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829|回复: 189

林黛玉是桐城人

[复制链接]

1

主题

56

回帖

81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81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18 12: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林黛玉是桐城人
  `$ O( ~2 e4 v0 m* x# q; L 0 \% W9 f1 T4 O, ?+ ^8 k8 \
      我是河北人的一个乡下人,为什么不远万里追寻到桐城这个论坛呢?因为我看《石头记》快一年多了,我发现书中的林黛玉为桐城人。这不是危言耸听,你可能说你看书还不到一年时间,还妄谈《石头记》?  I7 r" @7 {' n* _% [% X$ P* M6 A

; P0 j2 N8 z  q3 n% J* M      《石头记》是一部天书,不是什么人都看得懂的。林黛玉和薛宝钗(曹雪芹)一样,两人都精通周易。书中周易的典故多了。
& f. |0 V. N) J( f
1 ~' ^7 b9 Q+ N( R7 Q1 D8 ?  U        我这一论点没在别处发过,发在这里希望引起桐城有识之人的注意,但你必须读过《石头记》,不然你也看不明白。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

主题

56

回帖

81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81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12: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石头记》中,林黛玉、贾元春、小红、等都是一个人,她化名为竺姓,为雍正的妃子。
( P. f* O9 X! x8 L. ~! x: R( k2 S# S+ Z9 `' f7 B
    刘姥姥对应的是孝圣太后。
9 i' o  K9 D1 u" E" X
* s) p6 e7 [4 }- ]0 u  ~    曹雪芹对应的是贾芸、贾芹、薛宝钗等人。( L2 W% _7 J; C
5 X( n, [3 r  `5 n1 i
    贾政为雍正' N% W+ ]: [! p9 y6 d5 l6 A
1 g! f1 e4 ~) H: Z0 G: ^
    贾宝玉为乾隆
4 n( R9 O; o- Z  B5 O0 W+ V6 z2 t! E1 n; b+ F; [  e* b
    贾兰、探春等是林黛玉的儿子6 S5 n, k: `6 D
3 f5 L% t9 d/ A2 U  g
    秦可卿是雍正的女儿,小时候和宝玉被刘姥姥掉包了
9 h0 P2 d6 W# |& Q! [- P, |6 X; f" }% j2 ~
    王熙凤是雍正
! u& v  W3 r1 w! n6 `! b8 c4 ~% ^) l" g
    贾母为康熙
' k# u7 F; s3 t7 B
. i2 ]' O# ]4 G4 @2 H- v/ m) T& b' o1 p
等等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

主题

56

回帖

81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81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12: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秦可卿之谜
* ?* ~+ p6 P. H' M+ x3 N% I. \      秦可卿是红楼中最大的一个谜团,要想进入这个迷宫,必须先明白秦可卿是什么人?秦可卿作为“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压轴的一钗,在第五回正式出场,到十三回便一命呜呼,是在作者笔下“有始有终”的一个重要人物。这个人物虽然是红楼里面最神秘的人物,但却是我在破译红楼的过程中,解开的第一个谜团。在解说这个人物的同时,会涉及到刘姥姥、宝玉、板儿、王熙凤等人。
7 n0 L& M. V$ @9 M% w) x8 T- D, R1 x! w. q# j
                                       (一)         “褒中贬”与“贬中褒”
- T/ S! _, D! n
7 [3 I2 e- G6 i; X0 G, B8 Q      在第九章的最后,介绍了秦可卿的来历。秦可卿的父亲名字叫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因夫人早亡,无儿无女,便向养生堂保养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下一个女儿,小名叫可儿,这个可儿就是秦可卿。
. y% H/ j3 o+ y% h4 r% |
2 ^8 z4 E9 H9 H' v/ y                        
. z; Z) w: F7 ?+ x1 o  h+ E   这说明秦可卿出身寒微,原本是一个养生堂(即弃婴收容所)中不知血缘、来历不明的弃婴。甲戌眉批说:“出明秦氏究竟不知系于何氏,所谓寓褒贬,别善恶秉刀斧之笔,具菩萨之心也甚苦矣。又知作者是欲天下人共哭此情字。写可儿出生自养生堂,是褒中贬;死后封龙禁尉,是贬中褒。灵巧与至于此”。
# x: B! b7 w1 o' h; l' V
. ?( \* \: O0 U9 N# l; Q9 I" d; h
6 [2 l5 i% B  X' p4 \2 Z   秦可卿死后,贾珍因为贾蓉的官职太小,灵幡经榜上写时不好看,就给了大明宫掌官内相戴权一千二百两银子,给贾蓉捐了个“龙禁尉”的官职。可见这个龙禁尉是封给贾蓉的,但第十三回的题目中提到“秦可卿死封龙禁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 s- s% Y; A) K/ U* g2 }' W7 z& I& S

