕耘着这里的沙土地,创造着财富,也是当时船帮祭祀集会的场所。
      据说,以前大殿内塑有“镇江杨泗将军”神像。杨泗将军,道教尊号为“九水天灵大元帅紫云统法真君水国镇龙安渊王灵源通济天尊”,他本是源于湖南的民间道教水神,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人口迁徙运动逐步将该信仰向周边传播,因其能斩除蛟龙,平定水患,而被广泛尊奉。但现在的镇江寺,已经变成了一座佛教寺庙。镇江寺同时也是一个古渡口。
     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长毛们长驱直入,安庆这座古城受到千年最大的浩劫。曾经繁华富庶的原怀宁县海口镇“几于百里无人烟。经历战乱后多年仍未恢复,曾有人说到了海口洲“十里无居民”。卒子小时居住的西门,老安庆人曾泛批海口镇一带居民为海口洲胡角下,大概的意思也就是江西老表的意思吧。
     太平军占领安庆以后,受到宗教的约束,军纪还算严明。
     安庆保卫战是太平军战史上最惨烈的一次战役,太平军先后投入数十万兵力,最终归于失败。1861年,曾国藩攻下安庆后,下令士兵“大索三日”,整个安庆几乎变成了一座空城。
     安庆位于长江流域中下游,海口镇地处安庆市区的上游,一度堪称“安徽粮仓”。太平军占领安庆地区时,封锁了长江上游的交通。正当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和东征苏州、常州之际,曾国藩统率湘军水陆师数万余人,乘机自湖北大举东犯,连陷太湖、潜山之后,以太平军所必救的安庆为主要目标。
     湘军曾国荃率陆师万人会同提督杨载福水师四千余人围城,并命副都统多隆阿、按察使李续宜率马步两万打援。湘军进围安庆,直接威胁着天京的安全。湘军围困安庆连遭挫败。1860年夏,湘军围攻安庆。洪秀全调陈玉成、李秀成西征武昌,以解安庆之围。次年西征失败,陈玉成回救安庆,并派兵入城助守。太平军和清军各派援兵,双方层层交战。后因太平军城外援军失利,城内弹尽粮绝,安庆陷落,守城太平军一万余人全部战死。
     1861年5月末,清军趁陈玉成到天京请求救兵,不在军中的机会,集结重兵向太平军阵地赤冈岭发动进攻。一周后,四千太平军守军孤立无援,粮绝,营垒被攻破,湘军未留一名活口。安庆城中的守将吴定彩,趁陈玉成攻击清军后壕之机,带领一批精锐将士,打开西门,绕过清军的壕沟,向东猛攻清军的新垒。主攻安庆的清军将领曾国藩亲自命令督战部队排在营垒的后方,对后退清军一律格杀,以阻挡太平军前进。如此激战了几个昼夜,安庆城外尸横遍野,连江水也被鲜血染红了。
     吴定彩,太平天国将领,在太平天国戊午八年八月破江北大营,庚申十年二月克杭州,三月破江南大营等战役中,都建立功劳,擢平西主将。辛酉十一年春,安庆被围急,英王陈玉成奏调吴定彩等率军来助战。安庆太平军守军因长锁被困,守将吴定彩率领太平军将士用躯肉堵住缺口,拚死奋战。史书上这样记载,据野史看,吴定彩在城破之后,分兵带着数百太平军精锐之兵从西门鸭儿塘西渡至海口洲,被湘军四处追杀。安庆失守后,与安庆互为犄角的池州,就成了吴定彩最后的生存希望,1861年9月,吴定彩带着最后残兵来到海口洲一带,举目宽宽长江挡住去路,吴定彩等人意从渡口过江,曾国荃的湘军又为追兵将至,最后太平军守将吴定彩与残兵全部战死。安庆陷落,长江以下无险可守,沿江城市相继失陷,过了两年,天京陷落了。
(本篇完)
2016-10-31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12: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渡江烈士纪念碑及渡江无名烈士墓(渡江杀敌第一功)——卒子走遍安庆

渡江烈士纪念碑及渡江无名烈士墓
——渡江杀敌第一功
第108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首批13处“安庆市党史教育基地”的望江县渡江烈士陵园,有着可歌可泣的战斗历史,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安庆目前有十三处纪念地被命名为首批“安庆市党史教育基地”,分别是:安庆市区:安庆市陈独秀墓园、安庆市革命文物陈列馆暨黄镇生平事迹陈列馆;桐城市:渡江战役第二野战军司令部旧址、桐城市烈士陵园;枞阳县:渡江战役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指挥部旧址;怀宁县:怀宁县陈独秀史料馆;潜山县:潜山县烈士陵园;岳西县: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重建会议旧址;太湖县:太湖县烈士陵园、刘家畈高干会议旧址、赵朴初故居;望江县:望江县渡江烈士陵园;宿松县:宿松县烈士陵园。这些地方卒子全部去过,过去也曾介绍一些,将来继续向全市人民介绍这里。
     渡江战役介绍: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此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多人,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闽、鄂广大地区。这一胜利,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为什么今天卒子起了一个副标题为《渡江战役第一渡》?原来渡江战役参与的109团团长是顾永武曾夺得“渡江杀敌第一功”。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第2野战军4、5兵团发起渡江战役,第4兵团担任皖赣边境江西渡江任务,以13军为4兵团右纵队,以15军为4兵团左纵队。4月21日夜,4兵团13军(军长周希汉)37师(师长周学文)109团(团长顾永武)、113团1、2、3营分别组成3个突击队,由望江县王家墩偷渡长江,首先占领八宝洲(今棉船乡),夺得“渡江杀敌第一功”。
