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个兵 于 2017-10-24 14:42 编辑
36.良师与益友 良师,是人生路上的指引和明灯;益友,是一生的并肩和陪伴!
王森林虽已离开学校很久,但与老师、同学们的交往却一直频繁而密切。只要有空,他总是前往学校,看望那些可敬可亲的老师、同学;他们也时常光临他的宿舍,或在城区找个地方吃饭、喝茶、闲聊。这是一种朴素的情感,更有惺惺相惜的投缘或爱护!——一切自然、自由,又有随心的畅快和美好! 要说师长,有三个人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且他们的言行,始终影响并指导他的人生轨迹! 第一位要算吴亦凡校长。吴校长棱角分明、器宇轩昂,身上极具男人的阳刚之气,他是自己一生最为尊敬的楷模!最为开心的是,老校长最后还成了自己的老岳父。在自己人生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无论作为校长,还是家里的长辈,他都给予了高度的指点和精神支持! 第二位是自己的语文老师谢浩。谢老师个头不是很高,但很帅气,尤其是他说话做事,都很有激情和渲染力。 谢老师酷爱文学和诗歌,因两人颇有缘分,老师经常借些文学名著,或最新的诗刊给自己阅读。那时的自己,常常陶醉在那美丽的字里行间;虽然也有学写的冲动,怎奈底子太薄,终是自觉放手;但从那时起,爱好文学的种子便在自己的心中发芽,以致后来的任意滋长。 在王森林上班的那段日子里,谢老师又喜欢上了吹口琴和吹笛子。可能因为初学初练,加之感觉良好和进步很快等因素,所以曾力劝自己学习,称可消除寂寞、丰富生活。 谢老师盛情相邀,王森林不好否了他的面子,勉强学了几日;终因不会识谱,又因不得要领嫌之单调,而匆匆罢学。现今想来,倒是有些后悔。 第三位是自己的英语老师李文峰。李老师身材略胖,讲话多有幽默与智慧。那时,他刚刚大学毕业不久,因学的专业是英语,所以对于当时的西方国家有一些了解。 李老师除了教学水平很好,尤其不厌其烦的介绍: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发展与技术,以及生活点滴和种种见闻…当时的介绍,可谓新鲜和奇特。 自己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李老师当时讲述的银行卡使用情况:他说西方人一般不用现金,多用信用卡作为支付方式;使用信用卡是个人信用的一种体现,而用现金则在很多场合、是一种缺少个人信用的表现,所以不受欢迎。 我们国家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信用卡的普及和流行;想起与李老师的当年介绍时间,已整整过去三十多年。 也是因为李老师的诸多介绍,为自己开启了一扇洞看世界的大门,以至后来有了很多的学习和思考! … 同学之间,相互交往的人很多。但最令王森林开心的是崔向阳、倪兵、丁远东之间的兄弟之情。 大约几个月前,他们三人一同来找王森林玩。四人一起,瞻仰了烈士陵园,游玩了一丈崖瀑布,其间的开心和打闹,都是定格的永恒之美。 最为感动的是,他们四人竟一同跪拜,从此结成了异姓兄弟。说起这一段,有些搞笑。 结拜之前,谁都没有刻意关心彼此的出生时间,仅是崔向阳第一发言,要做老大;王森林因个子最高,便自称老二;丁远东一看自己不占优势,于是说到:“反正我在家是老三,如果今天老三不是我,我就不干了。”大家有些好笑,可怕结拜的事情泡汤,所以一致同意通过;最后剩下来的倪兵,自然成了老四。 跪拜时没有香炉,只是用石子和泥土堆起一个土包,然后采上几支鲜花插上,每个人都煞有其事,态度很是虔诚和严肃。 结拜之后的若干年,大家关系一直保持良好,且都自觉遵守当年的排序称呼。直至前段时间,大家又聚,偶尔说及每个人的出生日期,方才大笑不止,觉得有些荒缪和滑稽。 原来,四人中倪兵年龄最大,崔向阳次之,王森林再次之,丁远东是名副其实的老小。可从结拜至今,真正的老大变成老小,哈哈,全搞乱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