* ^/ F  L3 I# F: X+ G7 a9 Q   戴权,脂砚斋批曰:“妙,大权也”。大权莫过于皇上,皇上在秦可卿死后封她为龙禁尉。“尉”字是多音字,不是有复姓“尉迟”的吗,这里的龙禁尉,其实就是龙禁玉,谐音龙的金枝玉叶,也即龙之子女。
+ g2 i  V8 ]. r6 @+ ?4 z; U; u- n( R2 |& G" \

: `: [* x3 i, |. K3 I   这样一来,“写可儿出生自养生堂,是褒中贬;死后封龙禁尉,是贬中褒”这句话就不难理解了,原来秦可卿是皇帝的女儿。
, E9 A; H6 I0 x8 |  ^% d. H' F$ e% K, ^# G6 j  s5 o! m1 r/ h9 u
                                       
% K( k& A9 a' j# s     在第八回介绍秦可卿时说,秦可卿生得“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在性格风流后有批语道:“四字便有隐意,春秋字法”。我想读者遇到这个问题,同样不知道说得是什么意思。其实很简单,“风流”二字隐示王熙凤,就是说秦可卿是王熙凤的孩子。那么王熙凤又是谁呢?3 l4 x+ K+ |! Z+ t* Y8 D
( n( v# W0 p0 d( F( y
                                                       (二 )       性格风流之谜
- O7 E) i' K5 n% ]# A
* P* N+ t3 w9 K/ @) ^: o4 N7 s- P0 V
     在第八回介绍秦可卿时说,秦可卿生得“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在性格风流后有批语道:“四字便有隐意,春秋字法”。我想读者遇到这个问题,同样不知道说得是什么意思,其实很简单,“风流”二字隐示王熙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秦可卿是王熙凤的孩子。$ }2 o1 R0 d4 I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

主题

56

回帖

81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81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12: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 三 )   王熙凤是谁?* ~  C% {0 p# K, k+ Y; x
2 o( Y$ A! A/ w& g3 w
                         从王熙凤的出场来分析# d. O5 g: f& R; I0 v/ ?
   在第二回里,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对贾雨村说:“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甲戌侧批:未见其人,先已有照。甲戌眉批:非警幻案下而来为谁?】* P  I* F  {8 `- A. |7 }
$ ~& C- z& ^' k  a

7 [! m0 l# K, m% m8 k   这里已经明确指出出王熙凤是从警幻案下而来的。一部《石头记》中,全是“满纸荒唐言”,你如果非要从艺术角度去理解这个人物,那你永远不明白作者所用的春秋笔法是怎么回事。
% ^1 ~/ c! t# |2 L9 L; B  u" v( f4 B5 i
' h; t  Z( G1 `' g( g
   王熙凤的正式出场在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荣国府那一段,书中写道:9 K* H9 a( O" R6 ?
   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甲戌侧批:懦笔庸笔何能及此!】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甲戌侧批: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此等文字非仙助即神助,从何而得此机括耶?甲戌眉批:另磨新墨,搦锐笔,特独出熙凤一人。未见其人,先使闻声,所谓"绣幡开,遥见英雄俺"也。】
* D/ ^% Z- J6 f- `$ c" A' N: q! T

( T* T8 V9 d$ E   这里有个关键句子“绣幡开,遥见英雄俺”,我们首先要把“幡”子的意思弄明白。幡是指幡旗,我以为作者引用的是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的“青雀白皓舫,四角龙子幡”一句话。上一句的“青雀”是指书中王熙凤这个“清朝的少年佳人”,“白皓”为白首,“舫”为船;下一句的“四角”意思和四不像一样,你见过长着四角的龙吗,“龙子”指的是贾宝玉这个假皇帝,“幡”同翻,《孟子•万章上》:“既而幡然改”。所以这一句的意思是说,雍正坐的清朝这条大船,在他老年的时候,翻在贾宝玉手里了。
% d. m5 v$ J) a+ `! @7 L, b" a
" W: x6 `: T% L4 j. M* o, M. C. l/ ^0 j% w* L
   这一句还可以这样理解,雍正的一家子在书里都被作者写成了虫子。绣是绣像,是作者的写作手法。“幡”字和后面的意思连起来,是薛蟠(雍正)这条虫子被头巾远远掩盖住了,头巾当然是指王熙凤了。“幡”字和“蟠”同音,是多音字。作者的意思已经表明,你不要把王熙凤这个人认错了。( z* s$ r. y% F: h+ g
( n; z8 e, ]8 q% K

; K0 c3 n9 u4 Z7 z# X   贾母向林黛玉介绍王熙凤时说:“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甲戌侧批:阿凤笑声进来,老太君打诨,虽是空口传声,却是补出一向晨昏起居,阿凤于太君处承欢应候一刻不可少之人,看官勿以闲文淡文也。】& _3 N  H  H7 m9 _; D

# N6 Q) d" `6 E0 o0 F1 y5 H. k2 q6 y2 w+ Z- e" [
   看官,你千万别看做闲文,外号也不是随便起的。“凤辣子”不就是雍正把秦可卿丢了吗?“辣”同落,丢三落四的“落”。 “破落户”不就是雍正死后,后继无人了吗?! v3 B/ }, o1 a