     如今,在望江县人民医院对面建设的纪念渡江战役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建渡江战役烈士纪念碑和渡江无名烈士墓。纪念碑面向长江,背靠望江县,高约十多米,宽约二米,碑座约四米见方,正面为碑名,由秦基伟上将题写。
     卒子满怀崇敬的心情,向革命烈士鞠躬默哀,寄托深深的哀思。渡江战役,也称京沪杭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战役。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之后,在和平谈判的烟幕掩护下,国民党军队积极布置长江防线。1949年2月11日,渡江战役总前委在河南商丘张菜园村成立。1949年3月23日,刘伯承司令员在商丘研究战术原则,对渡江部队提出了具体的、详尽的要求。
     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东至靖江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占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无锡、镇江等城,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
   渡江作战开始以后,粟裕通宵坚守在指挥所里。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为了保证渡江战役胜利,今夜你们谁也不能睡,我也不睡。你们不要考虑我的休息,有什么情况马上告诉我,我就守在电话机旁。”

     渡江战役二野四兵团司令部旧址就在望江县,卒子曾到访这里三次。1949年渡江战役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选择陈氏宗祠做为渡江战役指挥部。渡江战役二野四兵团司令部旧址同时为研究古祠堂建筑结构提供了实物资料。祠堂前后共三进,砖木结构,抬梁斗拱,一进有木质通楼,中进较前后进宽大,左右为回廊式厢房。祠堂面积约五百平方米。祠堂东厢为电话室,西厢为陈庚司令员的办公室,是强渡长江前重要的军事训练基地。
(本篇完)
2016-11-01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09: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廷玉墓石像生——卒子走遍安庆

张廷玉墓石像生
——安庆历史第一名臣墓
第108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桐城市西北龙眠山腹地双溪村蒲庄组西半山腰的“凤形地”有一座中国历史上一位名臣的墓——张廷玉墓园,也是安庆历史上第一名臣,他与合肥的李鸿章并称清朝安徽影响中国历史的名臣,张廷玉墓园占地面积约七千余平方米,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张廷玉墓前的石像生。
     张廷玉墓园东向略偏南,墓区以墓冢为中心,其下三层地墁石祭台扇形展开,上置供桌、香炉、烛台、香筒等石祭具。再下设九级拜台,中贯神道,两旁依次排列文俑、武俑、马、文豹、羊、狮、赑屃负御祭碑(后期卒子再介绍)等石像生,石像生前立四柱石坊(后期卒子将推出)。石坊下为张氏享堂,享堂前设照壁,上嵌雍正书“调梅良弼”、“ 赞猷硕辅”石匾。
     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大学士张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清康熙时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时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康熙末年,整治松弛的吏治,后又完善军机制度。先后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圣祖实录》副总裁官,《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总裁官。张廷玉死后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张廷玉墓园由张氏享堂、石像生、雍正书石匾、张廷玉墓等组成,墓园的白墙青瓦就隐于翠竹之间。卒子认识张廷玉还是从看作家二月河写的《雍正王朝》改编的电视剧开始的,张廷玉是剧中重要人物。张家在明清之际出了好几位高官,包括其父张英(卒子前期介绍过墓地),张英之大伯张秉文(卒子前期介绍过墓地)等。
     张廷玉作为清朝中期三朝元老可谓有风光一生,出生世家,父亲官至文华殿大学士,母亲含章阁姚氏以贤淑勤俭闻名。其二十八岁中进士,历任翰林院检讨,侍讲学士,经筵讲官,内阁学士,刑、户、礼、吏部侍郎、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官至文渊阁、文华殿、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加太保,封三等勤宣伯。乾隆十四年(1749)致仕,次年南归故里,乾隆二十年(1755)逝于里第。奉旨按大学士品秩御祭赐葬,并赐谥号“文和”,配享太庙。先后充《明史》、《国史》、《治河方略》等总裁官,有《澄怀园语》等传世。在封建社会里配享太庙,可是人臣所不敢想之事。
