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13|回复: 0

[散文] 在厦门的海边(一)

[复制链接]

6197

主题

1516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483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7-10-18 11: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厦门的海边(一)

                                                                              
                                             O一七年十月一日(星期日)

                                                                                                                 (一)

    今年“十·一”长假,我准备在厦门岛度过。在会展中心附近预订了一个农家小旅馆房间,广告说离会展中心约五百米远。这样去厦门岛海滩很方便。

    从九九年我正式到福州市工作,厦门是我每年必去之地,有时一年二三次,主要是因为这里有海,还有同学,节日到海边走走,很放松,身心可以得到很好的休息。只是这些年,我到厦门几乎全部选择住在鼓浪屿小岛上。那小岛上早晚极少有游客,除了白天偶尔见到少数几辆带游客的小电平车外,几乎没有现代交通车辆,真是让人真正的放松,又有浓烈的人气,即使早上小巷空无一人,你也能感受到人间炽烈的烟火气。这么多年在厦门岛内住的次数好像只有少数的几次。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每次在厦门岛海边和沙滩上匆匆走过,很少静下心来试图用文字描述她,甚至想不起要用笔写她这回事。我写鼓浪屿倒有两篇正式散文,一篇收录在我的第二本散文集《瞬间》中,另一篇“漫步鼓浪屿”己收录在《新视野杯“我与自然”全国散文诗歌大赛获奖作品选》中。尤其后一篇我自我感觉还不错,甚至觉得她是厦门有史以来写得最好的一篇散文。

这是中国能写点文章人的小毛病,只要能写几个字,便自觉得当皇帝的亦不过同自己一样,是大自然的微不足道的小小生物一个……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自觉得的一个很大责任感和毛病是争当皇帝的老师,教导当皇帝的怎么做人做事,然后请皇帝再教导老百姓怎么做事……这都是孔老夫子带的坏头,总假借古代圣贤兜售自己的想法……或许现在读中国古书的人,甚至读过一点点的人,都不免有些会沾染一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没有道理地对自己想法和写的文字的自负……自吹自擂和自拉自唱本身并没有什么,只要不是有意去伤害具体现实中某个人和朋友就无大碍……

    这次难得的有八天时间,漫步在厦门岛的沙滩上,无论如何我要准备为厦门海景写点什么。只是厦门岛海景很清淡,好看但难写。有厦门大学这个近百年校史的名校在此,亦未见有关厦门岛的名散文出现,可见写好厦门海景的难度非同一般。

    这次我走在厦门海边,决心写一个大大的长篇,逆这个时代“推特”这类百字短文时代的潮流,而不关心是否有多少读者阅读……其实一篇文章拥有50个读者和与拥有二千个读者并无实质性的区别……当然与有一千万个读者还是有差别的……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推特”短文每次也许少于百字,读者很多,但大家都明白,那是垃圾食品,只是因爱看他的热闹才看……

    我刚刚看一篇文章上说,希腊的国歌若要完整地唱完,158段歌词,大概需要55分钟……若这国歌诞生在荷马时代,或许听众还听得下去,不知道现在希腊人是否有五十个国民完整地听过这国歌……现实中希腊人只唱前两段,一分钟左右时间……

    希腊那里荷马史诗说的“酒色的海面”的大海,曾产生了伟大的古希腊文明,如今又产生了世界上最长的国歌;厦门岛浅碧色的大海历史上产生过什么,我真的不知道,但过了这个“十·一”长假,或许会诞生厦门有史以来写厦门海景最长的散文,这个目标真的让我兴奋……不管你是否有耐心看完,至少在网络时代,这文章不会浪费大自然的木材做的纸张……

