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32|回复: 4

[散文] “我有幸参加了最后十年韦伯望远镜的制造和测试”

[复制链接]

6375

主题

1574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897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22-1-6 15: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有幸参加了最后十年韦伯望远镜的制造和测试”



                     (一)


我的老朋友Jerry Wang,在“光机农舍”群里发出一则韦伯望远镜成功发射的新闻报道。

我过去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研究所的同办公室的同事“老黄牛(82级硕)”,回应道:

“我有幸参加了最后十年韦伯望远镜的制造和测试。推迟的最大因素是太阳光隔离层(Sunshield), 两边温差220度C,在超级低温下,可以用infrared 观察宇宙的等一个星系。期待着奇迹的发现。”

众人自然一致点赞。“老黄牛(82级硕)”当年坐在我后面的办公桌的位置。我印象这次是我加上“光机农舍”微信群这几年中他第一次发声。当年是又高又帅的琼瑶小说里的男主角式的小伙子,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老黄牛(82级硕)”。

我真的为自己当年的同门师兄“老黄牛 82硕”加入了这项当今人类一个最伟大探索的科研团队感到很自豪。

我在微信里写道:

“当想到自己相处十年的仪器,在四倍地月距离的地方,这样感觉一定会是非常特别吧,尤其是想象从这个位置回望地球时候。”

我同时附上了网上临时找来的当年游说“旅行者”回首太阳系,为地球拍一张照片的NASA科学家说的一席话的截屏送到群里。


                      (二)


我第一次知道这一个故事是来自《三联生活周刊》中的一段文字:

“那一刻,我想起了NASA曾经做过的一件‘蠢事’。1990 年, 一位名叫卡尔·萨根(Carl Sagan)的天文学家说服了NASA,让64亿公里外的‘旅行者一号’宇宙飞船调转方向,拍下了一张地球的照片。在那张照片里,地球只是一个小圆点,从科学角度讲没有多大价值。为了拍下这张照片,宇宙飞船浪费了宝贵的燃料,毫无理性可言。

但是,萨根说服NASA将这张照片公之于世,并在一次演讲中说了下面这段话:

‘看看这个小圆点,这里就是我们的家,这里就是我们的一切。你所爱的每一个人,你认识的每一个人,你听说过的每一个人,  曾经有过的每一个人,都在它上面过完了他们的一生。这里聚集了一切的欢乐和痛苦,  数以千计的自以为是的宗教、意识形态和经济学说,所有的猎人与强盗、英雄与懦夫、文明的缔造者与毁灭者、国王与农夫、年轻的情侣、母亲与父亲、满怀希望的孩子、发明家和探险家、德高望重的教师、腐败的政客、超级明星,最高领袖、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个圣人与罪犯,都住在这里——一粒悬浮在阳光中的微尘。’

这张著名的照片和萨根这段著名的话,共同提醒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无处可去,必须好好爱护它。

NASA 之所以被公认为是人类探索宇宙星辰的最权威机构,不但因为他们有着全世界最顶尖的科学家,以及领先于其他机构的航天技术,还因为他们是一家有着浪漫情怀的科研机构,里面有很多科学家都像萨根这样,对这个世界有大爱。

只有这样的人才有资格成为领跑者,带领人类走向未来。”



“在1990年2月14日,正当时旅行者1号太空船刚完成其首要任务之际,美国国家航太总署发出指令指示太空船向后看以拍摄它所探访过的行星。[1][2] 美国国家航天总署最终从这个动作中编译出60帧照片,辑成了一幅太阳系全家福。[3][4]当中一张照片刚好把地球摄于镜内。地球在这张从40亿英里外(64亿公里外)拍摄的照片中,只是在粒状照片里的一个渺小‘暗淡蓝点’来。[5]照片使用了一台窄角度的相机于黄道之上32 °拍摄,并使用了蓝色、绿色和紫色的滤光镜。因为相对于阔角度相机来说,窄角度相机可用来拍摄在值得研究的地点上的一些微细特征。当中地球的大小只占整张照片的0.12像素。 [1]