     张廷玉墓石像生,是清朝帝王对臣民的一种恩赐,作为清朝重臣,张廷玉墓石像生有几份平静和低调。清朝雍正皇帝对张廷玉常有褒奖。今天,当我们走过那石像生,仍然能够看到当年“康乾盛世”的影子。
     石像生是在九级拜台一直延伸下坡,中间是一条神道,两旁依次排列文俑、武俑、马、文豹、羊、狮、负御祭碑等石像生,石像生前立四柱石坊。这些手扛着兵器的武将石俑、有拿着朝笏板的文官石俑,都是面露微笑侍立两旁;石狮、石羊、石豹、石马也都似乎有人类的表情,有些严肃些、有些活泼些。当年那些石匠技艺之高,只怕现代机器是无法比拟的。
     张廷玉墓园石像生以写实的雕刻艺术手法进行雕刻,其工艺精湛、造型朴实、风格厚重,代表了清初最高的石雕艺术水平。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艺术风格、工艺技术水平和审美观念。对于研究艺术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其中的石雕技巧、技术和经验值得今人借鉴。
     张廷玉在安庆地区声望极高,桐城的六尺巷、宰相桥等,就是由他父子为家乡作出的贡献。桐城人以他为荣,并尊称张廷玉为“张文和公”,当然这也是安庆的荣耀。据了解“文革”中,张廷玉墓曾被炸毁,尸骨被置于荒野,乡亲们不忍心,晚上偷偷的把他的尸骨又葬回去了。至于神道两边的石像生等文物,只能任其散落在山林之中了。如今我们看到的石像,有些是文物部门从山里一个个给找回来的,有些则是根据原状修复的。
     以张廷玉的历史地位,以张廷玉墓园规模之大、等级之高、石像生之精美、取料之考究、设计之合理、工艺之精湛,虽经二百多年风雨,尤其是“文革”时期的破坏,但仍保存完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据文献记载,我国墓前最早出现石像生是在东汉。当时设置石兽是为了驱逐鬼怪,保护墓主。有这样一条史料记载:有一种叫魍魉鬼怪,专吃死人的脑子。但人不可能长年累月无时不刻在墓前看护着。听说魍魉最怕虎和柏树,于是就在坟墓前栽种柏树,设置石虎。可以说虎是石像生中最早的成员。设置石人是作为墓主的侍从和警卫。这时的石像生似乎还有一点实际作用。可是后来石像生的作用就发生了变化,原来的驱除鬼怪、保卫墓主的作用退居其次,而象征墓主生前权势、威仪、地位的作用则占了主要地位。石像生的队伍发展越来越大,成员越来越多。由一般民间实有的虎、牛、羊、骆驼、马、狮子等,发展到麒麟、獬豸、辟邪等虚拟的神兽。数十个巨大的石雕像整齐有序地成双成对地排列在墓前的神道两旁,犹如威武雄壮的仪仗队一样,让人看了,立刻产生一种威严、肃穆之感。

   墓前的石人又称翁仲,对称立有两座,分别为文官和武官形象。墓前的石兽也有由来。石兽放置在墓前是从汉代霍去病墓开始的。后来的历代帝王在修建自己的陵墓时也都沿用石人石兽的陵前装饰,所以现在的唐陵、宋陵、明陵、清陵几乎都在陵墓前陈列仪仗队式的石人石兽。从皇帝到大臣,都使用这种方式延续下来。
   据《封氏见闻录》解释,石像生的作用一是起到装饰和点缀陵寝,再一是仪仗銮驾的象征。石像生制度起源很早,秦汉时期已在陵墓前立石像生。有的陵墓不仅立石兽,还立文武大臣塑像,叫“石翁仲”。山东嘉祥县东汉时期的“武氏墓”的石像生中,还有石狮存在;陕西省兴平茂陵附近的西汉名将霍去病墓前石像生中,立有石马、石虎、石牛、石象、怪兽吞羊、人抢熊以及野猪等石像生。
   明清朝代对石像生的使用制度也有严格的规制。清朝规定,二、三品官准立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四、五品官准立石马、石虎各一对;六品官以下则一律不准立石兽。所以石像生又是封建等级制度的标志。安庆现存最完整的石像生群除张廷玉墓石像生之外,还有几个,卒子将会一一介绍,这些清朝高官之墓,能立石像生者,其规制也比张廷玉墓石像生要小。
     张廷玉墓前神道旁站着武将、文臣,立着石马,跪着石羊,蹲着石虎。石狮、石人、石羊、石虎各两件,成对排列。 石兽或立或蹲在须弥座上,雕刻着锦袱、卷草等图案。石兽雕刻精美,神态逼真。作为一名安庆人,自己城市的历史,自己城市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应该去多了解一些的。
(本篇完)
2016-11-02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11: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诸烈士祠记碑与吴樾——卒子走遍安庆

安徽诸烈士祠记碑与吴樾
——“筹备立宪”百年记
第108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某地一角,矗立着一块高约三米的青石大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块安徽诸烈士祠记碑。以上言词均来源于网络观点,不代表《卒子走遍安庆》以及过河卒子本人。
     纵观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历史,每隔几百年,都会出现经济大萧条,而后再通过起义和革命实现改朝换代。清朝也不例外,在历经康乾盛世之后,内忧外患接踵而来。这样形势下,清政府逐渐意识到“变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901年,清政府终于宣布实行“新政”。之后又推出“预备立宪”。试图通过法律的变革和“宪政”的允诺最终实现“皇位永固”。事实证明,这些举措并没有挽救清王朝的没落与灭亡之路。在安庆市某处的这块碑记就记载着为民主共和而牺牲的安徽烈士事迹。