去厦门的动车是下午2:52。上午,我正好有时间在网络上看法国人雅安‧阿瑟斯‧伯特兰2012年执导拍的纪录片《海洋星球》。片长94分钟左右。纪录片呈现的充满诗意的画面,那是我们普通人平时看不到的大海和海洋中的画面。有比鲜花还绚烂的珊瑚世界,那珊瑚图案美得无与伦比……从纪录片中,我第一次了解了关于海洋一些基本知识:我们现在人类一半是生活在离海洋不到100公里的陆地上,我们人类现在有400万只渔船,5亿人以渔业为生,30亿人与海洋相关;人类有2万台钻井平台,每年二十亿吨石油四分之三通过海洋运输;人类一年消耗100万年生物积累的能量……全世界七十亿人中每秒有两个婴儿诞生,十万艘船只穿梭世界各地,6亿个集装箱在循环使用,海洋使全球工业化变成了现实……导演悲叹的是工业文明正摧毁大自然,过去五十年海中四分之一珊瑚死亡,90%海中渔业资源耗尽……人类对大海公共财产疯狂掠夺……片中呼吁建立全球海洋管理系统,将20%海洋列为保护区……

我不由感叹,过去人类视为神圣神秘无边无际的大海,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正变成人类后花园中的小小游泳池了……

    我还不由感叹,在现代网络时代,单纯的文字作品变苍白了。由影像与文字结合的纪录片己取代传统的历史书、传记文学、游记、散文随笔……音乐与文字结合的流行歌曲早已代替传统诗歌,成为青年人情感喧泄的主要方式之一……现代影像和音乐作品更易触动人类的本能,更易打动人心;而人类纯文字作品多是因触发人类的情感的门槛太高,自然很难与影像和音乐跟文字结合体相抗衡……

现在和未来伟大的散文作品也许只会出自伟大的纪录片和历史叙事片中,只有这样场合才能找到读者和听众……任何当代艺术作品没有当代人的追捧,只会走向死亡或慢慢走向消亡……一个时代艺术作品的兴衰是由当代听众观众的市场决定的……现在流行音乐歌星被追捧,或许是因为现代音乐会和音乐现代化传播方式易成为现代人宣泄自己感情的泄洪口和渠道……


    看完法国片,我接着看英国BBC拍的十集纪录片《蓝色星球》,这个大海系列片差不多有十个小时。这片中大部分镜头我似乎看到过……你不难明白现在我为什么要看这些海洋的纪录片,显然因为我想到厦门写好自己的散文,临时抱佛脚嘛……

    一个很显然的事也许是:未来各国出当代散文集,或许要从各国大型纪录片中选取解说词……我们的下一代很少会有耐心阅读纯文字的散文了……

镜头中有大批的塘鹅像箭一样钻入海水中,多么壮观场面啊……西方这些纪录片中的深海、极地等一系列镜头是怎么拍出来的啊!

另一方面,这些庞大的系统摄影作品中,往往只有节目主持人单独一人形象或声音,而那些参与工作的人员却只在片尾字幕中出现……似乎从来没有观众认真看过这些名单,没有耐心也看不清……即使看清了,也如同走到一个陌生的古代墓地,看石牌子上的名字对你有意义吗?这人类名声的真空洞啊……当一个中央台新闻主播人肯定比中国绝大多数人更为中国人熟悉,这种被人熟悉有意义吗?我们绝大多数人向往这样出名,可这有意义吗?

    这一段时间,我是从我家小子的一个叫“哔哩哔哩”游戏网站上刚刚学会找纪录片看的。我己经看了上百集英国BBC电台制作的历史和自然记录片,不由为大英帝国为人类人文知识普及作贡献的主动意识所感动。你不由感叹,这个经济和军事己衰落近百年的帝国在思想文化上仍是世界上的主要的领袖之一啊,无论是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经济强国,过去几十年谁像BBC为世界人民系统地贡献这么多科普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大型纪录片?

    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人类在这最近的二百年中彻底改变了有四十亿年历史的地球!我们这一代则是看到人类文明进程断崖式跳跃的技术上进步时代!不但地球上各种生物跟不上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我们这一代也茫然地失落在时代技术巨变中……我记得七九年我在刚上大学时,全校只有老教学楼五楼大教室中有一台唯一的大概十七寸的彩色电视机,全校同学周末像赶集一样周末一大早就挤在门口等看进口彩色电视录像片……如今网络影像资料真正的铺天盖地,我在网络上看到纪录片目录就有几万条……

我们人类处在被自己高速发展出世界弄得昏头昏脑的时代……通过网络和电视,上万上百万上千万人可以将他们见到的世界以图像分式让全世界分享……今天上午我就是通过纪录片了解我个人永远不可能亲身经历的海洋世界……