萨根博士说,从阿波罗8号任务里拍摄得到的著名地球上升(或称地出)照片,可看到整个地球从月球上方冒出,驱使人类退后一步看到地球其实只是这个浩瀚宇宙的一个角落。为了更加体现这一点,萨根说是他推动了让航海者在这个太阳系边缘的优越位置拍摄一张地球的照片。[8][9]

而且太过靠近太阳的话会损害太空船上的光学镜头。航海者亦曾替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拍了类似的照片,构成了一幅太阳系全家福。[7]而水星因为太过接近太阳而没被拍摄,火星就因为太阳光线影响了太空船上的镜头而拍不到。[10]

在1996年5月11日的一个学位颁授典礼上,萨根博士透露了从这张照片得到的深层启示:

From this distant vantage point, the Earthmight not seem of any particular interest. But for us, it's different. Consideragain that dot. That's here. That's home. That's us. On it everyone you love,everyone you know, everyone you ever heard of, every human being who ever was,lived out their lives. The aggregate of our joy and suffering, thousands ofconfident religions, ideologies, and economic doctrines, every hunter andforager, every hero and coward, every creator and destroyer of civilization,every king and peasant, every young couple in love, every mother and father,hopeful child, inventor and explorer, every teacher of morals, every corruptpolitician, every "superstar,"every "supreme leader," every saint and sinner in the history of ourspecies lived there– on a mote of dust suspended in a sunbeam.

The Earth is a very small stage in a vastcosmic arena. Think of the rivers of blood spilled by all those generals andemperors so that in glory and triumph they could become the momentary mastersof a fraction of a dot. Think of the endless cruelties visited by theinhabitants of one corner of this pixel on the scarcely distinguishableinhabitants of some other corner. How frequent their misunderstandings, howeager they are to kill one another, how fervent their hatreds. Our posturings,our imagined self-importance, the delusion that we have some privilegedposition in the universe, are challenged by this point of pale light. Ourplanet is a lonely speck in the great enveloping cosmic dark. In our obscurity–in all this vastness– there is no hint that help will come from elsewhere tosave us from ourselves.

The Earth is the only world known, so far,to harbor life. There is nowhere else, at least in the near future, to whichour species could migrate. Visit, yes. Settle, not yet. Like it or not, for themoment, the Earth is where we make our stand. It has been said that astronomyis a humbling and character-building experience. There is perhaps no betterdemonstration of the folly of human conceits than this distant image of ourtiny world. To me, it underscores our responsibility to deal more kindly withone another and to preserve and cherish the pale blue dot, the only home we'veever known.

中文翻译:

我们成功地(从外太空)拍到这张照片,细心再看,你会看见一个毫不出奇的小点。再看看那个光点,它就在这里。那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的一切。你所爱的每一个人,你认识的每一个人,你听说过的每一个人,曾经有过的每一个人,都在它上面度过他们的一生。我们的欢乐与痛苦聚集在一起,数以千计的自以为是的宗教、意识形态和经济学说,所有的猎人与强盗、英雄与懦夫、文明的缔造者与毁灭者、国王与农夫、年轻的情侣、母亲与父亲、满怀希望的孩子、发明家和探险家、德高望重的教师、腐败的政客、超级明星、最高领袖、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个圣人与罪犯,都住在这里——一粒悬浮在阳光中的微尘。

在浩瀚的宇宙剧场里,地球只是一个极小的舞台。想想所有那些帝王将相杀戮得血流成河,他们的辉煌与胜利,曾让他们成为光点上一个部分的转眼即逝的主宰;想想栖身于这个点上的某个角落的居民,对别的角落几乎没有区别的居民所犯的无穷无尽的残暴罪行,他们的误解何其多也,他们多么急于互相残杀,他们的仇恨何其强烈。

我们的心情,我们的妄自尊大,我们在宇宙中拥有某种特权地位的错觉,都受到这个苍白光点的挑战。在庞大的包容一切的暗黑宇宙中,我们的行星是一个孤独的斑点。由于我们的低微地位和广阔无垠的空间,没有任何暗示,从别的什么地方会有救星来拯救我们脱离自己的处境。

有人说过,天文学令人感到自卑并能培养个性。除了这张从远处拍摄我们这个微小世界的照片,大概没有别的更好办法可以揭示人类妄自尊大是何等愚蠢。对我来说,这强调说明我们有责任更友好地相处,并且要保护和珍惜这个淡蓝色的光点——这是我们迄今所知的唯一家园。”