0 J( D8 U: t" p% \1 Q  [+ M
3 N+ c4 M" f) D2 S' g   我们再看看后面作者怎么写的,王熙凤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甲戌侧批:当家的人事如此,毕肖!】
( g: K0 I4 G) L" n' K' _7 p$ r, v0 c+ x, W: Z   “当家的人事如此,毕肖”,你不要以为凤姐是贾府的内管,就简单的理解这个“当家人”,这个当家人当得是清朝的家。
/ ~0 [( k: O1 x+ d' w" J5 ~2 a: N; O0 p

( c6 y6 V8 @+ l# o4 A  ~   在第十八回元春归省时,由于元春未到,王熙凤听了道:【庚辰侧批:自然当家人先说话。】"既是这么着,老太太、太太且请回房,等是时候再来也不迟。"于是贾母等暂且自便,园中悉赖凤姐照理。又命执事人带领太监们去吃酒饭。
5 Q, s6 g$ U0 q. }
' g9 f. h' _6 A7 D/ f
$ F+ P; \& d9 h% n5 l   “当家人”先说话了,不对啊,贾母也在场,当家人应该是贾母啊。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贾母的形象是康熙,这时候他已经死去多年了,王熙凤当家了,理所当然就是“当家人”了(见《贾母是谁?》一章)。王熙凤的“熙凤”二字,谐音“康熙的凤”。在书中还有一“黄脸婆”的外号,她虽然是婆,但长着一张皇上的脸。。(在黄脸婆三字的后面,脂砚斋批曰:“大奇大妙之文,此一句便伏下病根,草草看上去就可惜了作者行文苦心”。)作者的这种苦心,试问谁能看的出?
7 f: c: {5 ~' V; _) o) o7 h4 a
8 j4 o% Z* g# ~0 v
' X* t! R- M* i0 X! |# P; N0 z      只有这两点,还不能说明王熙凤就是雍正。作者在书中隐藏着王熙凤的生日,她的生日是1678年10月30日,和雍正的生日一样,所以王熙凤就是雍正。(关于如何破译她的生日,你会在红楼探秘的最后一章看到,这一章集中了《石头记》中主要人物生日的破译)" u' h+ P1 U4 @

- g1 Z; B$ l; y  x4 C' e0 n) e- g; N! u; D6 W4 Y" A% K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 \& _# H. n( ]9 S7 _8 `; L( ^9 \6 |7 w& e; Y8 r: Q$ p0 O
3 X% k/ C, x0 k9 p# P# D$ t
   在宁国府庆寿排家宴时,贾瑞遇到了王熙凤,被熙凤的美貌所迷惑。书中有一句话“这不是有缘么?”【蒙侧批:重点"有缘"二字,方是笔力。】
+ b+ Y- z$ {' [; v: \" N4 X8 s$ ]& p& `+ E& C2 u8 z
: X# V6 T& w; U
   这一回的回后有评论说“将贾瑞之遇唐突,作幻情一变。下回同归幻境,真风马牛不相及之谈。”从这两条批语中我们可看出,贾瑞和王熙凤的缘同样是“幻情”,在《石头记》中,作者反复强调过,凡是写淫情之处都是在写“幻情”。. D; M. N3 s1 C% y: c

; p% m" u3 E# b) a5 C5 L# F. P4 M) \4 z! E" c" P2 ~
   蒙本在第十二回有回前诗:“反正从来总一心,镜光至意两相寻。有朝敲破蒙头瓮,绿水青山任好春。”这句回前诗大有讲究,在这一回的内容中还隐藏着许多秘密,我现在只说其中一部分,其他的以后再提。
) m% m  ^) R8 X$ Y. ]: F: i
) k; @- ]5 P' x& g; @" ^/ E/ m. h3 H! R
   贾瑞受到王熙凤的捉弄后回家就病了,书中写道:/ w) V4 I) o7 |9 N  B7 ]" m
   心内发膨胀,口内无滋味,脚下如绵,眼中似醋,黑夜作烧,白昼常倦,下溺连精,嗽痰带血。诸如此症,不上一年,都添全了。于是不能支持,一头睡倒,合上眼还只梦魂颠倒,满口乱说胡话,惊怖异常。百般请医治疗,诸如肉桂、附子、鳖甲、麦冬、玉竹等药,吃了有几十斤下去,也不见个动静。9 C. H5 O3 }) v4 f, I& g

