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暗蓝雾霭与阴影之间:一个画家的幽灵
——观 Frederik Schindler 风景摄影有感
一
一小块陆地 伸进静止的水面—— 一个黑色的身影, 一棵孤立的树, 以及它们在镜中的倒影。 更远处的山岗 沉落在蓝白的晨雾下, 而右侧依旧未被照亮, 仿佛黎明 还没完成它的梦境。
天空,只占三分之一—— 其下, 三分之二的森林与丘陵 被红色雾气浸没。 太阳不在, 却有光 像被隐匿的念头 缓缓渗出—— 清晨的幽玄。
雪脊之上, 四株黑色的松树—— 月光下的 安静圆满。
雪掩埋了一座孤屋; 一个人 在雪上划出对角的脚印, 走向未被掩埋的一侧。 我想起唐诗里的那句—— 风雪夜归人。
两位登山者 踏过弧形的雪梁—— 只有地平线 是一道白, 映衬着他们的剪影。 天是深蓝, 地是深蓝, 像梦才刚刚醒来。
浅浅的 V 形山影上, 太阳露出六分之身; 照片的下半部 依然留在黑暗中, 上方的小半天空 泛着黑红—— 难得的日出佳作。
两道平行的沙脊 斜入画面的右下角, 红色沙丘沉重而滚烫。 下方的沙脊上, 三个人影小如蚂蚁—— 恰好站在向阳的条带里。 洪荒的沙漠 立刻不再洪荒。
蓝白色的水面 如镜般平滑; 一座孤悬的房子 与它的倒影—— 构成了完整而宁静的世界。
每一张照片 都极简而静谧, 打破了我们 对风景摄影 构图与色彩的旧印象。
然而, 在那暗蓝色的雾霭中, 我总觉得有一个 十九世纪德国风景画家的幽灵, 在二十一世纪重现—— 最爱停留在 夜色尚存的阴影之中。
二
不是喧闹的辉煌, 而是静止与呼吸之间的空隙, 未醒的天空 与等待的大地之间的缝隙。
悬停的瞬间—— 夜的边缘, 黎明第一缕微光, 雾依偎着 山岗的耐心。
他不追逐太阳。 他让它停在别处, 让它的缺席开口说话—— 光从侧面渗来, 仿佛时间 不愿轻易前行。
天空被压成一线, 山脊切入画面 像一个隐忍的念头。 黑暗、 空白、 雾—— 被赋予重量, 像大教堂拱顶的石。
色彩倾向低吟—— 蓝色带着水的静声, 灰色仿佛在呼吸, 大地在霜下沉睡。 然后—— 一条突如其来的红色沙脊, 一簇黑色松树—— 成了游移目光的锚点。
在这些画面中, 会出现一个人影—— 渺小,几乎被淹没—— 走过雪线, 或停在山脊上。 他们是尺度,也是故事, 而非干扰。 他们推开一扇门, 让你去完成 属于自己的叙述。
这些不只是地点。 它们是有纪律的冒险构图, 是极简的色彩, 也是让你呼吸的空气。
在暗蓝色的雾霭里, 你或许还能看见—— 十九世纪的手, 在二十一世纪作画, 悄无声息, 停留在 阴影之中, 守着夜的最后一缕记忆。
附:
吴砺 2025.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