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15|回复: 0

[散文] 漫步在黄浦江45公里滨江步行道上(二)

[复制链接]

7243

主题

1766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621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9-9-6 13: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漫步在黄浦江45公里滨江步行道上(二)


                                二O一九年八月三十一日(星期六)


                              (一)


上午9:09,从福州路出发,进入外滩观景平台。天半阴半阳,太阳在微黄半白半灰的云中,滚成了白色没边的刺目的白球。向南方向沿滨江步行道步行。今天准备沿江滨步行道,走到西岸步行道在徐浦大桥的终点。若有可能,再渡江,在浦东江滨步行道走到陆家嘴,返回浦西的福州路旅馆。

江面上没有阳光的反光点,太阳粘在云端中,发不出明光……

在外滩老水文信号塔旁看黄浦江,此时是江水退潮的低水位,黄浦江变成了凹进地面大一点黄色的水塘;南北视野两端,被两岸及建筑裁断,黄浦江成了水饺型的枯水季节的大水塘……

如今的十六铺,变成了有波动起伏的钢铁网络装饰物的长长的观景平台,游轮的候船厅在这平台下方。

这里曾经是中国最大的水运码头。我看过五集“黄浦江”电视纪录片,上面说,这里曾经连接着长江和沿海地区四十多条航线,上世纪八十年代最多年份,一年旅客吞吐量达到一千三百多万人次,差不多每天有四万人次……

十六铺码头,无疑曾经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地方。一九八三年我大学暑期实习后,我就在十六铺第一次乘江轮回安庆,好像是二天一夜的时间……

八九年我曾带着一箱方便面,乘江轮七天七夜到达重庆开会。那一次,船上同舱的还有一个四川外国语学院的大二年级的女孩子,她送了我一大瓶四川的油炸辣椒粉,那是一个十分青春浪漫的旅程……我第一次完整地看了一次长江,第一次走过三峡……

九十年代,我从十六铺乘过两次海轮去福州,第一次看到海上日出,第一次碰到海上台风……

然而,二十一世纪开始,高速公路网运行,使长时间的水上交通变得人丁稀少。二00四年,十六铺客运大厅和服务楼,被爆破拆除……

这真是一个世界上最愚蠢的和难以被原谅的行为——这个大厅,完全可以改造为十六铺历史博物馆啊……这抹去了多少人的生命记忆啊……上海,还有什么比十六铺客运码头和火车老北站,带给我们更多的回忆……

我前一阵看了一个国际获建筑奖的四十多岁的中国建筑师节目,他说,整个现代中国人,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故乡的现代人,因为与故乡记忆有关的一切建筑和道路,全都被新建筑和道路替代了……

中国一百多年的革命,人为的摧毁了代表过去文化上记忆的绝大多数建筑物;改革开放工业革命,接着又摧毁了所有过去居住的建筑物……现代我们中国人,只拥用手机和新楼房,其余一切都没有了……

从十六铺位置,看上海中心大厦,她如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水蛇细腰的舞女飞天……一个侧身微弯腰的向我们低头俯视亮像站姿……只有让世界上所有的有想象力的人,一道参与建设上海,才会有真正创意向建筑……

我的思想又进入休眠状态了,一时无感。我开始与我刚加入不久的八九十年代我在嘉定一个研究所的一个有102人的微信群里老朋友们聊天。他们仍有超过三分之二在美国。

这是现代技术的神界传说中的奇迹,全世界的朋友都在同一时间吹牛。吴承恩笔下也写不出的故事……

过了十六铺,我第一次在黄浦江边看到退潮后的岸边江底的泥滩……

白渡路人行道下坡。以董家渡渡口为顶点,黄浦江弓形弯道,顶端朝东。这一段约2公里的步行道设计有些创意,步行道约100米长为周期的正弦周期振荡,波谷波峰的凹陷中种植芦花,这是我没有见过的芦花,芦花如插在地面上的羽毛一样密,芦杆坚硬……其地面用细石子表面,典型的西方花园做法……与水泥路面形成纤细单薄的反衬,很有新意,在全水泥城市中,一丛芦花纷飞,其纤弱,另一番风情,比传统的竹林花卉,芦花更多的是水世界的象征……

竟然有一只蛐蛐,在芦花丛中发出蟋蟋的鸣叫声——在这白花花水泥路面步行道草坛上传出,真是一种別样的感觉……这黄浦江在这步行道一侧,真是天空辽阔得让你恨不得放声高歌啊……