! O) y! e; ~8 M, X" O* `  ?
7 l' t. g. ~$ ~! Q9 F   大家要注意这这服药的组成部分了,我们把“肉桂、附子、鳖甲、麦冬、玉竹”这五样药物的前一个字提出来。“肉”字拆为“内中之人”;“附”谐音“伏”,埋藏的意思;“鳖”,看过此书的人都明白,这个“鳖”指的是谁;“埋”字同样是埋藏之意;“玉“是指《石头记》这部书。这服药的意思很明显,内中隐藏着雍正在《石头记》这部书中。贾瑞为什么是雍正,我以后会提到,这里不再详说。
- `8 u/ G1 I; g. S" S$ T" M
, A6 b5 g$ b$ |. k6 C; {2 Z+ ?- A' E& ~
   贾瑞吃了这服药后并不见效,又服了“独参汤”。如果你对“独参汤”理解成“毒身汤”那就错了,因为雍正并不是服食丹药而死的。“独参汤”谐音“独身躺”,雍正死了,后继无人了,和独身有什么两样?' S( e+ _5 u+ c' N' X: `/ \) i. [1 E2 R
7 O8 h3 F& [% M" e8 b& A7 x8 ^
" j" {/ b8 P( y$ i9 ^
   贾瑞正当要命之时,来了一个口称专治冤业之症的跛足道人。这个陂足道人道士说:"你这病非药可医!我有个宝贝与你,你天天看时,此命可保矣。"说毕,从褡裢中【庚辰双行夹批:妙极!此褡裢犹是士隐所抢背者乎?】取出一面镜子来【庚辰双行夹批:凡看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两面皆可照人,【庚辰双行夹批:此书表里皆有喻也。】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庚辰双行夹批:明点。】""递与贾瑞道:"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庚辰双行夹批:言此书原系空虚幻设。庚辰眉批:与"红楼梦"呼应。】专治邪思妄动之症,【庚辰双行夹批:毕真。】有济世保生之功。【庚辰双行夹批:毕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俊杰、风雅王孙等看照。【庚辰双行夹批:所谓无能纨绔是也。】千万不可照正面,【庚辰侧批:谁人识得此句!庚辰双行夹批: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只照他的背面,【庚辰双行夹批:记之。】要紧,要紧!三日后吾来收取,管叫你好了。"说毕,佯常而去。
6 Q" G) b# ~$ b: U1 _% @
& n7 k1 A5 q  H
) F* z0 F6 [" J+ W- ^0 ^   这个道人原来身体好好的,到了这里却变成了陂足道士了,这是有缘故的,我这里先不说这件事。在这一段里的批语中的意思透漏出,对于《石头记》的前身《风月宝鉴》这部书,千万不要看此书的正面,因为“毕真”二字说明这部书对照的是真情,是真实的历史。  V6 J! p8 Z+ ^$ g5 G

8 ^0 B+ W! r' g7 [/ @' `! }) ~4 Y& B# T
   但是偏偏有些“无能纨绔”,所谓的“聪明俊杰、风雅王孙”之人,偏偏去看这面镜子的正面,此书怎能不哭矣!!!
1 _, i0 a- u' x- E
# f. N. G* u0 Q
$ J7 ]8 t+ a6 |( z. Y( u  f   作者创作了“意淫”二字,今天被我们广泛的引用着。“意淫”在“幻境”中谐音“易银”,“爱新”的“金”已经变成“银”了,不再是金了。试问自《石头记》问世以来,有多少人在意淫这部书?: g1 M, T( \. s3 c$ W
! x0 s+ G! s- t( P. `( M7 y" R
* ^9 g& ^! B; B% y  B1 n# @
   贾瑞拿起"风月鉴"这面镜子来,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庚辰双行夹批: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是也。作者好苦心思。】唬得贾瑞连忙掩了,骂:“道士混账,如何吓我!”
, O8 X! @! P8 t. [2 E" @& ~) o0 q6 S% x4 H" i8 q, F: B

: t8 [+ s6 e3 d6 ~   “我倒再照照正面是什么。”想着,又将正面一照,只见凤姐站在里面招手【庚辰侧批:可怕是"招手"二字。】叫他。【庚辰双行夹批:奇绝!】贾瑞心中一喜,荡悠悠的觉得进了镜子,【庚辰双行夹批:写得奇峭,真好笔墨。】与凤姐云雨一番,凤姐仍送他出来。
+ n) ]/ _& R+ H6 J
8 z/ @0 ~( Y! M) \8 d* ~
3 ?6 s5 W1 K/ ^! ]/ L: @   作者点明可怕的是“招手”二字,“招手”不就是谐音“照首”吗?雍正不就是首领,不就是皇帝吗?贾瑞和王熙凤不就是同一人吗?你照镜子时,镜子里能出现另外一个人吗?6 [) u9 r5 |) r8 ^
+ b7 A  [- g1 V' U

0 L6 r$ X. E' R/ n6 b5 x, j( P   可惜了作者的这番苦心,谁能理解?2 H1 R& }2 N' s& w( f: E
; [! Y+ S1 j' V9 X

: ~- ^4 [7 @! f9 j0 k' _   贾瑞反复照了几次镜子,众人上来看时,他已经绝气身亡。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庚辰双行夹批:此书不免腐儒一谤。】若不早毁此物,【庚辰双行夹批: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遗害于世不小。"【庚辰双行夹批:腐儒。】遂命架火来烧,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庚辰双行夹批:观者记之。】3 u( M, R+ M* F, q8 a1 l

