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63|回复: 0

[散文] 《莫扎特》(下)

[复制链接]

6950

主题

1703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060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23-3-9 16: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莫扎特》(下)
奠扎特虽然没有直接表露心声,但我们可以推测出他的想法。他曾是一个名满欧洲的作曲家和演奏高手,女王还曾亲手用汤勺喂他吃东西;他和外交官一起享用晚餐,和贵族爱好者们谈论音乐,在上流社会如鱼得水。而现在却落到这个境地!不久之后,他写出了他的愤怒::仅是一个具有阶级意识的中产者的个人不满,而且也是一个宣言:严肃音乐家应在社会上得到更高的地位。与此相应的是塞缪尔。约翰逊的说法:赞助人都是傲慢的坏蛋。莫扎特的反抗推动了创造性个体获得自由和尊敬的过程,无论他的法律地位是什么。
同时,莫扎特也没有止于仅仅和父亲口头交锋。在忍受了几个星期的怠慢后,在科洛雷多当面用粗鲁的字眼——无赖、流氓、恶棍、浪荡的家伙,还有其他不像是从一个大主教嘴中说出的侮辱词汇—,称呼他之后(这事实上就等于下逐客令),莫扎特向科洛雷多提出了辞职。,18]大主教暴躁的脾气已经压制了他的音乐判断。P069
1781年,莫扎特二十五岁,阿尔克伯爵朝他屁股踢了一脚,以如此决绝的方式将他解雇。此时,维也纳这座城市正处于扩张期,财富日益增长,在内城中散居着约八万人,而在不断扩展的郊区则有超过十五万人居住。当时,绝大多数维也纳人的生活仍处在贫困边缘,只能勉强糊口,完全没有奢侈性的消费。就贫富阶层的巨大落差而论,维也纳与其他城市并无二致,但外来的访问者注意到,在这个帝国首都,贫富的反差极其明显。贵族和有钱的暴发户为自己建造意大利巴洛克式的宫殿,而穷人则只能在黑暗、拥挤和臭气熏天的小巷道中安身度日。中产阶级虽然人数正在增多,收入逐渐增高,但他们相对依然是少数,处在贫富两个极端之间的广大空间中,生活水平也是大有差别。P074
莫扎特以弦乐四重奏向海顿致敬,真是恰如其分。就在1750 年后,此时海顿刚开始写作室内乐,对于如何恰当运用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的乐器组合,他手边几乎还没有像样的示范。鲁吉,博切里尼(Luigi Boccherini)几乎是海顿的同代人,他写了约一百首弦乐四重奏,大多都彼此相像,新意不多,难得让人惊讶。而海顿使弦乐四重奏有了新的生命;他为弦乐四重奏所做的,可比之为奥古斯都大帝( Caesar Augustus)对古罗马的贡献:在海顿的手中,原来的砖瓦变成了大理石。P088
莫扎特题献给海顿的六首四重奏几乎是他对这一体裁作出的告别——除了1786 年开始写的《霍夫迈斯特》( Hoffmeister)四重奏,以及1791 年春天(他逝世前半年)快速写就的三首四重奏。这并不意味着他厌倦了室内乐;像这一时期大多数其他作曲家一样,他自如地穿梭在各类小型合奏的可能组合中,并且勤奋耕耘,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1784 年,他在维也纳向父亲报告,他为双簧管、单簧管、圆号、大管和钢琴新写的一首五重奏刚刚成功上演:“它受到了极为热烈的欢迎——我自己认为这是我一生至此所写过的最好的作品——我真希望你能听到它!”如若利奥波德·莫扎特真的听到这首作品,他肯定又会高兴地流下眼泪。但即便如此,这也没有诱使父亲原宥儿子。此时,两人之间已只是偶尔通信,信中还常常剑拔弩张。P093
在这一动荡的时期,很多共济会会员选择了退会,但莫扎特一直很坚定,他似乎被共济会关于人道、理性和平等的理想所吸引。他的传记作者们正确地反驳了广为流行的指责——莫扎特之所以成为共济会会员并一直留在共济会中,那是因为他自己陷入困境,他之所以粤这些共济会同胞交往是因为看重他们的财富和他们对自已的慷慨。事实上,莫扎特对共济会的忠诚和他对金钱的需要只是在时间上恰好地重合了;后者并不是前者的理由。不过,莫扎特加入共济会不久之后,理想主义和实际考虑就的确顺乎自然地合二为一了。P100
