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42|回复: 0

[散文] 闲谈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

[复制链接]

6357

主题

1572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860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22-2-25 13: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闲谈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



这一周翻阅《不朽的钢琴家》,这本书读的很慢很累。主要还是这一小段时间,我在公司忙着弄点专利申请。一心无二用。

这个财务年,从2021年7月到现在近8个月,我和同事一起,向公司提交了20项专利申请提案。这是近几年我在公司上交数量较多的一次。

这个财务年(2021.7~2022.6),我得控制在公司的专利申请数量了。若是公司放手让我申请,现在我手头上还有七八十个可以申请专利的光学和激光专业创意。这些创意部分超前现在的公司产品,尤其是激光领域的创意,只有等到我们公司并购过去几十年一直是世界科研用的激光器老大的公司这件事完全确定下来后,申请激光领域专利,才有机会和可能性。

在公司申请专利的麻烦在于:只有与公司现在生产和研发相关的设计,你才有机会获得公司出钱支持你想法和创意的专利申请。但是,你所在工作岗位的产品种类总是很有限,若是你一直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你能申请的专利数量自然就很有限了,能够挖掘出来的宝贝,多年下来早己开釆的差不多了……

公司花费钱申请专利,像是男人为女人花钱——他不是在大街上看到所有的美女,都为每个美女花钱,他只为成为自己老婆或者情人的美人花钱……


假若有一个公司,不设任何专业内容限制,让我不断学习和接触新的内容,放手让我胡思乱想----我估计,以现有的专利申请水平,我每年可以申请的专利数量,或许是可以再增加一个到两个数量级,即每年吴砺先生,可以提出200~2,000件专利申请……

当然,前提是,吴秀才仅仅是提出一闪而过的念头,其专利申请具体内容的细化,需要让一小批专业技术人员和律师团队联合,帮助我去完善和完成……


只是世界上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这样的公司存在……

或许,甚至可以断定,这样夸张的数字,你觉得我纯粹就是在厚着脸皮没羞没臊的自吹自擂……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不过才一千一百多个专利,你竟然夸下海口,你一年可以申请二千多个专利……

老实说,我真的觉得自己不是在吹,我真的觉得自己一年可以生产出来这么多的创意……

你想,中国2021年通过PCT(《专利合作条约》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为69,540件;仅仅是华为公司申请6,952件。2021年中国专利局专利授权中国数量为460.15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3.01万件。

相信你看到这个数字,或许第一反应就是:以中国工程师现有实际的创新能力,和中国现有科学技术及工程的在世界水平(中国土生土产的科技人员中,这些年获得了几块诺贝尔科学奖?),评价这样巨大的数量专利申请,你会觉得中国的专利申请,真的是太粗制烂造了;

第二反应就是:现代社会中的每一个工程师,都是非洲成片草原蚂蚁山中数十亿蚂蚁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蚂蚁……

到目前为止,我向中国专利局申请专利数量应当超过七百件。这个数目真的不多,尤其是相对中国一年四五百万专利授权量而言。

一个工程师二十年内申请七百多件专利,应该是很努力了。但是以二十年计算,一年亦不过是35件,相对一年400万专利授权量,不过是其中的10万之一!姑且不论这些专利水平高低,它们总是一篇文章一番努力之后的结果啊!

你无法不感叹:现代化高等教育,像大型养鸡场养出来的养出来的肉鸡一样,每年培养出来数百万数千万的工程师,使得我们每个个人,不论才华大小,都是变得微不足道……

第三反应,或许就是想,以这样的申请中国专利水平,从吴砺先生在桐城网“桐人智慧”专栏写的“我的发明”内容看,或许吴砺先生真的没有吹牛……


关于专利,我讲两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故事是来自一位是我大学同学。他一上大学,就被十分幸运的选派到日本留学。留学多年后,回国在深圳自己开了一个公司。又过了若干年,因为申报高科技企业,需要一定专利申请数量,但是他的公司过去没想过申请专利,于是请了一个专利申请事务所律师,看看他的公司做的事情是否可以申请一点专利——结果就是,律师事务所,哗哩哗啦地就他公司介绍现有的产品和技术平台,帮他的公司申请了一批专利。他对我说,过去他以为专利是高大上,没有想到他公司那么下里巴人他觉得毫不起眼的东西,都可以申请专利——从此,他彻底失去了对专利的尊重!

