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上)
翻阅《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美)史景迁著 温洽溢 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018.5重印)(史景迁作品)
连续看了几本历史书和上百小时历史记录片,真觉得人都看干枯了。历史书和资料中,总是有股阴气。
美国的中国历史学家史景迁先生大名,我早已知道,这次终于下决心买来他的十本中译本,准备粗糙的扫荡一遍。
这个中译本采用半文言文的中文译法,读得相当的不习惯,这如同现代人在城市中一直穿鞋走路,突然让他光脚走在大街上,顿时浑身的不自在。
另外,这本书作者仿康熙的口气写自传,也让人读得惊异,如同大街上看到有人装着康熙,走过来同你谈心,你会以诧异目光看着他……
好在这本书不长,不过14万字。硬着头皮读下去,终于读出了一点味道,有些意思。从中你可以了解康熙做过一些的事,你也知道作者不是康熙,所以你也不必太苛刻他的演技……
这本书中,作者扮演的康熙总在自夸和自我辩解……不知真实的康熙是怎样……
当我看到书最后部分摘自《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五十六年真实的康熙谕旨时,这份准遗诏谕旨真正地打动了我……我仿佛是看到了王羲之的《兰亭序》的另一个版本-----这是一个真性情之人的感人之言,康熙对他当代和后人还有历史的谦卑之情,溢于言表……
书中还附上了康熙写的十七封信,这使康熙大帝脱去了皇袍,在读者面前,露出了真身……
读到这里,我才明白作者的匠心:“抛砖引玉”-----若不是作者这本书,我们广大的普通中国读者,是无缘读到康熙这份准遗诏和这十七份信的。原因很简单,我们长着正常脑袋的人,是不会主动去看《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的……文显其人,通过这本书,我们才了解历史上真实康熙大帝大概是什么样子……
作者不过是以自己这本小书,做成一个小博物院,中间供上他从历史文献中找到的他认为的珍宝,同时也让他的小博物馆亦为我们读者所知……
吴砺
2019.3.12
附《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摘录:
“本书是悠游康熙,帝国世界的导览,他是公元 1661 年至1722 年在位的中国皇帝。这趟游历之目的,乃是要揣摩康熙的内心世界:他凭恃着什么样的心理素质来治理中国?他自周遭的世界学到什么教训?他如何看待治下的子民?什么事情能令他龙心嘉悦,又是什么事情惹得他龙颜勃怒?身为满族征服者的苗裔,他如何适应于汉人的知识和政治环境,又是如何受到来京西洋传教士所夹带之西方科学与宗教思想的洗礼?
任何窥视皇帝内心世界的意图,纵然旨在揭示他的天然异禀和人性特质,也势必会被康熙的子民视为大逆不道。绍承大统之后,康熙便被载入一千八百余年来帝王之家的史册,融人中国赓续两千年不绝的正史进程。根据官方的说辞,皇帝并非寻常之人;反过来说,假若皇帝流露出寻常人的特质,这些特质也必然符合历史记载的帝王行为模式。一旦贵为皇帝,康熙便成为俗世的中心象征,天、地两界的桥梁;依据中国人的语汇,“天子”统治着“天下”。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必须耗费在仪礼上:在紫禁城内接受朝觐陛见,前往天坛祭祀,出席朝廷硕儒讲授儒家典籍的讲座,到宗庙去奉祀满族祖先。若非出外巡幸,便是幽居北京城内或附近美轮美奂的宫殿,外有高墙环抱,还有千万精锐铁卫拱护。生活上几乎每一个细节都突出他的唯我独尊及崇荣地位,彰显他的永垂不朽:唯有他能坐北朝南,群臣只能北面而望;唯独他能用朱砂,群臣仅能使用黑色墨汁;他孩提时代的汉名“玄烨”两个字应避讳,朝廷文牍凡出现“上”字均须抬头;龙袍、皇冠是他的专属服饰;臣民在他面前必须行叩头之礼;甚至他自称的“朕”这个字,也不容他人僭越使用。
