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89|回复: 0

[散文] 盛夏的鳝溪山谷

[复制链接]

8265

主题

1907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268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2017-8-21 11: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盛夏的鳝溪山谷



   今天天气预报是三十七度,准备早点去登鼓山鳝溪山道上鼓岭。九点钟出小区后门,准备乘公交车去鳝溪站。走到公交站才发现这个站点没有319路,但316亦可到达鼓岭古道。等了二十多分钟,竟没有一辆公交车到来,于是又临时起意去火车站,准备再坐直接到鼓岭的公交车。

   到了火车站,到鼓岭上午十点半的车已刚走,下一轮得到下午一点半,于是又更改主意,乘137到鳝溪站。本来周末就是目的地不强,到处走动就达到了目标了,反正不在家呆着就行。

   公交车在福州市边缘我从未走过的道路上行驶,倒也有些新鲜感。到了鳝溪站时,己是中午十二点了。

下公交车,穿过三环高架路下方。透过高架路支柱和高高路道,见到鼓岭山岭在极为纯蓝天空下,在炽白的阳光中翠绿如画,山上一切似乎纤毫毕露,空气透明度极高……

过两天有两个台风几乎将同时到达福建。台风到来前的一两天福州市天空总是特别特别纯净,可能是台风的先头部队将福州市高空中的空气早换成了海洋上空纯净的空气,今天的太阳光纯净的发白……

天和山是好看了,可正午时分走在鳝溪山凹的古道上绝对无风高温,是一次体力消耗量大的工作……尽管带了西瓜和两瓶矿泉水,为保险,我还是在鳝溪村的小店中又买了两瓶矿泉水。

   鳝溪村几年前我来过一次。那次大雨后不久,我想从鳝溪村一侧的古道上鼓岭,结果古道在溪水中中断了,水太大,走不到对面山坡上去鼓岭的山道上,不得不退了回去……尽管后来我从鼓岭鳝溪古道另一侧走过不下十次,但再没有从鳝溪村一侧走过,今天是第二次,而且溪流很小,肯定能穿溪水走到对面的山道上……

    这次溪水很小,完全没有我第一次见到的溪流奔腾在十来米宽平坦岩石滩上的气势和诗意……但烈日下,几棵古老的大榕树树荫覆盖的二三百平方米己陈旧的没有人的烧烤滩位,配上不远处的鼓岭翠绿山峦,多少有点夏日清凉的特有的诗意……
    过溪道后上山的小道,山石不多,多是让人看上去灰灰的土道……最让人心烦的是路边的游人和村民随手扔的塑料薄膜和塑料瓶,看上去让人心堵,但只要你抬头朝山上看,烈日下鼓岭的翠绿、天空的纯蓝色、不多的一两片纯白的云,以你从未见过诗意的面孔,正向你张开微笑的脸……我想起了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那些上身人面下身搭配兽身的神……忽略你脚下就行了,别追求完美,这是现实的世界,美就在前方,就在上方山谷……
    山道左侧不时有不规则草丛小道通到溪水边,那里巨石滚落在溪道中。走到溪边向上看,视野开阔,巨大山凹里一切赤裸裸地露在盛夏的阳光中,有巨大的裸岩,山坡直通山岭,几片白云在蓝天中山岗上晃悠……溪道中有一个巨石下三四十平方米的溪潭中,五六个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在溪水中游泳……
    山道是在山谷的右侧山坡上, 路边散落着几株中型的榕树,隔一小段路,你就可以走到榕树下避一下太阳,山道两侧芦苇丛生,芦花刚刚抽穗扬花,虽不太整齐,但给平淡山道添了一点诗意。山道有时有十来米长的藤类植物形成天然拱门走廊,藤条形成挂画一样图案,颇有些让你喜出望外……最让我吃惊的是,山谷对面北坡上的松树仿佛是我来福州二十年看到最翠绿的山林,或许今天阳光太强,天空太蓝了,那不多的洁白的云朵浮在山岗上空,或者一部分被山岗掩住,美得让我难以置信……