一个故事是来自一位我的研究生同学,她改行当了律师。我曾建议她再考一个专利律师资格证,她试了一次,就彻底放弃了。她说,我无法接受那么鸡毛蒜皮的小事,竟然可以被称为发明专利——这与我心中的“创造发明”概念完全不相符,我做不到!


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看到中美蜜月期两国政府联合创办的一本杂志“交流”上一篇,当年美国专利局局长写的文章说,美国专利局授权的美国专利中,实际上仅仅是其中的百分之一二被釆用,绝大多数美国专利授权的专利,都是无用的申请。

这当年让我大吃一惊。现在我是完全理解了。


大约2000年,我在J公司时,那是科技泡沫时代。我在一年内大约向中国专利局申请了大约40个中国专利,加拿大渥大华总部的JDSU专利委员会评审后,从中选择了大约25件准备申请美国专利。当然,他们把这通过公司内部评审准备申请美国专利25件专利向美国专利局提交了约10件美国专利申请后,泡沫破灭了,J公司没有钱了,不得不放弃其余的约15件美国专利申请。

我在美国这批专利申请的英语名字一半写成LiWu,一半写成了Wu Li,真的是哭笑不得。可见当年老外对中国人的名字不熟悉,因为我签名写Wu Li,印刷体的名字是Li Wu。老外大概被弄糊涂了。

我的老朋友蒋新力先生在“光机农舍”微信群里说过:写美国专利申请,总是让人写到吐为止。这句话真的很经典,美国专利申请文件若是自己写,一件专利律师让你反复修改,都会让你写到吐……好在我这些年申请美国专利数量不多,更关键就是都有同事帮我写……


2004年后,我加入了P公司和II公司。福州专利委员会釆用非常现实的专利申请政策:绝不多数专利申请只申请中国专利,除非是即将应用到大规模生产的专利产品,才在一年之内申请美国专利。因为申请中国专利律师费用和申请费用十分便宜,同时,福州市政府奖励各公司专利申请。这近二十年中,福州市奖励公司福州分部申请专利的奖金,应该是大于福州分公司全部的申请中国专利律师费用和申请费用。

同时,从2004年到2019年,我参与申请的美国专利件数,仅仅是四五件。这是为了省钱,因为申请美国专利太贵。最重要的是,福州分公司的竞争对手基本都在中国,申请中国专利局的中国专利,足够保护公司绝大部份产品了。

我讲一下自己这些年的申请专利经历,仅仅是供你们看专利现实性。

这些年,最烦我的就是中国专利局的专利审核员——他们评审的结论,常常让我哭笑不得。他们下的评审结论,就如同传说中当年那个后宫长大的皇帝陛下一样,在听到大臣听到百姓发生了粮食危机消息后,问大臣为什么不多发点肉类给老百姓!

我见过两批到地方调研的中国国家专利局当评委的孩子们——这些高校研究生毕业就去中国国家专利局孩子,一点点实际工作常识都没有,尽管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可是没有实际工作过,他们一点点都没有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本质的认识:有用的专利,只是实用的解决方案和技巧,从来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去获得诺贝尔物理学的设计啊……

中国专利局评审员,应该从科研一线和公司研发一线工作一二十年的资深人士招聘!

这二年,公司让我又申请了几件美国专利。

这美国专利申请太烧钱,一件申请我知道20年前的价格大约5万美元左右,我不知道现在的费用是多少。

写这篇文章戏说专利申请,仅仅是想感叹,同时找一个机会自我小吹一下自己。

去年,我想测试了一下,我的胡思乱想的能力到底有多大的开发潜力。我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观看“爱…稀奇…(新鲜科技创意有趣(http://www.ixiqi.com/))网站。这网络上列出了约12,000个创意设计和图片,我大约是看了其中的二三千条创意设计,与此同时,我以此为思路,改造和提出并写出了约五百条“吴秀才发明”目录——终于心中有数了,有五百条创意压在箱底里,“吴秀才的发明”的系列文章,就不担心“江郎才尽”,就再也不担心写了几天就写不出来了……

这五百个创意设计条目,吴秀才一直还放在箱底没有动——写成文字,太费时间精力;同时放在箱子底下,当“存粮”心里不慌……






附:



“爱…稀奇…(新鲜科技创意有趣(http://www.ixiqi.com/))


http://bbs.itongcheng.cc/forum-282-1.html


吴砺

2022.2.22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