全世界人民忙于生计时,大英帝国的绅士们正通过他们制作的节目帮助我认识我们星球的蓝色海洋……

                                                                                 

                                                                                                                        (二)


下午在火车站乘D6231前往厦门。这次难得没有购到靠窗口的位置,反而轻松。我正好可以专心看我携带的奥地利作家斯·茨威格(1882-1942)写的《大探险家:麦哲伦·哥伦布》(黄明嘉 卫茂平译,漓江出版社,2001.1)。我还带了另一本书,英国科学家查尔斯·达尔文(1809-1882)写的《一个自然学家在贝格尔舰上的环球旅行记》(周邦立 周国信 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前者较薄,正文269页,近二十万字,十几年前我仔细读过一遍,曾激动不已,这次是重读;后者较厚,16开版面正文380页,却有近77万字,我曾粗粗的只看了少数几页,没有通读,在这次假期要补上这迟到的一课……

这是两次改变我们近现代社会对世界根本看法和观念的环球之旅,人类两次最伟大的海上航行……我将在厦门海边这一个孤点上在书本上重温前辈们的伟大旅程……我们对旅游的概念应当拓宽一些,一是到我们身体到达的地方的旅行,另一类是我们通过眼睛阅读书本和影视图像,甚至耳朵听到的音乐作品和朗读文字作品,与古人和他人进行重建图像和经历的精神之旅……

    诸位不难看出,这就是读书人的好处:游厦门的海边同时,你还可以精神上加入历史上两次最伟大的海上的环球之旅……

    茨威格是我看过的最富有激情的作家,看他的文字总有一种看见火龙卷风在你身前不远的地方炽烈的燃烧时所感受到的灼热……另一个作家就是思妥耶夫斯基,读他的作品有同样感受。

    十几年前我读过茨威格写的这本麦哲伦环球航行的传记,对他描写麦哲仑船队通过麦哲仑海峡时的寂静有极深的印象……但已忘记了全部细节……重读这本书,仍让我有一种不断被电击的感觉。作者思考地的出发点,总是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思考麦哲仑环球行的意义,这使我们有一种站在山巅俯视麦哲仑船队走过海洋在历史长河中的印痕之感……使我们不为事件细节所蒙住双眼……

    伟大作家的作品本身就是一部史诗。我们现代人大多数人对古代航海者的艰苦的生活已失去了概念,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没有当过海员,我们多只是乘过现代化的舒适的游轮。就我自己而言,仅在九十年代中期乘过两次从上海到福州的海上客轮……而如今中国绝大多数海轮航线已被取消了,飞机动车大客车完全取代了慢速低效的海上客轮……除了坐豪华的邮轮到国外旅游,我们这些非船员的人似乎没有坐海轮的机会了……看看茨威格是怎样描述古代的航海者的海上日常生活吧:

“你这个不耐烦、不知足的人啊,你回想一下这一切在从前是怎样的情形吧!你把这次航行同当初的、特别同那些勇敢者的处女航作——一番比较吧——正是那些人为我们最先发现这些汪洋大海和世界的——那你就会在他们面前感到无地自容!你该想象一番,他们当年是乘渔舟驶进陌生的大海的,不知道航线,完全失落在横无际涯的水域;不断冒险犯难,任凭恶劣气候的摆布,物资匮乏的折磨;夜间无灯照明;除了木桶接到的雨水,那稍带咸味的微温的水,别无其他饮料;除了硬邦邦的面包和变质的腌制熏板肉外,别无其他食品,久而久之,连这些最俭约的食品也常常断档;没有可供休息的床和房间,置身在无情的海水“沙漠”中,历经严寒酷暑,孤独尤甚,那真是无可解救的孤独!数月数年,家中无人知道他们的下落,而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的走向。危急伴他们同行;在陆地,在海洋,千百个死神围绕在他们周围,来自予人和自然两个方面的危险随时在等着他们;那可怕至极的孤寂长年累月在可怜的船上挥之不去;他们知道,没有人能帮助他们,在这无人航行过的水域,不会因数月时间的推移而遇到帆船,无人能救他们于险境,无人报告他们的死讯。我默默地如是想象着海洋的征服者最初的航行,对自己的焦躁不安深感愧恧。“P5