要命的是,我越看这个世界越像从未见过,即使这么平凡的平时不起眼的山岗,今天也恍如新人靓丽,你内心深处甚至会产生莫名的畏惧,担心自己是否大限快到了,否则怎么会把平凡的世界都看得异常的美不胜收……

   我不断地用手机拍照,大概拍了几百张了。汗真流得太多了,我蹲下来拍照站起来时,突然感到头晕了一下,吓了一跳……赶紧拿出背包中备用小瓶食盐,倒了一点到瓶装水中,补充身体中的盐分。这是我从我老小那里听来的经验:汗流太多,若不及时补充盐分,身体中电解质会紊乱,脑电流信号传送不好,大脑指挥不了身体,会引起手脚麻木,中暑……中暑若抢救不及时,十几分钟就可以失去性命……我老小一次在北京夏天独自一人爬箭垛长城,汗流得太多,没有带盐补充,中暑,差点丢了性命……我敢这样大热天登山,是做了一点准备的,盐,正气水,蛇药,云南白药都带上了,否则盛夏登山生命失去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我犹豫是否准备下山结束今天的行程,因为我这些年登山从未出现过头晕一次的经历,或许今天有点中暑了……我在鳝溪的右侧山道尽头进入鳝溪溪道中,上一次我就是在这中断行程,退回,因为当时溪水太大,过不去……这次溪水很小,溪道中间有一人高突出的大岩石,溪道上方是三四米高的断崖,而下方则是五六米突降的断崖,这两个断崖之间是约四五米宽七八米长的准平台,其中靠左岸有十来平方米不深的水潭,它落在上方树林的树荫下……我从背包中拿出了冰箱中储存了一个晚上的西瓜,坐在水潭边,享受这盛夏山涧中的微风和美食……

树影婆娑,身边的岩石裂缝中一丛绿色草蔓被溅落下来溪水淋湿,油光发亮;孤形开放断崖边缘上方,露出一小部分鼓岭山岗葱绿的山色,一两朵洁白的云朵从它的身后浮出,天空纯净蓝得清澈,阳光与大地为伍……

天空之纯净,使我想起了十九世纪英国散文家(18481887)理查德·杰弗理的《夏日芳草》中的段落:“我抬起头来,仰对着顶上的蓝天,凝视着它的深邃,吸吮着它的绝妙的色泽和芳馥。天上的那些采撷不到的花朵里的浓郁的蔚蓝,把我的灵魂也吸引了去,使它在那里得安息;因为纯净的色调能给灵魂带来静谧……”,“希望从这一切绿色事物和从阳光之中获致那种连它们自己也完全懵懂的内在意义——以便我自己也能盛满光泽,恍如阳光下的林木那样……”

   世上还有比这更酣畅淋漓的夏日阳光下蓝天和山林的颂歌吗?

   离开溪道时,我已完全恢复了正常。现在山道在山谷北侧的山坡上,这是近些年修建的标准长石条山道。路边有一个长六七米的过道式的避雨亭,向西可以俯瞰福州市一角……木制长亭亭缘上有藤条披挂下来,此地有山地救援路标,标明此处海拔247米……到鼓岭行程今天才走了三分之一的高度……

   继续向上,不时有藤类植物在路上方自己搭建的几米长的天然走廊。太阳已西斜,左边山坡上不时露出阳光透照的树丛中坡地,右侧不时有一两根高大细竹竿式的松树,对面的山谷山坡上阳光灿灿,不时有一两片大片洁白的云朵特别靓丽地浮在山坡上方蔚蓝的天幕上,令你不相信你是在福州市……

   再向上,又可看到不大溪流在对面大片酱红色赤裸岩石坡面上粗白线状的溪段……

   山道在这开放式山谷上端尽头圆弧形转弯进入山谷右侧的山坡上,溪道向南转弯延伸一小段再折回恢复了接近东西走向但向北偏一个小角度。这里有先是一段上升后来几乎平坦的几里长的大V字型山谷……

