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75|回复: 0

[散文] 漫步在黄浦江45公里滨江步行道上(一)

[复制链接]

6196

主题

1515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478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9-9-5 11: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漫步在黄浦江45公里滨江步行道上(一)


                                                                                              二O一九年八月三十日(星期五)

                                                                                                                     (一)

    上次我来上海美国领事馆签证是一九九八年,一晃竟二十一年过去了。这次又上海办签证,上海美国领事馆签证地方换了,从淮海路换成了南京西路1038号梅龙镇广场八楼。

    与二十年前的在领事馆人山人海等签证无比焦虑的人们相比,现在领事馆签证大楼下等待签证的人们,完全是十分平静的心态,他们同现在银行大厅等候的办理手述的市民们表情,没有什么两样。人也稀稀拉拉的,不多。

    世界真正的变了。这就是我们那一代听得耳朵长出萤的老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人富裕了,甚至有相当比例的家庭达到美国人民一样的生活水平了。去美国,变成了经济地位相当的亲戚朋友串门了,双方都没有了紧张的感觉了。

    然而,这次我签证时,我的表现仍是不能再糟了。签证官是一个文质彬彬的金发的年青小伙子,他向我要个人简历,“resume”这个词他讲了四五遍,我却仍没有听懂,他只好在一份空格拒签的黄表上要求简历的中文栏画上圈,交给我,我才如梦初醒。我想他一定感到无比困惑,这个要签证的人,申请表上说在美国呆过一两年,简历中声称已经申请了六七百中国专利,十多个美国专利,出过两本中文散文集,现在竟然连一个最基本的英文单词都没有听懂……

    我的护照是被收进去了,但收到了粉红单子,上面说要行政审批四周和四周以上的时间,再决定是否签发这次旅游签证申请……

    不用说,这不是领事大人的错。我出领事馆回到旅馆后,心情十分沮丧。我对自己实在是无可奈何,英文就是听不懂,天生是一个英语的聋子和残疾……

九七年我第一次在上海美国领事馆签证面试时,签证官用英文问我,我也一个字没有听懂。那位金发美貌的年青的女士,真是大动了侧隐之心,她让我在边上呆了一会儿,面试几个人后,再让我回到窗前,这次她不问我,而是再用笔指着I-60申请表格上的问题让我回答,这样放我进了美国……

老实说,若不是那次去了美国,我连要申请专利这回事都不知道;我相信自己也不会去写和出版散文集,因为没有机会建立起足够自信心……

    第二次在上海美国领事馆签证面试签证是九八年,我碰到了所有人认为最难通过的叫“黄毛”的年青的签证官,幸运的是,他大笔挥挥,也让我通过了……

    尽管过去八九十年代人们认为美国领事馆签证能否通过完全靠运气,无论如何,上海美国领事馆是我签证的福地,我坚信这次应当最终还是会通过的……

    我过去曾经想过有一天,我带几本我写的中文书,作为礼物托上海美国领事馆转送给九七年那次让我通过签证的女士,以作为知遇之恩的感激。可是,我现在手边仅有二本小册子,实在是太单薄了,实在拿不出手;等那一天,我再将现在手边近二百万字的文稿变成书,我一定会这样做……

只是,第三套大部头新书没有出版前,这只是空谈……


                                                                                                         (二)


    可是,今天和明天剩下的时间到上海那里去呢?我忽然想将南京东路和南京西路从头到尾都走一遍,再将二三十年前过去常常走四川北路走一遍,看看我是否能写点什么……

翻看新版上海地图时,我无意中发现黄浦江两侧已有了步行道了。几年前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上海有这样的规划,没想到现在己经真的变成现实,真的可以在黄浦江边长距离行走了。

