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48|回复: 0

[散文] 我为中国式的园林设计未来

[复制链接]

6196

主题

1515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480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7-9-6 11: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为中国式的园林设计未来



   翻阅三联《生活》周刊最近一期关于园林专题集。这期通过采访中外园林研究专家,给读者带来了对园林理解的新视野。

   我对自己参观过的有限的中国园林感情,是随年龄增长而变化较大。早些年,我对中国园林产生过强烈的疏远感甚至有时感到厌恶感,这可能是与自己青年时代一直不顺心相对应,还与青年时代向往着大山大水天然的风景天性有关。

青年时代,我看过苏州、无锡、上海等江南的主要园林,也看过北京北海、中南海、故宫、颐和园等北京的皇家园林,多是与朋友匆匆走过的到此一游,那些园林中太湖石的朽色和园林中狭小的水面极少唤起我青年时代内心的美感,那强烈的人造气息让当时的我觉得这园林有无病呻吟的装腔作势之感,尤其走过那黑乎乎的假山之中洞穴时,亦有一种不自然的压抑感……

当然也有例外。大学在北京实习时,一次和同学在颐和园昆明湖划船,那开阔水面和阳光明媚水面那端湖堤上垂柳曾带给我长久美好的诗意和记忆……还有一次,八十年代圆明园荒废了的林地曾在我心中唤起了更长久的诗意……

十多年后,江南一带的园林才慢慢地唤起了我心中的许许诗意。大概逐步与当年造园主人年龄走近了,我才体会到园林的微小空间中林转墙回的美感……小空间亦可以获得与大空间不同的美感……尤其是今年春节,杭州西湖边的两个园林真正的打动了我……

岁月在我的审美情趣上开始发挥巨大的威力。过去我对电视中京剧和昆剧节目和唱片从来不感兴趣,真正是熟听无耳。去年,我想在网易云音乐上听听各种没听过或过去没认真听过的世界上各种音乐。我听了一次昆剧《牡丹亭》中的唱段,突然觉那昆剧唱腔竟如此灿烂华丽,宛如春日明媚的阳光在江面上闪闪发光……惊若见到了天仙突然下凡到眼前……同时感叹自己真的变老了……青年时代叛逆,反感一切旧文化的遗产,如今要回归了……

不过,我从心里仍有些怀疑,我们参观园林感到很美,但我们一直是以参观者的身份看园林,若我们真的天天住在园林中,我们还会感觉她美吗?如我们常常欣慕别人的妻子漂亮,可以那妻子的丈夫除了谈恋爱时感觉到妻子漂亮,结婚以后还会注意到妻子漂亮吗?当年园林可以让人们保持现实与政治的距离,更多也是对自己财富和才能的一种重申,也是为吸引朋友聚会的场所……或许当年园林主人更多是为让朋友们和外来走访者感到美,如同有一位漂亮的妻子招呼客人……

童寯先生在《江南园林志》中说,园林的布局虽变幻万千,但要素都包含在"園"字之中:最外面的"口"是围墙;"土"则形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榭;中间的"口"居中为池;其下字形则似石似树。

这望字生义倒是很贴切。有人说"天堂"的英文来自于波斯语,原意就是豪华的花园,反过来,豪华的花园就是天堂……是啊,过去能造园林的人绝对是要大富人家,苏州市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园林也不过270多家啊……这种家庭在过去老百姓眼中,绝对是生活在人间天堂之中啊,尽管事实并非如此……

这本专集有文章中说,目前公认的有三大园林体系,东方园林、西方园林和西亚园林。西亚园林以巴比伦和古波斯为起源,影响到中东,以伊斯兰教风格为主导,东西方园林分别以中国和西欧为代表。相比于中国园林"城市中的自然",西方园林更像是"自然中的人工",或是"建筑与自然间的过渡"。

布丽吉特·戴诺-兹韦说:"在西方,人想要客观地认识世界,把世界作为一个对象去理解。而在中国,受道教和佛教思想的影响,人被邀请去融入于这个世界,成为它的一部分,与‘道’合一。这两种不同的看待世界方式导致了园林上的差别。西式园林中人们总是处在景观之外的,与自然保持距离,中式园林中人则融入自然,成为自然景观的一部分。""西方园林营造也相应呈现一种抽离感,这尤其体现在我们对位于高处的观景亭的喜爱,它使人与景观保持距离,以固定视角对其进行欣赏。"

这本专集中讨论中日园林营造差异,亦十分有趣。王毓杰说:"中日园林在功能意义上本来就不同,中国园林主要是游和放松,讲究可居、可游、可观。日本园林有供神与宗教意味,有静修与感悟的要求……是的,是可以简约地认为一个静观,一个动观?"“日本庭园中多数强调正观,中国明清园林是多角度观”。

王欣说:"可以说中国园林是‘身之游’,日本园林是‘目之游’"“我将日本园林定义为‘镜龛中的山水’”。“在中国,庙堂是儒家,园林是道家。这是人性两面决定的,庙堂是做公共的事情,园林是做私下的事情。”“道家是讨论人性欢乐的,园林作为道家的领域,即是承载欢悦的场所,是乐园。”

作为一种实体的中国园林建造走到清末,就戛然而止了。

这本专题中有专家对中国园林未来持绝对的悲观态度。童明说:“在我看来,从狭义上来讲,园林在今天已经死亡了。因为我们失去了整个系统,包括营建系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作为一种社会生产的基础全都不在了。”王欣认为,现在全民造园的两个条件没有了:一是建造园林的私有土地没有了,如何在城市环境中开池浚壑,理石掇山,营造出一个“虽由人作,宛若天工”的城市山林呢?二是园林的主体——士人阶层缺失了。


我不由得为中国近现代的知识分子极度地缺少伟大的思想家和创新思维能力而感到极度的悲哀……中国太缺乏我这样“厚颜无耻”对园林艺术和设计一窍不通的外行,敢为中国园林艺术的新生指明若干条可能的发展大方向……

中国园林的核心思想是追求居住的环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通过人工的山水创造一个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美想象的空间……既然整个城市都是上百万人集体居家,为什么我们不能将整个城市的道路和公共活动场所及公园部分的区域中国园林化呢?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将园林艺术概念扩张,将整个城市建成中国式的园林?