   西斜的阳光透入左侧的山坡上高大的柏松树林中,淡黄的阳光照亮黄棕色树皮树干和落叶坡面,形成大面积豹皮式的光斑,暖色的安详,无比的静谧……真正森林的梦境之中……

   继续向前,山谷真正变平坦了,山道也离开了左边山坡。右侧是灌木半掩的溪道……

   溪边出现了几十米长芦花带,在夕阳中金丝般的长穗白亮,很静……

   夕阳开始半沉入山下,右侧山岗森林的绿色变得蓝黑,在前方巨大宁静V字型天幕相伴下,如沉静的巨人……宁静山谷的黄昏如梦幻般的到来了……

  “寂静滋养我们的本质,人类的本质,让我们明白自己是谁”,美国人戈登·汉普顿说。荒野山林中的大自然或许是我们人类个体的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我能看到我们孤独自己的影像和存在……或许宗教也是一样,让我们独自面对世界,回到生死的基本思考点……不被现实人流缠携,身不由己,失去自我意识和意志……

   我们社会如漂在一条大河上的巨轮,我们都是生活在这条船上,船到哪里我们身不由己……返回大自然山林就是短暂地从船上走下来,走到岸上,回看这船和船上的人,还有我们自己……其实那船并不是我们生命的一切,我们只是岸上的一个大自然中的孤孤单单的孤魂……

   只是我们不能只把自己关在房子中总是在看镜子中的自我,看久了我们同样的会迷失,甚至会发疯的……我们可以在岸边休息一会,再回到船上,那儿有人气,我们大多数时间是需要在人世的洪流中忘记自己的存在……两个世界,两种诱惑……我们终身不过是游走在这两地……

可怜的人类,幸福并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财富,权力,知识,并不一定给所有人带来相同的人生感受……宋徽宗有三宫六院,他还要到民间找李师师寻找心灵的慰籍……

现在电视最大用处或许一直向众人展示我们人类生活多样性和我们每个个体的微不足道……罗马教皇在天主教世界至尊至荣,但他在中国乡下老农民眼中也许不过是一个穿着白衣无儿无女无妻的可怜的孤老头,连老婆与子女都没有的可怜人……

    短时间返回荒野山林,如今变成了一种自然的宗教……加拿大在今年即将建成二万四千公里连接全国的步行道……大自然在风和日丽时,它的一切都是你的子民,听你向他们倾诉,以沉默表示他们的赞同,永远不会笑话你……

   约翰·缪尔曾以宗教般情怀描写过内华达的山脉:“每一块岩石似乎都散发着生命的光辉,有的泰然自若的向后倾斜,有的垂直几乎垂直的耸立着,几千英尺高的峭壁顶端,若有所思的超出周围的同伴,迎接风雨和晴和,它们看起来似乎明察秋毫,却又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无动于衷,透露出可怕的庄严与永恒,同时也展示出最脆弱的美丽,它们坐落在松林和翠绿的草地上,山顶耸入云端,沐浴在阳光和流水之中,年复一年,崖顶白云缥缈,雪崩奔腾,山风凛冽,仿佛大自然把它的瑰宝精心聚集在这些山的大厦中,把热爱它的人吸引到怀中,与其最信任、最密切的交流。”

眼前傍晚时分的鳝溪寂静的山谷,不也是像沉思中佛陀一样的沉静在伟大境界中……

只是大自然的美,只不过是人类的一种内心的感受和体验,如一阵和风吹拂过你的面孔,你身心感到极度的愉悦,可是过后什么都没有留下……

我想起了藏传佛教的“坛城”绘画喇叭们花上数月的时间,用彩色的细沙堆积出一个精细的佛教天堂的世界图像,在画面最终完成的瞬间,喇叭又立刻将画毫不犹豫的扫掉,细沙倒入河流,就此消逝……

大自然不也是像喇叭制作“坛城”一样制作了我们一个一个伟大的人类个体,等这个人最懂事最成熟之时,立即用死亡的扫帚将我们毁灭,倒入永恒的寂静的时间长河之中……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源于这山林中尘埃,最终又会回归到这山林中的尘埃中……只是此刻我们还不是尘埃,仍在瞬间感觉着山林的伟大……离开山谷时,我是这样想的……



吴砺


2017715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