不用说,我的主意立即改变了,决定花一天半的时间,沿黄浦江步行道走一次。这远比在市区等红绿灯走南京路轻松多了。最重要的,这是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说来好笑,七八年前,我曾正儿八经地向中国专利局申请了一个个人专利,专利名字叫“一种城市空中花园” ……该专利建议在现代城市主要街道上空,建设带休闲花园的玻璃步行道,使城市主要道路上方,变成可以随心所欲步行漫步的“城市空中花园”……


                                                                                     一种城市空中花园

申请号:201310469199.8 申请日:2013-10-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空中花园,包括高架人行道,所述高架人行道包括步行通道、种植地基和起支撑作用的柱脚,所述高架人行道架设在高架车道、高架桥或宽敞街道上,在高架车道、高架桥或宽敞街道的两边设置柱脚,在其上空设置步行通道和种植地基,所述柱脚、步行通道和种植地基固定连接;所述步行通道周边设置护栏和出入口,所述种植地基设于步行通道内或步行通道周围,所述种植地基内设有树木花草。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其建设成本要比高架车道低;而且不再占有城市有限地面,尤其在现有高架车道、高架桥或宽敞街道上架设城市空中花园,不破坏现有街道的景观;亦有助减少城市的噪声;极大改善现代城市建设概念。

申请人:吴砺

发明(设计)人:吴砺


    没想到这么拥挤的上海,如今真的有了城市中长达45公里的无障碍的江滨步行道……

    看来,我是有先见之明的……如今人类己大规模制造主动降噪耳机,己经可以大普及,在现有高架车道、高架桥或宽敞街道上架设我设想城市空中花园,技术上讲,己经没有任何障碍了……

    在维普网站上输入关键词“黄浦江”,有4045篇文章,我选看了二百来篇文章。这就是网络时代的好处,若过去的在互联网站之前,找这样多的文章,进图书馆,恐怕要几个月时间。

    九七年出国前,为查一个很窄半导体泵浦激光和光无源器件领域中英文献,我藏在单位图书馆中半年时间,才打印了约一纸箱复印资料;若是现在采用专业文献网络,查出相应的目录和文章或许一两天就可以了……

    过去说人们漫步黄浦江边,只是意味着在1600米长的外滩江边走一走。

    两三年前,我在城隍庙最后一批等待折迁的一片的二层楼的老楼区,拍下了近千张照片——中国人在之前,大概也没有人一次为它拍过如此多的照片……这四十年前,中国人向往的大上海最繁华的市民生活区,现在看上去,绝对是世界最脏乱的贫民窟的形象……这让我想起十几年前的福州市历史上著名的“三坊七巷”,是一样糟糕透了贫民窟的形象……

    上海对我来说,就是一部现代工业机器人,既熟悉又陌生,只是从未亲近过。

   “螺丝壳中做道场”,这是过去上海人住房的特色。过去八九十年代上海市的干净整洁,又让我觉得生活应当是这样,这是让人爱厌交加的地方……

张爱玲的小说中的上海,曾经是外地人心目中上海的代名词……她在美国多少年沉默,老来的七十年代还是弄了一部关于旧上海的小说……张爱玲的爱情生活,从头到底都是悲剧……


                                                                 (三)

    中午12点半,我开始黄浦江“滨江”步行道的行程,准备向北到杨浦大桥,过江到浦东“滨江”步行道,从陆家嘴返回福州路。

    前往白渡桥方向。站在外滩的观景道上,江面上有点水汽,江水有点黄,江水处在涨潮的高位。回首东南方向黄浦江,浦东以上海中心大厦为最高点,浦西以一个新建宝塔型顶部大厦为最高点,两岸的高层建筑最高点构成向下抛物线的天际的轮廓线,当然黄浦江是这抛物线的顶点……

走到白渡桥边的纪念塔观景平台上。朝黄浦江的下游望去,黄浦江两岸的高层建筑在天际线上,再次形成了一个下凹陷天空抛物线,而这抛物线顶部仍是黄浦江。可看到杨浦大桥的细细的身影。