4 ~; g$ W1 ^5 v9 ]; J
8 N  a( ]* U' Q& \  T9 _   从批语中看以看出,《风月宝鉴》不是野史,而是正史。代儒不明白这面镜子反面的宝贵,竟然要烧了它。是的,呆儒们、腐儒们如何能看明白!!!曹雪芹并不是一次对只看正面不看反面的人进行无情的嘲讽,你以后将会看到,还有第二次,第三次。
0 O! V4 }' ]2 {# y1 n
: s& m% f( `' t     王熙凤到底怎么把女儿丢了呢?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

主题

56

回帖

81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81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12: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 四   ) 板儿和巧儿被掉包
& E1 t3 o$ K0 C  I* q! }
# ~! i  U+ Y# y5 f( |
6 h2 y6 l" x- g, @- ]   在哪里能发现掉包的痕迹呢,经过研究,我在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发现了。我又经过破译,发现刘姥姥的生日竟和乾隆之母孝圣太后的生日相一致(祥见最后一章),原来这个刘姥姥竟然是乾隆之母。这样一来,林黛玉用春秋笔法给刘姥姥起的“母蝗虫”的外号也就不再成为什么谜了,刘姥姥就是皇帝之母。7 ]- f! ?0 Y5 m$ a; |/ _( x7 f6 T

9 A" Z2 U- {6 c/ c3 n, u& C+ ]9 d, G, v
8 H0 f1 z3 L$ |, l8 F   在第四十一回里,“大姐抱着一个大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丫鬟哄他取去,大姐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了”。
2 w+ ]  U* g( V
% A. R! H, J# ]* ], H/ x
6 @0 C, u: q. f! g. d   佛手的“佛”字,有些微佛学知识的人都懂得,佛是梵语,音译为佛陀,意译为“觉者”。“者”字可拆为“孝子换日”, 柚子谐音“幼子”,刘姥姥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大姐和板儿掉包了,换来了个日后的皇帝。这个“觉”字是觉醒之意,其他人都在梦中,唯有刘姥姥是清醒的,因为这件事是刘姥姥在幕后一手操办的,她自己是最清楚的,这在第四十一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可以看得到。
* k* ]/ r/ G) n6 L% g# O
- F, a* E2 d! r7 n9 c2 c/ h% `- y7 N- I6 u# C% V4 z# J5 K2 Q
   鸳鸯笑到:“左‘四四’是个人。”(四四十六,十六谐音“石榴”,这个问题也是元春判词里提到的“二十年来辩是非”的问题,是指宫中这个“石榴子”)  0 ~, ~5 D+ s8 M( |! e/ q# V
   刘刘姥姥听了,想了半日,说道:“是个庄家人罢。”众人哄堂笑了。(板儿出身百姓之家,当然是个庄稼人了。) ( @! z6 ^: G  l$ x& l7 d3 v% t

4 h  S$ o  ]( V ' _/ O) G0 q3 [! Y, Y
   鸳鸯道:“中间‘三四’绿配红。”(三四十二,十二可拆为“王”,绿配红在色彩学上不协调,这个王显得不怎么正当。)  . S+ D7 ]; S6 P  w  F+ ?
   刘姥姥道:“大火烧了毛毛虫。”(这句话是作者对雍正、乾隆等的无情谩骂,在书中你可以看到,乾隆一家子全是虫子.) * g0 {) Z7 N5 @% Y0 X

% G$ Z2 d2 `* Q1 g, z0 u 
1 E+ u$ c7 D; k6 z: g' {* z8 ]   鸳鸯道:“右边‘幺四’真好看。”(幺四就是小四,这个板儿是乾隆的分身之一,乾隆排行老四。)
1 Z0 u4 g! w& X) ^% L4 f    刘姥姥道:“一个萝蔔一头蒜。”众人又笑了。(萝卜的身和根都可以入药,起消食化积的作用。在《本草纲目》里称其为“地骷髅”。 地骷髅谐音“帝骷髅”,你翻到书中第十二回《贾天祥正照风月鉴》就明白这个“帝骷髅”的意思了。蒜呢,《易.说卦》里有“蒜发”这个词,是指壮年人长出了白头发,显得不协调,这个意思和“绿配红”的意思一样)7 V3 }: Q' X3 [
& ^1 l& \6 n4 r4 C( u: t