                    (三)


看到我在微信中说的话, “老黄牛(82级硕)” 在微信群中回应道:

“韦伯望远镜和光谱仪是要找像地球的exoplanets,  如同离地球1400光年的kepler_452,会有更多发现的。”

我的老朋友Jerry Wang在微信里开我的玩笑:

“@吴秀才 你应该研究哲学[呲牙]”

我在群里不由再次感叹道:

“我这几天看探索频道‘人类100个最伟大的发明’。我越来越觉得人类是最奇怪的动物,总是要把目光投往使自己觉得自己微不足道的远方——过去几千年,人类是把目光投向天空之中的宗教信仰里的上帝;现在又把目光投往比上帝住的地方更远的地方。”




附:

【【双语】韦伯空间望远镜任务官方预告片:超越所见-哔哩哔哩】 https://urldefense.com/v3/__[url]https://b23.tv/jB0vUKm__;!!BEJPKrpf!qK-DODZLr3aaHgikXkDbLTw24LCGiaW1jiV0cVHKm_5RxdteEjA9VpmICv6I$[/url][b23[.]tv]

【韦伯太空望远镜成功发射!4K发射回放来了!-哔哩哔哩】 https://urldefense.com/v3/__[url]https://b23.tv/m6j4s0u__;!!BEJPKrpf!qK-DODZLr3aaHgikXkDbLTw24LCGiaW1jiV0cVHKm_5RxdteEjA9VhcBgChI$[/url][b23[.]tv]

【【宇宙杂谈】窥探宇宙最深处的秘密——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 JWST [No.047]-哔哩哔哩】https://urldefense.com/v3/__[url]https://b23.tv/rGE62yk__;!!BEJPKrpf!qK-DODZLr3aaHgikXkDbLTw24LCGiaW1jiV0cVHKm_5RxdteEjA9Vvp1k3pN$[/url][b23[.]tv]


【世界上最贵的物体——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哔哩哔哩】 https://urldefense.com/v3/__[url]https://b23.tv/sI9zBJL__;!!BEJPKrpf!qK-DODZLr3aaHgikXkDbLTw24LCGiaW1jiV0cVHKm_5RxdteEjA9VueVRIHj$[/url][b23[.]tv]




吴砺

2021.12.28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6375

主题

1574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897
鲜花(2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22-1-7 21: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韦伯望远镜:完成了最困难的任务-哔哩哔哩】 https://b23.tv/q4Vu5wH
【韦伯望远镜团队最新进展-哔哩哔哩】 https://b23.tv/XinQy5d
【韦伯望远镜新进展:副镜部署-哔哩哔哩】 https://b23.tv/pLLqrdx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6375

主题

1574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897
鲜花(2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22-1-7 22: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韦伯29天紧张飞行 (2021) 水山汉化-哔哩哔哩】 https://b23.tv/FC5hj8j
【韦伯望远镜发射和部署序列 (2017) 水山汉化-哔哩哔哩】 https://b23.tv/r6Nlzz6
【突破.建造韦伯望远镜(2021)水山汉化-哔哩哔哩】 https://b23.tv/fNeQW5y
【超越哈勃:发射韦伯望远镜 (2021) 水山汉化-哔哩哔哩】 https://b23.tv/tw9I5IM
【【中字】超级工程:詹姆斯韦布望远镜 The Insane Engineering of JWST | Real Engineering-哔哩哔哩】 https://b23.tv/6kx9WyF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6375

主题

1574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897
鲜花(2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22-1-9 12: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就在刚刚主镜已经全部展开-哔哩哔哩】 https://b23.tv/aldtEba
【太空望远镜尺寸比较-哔哩哔哩】 https://b23.tv/T4DPqCg
【【中文】LUVOIR太空望远镜,韦伯望远镜的接班人?-哔哩哔哩】 https://b23.tv/i9lorZM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6375

主题

1574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897
鲜花(2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22-1-25 19: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最终成功抵达L2预定轨道!-哔哩哔哩】 https://b23.tv/p1YKPid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