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厦门海与湖之间(十一)
二O一七年十二月三十日(星期六)
(一)
早上9:10。乘751前往厦大白城,计划乘车在海边环岛路简单走个来回。我十月份这样走过一次。
左边是朝东的海面。现在太阳下方垂下一片白色向下90度张角透明的光的纱幕……对应的海面上一长条淡白色……其中右边的光幕,是从灰白色云层伸出约60度一丈高长长淡黄色光芒,像过去农村微黄的土白布……
到黄厝浴场时,天空整个土灰色不均,再也没有一片阳光落在海面上……
车向前。现在左边海面另一侧有一山峦延伸的淡灰黑的山影落在淡黄白色的天幕中,像是“千里江山图”淡黄纸背景上低平的山峦……坐在车上看上午海边景色是另一种视角……
从“海韵台”到“溪头下”之间看不到海……
9:23,东方白天幕消失在视野中。车上北方的有一群老年北方的游客。
现在海对岸是一片糊糊的灰色,海水也是灰色的,只是淡一点……车上看海景是透过一组移动的树干空隙……
9:34,到达厦大白城站下车,约在车上行走了二十五分钟。
我在沙滩上停一会儿。现在海水快涨到最高点了。天空灰色,看不见对岸。
这时这一小片海湾海水线形状如同一个毛笔写的对号,水色淡灰碧带点黄,同淡水湖面没有什么两样。湖里山炮台扁平凸起树林有一层粉白色雾气……
9:52,我再乘751路返回。这时太阳所在的天空位置已变黄,裂开的云隙中有淡淡的阳光落下。东方海面与天空都是一片黄白色,朦朦亮……马路前方亦有糊糊的淡白色的雾气……
厦门海边的景色是衣着变化莫测的美人……有卸妆后的平淡;有灿烂的笑容;有淑女典雅安静,也有生气时美人的怒容……
到了黄厝浴场,海岸线视野变开阔了……海面上有一片区域变淡白,有一小片粉白亮条,那是太阳透过薄云的一点淡光照亮的……
海面己变成扁长水面,散发着春光迷朦气息……左边的海水极淡的灰碧色……
10:12,返回旅馆。今天海边景色是空和静的世界。追寻海的美,如追求文学写作的美一样,既无比真实,又如海市蜃楼一样无比空缈……
(二)
11:09,乘18路转948路前往杏林湾水库。
这几天厦门市多是早上云层铺满天空,接近中午时云层散尽,露出淡灰蓝色天空,淡而安详的冬日阳光洒满大地……
今年厦门市各处新种的三角梅品种多是深红色的花叶,一人高,特别的绚丽,在阳光下显得炽烈而不过分的艳,它略带干涩的红色的叶子比月季和玖瑰花苞更质朴,而且即使红色叶片落在地上也容颜变化不大,不像那些鲜艳的花瓣落地后精神枯萎……
11:47,换乘947。我的手机中正播放巴赫的《耶酥——世人期待的喜悦》。即使我是一个无神论者,此刻我也感受到了巴赫作为信仰者对信仰的坚定不移的信念,我的泪水涌出了眼眶。这种宗教信仰对人类群体作用在历史上令人生疑,但对于那些忏诚的人类个体碰到人生的不幸和挫折时,有巨大的心灵抚慰作用,可使他像人一样有尊严地度过困难时期……
我很不理解在欧洲的历史上,基督徒们血腥暴力倾向并不比其他无信仰的人少;同样东方的红色高棉在千年佛教国度残杀百姓一点也不手软……希特勒这样人间的大魔头,显然当年在纳粹德国比上帝有鼓惑力……
宗教并不一定带来群体的善良……或许可以治疗个人的病,并不能治集体的发疯……
12:02,过杏林大桥。左边海湾海水淡绿色,有些灰白色;海沧方向有六七波山峦淡黑色,其背景上有从地平线竖起一两丈高上边缘不齐暗白的云墙……
公交车在大桥上继续前行,海面变成细细反光的淡灰白色,总是显得那么从容,那样迷人——对我而言,这厦门海成了情人眼中的西施……
12:44,在市民广场站下车,换骑共享单车,前往杏林湾水库边,顺时针绕湖行走。
六七座高楼立于新建的广场一侧,其中两座形如喇叭口朝下的大烟囱……这些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在高度制约下,其外型变化量真是太有限了啊……
我手机中正播放我下载下来瓦格纳《尼龙根指环》系列作品介绍节目。据说瓦格纳的歌剧总是每天总要演五六小时,连演几天……我现在写的厦门海边游记差不多也患上了同样的毛病了……
下午1:30,到达市民广场湖边有水中圆环的位置。天空中飘着大朵大朵的白云,与那蓝色的玻璃墙高楼相衬,颇有点梦幻的世界之感……中天是淡亚光的灰蓝色,而地面四周天空是淡青蓝色的……
远看不大水面反射天光呈浅碧色,走近看湖水是浅棕黄色,让你失望透顶……但这片陆地公园地面设计颇有创意,它建了月牙型草坪,而这月牙是两侧45度黄绿色草坪斜坡,产生很奇异的视觉效果……公园设计者也许是书生,对湖水处理完全缺乏常识和勇气,为什么不在水面上漂浮一个月牙形装有水葫芦浮框呢?