难怪维也纳人在那些年里都不得不背负恶名一他们对待这座城市最伟大的天才既冷漠又无情,致使他堕人可悲的贫困,死后还被葬在无名的平民墓地。这一指责确乎事出有因,但这也只是整个故事的一小部分。莫扎特不是个精明人。从他的角度说,在维也纳生活确实比萨尔茨堡昂贵,而他还必须有其他的花销,比如他的妻子在某次怀孕期间经常去温泉疗养,或是医治一些名目不清的病痛。而即使是在收入或是心情都处在最低谷时,他也不愿放弃一些多余的奢侈。P103
随着严酷的现实不断地抑制他的虚荣心,他的焦虑也与日俱增。在最后的年月中,奠扎特的(或者是他所认为的)财务敌人常常使他陷入可怜的境地,这让他的骄傲和自尊尤其难以忍受。他明明知道乞求信让人难堪,但却不断地写乞求信。在那些日子里,莫扎特常常心情沮丧,而且无法再在熟人亲友面前掩饰。尼梅切克回忆说,在生命的最后一年,拖着病躯的莫扎特陷入了“忧郁的悲哀之中”。这种情绪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前一年,他写信给妻子,说到将要再见到她时的孩子般的喜悦,随后他加了一句:“如果人们看透我的内心,我会几乎感到羞愧一一所有的一切在我看来都很冷——冰冷。”对妻子抚爱他(带有母爱和性爱的双重性质)的这种渴求,同时又伴以沮丧的心情,说明他所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的补偿。P106
莫扎特感到不幸的理由,最有可能是他与父亲一生的争斗。在写作伟大作品同时又陷入私人痛苦的岁月中,他们之间的冲突比以往更加剧烈。利奥波德·莫扎特难于妥协而又自我中心,这种秉性随着他年龄的增长而愈加明显。这并不是说父亲不欣赏儿子的音乐;如我们所见,他为儿子的音乐感到骄傲,甚至为之流泪。但他的自我需要是第一位的。毫无疑问,莫扎特在维也纳获得了辉煌的成功,他与有势力的人也很亲近,父亲在1785年初到访时不得不亲眼目睹这些情形,这对利奥波德,莫扎特的自尊心是很大的冒犯。莫扎特为维也纳最有名望的家庭提供娱乐,也因此感到愉悦;他认识每个有地位的人,包括皇帝;他像是从袖口里抖落东西一样写出不朽的作品。显然,一论及音乐和声名,儿子就以登峰造极的、近乎侮辱的轻松自如与他的父亲拉开了距离。父亲只能在梦中想象儿子所拥有的生活。
但是,年老的利奥波德·莫扎特会在更为私密的对抗中实施报复;他仍然能够对“敌方领土”发起有效攻击。我们以前已经注意到这一点,他从未真正原谅儿子不理睬自己(以固执的、甚至是粗暴的口吻提出)的劝告而做出的事情:移居到维也纳,逃离父亲的直接控制。1782 年 8月,莫扎特再次公然蔑视父亲严厉的反对,与康斯坦茨,韦伯结婚,这更扩大了两人之间的裂隙。在利奥波德-莫扎特的心里,儿子娶妻(尽管他已经二十六岁)这件事进一步松开了儿子与自己之间已经磨损的纽带——-这纽带一直让心理还不成熟的儿子对父亲保持服从。P111
1786年的一个偶然事件很能说明利奥波德·莫扎特的偏心。莫扎特计划去一趟英国,希望能改善财务状况。他想带康斯坦茨一起去,于是询问能否让两个好不容易活下来的孩子在父亲家住一段时间。利奥波德。莫扎特认为这是个放肆无礼的要求,立即以最激烈的口气予以了拒绝。但是他的反击开始乏力;他生了大病,儿子觉察到后写了表示担忧又具有哲学意味的回信。“准确地说,”他于1787 年 4月给父亲写道,“死亡是我们生命真正的最终目的,因而好几年来我已经让自己与这位人类最真、最好的朋友如此熟悉,以至于他的样子对我不再显得恐怖可怕,反而能给我以安宁和慰藉。”随后的那个月,利奥波德·莫扎特去世,享年六十七岁,他的儿子和女儿为此都非常伤心。
最终,他离开了这个他爱了这么久也折磨了这么久的儿子。他离开了“战场”,但却在儿子的心中种下了不可磨灭的内疚感,以及一种在感情和经济上都尚未了结的负债感。这种负债感会继续折磨莫扎特,只要他还活着。P113
然而,此时的莫扎特正创作着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的出色音乐,其间只有几次短暂的停顿。忧患缠身,“阴暗的念头”萦绕不散,但莫扎特的顺应能力从未消退。他继续探索,写下了相当数量的舞曲、小步舞曲、嬉游曲、咏叹调,以及一部安魂曲里的大部分音乐。他写作了最后三部钢琴协奏曲。R 171最令人吃惊的是,他的三部最伟大的交响曲和他最伟大的歌剧,正是在这些年里写出来的。P114
