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58|回复: 0

[散文] 《瓦尔登湖》(一)

[复制链接]

6199

主题

1517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486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8-1-10 09: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瓦尔登湖》(一)



    翻阅《瓦尔登湖》 汉英对照/(美)梭罗( ThoreauH.D.)著;杨家盛译,—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美国人亨利·大卫·梭罗在1857年出版的《瓦尔登湖》如今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评选中,与《圣经》等同时被评为“塑造读者人生的25部首选经典”。当然,这是指对现代的美国人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有人说,梭罗的这本书在美国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才真正成为经典。

    这次我在维普资讯网分别搜索关于约翰·缪尔、约翰·巴勒斯、梭罗三位十九世纪名散文家中文的论文数目,分别是18141360篇。梭罗这本书在中国产生影响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徐迟重译这本书之后。

    从上千篇论文数不难看出梭罗的书很对中国读者的胃口,尤其这本书常提及中国文化经典中说过的话,更会让中国读者感到找到了外国人中的知音。林语堂先生说:“梭罗的人生观在所有的美国人中最富有中国人的色彩,作为中国人,我感到与梭罗心心相通。如果把梭罗的文章翻译成中文说是中国人写的,一定不会有人怀疑。”

    我查了一下百度《瓦尔登湖》词目,上面标明1978年起已出版了四十个不同中文译文版本,可见这本书在中国受欢迎的程度。

    这里引起了十分有趣的话题,美国人把这本书作为塑造美国人的人生观的经典,中国的文人说是像中国人写的书——这间接的表明中国人民与美国人民是有最多的共同的语言的两个民族。看过美国人写的《光荣与梦想》这四卷本大部头的人知道,作者说美国人民对1949年中国人把美国人赶出中国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们觉得中国人民与美国人民是天生的朋友。他们最后得的结论是:蒋介石和国民党把中国弄得实在太糟糕了,祸及了美国人。

    十九世纪时,李鸿章到美国访问,与美国总统格兰特一见如故,成了终身好友。一九七八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美国人民表现出的巨大热情让邓小平十分感动。邓小平说,你们这样接待我这样一个共产党人,也是真正的改革开放啊!

    1845年,28岁的梭罗独自一人来到距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独自在森林中搭了一间小屋,离群索居了二年多。1854年出版了这本《瓦尔登湖》,据说他改了七遍。梭罗离世时才45岁。

    我是十几年前通读过一遍《瓦尔登湖》,当时我一方面为作者的文采所吸引,另一方面又觉得作者写得太啰嗦。现在重读这本书,却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如美国作家EB.怀特(1899-1985)所言:“在我们这个不稳定的季节,当所有人都不知不觉寻找从完全失控的世界中避开的隐居地时,他在康科德林中的房屋就是个避风港。他度过的那些夏季的单纯和宁静足以闯入缅怀往昔者的心扉。人们会回头凝视那段愉悦的时刻——它的信心,它的纯洁,它的悠闲——并心怀惊奇,就像一个人看着一位熟睡儿童的脸庞时的感觉。”

    最重要的,我自己的写作风格现在走上了与梭罗几乎相近的风格,所以他写的内容与我产生了更多的共鸣。这本书魅力之一还在于作者写这本书时青春年少——青春的气息,年青人的自负弥漫着整个这本书:自以为是、自我中心、独立自由,不愿以别人意志生活。打动美国人的或许就是这样对自由生活的描述和向往。书中描写和向往的生活与现实肯定是有距离的,即使是作者本人,也只是在这湖畔小屋中住了两年多就离开了。诗人可以浪漫一段时间,但要做书中所说的隐士,却是另一回事。

    作者是极有才情的大自然的观察者和描述者。

    我们这些爱好写点东西的人,尤其男人,常常同天下的女人一样,无论自己长得是丑是美,总是拿着手机走到那里都是左顾右盼,在不断自拍,仿佛自己是西施再世……只是当我们人到中年照样自夸自己文章天下无双时,隐约地会觉得自己太老了,脸皮有些厚而且有些皱纹了——但梭罗写这本书时正年青气盛,不会有这样的感觉。现在轮到我们欣赏这种孩子气式的自信,那也是我们当年的样子啊……

这本书中有小青年的愤世嫉俗的部分,这会让人到中年的读者发出会心地微笑。一个二十八岁的青年人把自己放逐到一个镇外的湖边小森林中,或许就是为写这本书?这是多么浪漫的一次出色的尝试啊。

这书中不仅仅是有青年人的纯真,更多的有早慧的哲人般的警句,如黄石公园中地下热泉般地不断喷射到高空,否则也不会那么吸引美国人民了。

    毕竟是西方国家和哈佛大学培养出的才子,梭罗描写的大自然有科学家般的细致,这是我们大而化之的中国人写文章时要学习的。应当从四十版中文版中选中一本作为中国中学生必读的课外书。