浦东浦西这些高层建筑,看太多次,都熟视无睹了……

    过白渡桥,这一段靠江边的楼房还是隔离了江水,但街边铺有酱红色的步行道,指示我前行。

    到了“中南海滨酒店”,左边有四幢高层大楼如高墙立于一侧……我似乎平生第一次走这一段黄浦路……

    我对能否走到江边突然觉失去了信心,问了一个大酒店前的穿制服的女士,这里能否走到江边步行道,她给了我十分肯定的答案。

    走到大名路,这一带高楼大厦明显减少了,直到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右转,终于走到了黄浦江边。这样,从白渡桥开始到江边,走了约一公里无水的街道。

    江边的步行道上,几乎没有一个行人。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了完全不同的黄浦江边的景色,和完全不同的上海市……

    向东前行,江边真是宁静极了……这才是我心中应当有的宁静安详的黄浦江,也是我第一次走在一个自由的黄浦江边……外滩上那一段1600米的黄浦江,是一个盛装出席宴会的女明星,而这新建的“北外滩滨江”,则是回到家庭生活中作为普通女子的黄浦江……

    从这里向西远看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那些高楼,它们仿佛是一丛宁静的现代雕塑……

    有运货的机动船在江面上发出“突”、“突”柴油机声音,让我感到无比亲切。二十多年前,我在上海嘉定县城郊区的原野里的运河边,常常听到这样机动船的柴油机的声音,它们由远变近,再近变远,直到消逝……我似乎又回到了那个时光……

    14:21,太阳不时地被浅灰黄的云片掩盖住……身后的西面的上海市,在淡浅灰色雾霾中,那些不规则的高楼影子,今我想起河道岸边退潮时树桩或木桩……

    现在的天气半阴半阳,太阳时出时隐,我走在一个陌生的荒野气息中的上海市的黄浦江边……我想起了1886年从美国回国到上海传教的宋查理(1864-1918年),当年他也曾走在这样充满了荒野气息的黄浦江边吧……

    这虹口和杨浦的黄浦江的滨江步行道上,此刻真是寥廓天空,苍苍莽莽,寂寂无人……

    这真是全新的我不认识的上海……

   走在这半人工化、半野性的黄浦江岸边步行道,心里舒畅极了……中国文化中的士大夫理想的大自然,并不是美国人约翰·缪尔心目的真正的“荒野”,而是大都市中的半野生、半人工的有人气息的半狂野的“中庸”的大自然……

    这一段有秋风萧瑟气息的黄浦江滨人行道上,似乎此刻达到了中国过去士大夫的一个理想的境界……

    15:10,到达杨浦大桥的正下方。江面上方的天空上,有一片稀淡的白云,大桥上方的车辆不算太吵……

    有鸟儿在放声大叫,大概它们也是刚从拥挤的市区来到桥下,也觉得这里很空旷,开心无所顾忌的叫喊起来……

    长长的细细的一排人工绿草草甸,在矮矮的防洪墙边,在西方斜跨进来阳光下,随着阵风舒展飘荡……此处视野中楼稀、天旷、江宽……

    我看过一篇文章说:1993年12月,九十四岁高龄的邓小平,登上上面的杨浦大桥,感慨的说道:“喜看今日路,胜读万年书。”

   若是邓先生活到今天,像我一样从外滩沿这条步行道走到这桥下,不知又会说出什么样质朴的让我们感动不己的话……


                                                                                                               (四)


    15:18,在杨浦大桥边坐摆渡船,前往浦东一侧。十几个摩托车进了摆渡船舱。从江面看去,正西方向的上海中心一柱独秀……

    过瘾,畅快……

    到了浦东一侧,朝东北看下游江面,两岸是有些萧条……

    浦东,我在八十年代曾到我大学同学刘伟在浦东东昌路的家中住过一晚,印象自然无比美好……

    太阳在云层中向东向上辐射一小片光芒……西方天空灰旧布般的云天幕,向东的倾斜,帐篷一般……

    这一片江边人行道十分空旷,有巨大的成排的“民生”圆柱粮仓保留着,产生出一种特别味道……

   从这里向西,隔着空旷的江面看上海市,这真是从未有过的视角……江岸上有二三座转动的吊塔以鲜明黄色,标示这江岸过去的曾经的历史……

    我突然意识到:黄浦江上空旷的天空,是上海市空中的河流,是上海市空中的黄浦江——黄浦江滨江公园的开通,使上海市民从此拥有了两条黄浦江,地上黄浦江和天空中的黄浦江,尤其空中的黄浦江,是上海无比稀有的财富……