前面高悬的南浦大桥,更衬出天高江阔……

谁会想到上海市区,还有一个叫黄浦江江岸的存在过啊……我们坐过黄浦江轮渡,只是轮渡码头,同公共厕所设施一样,你不会觉得它们也是江岸的一部分……

这真是黄浦江历史性的戏剧化的转身……如同中国花木兰从军的诗歌中说的一样,那个戎装男人打扮多少年的花木兰,突然换上了花俏艳丽的女儿装,无法不让同伴们惊艳不已……

或许下次再来这里看看时,我的神经又会麻木了,但今天绝对不会……

放松,放松……上海终于有一个开放的天空走廊,可以让人类的心,如风筝一样,可以自由自在放飞了……

江边步行道,再次逐渐升高……快到南浦大桥了……

听到左边江中运货的推轮发出“突”、“突”的连续响声……太阳也出来了一点点,江面上有点闪光点……我仿佛又回到了过去三十年前,在上海郊区嘉定原野骑着自行车,看着人工运河中船行……谁相信时光真的已流逝……心仍然是少年的,可是头发开始变白,让你猛然惊醒……

今天是周末,可这江边的步行道人行人少得可怜……见到最多的人,是隔几百米一个的保安大哥……

你无法不感叹:你现在还能在江边自由自在的行走,就是在阅读人生一首最美的诗篇啊……

这黄浦江步行道,还有一个新的其他地方没有见到过的特色,就是用厚钢板焊接成花坛,这样扩大的花坛有效面积——需改进的是,在直角或锐角转弯的边缘,应当用塑料开模定制U型槽保护边压在转折点上,以防止有人跌倒时头撞上……要是日本人做这样的事情,一定会想到这一点……

这一路步行道,有特色,有些创意,但是远远不够,如同一个刚开始东扭西歪地学走路的婴儿的感觉……单调单纯,也是一种享受,看婴儿走路姿势,难道不是一种享受?看一个赫本一样淑女气质高雅步伐,那是另一种美感,但你很难说那一种美更美……

到了上海世博展览馆对面……令人难以忘怀的二OO八年的世博会……

这次我看资料后才知道,上海世博会选址黄浦江边的旧工厂遗址的构想,竟是出自当年一个中外大学生讨论会上……自古英雄出少年,新思维理念多出自无束缚的青年人……

可以说黄浦江的转身重回人间,是自上海世博会园区建设起步的……中国人再次发现了实用功能之外的黄浦江……后工业时代时期,黄浦江主要功能的转变……

阳光时隐时现,终于看到江岸真实的原生的水生芦苇丛了……

这里有自然生态展示区……

路过中国船泊馆,有“远望号1号”科考船退休在固定的船架上……

12:01,到了草药园。过卢浦大桥。

站在卢浦大桥附近的亲水平台上,仰望这钢铁之躯体的人类建筑物,我想起了非洲草原上一两层楼高的白蚁的蚁塔——每个建桥人身体与大桥相比,如同白蚁身体与蚁塔相比……

这不可思议的大地上的生灵人类创造的奇迹……

我忽然发现,这黄浦江上货船船运,一秒也没有停息……

江风,也是秋风,吹得人真爽……

13:06,天空多云,几乎没有蓝天露出来。灰白云层下方有不均匀铅灰色的云块,散布天空。

稍见稀稀的散步的人,偶尔在慢跑的青年人走过,一半是外国人……

平生第一次这样走在黄浦江边,她同福州市马尾到金牛山闽江公园差不多长……

有“上海西岸”“迈向全球城市单越水岸”的标语……

13:17,看见江水涨潮,江转弯向南,这江水逆江向上,却显得气势汹汹……其流动速度之快,真是让我大吃一惊……这或许是黄浦江由明朝初期人工加宽的小河,经过七百年大自然的洗刷,竟变成了400米到700米的宽的中等的江河……

若我是流体力学的教授,我一定会申请一个课题:在一百多公里的黄浦江从吴淞口起,沿途布置大量水流速度传感器,建立一个黄浦江水流大数据库系统,用超大型计算机,模拟七百年黄浦江由人工加深的小河道,如何经过七百年从吴淞口进入的潮汐来回冲刷,最终形成了几百米宽的大江的数据模型……