/ y$ r/ V. f* z6 ~4 c4 F     后面两句也很奥妙,但牵扯到吕四娘刺雍正的事,我就暂时不解释了。以后你看了《奥妙无情的“牙牌令”》那一章就会明白。
& ~8 q. G* S' n) c: ~% K% o
. U: a8 _# _  c/ Q
  D8 p; @  c( J5 J. F% r   在第四十二回中,王熙凤让刘姥姥给大姐起了个名字。因为大姐是七月初七生的,刘姥姥就给大姐起了“巧儿”这个名字,取其以毒攻毒、逢凶化吉之意。从这里可以看出,大姐就是巧姐,她们是一个人。但第二十九回里贾母领人到清虚观打蘸时写到“奶子抱着大姐儿带着巧姐儿另在一车”,这分明又是两个人,这是真么回事呢?一些红学研究人把它当作作者的“笔误”,在《石头记》中,这样的笔误还有很多。“字字看来都是血”,曹雪芹在这部书即将完成时活活累死了。你想一想,曹雪芹曾多次修改该书,巧儿又是书中主要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他能犯这样的错误吗?这不过是提醒人们在巧儿这个小人身上要特别注意。7 D3 U6 g% ~. P, w9 ~3 W

4 q2 L8 o! g+ N0 t. c% Y0 V- O1 m, T4 P
     巧儿是王熙凤的女儿,也是刘姥姥的女儿,因为王熙凤就是雍正,刘姥姥“母蝗虫”,是皇后。; p  ~/ D5 V9 Q- q+ @. g$ m
, o/ k# r' \& O) y, y! ]% z9 d
                                           ( 五   ) 板儿和巧儿在何处被掉包的
7 J! T4 t* Y: I: K( {6 C% N+ u- ~. r# v( \  t
, z' R4 m# `5 h, r$ g% u' [
     从秦可卿的名字可以看出,这个地方可清(谐音可卿)凉了 。这个“可清凉”的地方就是承德(即避暑山庄)。6 P& t3 D- S4 T% f8 }

# d% \2 H5 L( V
3 `; z, A& U" ~' s     承德以前叫热河直隶厅,在雍正十一年,改名为承德直隶州。在乾隆七年复为热河厅,四十三年又改为承德府。
* v7 X: f0 v& f- p' m
' r* L% X5 l, s3 t+ X
0 V6 r! ~6 I5 ^  W     只从“可卿”二字说,这个掉包的地方是承德,没有什么说服力。曹雪芹最高超之处就在于他在叙述一件关键事时,总是提供给我们三个、四个、八个、甚至十个以上的证据。就如王熙凤的外号一样,三个外号都是同一个意思。 在我所破译的红楼诸多谜中之谜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在书中找到曹雪芹给我们留下的证据。# l9 p# Z0 j9 q2 a
- Z. w3 a+ n% s! S# a# {

' R2 A9 v/ Z5 f# R/ t1 G     你看一看“母蝗虫”在板儿和巧儿掉包后紧接着做了一件什么事,那就是喝了一碗茶,用的是“成窑的”杯子,承德(成的)在这里体现出来了。妙玉并不是一个人,玉石指的是《石头记》这部书,妙玉是指美妙的《石头记》。(详见《玉石之谜》)妙玉的一言一行都有特殊的含义,这就是其一。1 f9 P! M6 l- A, [! V5 [6 P1 q6 {

/ C( D# \/ \( \& c' ^6 z( n+ b在第十三回的回前中,作者给我们指明了这个地方。“若明指一州名,似若《西游》之套,故曰至中之地,不待言可知是光天化日仁风德雨之下矣。不云国名更妙,可知是尧街舜巷衣冠礼义之乡矣。直与第一回呼应相接”
6 `+ N3 t. e# {1 d( m1 U* {  
8 y! ~3 b; J3 q$ Q% t: ^# B     作者已经点明,这个地方就是“至中之地”,中可拆为“直立破口”,直立(谐音直隶),这还不能说明这个地方就是承德吗?
8 c+ t2 G0 o/ @/ o; Y( c# j# y5 y  
, F% H# L0 n! Z3 V. X7 ~9 t    “光天化日仁风德雨”这即个字也有特别含义,这里我已经不需要解释了。
1 o2 N) @  g; k+ J4 G  [( 六 ) 扒灰、养小叔子7 O; l) f' O" t* b' ?
' [0 J) G( y: d- [
     在第七回中写道:- S4 `- X' l0 E" L$ E

: D% C) @- |6 }         焦大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乱嚷乱叫说:“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 q( s) r- y7 o
7 P- w6 i/ w0 R/ u. [& W
  j. Z: W  S$ _) u1 L
     “扒灰”可以理解成贾珍和秦可卿的偷情,养小叔子,人们就不知道是说谁了,意见不一致了。你如果这样理解,那就全错了。
6 d/ S# ~( s3 _! q8 }/ G; D- A0 s  c' c: X: Y% M+ L4 F# m/ a
& K2 m( J- l! Z: o" v8 X0 i
    “扒灰”出自典故“偷锡”, 偷偷摸摸的把金(清朝)的日月换了。易字是日月更替的意思,拆字也是这样的。 小叔子呢,就是“小庶子” ,庶和嫡相反,旁支的意思。板儿(乾隆)正是庶子。看,这个谜底是如此简单。
" j: H( O5 S8 j- z/ d$ d1 L1 y$ r, p- d4 L
             至于焦大这个名字,作者是怎么构思的,我将在《红楼人物大解析》中说明。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