    茨威格说:“站在探险时代的英雄身后是商人这支推动力量,然而这首股推动英雄占领世界的力量其出发点也是俗不可耐的——事情的缘起是香料。”P12

    这似乎十分可笑,事实上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动机是为了找到到中国的海路,亦是为了贸易。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好像说过:贪婪和恐惧是人类进步的推动力……

    麦哲仑环球航行的历史使命是:

    “在二三十年内,几百条从卡迪兹、帕洛斯和里斯本出航的小船所发现的陌生世界比全人类存在千百年中所发现的还要多。看一看探险时代那不朽的、无可比拟的日历吧:1498年,瓦斯科·达·加马到达印度并在印度卡斯卡特登陆,马诺厄尔皇帝自豪地说,加马是“为上帝效劳和为葡萄牙王室的利益而赴印度的”。同年,卡波特船长发现了纽芬兰岛和美洲的北部海岸,他是为英国服务的。1499年,打着西班牙国旗的平措恩和打着葡萄牙国旗的卡布拉尔各自独立却又同时发现了巴西,加斯帕尔,科特拉尔作为维岑格人的后裔于5年后踏上拉布拉多岛。随后探险一次次向前发展,16世纪头几年,葡萄牙人进行了两次探险考察,其中一次由亚美利果,威斯浦契领导,两次都到达南美海岸,直抵里约普拉塔附近。1506年,葡萄牙人发现马达加斯加岛,1507年发现毛里求斯,1509年到达并于1511年夺取马六甲州,由此而掌握进出马来群岛的锁钥。1512年彭塞‧德‧里翁开发佛罗里达,1513年奴内兹,德‧巴尔波阿作为第一个欧洲人从达连高地俯瞰发现了太平洋。从这时起,对于人类来说,已不存在未发现的海洋了。在短短一百年中,欧洲人的航海成就不只是翻了一百倍,而是一千倍。1418年首批小船到达马代拉群岛就已引起恩里克的赞赏和惊异,1518年葡萄牙人的船队已抵达中国广东和日本——我们不妨在地图上把以上两次航行距离作一对比吧!“p26

    “地理学、宇宙学和地图学在这50年内经历了如此迅疾、狂喜和胜利的前进速度,真是空前绝后,在这50年内,自人类生活、呼吸和思考以来终于首次确定了地球的形状和范围,首次认识了人类自太古以来在此生息繁衍并在宇宙间不断运转的圆形星球。而这一切惊人的成就仅仅通过一代人就取得了,这一代航海家为后世的同行经受了所有危险的考验,这一代征服者开辟了一切道路,这一代英豪完成了几乎所有的任务。剩下的仅有一次行动尚待付诸实施,也就是最后、最美和最艰难的行动:乘同一条船环绕地球航行一周,以此测量和证实地球是圆的,以驳斥过去宇宙学者和神学家的观念。这次行动将成为费尔恼‧德‧麦哲尔哈斯的一生理想和命运,历史称此人为麦哲伦。”p26

    麦哲仑出发的动机源于他私下得到了一张错误的地图。“但是,我们绝不能轻视这一谬误!谬误一旦接触天才,一旦被偶幸引领,从愚不可及的谬误中也可能产生至高的真理。每一科学领域的最重要发明无不从荒谬的假设开始,以成功告终,这样的发明何止千万!哥伦布如若没有托斯卡奈利的那张地图——该图对地球圆周的计算是完全错误的,给哥伦布造成似乎在最短时间内即可抵达印度东海岸的假象——他就根本不到世界大洋中去冒险了;麦哲伦如若不像傻子一样确信贝海姆的那张错误地图和那些葡萄牙海员充满幻想的报导,他就不可能去游说君王交给他一支舰队了。只有当他确信自己知道了一个秘密,他才有可能揭开当时地理学上最大的秘密。只因为他全心全意把自己奉献给前人那个暂时性的幻想,他才发现了一个永恒的真理。”p58

这段茨威格对谬误在历史中的作用的评论是多么精釆啊!


                                                                                             吴砺

                                                                                                                                                                                                                                     2017101









评分

参与人数 1桐币 +1 收起 理由
江面梭影 + 1 很给力!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