     清朝政府在辛亥革命前夕宣布为预备实行君主立宪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亦称"筹备立宪"。预备立宪的工作也相当艰巨,非一朝一夕,清末的“预备立宪”,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行政改革,包括司法改革、教育改革,其核心是官制改革;二是设立议会;三是实行地方自治。清朝政府遂于1905年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次年,五大臣先后回国,上书指出立宪有三大利:“一曰皇位永固,二曰外患渐轻,三曰内乱可弭”,建议进行“立宪”。清朝统治者看中的正是“预备”两字。慈禧太后于1906年9月1日颁布预备仿行宪政的谕旨,各地纷纷建立立宪团体,海外的立宪派也积极响应。1909年3月下诏重申预备立宪,命各省当年内成立咨议局。  
     1905年10月(光绪三十一年九月),清政府派载泽、端方、戴鸿慈、李盛铎、尚其亨五大臣出洋考查宪政。同年11月,又命政务处王大臣等筹定立宪大纲,设立"考察宪政馆"。1906年8月,出洋考察的五大臣经由欧、美各国及日本考查后归国,拟出立宪方案。爱新觉罗·载泽,晚清宗室大臣,立宪派的重要人物,满洲正黄旗人。光绪三年(1877年)袭封辅国公,光绪二十年(1894年)晋镇国公。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十六日,清廷特派载泽和其他四位大臣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为出国考察政治,是为“五大臣出洋”。载泽出洋时尚未满30岁,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他们重点考察了美国、德国、俄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家,特别是日本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政体。载泽出洋考察结束回国后,向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上了《奏请宣布立宪密折》,将日本的宪政体制摆在列国之首,奏请仿日德例,改行君主立宪政体。载泽还著有颇具史料价值的《考察政治日记》。清亡后加入宗社党,成为复辟派的重要人物,1929年忧郁而终。
     绍英(1861—1925),字越千,满州镶黄旗人,马佳氏。绍英之祖寅,历任盛京礼部侍郎、盛京将军,成都、绥远城将军,左都御史兼都统,工部尚书等职。父亲曾是官兵部侍郎、山海关副都统。绍英于宣统间任度支部侍郎,辛亥革命后,为溥仪宫中的内务府大臣。托忒克·端方(1861年—1911年),字午桥,号陶斋,清末大臣,金石学家。满洲正白旗人,官至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戴鸿慈(1853—1910年),字光孺,号少怀,晚号毅庵,广东南海大同绿涌村人。清末出国考察五大臣之一,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司法部长。欧美考察后,使戴大开眼界,认为中国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归国后,奏请立宪。改刑部为法部,戴首任尚书。他还提倡中国要富强,必须“固边疆”、“振兴实业”及开矿、兴学、修铁路等,是清末具有一定的开放思想和政治眼光的重臣。徐世昌(1855—1939年),字卜五,号菊人,又号弢斋、东海、涛斋,晚号水竹村人、石门山人、东海居士。直隶(今河北)天津人。徐世昌早年中举人,后中进士。自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就为袁世凯的谋士,并为盟友,互为同道;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曾任军机大臣。
     清朝政府于1908年8月宣布预备立宪以九年为限,同时颁布《钦定宪法大纲》23条,其中关于“君上大权”的14条,规定皇帝有权颁行法律、黜陟百司、设官制禄、宣战议和、解散议院、统帅海陆军、总揽司法权等。11月,溥仪继位。1909年3月下诏重申预备立宪,命各省当年内成立谘议局。12月,十六省谘议局代表组成国会请愿同志会,在1910年又三次请愿要求速开国会。10月,资政院在北京成立,亦要求1911年召开国会。清政府不得已将预备立宪期九年改为五年,定于1913年召开国会,1911年先成立内阁。1911年5月,清朝政府裁撤军机处等机构,公布所订内阁官制,组成新内阁,由庆亲王奕劻任总理大臣。在十三名国务大臣中,汉族官僚四名,蒙古旗人一名,满族八名,其中皇族又占五人,被讥为皇族内阁。至此,清政府借预备立宪欺骗国人。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11: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预备立宪”的进程,第一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筹办咨议局(各省督抚办),颁布城镇地方自治章程,编辑国民必读课本;第二年(宣统元年),举行咨议局选举,各省一律开办咨议局,颁布资政院章程,筹备城镇地方自治,颁布国民必读课本;第三年,召集资政院议员,举行开院以及推广厅州县简易识字学塾;第四年,创设乡镇简易识字学塾;第五年,推广乡镇简易识字学塾;第六年,城镇乡地方自治一律成立;第七年,民众识字义者须达到百分之一;第八年,民众识字义者须达到五十分之一;第九年,宣布宪法,颁布议院法,颁布上下议院议员选举法,举行上下议院议员选举,民众识字义者须达到二十分之一。这一进程设计的核心理念,所以必须有一个开启民智、训练民众参政议政能力的过程。进程设计当中,“国民必读课本”是为了启发民众的民主、民权意识;推广简易识字学塾,是为了改变绝大多数民众无法参与民主议政的劣境;“咨议院”,则是一个供民众练习民主议政的场所,“即议院之先声”。