主题

56

回帖

81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81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12: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 七   )   秦可卿药方之谜7 J7 `2 q# ^4 |0 A( x' P
& b8 }! C9 I* B
      秦可卿病了,贾珍为她请了个医生,贾珍这个名字在这里的意思就是“假诊”(假看病),这个医生的名字暂时不解释。医生看过病之后开了个药方给了贾蓉。这个药方也是红楼之谜。上面写道:7 x2 m( X# K9 K% \+ k
    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5 l# n% ^0 t7 I+ R' l/ W
      人参二钱 白术二钱土炒 云苓三钱 熟地四钱9 l# q: ]0 T7 ~/ d" Q4 ]$ [8 P% ?
      归身二钱酒洗 白芍二钱炒 川芎钱半 黄芪三钱
( v% N- t9 P/ Q/ m( W      香附米二钱制 醋柴胡八分 怀山药二钱炒 真阿胶二钱蛤粉炒/ ~' z3 r* f- R7 h
      延胡索钱半酒炒 炙甘草八分& |+ X4 _! |" X) g% v2 b
     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 红枣二枚
& n' `  \/ S& B8 a( r1 q! w, }( G0 ]  ( e9 _$ S* `$ o3 q
     这个药方可简单的拆为:人身白,竺云。绫,熟地归身。意思是对乾隆说的,你的身份已经暴露,林黛玉说的(详见《“枫露茶”事件》)。你最好灭口。这里的“绫”是白绫的意思。从这个字和秦可卿的判词中,可以看出什么意思来。这个药方后面还有其他意思,以后再解释。' ~1 j; d, r+ S+ W

4 C( a) ~! T& N                                                       (八)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
5 E2 ~) W% F/ q& I. y$ @8 B: r/ d3 J! _2 D, ?1 c  P

* P; f, D, h: z& s  q, n' \     作者所写的“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情节都是写幻情的。象书中的“遗簪”、“更衣”,那不过是说“转移了崽,换了衣服了”,还是说的小时候调包的事。秦可卿的淫情不过是“幻情”,幻情者,换清也,大清朝换了人了。
; L0 t# i9 s: o9 G% [* ^/ \/ x3 S. a( R1 g3 h) H* z- I

( [: D2 y; x) \3 J7 x7 Y4 O/ s   在靖本中,天香楼为“西帆楼”,有靖眉批道:“何必用“西”字,?读之令人心酸!”。大家想一下在第二回里,也出现了这么一次。贾雨村对冷子兴介绍荣、宁二府时说:“大门前如何如何,里面如何如何,就是“后”一带花园里又如何如何。”在这里的“后”字后面也有眉批道:“后字为何不用西字,恐先生堕泪,不敢用西字”。
! X$ R$ V1 x) U  v/ J1 @+ d$ P0 R4 C# D

$ D% H! i& i0 w5 v   我想任何人看到这里,都会感觉莫名其妙,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其实要懂一点简单的五行,就马上明白,西是说的方位。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西”字就是庚辛金,已经更新金(清朝)了,已经换了人了,不再是原来的金了。; _: V, Y4 e# u# r( ]  p: N
; ?( i3 |! U, [# h! N

' \( t3 R" s' j% m   在满语中,爱新觉罗的“爱新”为金,“觉罗”为姓。3 s6 a$ P$ _1 I1 V6 a! L" d$ I/ [
: D1 O" ~% {/ B& P7 S

$ x- @9 \0 {5 F   作者在修改作品时,发现原来还有更好的词汇来替代“西帆楼”,那么我们看看替代后的这个“天香楼”好在什么地方。天香楼出自宋之问的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在书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诗句,上一句的意思必须和另一句联起来,这才是作者真实的意图。这一句诗,上一句说的是秦可卿,下一句说的是史湘云(祥见《史湘云是谁》),她们两个人同是金枝玉叶,但都流落民间了。桂子就是“贵子”,月中就是中秋左右,天香呢,香字可拆为“日头一木”,天子雍正的脑袋没人,成木头的了(参见吕四娘刺雍正的那一章)。
% p* g1 c" O# Y0 I1 m" ^! U$ @4 b+ H  V( i* v1 t

- l* y$ ?3 j. J# P) M! v, m
9 k9 W: {. b2 H, Q   (九 )   秦业名字的解析, C$ }/ a: x8 M0 b8 F
$ R3 ]. \" B1 p  b' q5 l' G/ I
: W( `- y* H* N8 E! d4 u/ ~% O
     上述的秦可卿之谜,你明白了之后,我解释一下秦业的名字。秦业,现任营缮郎。秦业,谐音“清孽”,清朝的冤孽。“营缮郎”三个字也不是作者随便为秦业安排的职务,营,谐音“婴”;缮,谐音禅让的“禅“字;郎,谐音“狼”,这个狼就是指的中山狼,这个中山狼是谁,现在还不到说的时候。
9 V& n9 S9 i, C* S. Q
5 x6 ]( L- U( B5 @* V6 Q0 \- v: D1 M
     清朝的什么冤孽呢,就是在婴儿时期,被掉包的板儿(宝玉)后来做了天子之后,成了一条吃人的狼。3 @3 G7 x  C1 e6 u3 b2 O$ M
$ }* `0 g5 [+ r! k% ?

