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个折断自己天才的国家:破译者的沉默
——观看纪录片《破译者:图灵传》
一
我一直想了解这个人—— 一个科学家, 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沉默之名。
这次, 我终于看见了他—— 通过一部纪录片, 字幕像温柔的手, 抚平这个世界曾经无法开口的真相。
同性恋, 一种我仍无法完全理解的人类感情。 可早在古希腊, 英雄的命运里便写着它的影子。 图灵不是第一个, 却像第一个一样,被惩罚。
他的父亲是英国派驻印度的公务员。 中学时代, 图灵爱上了一位同学——克里斯, 聪明,干净, 却早早染上肺病。
1930年,克里斯去世了。 图灵的某部分,随之崩塌。
他沉入数字的世界, 进入剑桥, 进入沉默之中。
1936年, 他写出了一篇论文, 撬动了未来的钥匙。
他设想出一种机器, 只识别“1”和“0”—— 不是比喻, 而是整个现代世界的骨架。
就像牛顿的苹果, 落下之后, 世界就不再是从前。
战争爆发, 他进入布莱切利庄园—— 一个由密码和咖啡构成的天堂。
他曾试图去爱一位女性——琼。 聪明,温和。 但他无法骗自己, 于是退出, 坦诚以对。
他破译了“谜”, 缩短了战争的黑夜。
战争结束了。 沉默,再度降临。
他建造了第一台真正的计算机, 让思维有了电路的形状。 他设想一个未来, 机器可以说话、 推理, 甚至——思考。
他问: 机器能有智慧吗?
于是发明了图灵测试—— 模仿游戏。
与此同时, 他走进伦敦的夜晚, 遇见阿诺德·默里。
一起遭遇了盗窃, 他老实报了案。
结果, 他被定罪, 被强行“化学阉割”。
他开始看清英国社会, 不再天真。
他研究老虎皮肤上的斑纹, 认为其中隐藏着数学。
他像莫扎特—— 脑中旋律太快, 世界追不上。
他被警察长期监视, 身体逐渐崩塌, 信念也被消磨。
1953年, 他的管家在房中发现他的遗体。 一只咬过的苹果, 一个只活了四十一年的天才, 不是失败, 是耻辱, 击倒了他。
2009年, 英国政府道歉了。
太迟, 太轻, 却也是某种起点。
图灵的悲剧, 从来不只是他个人的命运。 它是千年旧思维 对一个心灵的压迫。
即使到了今天, 他的命运仍提醒我们—— 光有天才, 无法保护一个灵魂。
因为最伟大的头脑, 常常生于 这个世界尚未准备好 去倾听的年代。
二
如今人们开始讲述他的故事, 用柔和的声音, 用字幕、影像、片段—— 可那曾经的沉默, 比他破解的任何密码都要刺耳。
他不仅仅是计算机之父, 不仅仅是一个头脑, 在抽象中运转的齿轮。
他是那个 爱上同班男孩的少年, 是让机器学会“思考”的人, 是一个看见数字中有灵魂的人, 也看见制服背后,藏着冷酷。
1936年, 他献出一台 由思想构成的机器—— 图灵机。
它不存在, 却无所不在。 像一缕幽灵, 藏在未来的设计图中。
在布莱切利庄园, 他折断了恩尼格玛的脊骨。 不是用枪, 而是用逻辑—— 冷静如呼吸。
他不仅缩短了战争, 他挽救了无数生命, 未曾开过一枪。
可战争之后, 他变得多余。 或者说—— 不再被需要。
他的胜利, 无法保护他 不受法律的审判, 不受这个世界对“不一样”的恐惧。
他对警察说了实话。 于是, 他们给他注射药物。 一点一点, 把身体从灵魂中剥离。
他们称之为“治疗”, 其实是惩罚—— 一种缓慢的抹除。
可即便如此, 他仍在梦想: 梦想会学习的机器, 老虎的斑纹, 混乱中的秩序, 用电路建成的思想, 以及——这个时代还听不懂的问题。
可即使是最坚强的逻辑, 也可能在绝望面前崩塌。 即使是最清明的头脑, 也会失去对世界的信念。
四十一岁那年, 他咬下一口苹果。 故事在一间安静的屋子里结束, 不是以发现, 而是以寂静的死亡。
多年之后, 英国政府道歉了。
太晚, 太轻, 但仍是必要的。
他的故事, 不只是哀悼, 更是一道警示——
天才, 不是盾牌。 进步, 必须有怜悯, 不能只有发明。
因为—— 那个帮我们 建造未来的头脑, 最终还是被 过去折断了。
附: 【纪录片《破译者:图灵传》他开创了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所设计的著名思想实验“模仿游戏”,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图灵测试,被认为是人工智能科学界的“北极星”。-哔哩哔哩】 https://b23.tv/uOc1Mkj
吴砺 2023.3.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