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可触及的蓝:蓝色,从不只是颜色
——观看纪录片《三色艺术史·蓝色》
一
蓝色—— 最靠近无限的颜色。 它就在我们身边, 却总是若即若离。
你无法触碰 海洋的蓝, 天空的蓝, 天边尽头的蓝。
正因为此, 它唤起人类最深的想象—— 像一扇窗, 通向这个世界之外的另一个。
远在阿富汗, 青金石诞生—— 仿佛天穹凝固成石。 商人将它带入威尼斯的水巷, 带进画家的眼睛。
在那之前—— 欧洲画布上没有真正的蓝色。 直到某位画家 将矿石研碎成光, 呈现出一种前所未见的蓝—— 比梦更纯净, 比渴望更深远。
乔托用它描绘天堂, 蓝,成了神性的象征。 于是教会下令: 除了圣母, 凡人不可着蓝。
而提香, 在威尼斯的光影中 打破了这个禁令—— 让圣人与俗人, 共享蓝色的光。
十八世纪的德国, 一位诗人梦见蓝色的花—— 无尽渴望的象征, 永不能触及的幻影。
那朵花贯穿整个十九世纪, 在梵高的星夜中继续绽放。 那是一片蓝色的天空, 在宇宙的沉默中回响。
再后来, 年轻的毕加索来到巴黎, 二十岁,怀抱梦想; 好友的自杀, 让一切碎裂。
他画了一场 只存在于记忆中的葬礼, 用蓝色包裹哀伤。 荣格凝视那画, 说那是夜色的蓝—— 通向冥界的静默, 古埃及的忧郁, 精神裂缝中的呢喃。
但绘画—— 如同炼金术, 成为他的药方。
三年之后, 他走出悲色, 带着钢铁般的锋芒, 进入现代的火焰。
二
然后是伊夫·克莱因—— 画无限的人, 造纯蓝的人, 他将蓝色命名为自己, 献给了空气。
克莱因蓝。 为没有边界的天空命名, 为无尽的画布命名。
他的蓝, 是一面窗, 通向自由。 他三十四岁死于心脏病, 而他的蓝色, 仍在世界中流动。
1969年,阿波罗8号。 地球,从月影中升起。 宇航员安德斯 连续拍摄, 试图捕捉 最美的一张蓝。
那一刻太美—— 美得让头发竖起。 照片中, 地球像一颗蓝宝石, 悬浮在黑丝绒般的太空中……
主持人说: 这是讽刺, 也是启示。
我们一直渴望的蓝天, 当我们真正离开地球, 才发现—— 只有地球, 才是那片真正的天堂之蓝。
蓝色—— 曾是神性, 是哀伤, 是无限。
如今, 它成为我们 关于家的 回忆。
附:
吴砺
2025.6.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