    今天,我第一次在上海市区,看到辽阔的天空和真实的黄浦江的存在……

    今天,我第一次为世界发明了一个概念:上海市从江滨公园开通后,上海的百姓从此拥有了两条黄浦江:地面上的和天上的——只有我这样八九十年代曾在上海生活过十三年的半个上海人,才会有这样的发现和创造两个黄浦江的概念……

    在江边远观浦东陆家嘴,那是一小片高楼的孤岛……

    没想到,上海市还有这样空旷安静的江边……

    16:23,多亏西方灰色的云帘挡住了太阳,使我今天看到西方的薄薄雾霾中的上海市,有些超现实魔幻的色彩……

   只是目前这江滨公园或滨江公园的利用率,太低了……从白渡桥到杨浦大桥约六七公里长的滨江公园,我见到的游人,似乎没有超过十人行人;从杨浦大桥到源深路浦东的约二公里滨江公园中,我见到的游人,亦大概不超过二十人……

    虽然今天是周五下午,是上班时间,可是上海市内拥有巨大的数量的退休人员啊……今天天气三十度,不算太热啊……

我二年前看到加拿大人联通了二万四千公里的步行道的报道……黄浦江边48公里的步行道,我今天下午走了约十多公里,在常住人口近二千五百万人的上海市,我见到的人,绝对不超过一百人……

这是让我震惊于这黄浦江滨江公园一样,震惊于如此之少的上海人,走在黄浦滨江步行道上……

    现代中国人没有荒野的情怀?

    ——退休的上海知青一代,肯定是看够了荒野,或许,他们是对没有房子的荒野深恶痛……

    我这样热爱闹市区中有荒野气息的人,真的不理解现代中国人——我在福州生活二十年,经常在周末从马尾造船厂,沿闽江江滨公园走到市区的金牛山公园,这约二十五公里的公园中,我在绝大部分地方和大部分时间段,经常只见过几个人,或一个人见不到……

   ——没有诗情画意的现代中国人?上海黄浦江45公里的滨江步行道,我似乎在网上没有看过一个诗人的赞美,是我的网上搜索水平不高?

    对空旷没有美感的现代中国人?

    我在网上查了黄浦江滨江步行道一天有多少人:2017年9月“浙江在线”上一个报道题目说:“上海徐汇至黄浦滨江岸上步行道贯通:平常200人算人多”……2019年有人在网上发表文章标题说:“人少到不像上海滨江步道”……

    现代的中国人,真的全体快成为了大城市中超级宅男宅女了……

    这真是让世界惊叹不已的中国现象……中国人太累了?中国人成为世界上最不爱户外活动的民族?这是太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此……

     谁来呼吁全民健身,走出室内?走出手机屏幕?

     前上海市长俞正声先生说:黄浦江的滨江开发在于控制,后人比我们聪明,我们开发不了,他们会开发……

    我十分欣赏俞先生这样的想法:为后人留下空白纸,留下空场地,让他们来绘画……我们这一代和前几代中国人,都是没有文化的大老粗,如邓小平先生的口头禅所说,“我们这些丘八”(即便是高级工程师和大学教授,照样也是文化艺术上的大老粗),我们在江滨犯不着弄些没艺术、没文化的东西,让我们在后人眼里显得自己没有文化,这样会让后人知道我们这一代,至少还有自知自明……

吴砺

2019.8.30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