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之声:大理石剧场中的文明回响
——观看《古希腊:世界上最伟大的戏剧·第三集〈罗马人〉》有感
一
我不知道, 从这三集纪录片中 究竟收获了什么。
也许不是知识, 而是一种感受—— 在遥远的过去, 戏剧曾与民主 并肩走在雅典的尘土里。
如果想更深地理解, 我想, 我得亲眼看一次戏, 真正的那种—— 不是讲座, 而是活生生的身体在台上, 在天空下出汗、呐喊, 对风说话, 也对陌生人的灵魂说话。
我曾经买过一套 莎士比亚全集。 读了几页, 然后就忘了, 像列车上飘来的名字, 未曾停靠过的站牌。
二
他们把天空敞开的剧场, 封进了大理石的壳里。
曾经,合唱团对着群山歌唱—— 如今,回音 只属于穹顶。
罗马没有让希腊沉默, 他们是翻译者, 也是改写者。 将她束缚在石柱之间, 用秩序披上她的外衣。
从多多尼的圣树低语, 到锡拉库扎张开的怀抱, 那些石头还记得 声音曾经多么勇敢。
三
公元二世纪, 赫罗狄斯·阿提库斯出资建剧场—— 宏伟,大理石,容纳万人。 而罗马, 让地中海成了她的内湖。
皮洛士建下 可容纳两万人的剧场, 直到今天, 石头仍记得掌声的形状。
罗马征服了塔拉斯, 舞台升起。 不只是用剑, 而是用语言—— 用故事征服。
普劳图斯登场, 但讽刺被削弱了。 皇帝是不能被嘲笑的神明。 特伦斯让戏剧更温和, 让哲学 换上一张顺从的脸。
他们仍然借用了全部—— 面具、神祇、诗行的节奏—— 仿佛艺术 只是一尊 可以重铸的雕像。
四
然后是哑剧, 无言而狂放, 穿过帝国的缝隙, 悄无声息地越过边界。 甚至沉默, 也被变成掌声。
但野兽更响。 斗兽场的吼声, 盖过了诗行。 观众不再回剧院, 他们要看流血, 而不是思辨。
哈德良回头望向希腊, 眼中仍有余温。 但灵魂, 早已走远。
如果没有 说出真相的勇气—— 戏剧 还算戏剧吗?
五
我凝望那些遗址—— 那些石砌而成的 露天人类之魂的回响之所。
两千年过去, 它们仍然在呼吸。
若能在那样的剧场里, 看一场演出, 在天地之间, 听人类的悲剧在山谷回响—— 那将不仅是学习, 而是一场 与古人对视的圣礼。
在那拱形石壁下, 直到我听见古代合唱团 隐隐的心跳, 我才算 真正触摸过 古希腊的灵魂。
我们不再追问他们演了什么, 而是开始思索—— 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
附:
吴砺 2025.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