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林泉高致 于 2017-1-5 09:28 编辑
- i, ^) X" ~1 A, L1 ~
S% K6 w0 b% p' j; ^) {“嬉子” 趣谈
) g$ j9 |. ^9 K7 U, `李国春
0 y+ ]$ p) Z9 C' q" |+ I7 ]# A# p1 \4 [) E1 w1 m2 a" h
近年读了不少写家乡嬉子湖的好文章。大多写湖上风光, 渔舟唱晚, 水天一色的好景致,读来令人心旷神怡。然有些作者在文中对“嬉子” 的名称作了诠释,总以儿童嬉耍于湖边,故名“嬉子” 来加以附会。这是不知其湖水的本义,使这一片寥廓的水域也缺少了文化内涵。 桐城山川秀美,明清时称境内“山深秀而颖厚,水荡潏而迤逦” 而名闻江淮。旧时桐城东南西三乡水域辽阔,交通于江左江右,且物产富饶,如竹子湖、白兔湖、鸭子湖、松山湖等,“嬉子湖” 美居其一。 “嬉子” 名字是近现代才出现的。古代此湖称“喜子湖”“蟢子湖”。《康熙县志·卷之一·山川》:“喜子湖,县南六十里,中隔松山为西湖,水亦出枞阳。”道光《桐城县志·卷之一·山川》:“蟢子湖上通龙河、龙眠河,下由榆树嘴入于菜子湖。” 蟢子即蜘蛛,又称喜子。《汉语大词典》释“蟢子”条:“蜘蛛的一种。也称喜子、喜蛛;壁嬉、壁钱。古名蟏蛸。” 古人以为,见到蜘蛛有喜庆祥瑞之气。“蟢子” 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多有祥瑞喜庆的寓意,如北齐人刘昼在他的《新论·鄙名》中曾说:“今野人昼见蟢子者,以为有喜乐之瑞。”中国古代文学中就有许多以“蟢子” 为题材写的饶有兴味的诗句,如唐代权德與《玉台体》诗之十一:“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写闺妇见蟢子飞动,猜想远方的丈夫就要回家了的喜悦心情。另一首是辽代李齐贤的《居士恋》诗:有“鹊儿篱际噪花枝,嬉子床头引网丝”之句,也是写闺中的浓情蜜意。清代金农也有《蟢子诗》云:“双烛生花送喜频,红丝蟢子漾流尘。”写洞房花烛,喜气洋洋。(引自《汉语大词典·蟢子》条目)。 “嬉” 在汉语里除玩耍、戏闹外,还有和悅、喜悦、嬉春之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嬉” 与见蜘蛛而有喜乐之瑞的词义较接近 。后人或许改“蟢子” 为“嬉子” 取和悦之义,但与玩耍是不沾上边的。今喜河村仍保留原义,可以为证。 古代山川皆以物来命其名。山如“龙眠”、“ 栲栳 ”, 水如“白兔”、“ 菜子 ” 等。“嬉子”为今人讹传误写。现在大家都叫“嬉子”, 就遵从约定俗成,也没有恢复“蟢子” 本名的必要了。但一种物事既然有它的来龙去脉,就要使今人以至后人明白而不致混淆。 丙申小寒 $ z! r) k+ d- t& t'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