十九世纪末的出色音乐家瓦格纳立志要成为贝多芬和莎士比亚的结合体,他自己写剧本和为剧本创作音乐……他在北欧神话传说中找到了灵感……我们现代的西方作家和导演也在北欧神话中找到了灵感,创作了三部电影《指环王》——现实的世界被电影工作者把剧情写尽了,到神话中写故事束缚更少……
眼前的人工湖就是人类的过去几十年的一个错误形成的,是人类与海一个错误的纠缠……
现在这个湖边广场阳光灿烂,只是人气不足,湖水中不时有些异味随风偶尔飘来……
2:45,我从市民广场再起步沿湖边向北走。东北方向有五座山峦不远也不算高,青蓝色轮廓特别清晰,如日本人用浮世绘线条画出的单调的单色的富士山……那浮在单色天幕中的呆立富士山,造就了浮世绘木版画的风格……中国江南雾气缥缈中山影,带给了中国山水画的极致的淡泊……一方水土养一方文人画……
风中不时飘来湖水的臭味,尽管湖边有人在钓鱼,湖中小岛绿树上飘荡着数十只白点状的白鹭……
即使水体如此劣质,人类仍愿将房子修在水边——人类对水热爱真是无可救药……
或许人类祖先从水中走出,或许因为人类无水一天也难以生存——这种对水需求产生的美感,植入了我们的血液,这比我们人类对崇山峻岭的热爱强烈得多……人类对生殖繁衍后代的愿望,造就了我们对异性美的极度敏感……或者说因此觉得异性的美好……
人类生存所需的食品被称之为美食美味,人类对最基本的生理和生存需求的物质,产生极度的愉悦感或许最易引发人类的美感……无论是湖,河,还是海,其图像往往像白纸一样是大量空白和简洁伴随着岸边流线造型,或许也是引起美感的诱因……人类热爱与水相关的云、雾、雪;同样云和雾多与高山相伴,这或许是人类对山体产生美感的诱因……无论云,还是雾,或是雪,都简化了世界,使之变成简洁的线条和图案……中国人对汉字和书法美感或许由此产生?还是因为中国人对文化崇拜?这对古人意味着好的生活,这加深了中国人对汉字书法作品欣赏?
湖水的飘出的异味不时打断我的遐思,我开始不断设想我的生态治理这片水域富氮富磷水体方案。对采用水葫芦这样简单粗暴的而高效的除氧除磷方案,竟然没有人用在此处……
4:09,绕行到市民广场对面的湖岸上。从这里看市民广场,那主楼更像大烟囱了……真可惜我当年没有学建筑设计,否则或许我为中国城市建筑黄金时代带来一系列出人意料的大建筑群啊……只是这全是空话,你没有做过的事,想得天花乱坠也是瞎想,现实生活中,你能写好几篇中文文章,也是为大地建设更长久的建筑群啊——这至少是你可以努力的啊……
这里有一片草坪,湖中一个长长的小岛,阳光正从云中露出,静静的洒在大地上,这是厦门很少见到的空旷的陆地,平静的大地,还是少了人气……
西方太阳落在湖水中反光面很美,我站的湖岸又是上风头,我不再闻到湖水的异味,只是我很难再进入她湖面美的角色之中了……这水之悲,人之悲……如同你经历过那些高谈阔论美好社会真实的时代过程,若再看到同样空谈的美景,是很难再进入角色了……
5:08,太阳只有一丈高了,落入西方一片两倍太阳宽度的长云之中,然后又慢慢的滑下来……湖面上染出了一长条紫铜色微抖动丝带……
太阳变扁了,湖水同纯净自然湖水一样,反射着落日最后的光辉,只是我对这湖的美产生了戒备之心……这或许是对此刻的杏林湾水库并不公平……
吴砺
201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