可以看到徐浦大桥了。江面变窄,这一段江面没有昨天感受到的黄浦江的浓烈的荒野……

东岸的建筑,稀稀拉拉的,尚未连成片……

从这里看浦东陆家嘴金融城,只见上海中心大厦和一左一右的三兄弟,左边只有中心大厦一半高,右边的尖刀是中心大厦的三分之二高……

现在黄浦江水位上涨到最高位了,虽然江面不是太宽,但涨满了水江,就显得十分丰满,令人想起画家鲁本斯画笔下那些丰满的裸女;若是落潮时,她则一定会显得瘦小单薄,让人想起朝鲜阅兵式上那些瘦得皮包骨头的朝鲜女兵……

江风习习,传来江水正常水的气味,一点没有异味,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江面上一直也很干净……上海人做事,就是认真到位……

到了云锦路,有一段离江的人行道。再回到江边时,有小片棱线连接的绿草地,有点创意……

15:51,到达徐浦大桥下方,桥下另一侧被一堵墙挡住了,江滨公园人行道到此结束。左转走到江边,徐浦大桥江边有芦苇水草,很有些荒凉……这里也没有渡船到对岸。

手机显示,今天我走了21.5公里。徐汇滨江步行道周边配套设施,尚不完善,几公里内未见公共厕所……

今天滨江步行,可以结束了。坐滨江一号线公交车,到南浦大桥公交车站高德地图说,预计要49分钟;再转66路公交车到延安东路路口,回旅馆。

坐在公交车上,隔着一些距离看黄浦江,黄浦江与一条普通的小河己没有任何不同……如同我们隔着几十年,再看自己青年时代的恋人,不过是普通青年男女中的一员;这与我们当年与他或她走在一起,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如同我刚才走在江边步行道时的感觉……


(二)


我第一次从文献上得知,黄浦江竟然不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江,而是人工扩大的小河,再次通过大自然的力量,人和大自然合力,共同创造了一个中等体量的江河……我不知道世界上是否还有第二例类似的故事……

黄浦江,让我想起了美国的开国元勋们,他们制定的一套国家方案,使开国时的200万人的小国家,三百年竟变成了近三亿人的大国,扩大了近一点五万倍……美国是人类社会中的黄浦江……

我第一次从文献上得知,六十年代有4力扛大包码头工,55万纺织厂工人;徐汇区的黄浦江在五六十年代还是鱼虾遍地的自然生态,六七十年代的工厂,使这里变成了污染严重的臭河道河沟……

江滨地区的土地和岸线.是一个城市的重要资源。反观上海的发展史,一九四九年前没有江堤存在,其后五十年上海地面下沉,建防洪堤,同时黄浦江的岸线几乎全用于生产功能,生活岸线几乎为零。沿江不见江,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除了外难1600米已有江景和陆家嘴一小段江岸,竟然没有给人类留下一段生活的江边,用于散步。在浦西一小段外滩变成了“情人墙”,给上海市民留下是苦涩的记忆,这也是算得上人类城市文明史上一个最大的笑话之一。

从徐浦大桥到吴淞口,两岸江滨共有81公里,或者说,从杨浦大桥到吴淞口还有一半的江滨步行道未开发……

我能为黄浦江滨江步行道,提出什么建议呢?

一. 我觉得中国的江岸上没有柳树和桃花,就缺少中国古代诗歌中传统的美景主角;杨柳堆烟,“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里,我为黄浦江滨江步行道发明一种种植杨柳和桃树的方法:利用钢板焊接半圆柱形的挂桶,如一米深、直径半米左右半圆柱形的挂桶,桶内装有土壤,种植柳树和桃树,外挂在靠江的水泥墙或栈道边上,上端与步行道相平,不影响美观,可以采用计算机控制的滴灌系统……

这样的外挂盆景式柳树和桃树,可以扩展到城市的高架公路上,杨浦、徐浦大桥路边……

关键是,这些景观杨柳和桃树,可以在苗圃长大,随时移动挂在防洪墙或栈道边侧面;也可以随时更换变动……

二.可以在江滨步行道上,开放几公里长的街面,允许二百个国家,例如每个国家有二十米长二十米宽的面积建筑,允许他们以自己国家与民族风格的构建不超过二层楼的花园式酒店,公开招标评审通过,这样,黄浦江边就可以有像世博展览馆一样,有一条万国风情街,二十一世纪新外滩……

三.可以在江滨步行道上,二百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一个小型永久艺术品展览馆……

这样世界上每个国家的文化、艺术、花卉、生活民居,都在黄浦江边有一个永久性的窗口……


吴砺

2019.8.31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