诸如此类庄严肃穆的仪轨是历代皇帝所共有的。有鉴于皇帝被视为隶属天地社稷,非凡人之躯,所以有关中国皇帝的个人资料往往付之阙如。这些资料大都不见天日,湮没在历史舞台的幕后。尽管康熙充分意识到帝国传统遗续的沉重负荷,但庆幸的是,他也能够坦率又生动地表达他的个人思想,这样的特质在大帝国的统治者身上实属罕见。当然,这类流露私人思绪的只字片语,必定是零星且往往支离破碎地散见于朝廷卷帙浩繁、措辞陈腐迂回的圣谕与面谕中。然而,小心翼翼地寻索,终能清晰倾听他借由文字真实传达的态度与价值观。P002
17世纪之初,康熙的曾祖父、祖父,正是在此地征服满族各大部落,在庄屯的基础上建立集中化的军事组织架构,或讨伐、或与比邻而居的蒙古人结盟,并赢得原居关外汉人的归附。因此当流寇李白成于1644 年席卷京城、晚明皇帝崇祯自缢之时,壮盛一统的满人,以其骠悍的骑射之师部署于边关,伺机而动。乘混乱之势,满人袭击京城,追逐流寇,建立大清王朝,顺治冲龄践阼,成为满人入关的首位统治者。P004
在风格、架构方面实验良久之后,我决定透过康熙之口,以自传体的形式来剪裁前述各项素材。不过,无论是统整我所搜集到的零散资料,传达康熙的率性而为,或勾勒他在公开及私下场合凝思中自我审视的起起伏伏,采用这种自传体形态似乎是最佳的尝试(在这方面,现今有几本上乘的历史小说,特别是尤瑟纳尔[Marguerite Yourcenar]撰写的《哈德良回忆录》Memoirs of Hadrian);‘在这本书中,我尽可能忠于史料记载的康熙语言,仅摘选能真实呈现康熙观点的用语、词汇、段落,而不刻意加油添醋。P010
普鲁斯特( Marcel Proust)在《追忆逝水年华》(Remembrance of ThingsPast) –书的结尾处写道:“一小时不单只是一小时,它是满载芬芳、声律、计划和心境的花瓶。”他继续说,“我们所谓的真实,是瞬剎间同时萦绕你我的感受与记忆间的某种和谐。”过往云烟徒令历史学家黯然神伤,因为他们自知永远无法填满这个花瓶;纵使他们能够,断简残篇的史料也难以捕捉住这“某种和谐”。
尽管黯然神伤,这并不意味从此就得改弦更张,我超脱语言、时间的桎梏,述说康熙的丰功伟业,进而认识康熙这个人。P014
鄂尔多斯行围,雉兔甚多
地敞沙平河外天,合围雉兔日盈千。
筹边正欲劳筋骨,时控雕弧左右弦。
-----玄烨 康熙三十四年P019
挽总督赵弘燮
四十余年抚近京,旗民称善政和平。
保全终始君恩重,奄逝悲凉众涕盈。
不畏刁顽持法纪,久司锁钥务精明。
官方仍在归泉壤,节钺空悬揽辔情。
------玄烨 康熙六十一年P039
咏自鸣钟
法治西洋始,巧心授受知。
轮行随刻转,表指按分移。
绛帻休催晓,金钟预报时。
清晨勤政务,数问奏章迟。
------玄烨 康熙四十四年P077
赐老大臣
旧日讲筵剩几人,徒伤老朽并君臣。
平生壮志衰如许,诸事灰心赖逼真。
求简逡巡多恍惚,遇烦留滞累精神。
年来辞赋荒疏久,觅句深惭笔有尘。
——玄烨 康熙五十九年P107
江宁驻跸皇太子启至请安兼报读完四书,
先圣有庭训,所闻在诗礼。虽然国与家,为学无二理。
昨者来江东,相距三千里。迢遥蓟北云,念之不能已。
凌晨发邮筒,开缄字满纸。语语皆天真,读书毕四予。
龆年识进修,兹意良足喜。还宜日就将,无令有间止。
大禹惜寸阴,今当重分晷。披卷慕古人,即事探奥旨。
久久悦汝心,自得刍豢美。
——玄烨 康熙二十三年P133
吴砺
201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