中国园林核心元素无非是几大类:围墙,假山浮石,水,亭榭,植物……我们若要使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在现代社会获得新生和延续,我们就必须坚决采用带来现代社会巨大变化的革命性的建筑技术和材料,而不是采用明清时期低效的建筑方式和无法获得大规模应用的太湖石和黄石;我们是在公共场所建园而不是为个人建园……

中国园林本身就是三维的中国国画和书法及篆刻艺术的延伸和变形,树枝,竹枝,垒石都是立体书法,它们在墙上阳光投影更是活动着的书法。若在现代化城市中大规模的中国园林化,意味着中国传统的艺术家如国画、书法、篆刻家们重新获得新生和职业……若全世界城市中推广中国园林化,推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居住环境,这比“孔子学院”现在推广中国文化内容或许更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可延续……

这里,我可以以自己了解的现代技术为未来城市化的中国园林提出自己的方案:


一.我们可以采用高速公路隔音材料板材类似的结构构造园林的墙,使墙体厚度最薄化和采用安装方式建造,我们可以在城市步行街上步行道上快速安装,这样可以隔音降噪,在城市中形成一系列半开放半隔离空间。我们可以在薄钢板或钢皮墙面上用激光切割机轻松切出仿中国古代木门和木窗窗格子类似的复杂图案,可以切出扇形窗口,我们可以在这金属薄墙上透切出成片中国书法字体……

你可以想象,当这样几公里长一人高有各种透窗的两重薄墙面放置在厦门环岛沙滩一侧绿化带上,透过墙窗户和园林拱门看大海,会有怎样的诗意啊……无限天空和大海有时需要设置人为的边框以衬出时空无限,在海边的围墙门框窗格更衬出大海的深邃……中国古代的亭檐亭柱就是为大自然美景订制天然活动的画框,用近景烘托远景,从而构成深邃的画面……

我前不久看过一个大学同学拍的希腊一个小岛的照片:小岛上建筑物白色和浅蓝色墙面反衬出岛周围蓝黑色大海无限诗意和纯洁……

我们可以现在仿旧式屋瓦的波浪金属薄板建造中国式园林回廊顶篷,这样线条更简洁更明快,成本低,可以快速构建……

或许我们在未来中国园林中采用现代金属、水泥板、塑料、木材或现代塑木材料构建传统中国园林的墙、回廊、亭阁,更适合现代人审美情趣,可消除中国园林墙体沉重和对他人的戒备感,使墙面变成轻盈空间组合和策划主体之一,更是园林式中国画的天然画布……

这可一次性安装现代化隔板,如现代的办公室和展览会半独立的空间和岛,可在现代化城市街道边迅速发展出中国半传统式园林景观……  

二.我们可以采用现在正在迅速发展的三D打印技术打印立体的仿太湖石,我们可以用立体的摄像存贮所有中国地面上已有的太湖石,我们可以大规模快速廉价的用三D打印机建模具,复制它们,或直接打印它们,同时我们艺术家可以在电脑中创造出无数形状的“太湖石”,再用三D打印机打印出来;这样中国园林最贵的材料可以无限低成本造出瘦、皱、漏、透等特征的“太湖石”……

相对过去盆景,我们可以用三D打印机打出黄山,桂林漓江,泰山,九华山,华山等全世界各种名山名景的实体立体的模型,这模型可以数米高,数米长或数十米数百米长,这样的假山假水会远胜过我们祖先随机垒起来的假山……我们可选取大自然中我们发现山体立体拍摄,立体打印出来放在我们城市园林中……当然我们艺术家仍可以无限在电脑中创造不存在的假山再三D打印制造出来……

三.我们可以全世界范围内选出一批矮种树木,以适合中国盆景和园林和大规模批量种植,尽可能减少传统中国盆景人工干涉漫长制作成本。

我们可以选择性培养一些矮树,如同培养秀珍犬类一样,用箱式种植,可快速更换移动……至于水池,现代化自来水循环系统更易实现,亭阁可用现代凉亭亦可快速安装……
    这样现代工业化方式制作的小型公共场合的中国园林景观易施工,易发挥各国的艺术家想象力,易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可彻底改变现代化城市单调水泥混凝土森林的面貌,改变现代西方单调乏味绿化树木街景……
    或许有那么一天,中国文化最先散布全世界各个角落的正是我今天所设计的中国园林现代版……这是中国道家鼓吹了二千年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想一种生活方式,符合人性最基本的要求……

或许不远的将来,西方和世界其他地方大街上古老咖啡店门口变成我设计的中国式园林,客人们边聊天,边欣赏盆种荷花……细小竹丛在身边随风轻摆,在桌子上投下变化画影,不远处有一片山石上织着绿色锦缎般的青苔,阳光斑驳洒在上面……每个角落都是充满植物真实生命和立体画面……世界人民人人都开始享受中国宋朝士大夫般的生活和审美情趣……




                                                             吴砺

                                                                                                                                                                2017
95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