     清朝政府“预备立宪”既同立宪派的立宪运动密切相关,又包含压抑革命派的用意。在立宪问题上,立宪派与革命派存在着尖锐的对立。从1903年起,立宪派就积极宣传君主立宪,要求迅速加以实行;革命派则坚决反对,并进一步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当清政府颁布“预备立宪”的时候,立宪派与革命派立即围绕“预备立宪”展开了大论战。立宪派不但盛赞“五大臣”出洋考查宪政,还把“君主立宪”看作是救民于大旱之及时雨。革命派则著文立说揭露“君主立宪”的欺骗性。
     “预备立宪”是西方“宪制制度”在中国的最初试验。虽然慈禧太后推行的“洋务运动”,引进了一些西方的先进技术,但是并没有引进西方的先进制度,日本的明治维新的成功,恰恰在于他不仅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也引进了西方的先进制度,这就使得与中国相同的日本走到了中国的前面,中国的“预备立宪”本来也是一场的准备学习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运动,但因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又陷入到了一场“农民造反”的混乱之中,使中国刚刚开始的“预备立宪”宣告失败,为此整整百年记。
    吴樾(1878-1905),字孟侠,又字梦霞。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县人。光复会会员。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就学保定高等师范绍英、载泽、端方、戴鸿慈、徐世昌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他深恨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9月24日在北京车站谋炸出洋五大臣,事败,壮烈牺牲。1912年其弟吴楚将其移葬于此。国父孙中山新撰祭文,有“爱有吴君,奋力一掷”之句。
    清朝各种势力的合流,造成当年立宪呼声甚嚣尘上,革命党人处境相当困难。吴樾对此深表忧愤。他说宁愿吾国民为懵懵不醒之国民,也不愿吾国民为半梦半醒之奴隶。因为懵懵不醒之人一旦猛醒皆会复九世之仇,光复汉室。而半梦半醒之奴隶,名义上为立宪保国,实际上不过是满清鹰犬,立宪派以马志尼、加富尔自居,实际上比吴三桂、洪承畴而不若。保的是满清不是汉族。因此他提出杀一儆百,以儆效尤的计划。在革命党暗杀名单上排名靠前的有下列几人:奴汉族者那拉氏,亡汉族者铁良,封疆大隶袁世凯,张之洞,岑春煊。
     吴樾在保定创上下两江公学,办直隶白话报宣传革命。吴樾临行前曾与与赵声(伯先)、陈干生(独秀)密计于芜湖科学图书社小楼上。吴樾草拟了万言《意见书》,誊清后交张啸岑一份,郑重嘱咐张,他若离开人世,“万一无法发表,便交湖南杨笃生先生,或者安庆陈仲甫先生”。吴越为撕破满清政府假立宪的骗局,而“宁牺牲一己之肉体”,并说:“予愿死后,化一我为千万我,前者仆而后者继,不杀不休,不尽不止,则予之死为有济也。”遂决定改变计划行刺五大臣,决定在火车站动手。吴先与秋瑾至前门火车站踩点,后秋瑾先回南方筹备,吴樾写好了一纸遗嘱交给她,说:“不成功,便成仁。不达目的,誓不生还。”吴在安徽会馆等待时机,在此期间,吴樾写下了《暗杀时代》等十三篇文章,篇篇有血,字字有泪。特别是其中写给未婚妻的与妻书里,吴樾驰书未婚妻子,抛开个人私情,从容论述生死大义。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11: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1905年9月24日,辅国公载泽、兵部侍郎徐世昌、户部侍郎戴鸿慈、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五大臣正式出洋考察。在此前一天,吴樾由随同五大臣一同出国考察卧底的杨笃生那里得知了详细的出行计划,与同志张榕在安徽会馆设宴招待各方友人,席间慷慨悲歌,举止豪放,有人不解其义,问之,云不日将有所图,人皆赞之。庶日怀揣杨笃生事先制好的炸弹离开会馆,留置一信于枕下,详书其此次行动的缘由,并说与会馆众人无关。以便万一事泄,不托累旁人。五大臣原定十点出发,铁路局预备的专车一共五节,前面两节供随员乘坐,第三节是五大臣的花车,第四节仆役所乘,最后一节装行李。一大早就在前门车站,八点刚过,送行的人陆续到达。首先到的是徐世昌,接着是绍英、端方、戴鸿慈,最后到的是载泽。吴樾穿的是学堂的操衣,被拦不得入内。他急购一套清隶仆役的衣服,蓝布薄棉袍,皂靴,无花陵的红缨帽。
      混入仆役之中进入车站上了第四列车,张榕在他的身后,因送站的人多,被隔在了远处。在试图由第四列车箱进入中间花车五大臣包厢的时候,被卫兵拦住,因他口音不是北方话,引起了卫士的怀疑,正纠缠间,又上来几个兵卒。吴樾见此就冲进花车,借火车开动之际引爆身上的炸药与五大臣同归于尽。电光闪过,倒退车头接上了车厢,力量猛了些,五节车一齐大震,砰然巨响,车厢顶上开了花,硝烟之中飞起来碎木片、鲜血、断手、断足,哗啦哗啦地落在车厢顶上,好一会才停。共毙伤数十人,内有端方亲属、徐世昌、戴鸿慈因有仆人王是春在前颈受轻伤,顶带花翎皆被削去。绍英受伤较重,载泽用一只受伤的血手,摸着自己的脖子问:“我的脑袋呢?”烈士吴樾当场殉节。张榕因离得较远,加之杨笃生掩护,趁着混乱脱险。