    并不是人人在乡村小屋中呆两年都能写出这样一本大部头。这个作者是人类中一个对大自然超级敏感的探测器,把他放在乡村一个角落,他的反应仍异常的强烈,并还有巨大能力记录下自己的反应过程。这是一个半懂事半不懂事的年龄段有哲人智慧的青年人对人世间对世界发表的一整套的看法。

诗人就是诗人,一滴水也可以让他冒出一大箩筐的文字;一个平凡的小事也可让诗人说出一大串警句,这就是作者的才华和想象力

这是一本青春的赞歌,只有青春无阴影的年龄才能写得出的大自然的赞歌。






附:《瓦尔登湖》文摘

“当我写下本书以下内容,或者说本书大部分内容时,我独自一人住在我亲手建造的一间林中小屋里。方圆一英里之内没有任何邻居。这间小屋就坐落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的瓦尔登湖畔。我的生活全靠自己双手的辛勤劳作。我在那儿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现在,我又变成了人类文明生活的旅者。P003

我相信没有人会去穿  ‘一件穿上去会撑破线缝的上衣,而只会选一件能满足自己需要的。P003

而这一切比我日常所见更让人难以置信,更让人惊愕不已。即使是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海格立斯所完成的十二件苦差事,和我的这些邻居们所承担的那些苦难相比,也会显得微不足道。因为海格立斯只有十二件苦差事,总归有个盼头;而我却从来没见过我的这些邻居们杀死或捕捉过任何妖怪,他们的苦役是永远没有尽头的。我的邻居们也没有像希腊神话中的伊俄拉斯那样的朋友,用一块烧得红通通的铁块来灼烧西德拉被砍掉的头的根部;因此,他们每砍掉一颗头,又立即冒出两颗头来,无止无休。

我看见我那些年轻的乡亲们一心只想着继承田庄、房产、粮仓、牛群、农具之类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容易获得而不容易失去。他们的不幸正在这里。如果他们降生在没有人烟的荒野上并由野狼来哺乳喂养,他们可能会更清楚地意识到将会在何种状况下劳作。是谁把他们变成了土地的奴隶呢?他们为什么能够依凭六十公顷土地安享人生,而其他的人却注定只能咀嚼那少之又少的一抔泥土呢?为什么他们刚出生就开始为自己挖掘坟墓呢?P005

可是人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思想指导下来做这样的拼死挣扎的。人生的美好时光很快就被犁进了土地化作了肥料。就像一本老书里说的那样,人们受到一种通常被称为必然的若隐若现的命运的驱使,忙碌着堆积财富,而却不明白这一切终将会遭受虫蛀和腐朽。这是愚蠢的人生。有些人要到离开人世之前才会明白这一切,而有些人则是到死也未醒悟。P007

大多数人都过着一种悄无声息的绝望的生活。所谓听天由命即是一种毫无疑问的绝望。从绝望的城市走进绝望的乡村,你得表现出一种外强中千的勇敢之态,来勉强安慰自己。人类所谓的游戏和娱乐之下暗涌着一股根深蒂固的无意识的绝望之流。这种劳作之后的游戏绝无娱乐可言。但智慧的特点是不做绝望之事。P011

大多数的奢侈品,还有许多所谓的可以让生活变得舒适的东西,不仅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还会极大地阻碍人类自身的提高。说到奢侈与舒适,真正明智的人往往比贫穷的人过得更为简单与朴实。古代的哲学家,不管是中国的、印度的、波斯的、希腊的,要说那些身外之物的财富,没有谁比这一类人更贫困的了,但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程度却是无人可比的。P019

生活中可以期待的东西,绝不只是旭日东升和残阳如血,如果可能的话,甚至可以是整个大自然。多少次闻鸡起舞,多少个暑往冬来,我总是在别人还没有起床忙活一日的生计之前,早巳为自己的生计忙活大半天了。不容置疑的是,当农夫们在晨曦中赶往波士顿干活或是樵夫们上山砍柴时,许多乡亲们都看到我已经干完活并踏上了回家之路。诚然,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并不能实质性地助他一臂之力,但一个不可怀疑的事实是,我是太阳升起的见证人。

多少个寒来暑往,我在郊外试图听懂那风中的歌儿。并试图听懂后再把它带给每个人去倾听。P023

。国王和王后的衣服都是只穿一次的,即使是专门由缝纫师一针一线缝制而成的也是如此。国王和王后无法领略穿上合体衣服时的舒心快意,他们和那些用来晾挂干净衣服的木头架子没有太大的区别。P029

原始人的生活算得上是简单之极,他们甚至身无遮蔽,但至少有这样一种优势:他们自始至终只是一个大自然的过客。他们吃饱睡足之后,便又可以想着重新踏上旅程了。他只需在大自然里支起一顶帐篷就可安顿下来,然后就可以穿峡谷、过平原、登山顶了。但是,天哪!人类已经变成了自己工具的工具了。独立自主、饥饿时就知道独自一人采果果腹的人变成了一介农夫;而躲在树底下遮蔽风雨的人成了看家之人。我们现在已经不再夜宿旷野,而是已定居在了大地之上,却已然忘却了天空。P051