莫扎特的天才发展史是一个稳步前进,有时甚至是大步流星的成长过程。他在青少年后期就写出了最为经久不衰的作品,在之后的岁月里也聪明地不再“改进”它们。比如1774 年所作的A大调第29号交响曲(K。 201),五部小提琴协奏曲中的最后两部(这是他在十九岁时飞快地连续写成的);而最突出的是1779 年所作的小提琴、中提琴交响协奏曲(K. 364)。它们具有无可比拟的莫扎特风格,并预示着他的成熟作品。
但即使在创作出这些大师级的作品之后,莫扎特仍在继续向着更高的巅峰进发。十六岁的菲利克斯,门德尔松写出了可爱的《仲夏夜之梦》序曲,并于十八年之后将它天衣无缝地融人了莎士比亚童话剧的配乐里。弗朗茨。舒伯特十七岁时写出,了《魔王》——让他第一次在维也纳斩获名声。这首曲子与他十几年后所作的那些出名的声乐作品相比,在纯粹复杂度和模拟创造性上依然出类拔萃。而莫扎特则一定要超越自己已有的高度。简而言之,就如父亲在莫扎特年幼时早已观察到的那样,他从未停滞不前;在莫扎特生命的最后六年里(从1785年开始),他产出的一部又一部大师级作品,到达了他前所未有的更高更深的境界——这样普通的形容同聆听莫扎特作品的经验相比,显得多么的幼稚!P117
莫扎特在最后几年的产出之多前所未有:给人们的音乐记忆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多部弦乐五重奏、交响曲《朱庇特》、晚期的钢琴协奏曲以及歌剧《唐·乔瓦尼》西方音乐历史上,无论在此之前还是在此之后都从没有一位作曲家像莫扎特一样,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覆盖如此多的体裁,创作出数量如此惊人的杰作。甚至是贝多芬或舒伯特,也不能在广泛性上与莫扎特相比。.P119
在莫扎特晚期的钢琴协奏曲、室内乐、交响曲和歌剧中,莫扎特的最后阶段才显著地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对于很多倾慕他音乐的人来说,钢琴协奏曲最能反映出莫扎特本身。确实如此:归根结底,无论听者更喜欢他晚期的交响曲、歌剧还是钢琴协奏曲,但六七首成熟的钢琴协奏曲就能有力地证明这才是最“莫扎特式”的音乐。有趣的是,莫扎特自己也夸耀它们的吸引力能够跨越不同趣味问的界限。玎82 年,他写信给父亲说道:“钢琴协奏曲刚好居于太复杂和太简单之间——非常精彩——悦耳动听——自然而不显无聊——只有鉴赏行家才能不时寻得满足——但同时——外行即使不理解为什么,也可以大饱耳福。”他的确有可以为之骄傲的资本:他几乎是单枪匹马地令这种体裁从最基本的起点,发展到了至今无人超越的境地。莫扎特之于钢琴协奏曲的贡献,如同海顿之于弦乐四重奏。P121
在这些室内乐作品之中,他晚年所写的带第二中提琴的弦乐五重奏成为了最让人难以忘怀的佳作。他早年(1773 年)就着手尝试过这种组合,但直到十四年之后(他最后也是最佳的创作阶段),他才回归到这一体裁并创作了两部无与伦比的杰作:C大调的K.515及其补充-G小调的K.516,两者是姊妹篇。莫扎特专家斯坦利,萨迪(Stanley Sadie)和其他莫扎特研究者都非常赞同这一点:“这两部五重奏代表了他室内乐作品的巅峰”,而这个巅峰的高度确实令人瞠目。P127
奠扎特的音乐在后世的流传远远称不上顺利。如我们已注意到的,那些哀悼他的同时代人(海顿是其中最突出的)或多或少都清楚地意识到,一个伟大的作曲家离世而去了。但随着时光的流逝,莫扎特音乐的仰慕者在赞赏中变得更为挑剔起来。我们也注意到,他的钢琴协奏曲在一个炫技的时代显得不够华丽耀眼;.而在歌剧爱好者心目中,曾有一个广泛流传的观点,认为《女人心》过于肤浅,甚至是过分低俗,以至于如果不加以“改善”就设法搬上舞台——此剧的再次完整演出,居然等待了一百年之久。柏辽兹在他的《回忆录》里说道,法国的那些“蠢蛋”在莫扎特的《魔笛》序曲中加上了他们自己的一些小节,这简直是亵渎;他们还毫无趣味地重新改写了《唐,乔瓦尼》的“香槟酒咏叹调”,“将其改成了男低音和两个女高音的三重唱”,这不啻是对莫扎特的“谋杀”。P187
这种观点的转向也有其令人遗憾的方面。莫扎特纪念庆典年中掀起了狂热的商业活动,推销莫扎特的热潮使他变成和其他商品一样的消费品,成为市场的玩物。利奥波德,莫扎特肯定会极其赞赏这种喧闹的商品推销,念及此不禁让人苦笑。但莫扎特的全面曝光也赢得了回报。20世纪令人悲叹,但它有一个值得夸耀的成就:这个世纪将莫扎特的音乐——他所有的音乐一提升到了它应有的高位。P190
吴砺
2023.3.9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