     事后,京师全城戒严,慈僖一面下令追查,一面传旨为防止有人携炸弹等物潜入颐和园,故将围墙在原有高度上又增加三尺有余。园内设电话;增派驻军昼夜巡逻。在北宫门两侧围墙上看到的痕迹,就是那次增高留下来的。查办方面由肃亲王善耆和赵秉钧负责,他们从吴樾烈士尸骸上找不出线索,就用玻璃棺用药水保存,找人认领,想从中发现线索,摄成照片,印了数百份,分发给所有的便衣侦探,到客栈、会馆、庙宇,以及任何可以作为旅客逗留之处去查、去问。问来问去,终于问出结果来革命党人吴樾了。在桐城会馆有个小女孩,认出他就是在会馆住过的桐城世家子吴樾。桐城会馆的执事吴士禄被捕召出张榕。因事前吴樾留有遗书,因此会馆中大部同乡都已避去,并未牵连他人。探访局的总办,名叫杨以德,原来是天津老龙头火车站的司事,职掌剪票。养成一样特长,识人之面,过目不忘,数日后趁张榕熟睡,合数人之力,才把他拿获。在狱中张榕除坦承与吴樾认识之外,一字不招,乃被判入狱。
     烈士成仁后,被满清抛尸荒野,幸有志士金某保全尸骸,中华民国成立后,吴樾之弟询其遗体以公葬,蔡元培主祭。安徽有义士修吴樾路于安庆中心,以兹纪念。就是我们每天熟悉不能再熟悉的吴越街。吴之未婚妻得悉夫君殉国,慷慨自刎以殉。另按清制,犯人的名字中要加一偏旁部首,以示污辱。吴樾名字中的"樾"之"木"即为此故而加,然今日,"樾"字反而体现其精神之光荣,故而文中皆用"樾"字。吴樾刺五大臣的事迹迅速传遍天下,同盟会的《天讨号》增刊把他的遗著全部发表,追认他为盟友。今天,我们在安庆城市的一角看到卒子介绍的安徽诸烈士祠记碑,就记载了包括吴樾在内在烈士向血与泪书写的壮举。要想了解更多安庆故事,请关注《卒子走遍安庆》。

(本篇完)
2016-11-03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08: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平田万佛山——卒子走遍安庆

平田万佛山
——安庆周边风景
第109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潜山县与舒城交界的万佛山,风景秀丽,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万佛山位于安徽省舒城西南的平田乡,总面积约五十平方公里。
     负氧离子含量高,是国家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主峰老佛顶海拔1539米,为舒(城)、桐(城)、潜(山)众山之祖,南与天柱山(1485米)遥相对峙。
     万佛山以山高、峰险、松奇、石怪、瀑多、洞幽、林深、佛真而著称于世。
     万佛山的历史文化蕴含厚重,悠久的历史和革命斗争的遗迹构成了万佛山丰富的人文景观。
     景区内除留有九华佛祖休息的“乔觉洞”,位于老佛顶上的“诸佛寺”,还有位于八斗林区的红军医院遗址,以及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九烈士墓和平田烈士公墓等。
     万佛山旅游区有清新的空气、美丽的瀑布、漂亮的花朵、清脆的鸟鸣、纯朴的山民,还有丰厚的文化历史,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万佛山属大别山余脉,平均海拔超过五百米,最高峰海拔一千五百多米。
     秋季对于万佛山来说,是品尝美食的最佳时节。这里有野生猕猴桃,不仅味道鲜美、天然纯净,更富含大量维生素,素有“水果之王”的美誉。
     深秋将至,“山里红”万佛山红枫林也将展开她艳丽烂漫的怀抱,欢迎所有抵达这里观光、休闲的游客。森林茂密,松树奇特,植被繁多是万佛山的另一特色,构成了一个天然的动植物园。
     万佛山因主峰老佛顶似弥勒大佛西南盘座,气势宏伟,群峰拱卫其四周,形成诸佛拜祖之景观,上有诸佛寺,有石匾曰“万佛名山”,因而得万佛山名;还有因万佛山中,悬崖绝壁之上拥有天然“万佛山”三字奇观而得山名之说。
     景区内层峦叠嶂、峻峰林立、奇松怪石、流泉飞瀑,自然风光极其优美。日出、晚霞、霜枫、雪景、雾松、佛光等时令景观频添美色,各显其意,如入仙境。
     万佛山有老佛顶、双剑峰、美女峰、三天门等36座山峰;有像虎豹石、鹦鹉石、猪头石等等奇形怪状、栩栩如生的怪石;有大大小小数十处瀑布,落差在60米左右,水流倾泻而下,气势磅礴,水雾遮天。
(本篇完)
2016-11-04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10: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溪安女儿山与君子谷——卒子走遍安庆

溪安女儿山与君子谷
——安庆民间故事
第109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杨桥镇溪安村境内的女儿山,是安庆人类最早繁衍的地方,这里至今仍然留传着很多民间传说,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本文由过河卒子独立撰稿,转载请署卒子名。
     安庆周边最为著名的几座小山头,当属北面的“女儿山”和“龙珠山”这两座小山,经过杨桥镇必然见过“女儿山”,这是一座典型的卡斯特地形的小山直冲云霄,高度约70~80米。
     这座女儿山对安庆也有一定的影响。似乎已经成为安庆人民不屈不挠、战胜困难的精神、文化、历史和旅游的象征。当现在文化传播极快的时代来临,如若登上这座小山,站在女儿山上向北眺望,整个杨桥镇几乎尽收眼底,对面的龙头峰也映入眼帘。“女儿”一词是指已进入青春期但未出阁嫁人的女人,她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段。相传唐伯虎这样的风流才子最青睐的就是女儿。当年,他为了华府华夫人的一个婢女秋香,而不惜装扮成奴仆进入华府,一睹秋香这种女儿的风采。大家喜欢西游记里的一首歌名也为《女儿情》。
