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之瀑的低语
——观看NHK纪录片《日本印象 神之瀑》
一
晨雾缠绕清冷空气, 像银丝在山谷间轻舞。 那一刻, 仿佛从天而降, 那智瀑布缓缓现身。
水,自一百三十三米高处直落, 纯白,洁净, 像未曾沾染尘世的梦。 姿态万千, 轰然怒吼, 仿佛裂开山根, 银花飞洒,铺满石台。
每秒一吨水坠落, 奔腾而下,震耳欲聋。 在八公里之外的海岸, 仍可望见它的身影。 当地人奉之为神, 自然的神启, 水的信仰。
瀑布, 本是一瞬水跃深渊, 却在人的心中, 激起远古的震颤与敬仰。
水面染上绿叶的影子, 仿佛整座森林将它环绕, 紧紧守护。
又见一瀑—— “那是水与光交织的挂轴。” 山中常见的小瀑布, 在日本人眼中, 皆被赋予诗一般的目光。
四十八道瀑布, 在山间并生共舞。 其一,名为“背阴之瀑”, 阳光触不到的地方, 水静静滑过岩面, 如沉默的呢喃。
我凝视着这部纪录片, 不只是观看, 更在学习文字的方式。 这个时代, 最具散文诗才情的人, 或许早已走进纪录片的剪辑室, 因为那里, 仍有真正的读者, 与耐心的目光。
继而是“阴阳之瀑”—— “熊野的每一滴雨, 最终汇聚于此, 化作震撼大地的水声。”
正午,它闪耀如刀锋; 午后,日影微斜, 瀑布由白化作妖蓝, 水色如梦,令人迷醉。
山丘之巅, 野花轻轻摇曳; 雨后微光, 自脚边直抵心扉。 路之尽头,阳光明媚, 微风拂面, 光芒悬空, 生机盎然, 仿佛为梦想添翼。
远方七色彩虹, 嫣然微笑, 那是我珍藏的宝物, 不会消失, 永不黯淡。
夜幕低垂, 云层稀疏。 满月铺洒森林, 皎洁如洗。 瀑布回应微光, 如一位沉静的守夜人。
这样的日本纪录片, 唤起我青春的回忆—— 大学初年, 舍友陈炽先生教我几首 日本抒情歌。 那时春天满溢, 诗意盎然, 如歌声般流淌。
清晨再临, 森林与瀑布 重新染上阳光的温暖。 神之瀑, 在水与光交织之间, 热烈、妖娆, 又温柔地 绽放着辉光。
它用时间与影像, 绘出一幅壮丽的画, 将那智瀑布的美 层层展开—— 如诗, 如梦。
二
这不仅是一道瀑布, 也不仅是一部影片。
它是一座雷鸣与薄雾的神殿, 是一位显形的神灵, 在坠落的水光中, 悄然现身。
那智—— 不只是地图上的一个名字, 而是刻进山岩的灵魂, 从峭壁怒吼而下, 仿佛时间裂开, 银流奔涌而出。
镜头不急, 它停驻, 如同朝圣者在门前祈祷, 凝望瀑布, 从晨雾朦胧到月光如洗, 仿佛在阅读 一卷光纺成的圣典。
旁白低语, 不讲述,不阐释, 只赠与你隐喻与回响: “水光相和的挂轴”, “由白转幻的妖蓝”。
这里,连寂静都有生命。 水的奔腾, 是大地的声音; 鸟鸣回应, 风也默默聆听。
没有急促, 只有敬意。 时间的节奏, 一滴一滴, 缓缓展开。
在阴翳深处, 小瀑从岩面滑落。 即便阳光从不探访, 水依旧在黑暗中发光。 那不可见的, 也在此处被看见。
四十八道瀑布—— 每一道, 都是名字, 情绪, 与一首无声的歌。 它们共同构成一种语言, 古老到无需言语。
这部影片不告诉你 该想些什么, 它只邀请你去感受, 去记起—— 如何惊叹。
而在那深邃的静谧中, 我们回忆起的, 不仅是自然, 更是我们自己。 曾写下的诗, 曾唱过的歌, 早春的细雨, 以及,学会倾听 他人梦境的喜悦。
最后—— 森林再次被光点亮, 阳光归来, 神性依旧。 水, 依旧奔流不息, 轻轻地提醒我们:
渺小,并非迷失; 沉静, 亦是一种归属。
附:
吴砺 2025.3.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