我干活的那个山坡是个让人感到非常愉悦的地方。透过满山的松树,我可以眺望湖面,林中的一小块开阔地上,小松树和山胡桃树正现出勃勃生机。湖面上的冰还没有完全消融,但有几处已经化开,湖水黝黑,渗出冰面。在那儿干活的十几天里下过几场小雪,但大部分  :的时间里,当我来到铁路边或是走在回家的路上时,一堆堆的黄沙在雾霭  -之中熠熠闪烁,铁轨在春天的阳光里闪闪发亮。我听见云雀和其他的鸟儿正呜叫着来到我们身边,准备和我们一起度过新的一年。这真是令人心情快畅的春天。冬天的郁闷也和地上的冰块一样正在消融,冬眠的一切生命都开始舒展了。P057

如果说我似乎有点过于自吹自擂之嫌的话,那也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我是为人类自夸而并非为我本人自夸;我的缺点和前后矛盾之处,则丝毫不会影响我公开声明的真实性。纵使我有许多的伪善和矫饰之处——这有点像难以从麦粒上脱离麦麸,我对此也同他人一样深感内疚—一我还是要自由地呼吸,继续我行我素,这对于我的道德和肉体都是一种极大的解脱;因而我暗下决心,决不饮屈含辱去做魔鬼的代言人。我要尽我所能为真理而奔走呼告。P069

一个民族要想给自己竖碑立传,不应该依仗建筑的宏伟与否,而应该是通过抽象思维的强大力量来实现。一部印度古经《对话录》,比起东方所有的废墟来,更让人羡慕不已。那些高耸的塔楼和气派的寺庙,只是王公贵族们的奢侈品罢了。一个淳朴而独立的人是不会屈从于帝王的驱使而甘愿去当牛做马的。天才决不是任何帝王的贴身奴仆,即使是上品的大理石或者金银财宝,也无法让他们为之动容。上帝啊,请告诉我,他们敲打出如此之多的石头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我在阿卡迪亚的时候,我并没有看见任何人敲打石头。众多的国家都是野心勃勃,像发了疯一样,想留下一堆精雕细琢的石头传于后世,好让自己永垂不朽。如果花同样的工夫来雕琢他们的行为举止,那结果又将如何呢?一条充满智慧的见解比一座高耸及月的纪念碑更值得后人去怀念。我更愿意看见石头呆在它原来的地方。底比斯的辉煌只不过是一种俗气的辉煌。更加合乎情理的应该是围绕着老实人的田园的那一平方杆的石墙,即使是拥有一百个城门的底比斯也难以企及,因为它与生活的真理已经相去十万八千里。野蛮人和异教徒的宗教与文明创造了金碧辉煌的寺庙,但所谓的基督教却没有。一个国家敲打出来的石头大部分都只用来建造坟墓,它将自己活埋了。至于那众多的金字塔,并没有什么值得叹为观止的,因为它使得如此之多的人受到终生奴役,却只是为了某个野心勃勃的傻瓜建一个坟墓。P079

读者们定会明白,我更多的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而非美食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的。读者朋友,除非你储存了足够多的脂肪,我想你是不会像我一样来做这种节食实验的。P85

由于我偏好某些事物,又特别珍视我的自由;由于我能过简朴的生活并取得了  :成功,我不想耗时间去挣钱来购置华丽的地毯或其他精美的家具以及美味佳肴,或者拥有希腊式哥特式的房屋。如果人们可以轻松地获得这一切,并且获得之后又知  锯道如何去利用它们,我看不妨任他们去追求。有些人是很“勤勉”的,并好像是为劳作  ,而劳作,也许这样可以让他们不至于陷入更为糟糕的境地吧,对这些人我现在是无话可说。另有一些人,他们有享用不完的闲暇,不知如何是好,我倒要建议他们加倍努力地工作,直到他们能够自食其力并获得真正的自由。至于我自己,我发现打短工是最为自由的职业,其特别之处在于每年只需干上三十或四十天就可以养家糊口了。打短工者的劳动到太阳落山时就算结束了,随后就可以完全自由地去从事自己喜爱的事情,从而不会受到任何的牵制。而他的雇主则需要一年到头绞尽脑汁地去操心操劳,难有消停之日。

总之,我确信,有了信心和经验,一个人要想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决不是一件艰难的事情,相反只不过是:……。种消遣,条件当然是我们能够简单而又智慧地生:。在那些生活简单的国度里,人们就是把体育运动当成一种东西去刻意追求的。一个人要想维持生计,并不需要大汗淋漓,除非他比我更容易出汗。P099



                                                                                                 吴砺


                                                                                                                                                                                                                                    2018.1.10





评分

参与人数 1桐币 +1 收起 理由
江面梭影 + 1 很给力!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