     传说杨桥镇月溪庵对面有一座孤峰突起,神似女儿的头部的小山,远远望去,好似一个风绰妇女,故名女儿山。女儿山是安庆古代的一座名山,山下有著名的君子谷,君子谷与女儿山被一条河阻隔。现在的女儿山,四周皆无上山的路,全是高高的茅草,山上的野花香飘四溢。从山上能看到对面的铜锣岭与龙头峰,还能听到动人的风声。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大户人家有一位千金小姐,在其仆人的带领下向安庆府赶去。当主仆两人来到小山前,天色已晚,可是此时与安庆府还有三十里路呢,这本是一条羊肠小道,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主仆二人一商量,决定在这片茅草里过夜。正在这里,远处走来一位从省城赶考回来的青年男子,风度偏偏也准备在这片茅草地里过夜。当他们第二天早晨起来时,男子看到女子,女子看到男子,都羞死人了。女子怕坏了名声,一头撞到石头上,化成女儿山。而男子也因思念过度而逝,变成君子谷。故事非常的简单,却毫无逻辑上的关联,可见安庆古时的百姓,思维上的单纯。
   立冬前的一天,天气晴朗,卒子带着女儿爬女儿山,山间茅草茂盛、荆棘丛生,在一片葱茏中,卒子背着小家伙来到半山间。这里真有一条溪水清清、涓涓流淌,犹如青春少女柔情般的美妙。来到女儿山间,这里一面靠山,一面临水。山涧中潺潺的溪水,水流溅起的水花就像女儿洁白细腻的肌肤,微风吹过,就像女儿婀娜柔软的身段。一旁的女儿说:今天爬山,真是累坏我了!她之依偎怀抱之中,如痴如醉。
   费了老半天劲,才爬到女儿山大半山腰,在这里眺望四周,山峦、绿野、溪流尽收眼底。从省城赶考回来需要经过此地,显然是人们杜撰出来的。那个形如女儿的小山顶也离我们越来越近。女儿山头春雪消,路旁仙杏发柔条。心期此日同游赏,载酒携琴过野桥。
     离开女儿山,感受着安庆山和水之美,山下石塘湖碧水相映。真是“江做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路旁树枝的枝叶已经落尽,几只小鸟在觅食,山上已弥漫着淡淡的黄、淡淡的绿,此地真好。
(本篇完)
2016-11-07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09: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会里余氏胡何二老太君墓——卒子走遍安庆

会里余氏胡何二老太君墓
——安庆古墓
第109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昨天卒子位于安庆市杨桥镇溪安村境内的女儿山,卒子认为这里曾是安庆人类最早繁衍的地方,这里有着很多的民间传说,而且是一块风水宝地,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的余氏先祖的一棺古墓。
     余姓,中国百家姓氏之一,据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余姓人口约640余万,约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46%,排名第51位。人口分布以南方省份居多,主要集中在江西,湖北,安徽,广东,福建,四川等省。余姓发源地据考起源于现陕西凤阳一带,可考据的得姓始祖以姬姓余氏为多。也有少数民族的余氏改姓。著名人物有抗蒙名将余玠,岭南名人余靖,新中国独臂将军,副总理余秋里,入录影响世界的五千名人之一的余秋雨等。
     在中国历史上,余氏曾涌现出很多的英雄。著名的有:余良:字宁仲,初名史咸,字亨仲。自歙州徙洪之分宁安居坳下初开长茅为始祖。寿九十八,卒葬长茅六墓埚子午兼癸丁向。与长茅祖居南北想望事详宁州志。宋真宗仁宗朝赠刑二部尚书。元配:南宫氏,葬合夫墓。余琥:字炳雯,呈珀菴。明正德元年丙寅五月十四午时生,万历十三年乙酉九月初八日酉时没,寿八十,葬旧尊阳都八甲社坟土地现称沙田乡卽松木潭对河之马蹄段屋侧。是为迁长始祖炳雯公世系始祖。

     当然,还有我们安庆人最为熟悉的大将军——余阙:贯庐州路录事司,唐兀人氏。字廷心,行四。曾祖铣节,祖铣节,父屑耳为,母尹氏。慈侍下。兄闑、少剌八、供保,弟福。娶耶卜氏。乡试河南第二名,会试第二名。授淮安路同知泗州事。至正十二年(1352),余阙代理淮西宣慰副使、都元帅府佥事,分兵守安庆。至正十八年(1358)春正月,赵普胜军围东门,陈友谅军围西门。阙身先士卒,斩首无数,负伤十余处。后城中失火,阙知城已陷没,乃引刀自刎。追赠官衔摅诚守正清忠谅节功臣、荣禄大夫,淮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豳国公,谥号忠宣。余阙父亲沙喇藏卜,蒙古语名即屑耳为,为官庐州。阙于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正月十一日出生于合肥,即为合肥余氏改汉姓一世祖。余阙衣冠冢在安庆,后期卒子将继续介绍。
     明朝洪武年间,余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河南、山东、江苏、浙江、河北、安徽等地。明清之际,余姓不仅遍及江南各地,而且北方之余姓也得以繁衍发展。清朝,有余姓自福建省迁至台湾,知名人物有抗日首领余日清。此后又有移居海外者,比较著名的有前加州省会城市萨克拉门托市市长余福庆(两次连任)。
     余氏主要的发源地有:新安郡:秦置新安县,故址在今促池境内,属宏农郡,汉朝因之。西晋朝太康元年庚子(公元280年)改新都郡置郡,治所在始新(今浙江淳安),其时辖地在今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等一带地区。东晋末分置东垣县。北周保定间置中州,建德间废,改置新安郡。隋开皇年间改新安郡为谷州,后谷州与新安郡交相代替,隋大业初年省东垣入新安。隋朝时期的新安郡是由歙州改置,后移治休宁(今安徽休宁),再后移治到歙县(今安徽歙县)。唐贞观年间移治于今新安,后不复变。下邳郡:秦朝时期在今江苏睢宁西北一带设下邳县。东汉朝永平十五年壬申(公元72年)将临淮郡改为下邳国,南北朝宋国时期改为下邳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睢宁),其时辖地在今北至江苏省新沂县、邳县,南至安徽省嘉山县,东至江苏省涟水县、淮安市和清江市一带。东晋时期辖地在今江苏省睢宁市、邳州市一带地区。大金国移睢宁到西北古邳镇。明朝时期废黜。该墓由齐方肃嵩为其题额,这位齐方肃嵩为何人,不详。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公元405年)移至吴兴(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隋朝仁寿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濒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时期亦曾改湖州为吴兴郡。高阳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盏县)。汉桓帝置高阳郡,治高阳,即今河北高阳县旧城村。西汉初郦食其自称“高阳酒徒”,是高阳乡,在今河南,与高阳郡无关。晋治博陆(今河北蠡县南)。北魏还治高阳。隋开皇三年(583)废。武溪郡:治所在今湖南乾城一带。武威郡:河西武威(今甘肃武威)。元末死节淮西宣慰副使、都元帅府佥事谥忠宣余阙公世居地。
      这棺位于杨桥溪安村的余氏两位老太君的合葬墓,是会里余氏的后裔,这位余氏有两位母亲,具体关系不详,一位姓何、一位姓胡,二位去逝之后,合葬于此。墓碑高约80公分,宽约40公分,在一堆茅草堆中,较难发现。墓碑上刻有民国九年,应为1920年。其子孙众多,姓名刻在各自的名下,左边是胡氏老太君的子孙,右边是何氏老太君的子孙,这种丧葬形式在安庆众为少见。更难为可见的是,该墓是余氏两房子孙将余氏两位母亲合葬在一起,这体现出当年余氏子孙的大家族观念,否则其子孙是不愿将老爷子两房太太合葬在一起的。
     从全国范围看,余氏主要有:尤溪余氏,是由余姓的入闽(福建省)定居有来自不同时期和不同世系。有西汉武帝时期随汉军入闽镇压闽越王后裔叛乱的陕西、四川一带余姓将士。至于墓主人会里余氏,一直查阅不到相关的资料,卒子想大概也是余氏后裔的一个分支,还有因婚嫁等原因入会里的散居的余姓。
(本篇完)
2016-11-08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9 09: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永义号旧址——卒子走遍安庆

永义号旧址
——安庆古宅
第109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岳西县某地的永义号老宅,原规模宏大,今天卒子向大家简单介绍这里。
      茶叶,是大别山贡献给全世界最好的贡品。在深山中,茶农将制作好的茶叶通过漫漫小道运到省城安庆府,再运往全国。地处大别山麓的头陀镇,有着外销茶叶六百余年的历史,这里清溪小道、古木参天、云雾缭绕以及古朴的民风成为大别山优美风光的一大特点。当一杯杯清香宜人的佳茗奉到达官贵人和普通百姓面前时,“茶乡”潜太也名扬四海。在民国以前,岳西县为太湖县和潜山县大部。
   头陀镇地处六安市舒城县晓天镇和岳西县姚河乡,南连岳西县主簿镇、石关乡,西与青天乡比邻,北接六安市霍山县磨子潭镇和岳西县黄尾镇。这里山势落差大,海拔从二百多米陡升至一千二百多米,各村庄都是依山傍水、四面环山。各村庄之间山连山、山山相隔、互不相望,车到山前疑无路,转过山嘴又一村。
  “雾中有山 、山中有林 、林中有茶 、林茶相间”是头陀镇茶叶的真实写照。青山入云,佛水绕村,一片片茶园点缀于山水间,犹如漂浮云端的世外桃源。立足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凭借清幽人静的山区优势,从明朝开始这里的茶叶就远销到周边地区和全国市场。清朝光绪年间,清朝财政总收入约八千万元,其中来自土地财政约一半,另一半就是来自盐、铁税及海关等其他税收,当时全国耕地十五亿亩左右,平均四十亩地税收为一两银子。  
  光绪末期,国家税收稍稍好转,社会风气渐开,议会制也开始承诺试点,大学开始设立,工厂开工,没有工商税务盘剥。这时一大批企业设立,如江南制造总局、汉阳兵工厂、汉阳铁厂、开滦煤矿、江南纺织、面粉等轻工业民营企业逐步发展。  
     今天卒子介绍的永义号就是此时期兴办的民间小作坊,它以地处大别山土特产品的茶叶打开市场,在省城安庆设有商铺,在农村设有加工厂,将制作好的茶叶一批批运到安庆府,再通过安庆销到全国。今年,我们能够看到的这幢老宅,仍然保留着清末民国时期的纯朴香味,作为屋主人在厅堂前立有“耕读作家”四个大字,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所以“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
     许多古旧住宅的匾额上,很容易见到“耕读传家”这四个字。“耕读传家”在老百姓中可谓流传深广,深入民心。这里所说的“读”,当然是读圣贤书,为的可不是做官,是学点“礼义廉耻”的做人道理。因为在古人看来,做人第一,道德至上。在耕作之余,或念几句《四书》,或读几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或听老人讲讲历史演义。人们就在这样平平常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着礼教的熏陶和圣哲先贤的教化。清朝《睢阳尚书袁氏(袁可立)家谱》:“九世桂,字茂云,别号捷阳,三应乡饮正宾。忠厚古朴,耕读传家,详载州志。”
(本篇完)
2016-11-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