' _$ j! ?3 e" J- ^     曹雪芹用这种巧妙的手法,咒骂了这条狼,这种手法你以后还会看到多次。在《石头记》这本书里,曹雪芹把我国方块字的古老艺术充分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秦钟和智能这两个名字也同样有特殊含义,我以后会讲到。
" j3 V, R; O7 z
! ?3 K$ c% d/ e' Z* h                                                 ( 十 ) 秦可卿判词之谜
3 g+ C- V8 G5 g. N  2 r+ X, g: ^1 p& A& U
     在第五回秦可卿的判词里写道:
' s3 Y( z8 ~6 z; g1 H- V     后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其判云:8 i, `- n3 P& Z7 s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Z' P! K4 m( r3 ]+ L2 M/ g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5 Q5 o" T/ I/ `# T( B! X6 ?
  
8 Z- D5 k& U( L' W- Y$ e$ v+ X     第一句的“幻情身”为“换清身”。虽然还是清朝的天清朝的海,但清朝的身体已经换了。! \, o  v5 u. D% l# c! y) z
  
: Q6 _1 u  g* \     第二句的“淫”字还是指的是“换清”
: ?% z* P3 c+ \. z
; M+ Q) I, }$ J7 R" Q' H8 K# C% b  ^8 y/ V# C' D2 f3 R
     第三句的“不肖”指的是宝玉。(宝玉即乾隆,祥见第二章)你如果仔细看书的话,会发现书中指名骂宝玉为“不肖”的地方有好几次。& p" w. k& ?: p" P3 B. `8 Z1 c: r
    不肖,就是不像,特指子不似其父那样贤能。在《说文:肉部》中有:“肖,骨肉相似也;从肉小声,不似其先,故曰不肖也。”5 u! c/ v6 d2 Y# c0 I) s
$ R- Q: G9 n3 O2 K4 {

2 U7 B- n( F1 t# A" G% j7 U     第四句的“宁“字是海宁这个地方,在这里指得是乾隆皇帝。贾蓉在捐官时,他的履历上写着:“江南江宁府江宁县监生贾蓉,年二十岁”。这个贾蓉其实就是乾隆的分身之一,二十拆为王。这说明贾蓉是海宁人。作者当然不敢直接说贾蓉是海宁人,独具苦心的把“江”字换成了“海”字。! h) W, ~+ n3 f- I
, h' Q4 W1 A* k! X2 u, r6 H" }
0 l: D1 F- H$ m. o% ?) d
     在秦可卿的判曲里,有一个关键字。这个字就是“箕裘颓堕皆从敬”的“敬”字,甲戌侧批:深意他人不解。这一句如果理解成秦可卿之死都是由于贾敬不理正事,一心修佛炼丹,以使贾珍等人胡作非为那就大错特错了。即使是个书呆子也能看出这个意思来,还用的着作者专门写上一句“深意,他人不解“吗?
. Q  [& U4 |+ o2 ^/ w: C! M( z+ V/ U7 l: V# w

* [$ r1 ~9 M4 S" Y4 z- j7 \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将在以后详细说明。
0 b3 n( b* |/ K( a2 y) w3 o5 O& ?4 z
* P/ \+ a+ ?2 q* c6 |4 V* j4 E(十一)    《烟雨图》解析0 L1 |/ C+ W4 O, L- t# O# N. ?0 n

5 _0 {4 y- t7 a
7 P- A8 e# X: H- }5 A        在第四十回中,王熙凤等人来到探春房里,只见“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 l  x2 z" B# B2 K
) L$ B4 _: G* c. j0 S! P5 P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 v/ e2 K4 N: a' R6 K  X' \( r( ~8 S& P* N9 H

( Q/ R' E, k# Z7 x* C4 W. l         曹雪芹博览群书,在《石头记》一书中多次引用名人诗句,为什么偏偏选中这一句呢?
* P. a+ e1 S; w9 Y- ?颜鲁公也即颜真卿,颜谐音“宴”,真谐音“禛”,卿为可卿。这个名字就点名了史太君两宴大观园,这个宴会是作者独具匠心为点明可卿是胤禛的女儿而设立的。
; Y) w7 \  L3 V: n; [9 |8 r8 N" F: F
6 Z6 Y4 L5 Z  |9 \6 A) T
         《烟雨图》的烟谐音“宴”,雨谐音“寓”,同样点明这个宴会暗藏寓意。& w2 H0 C0 Y, b3 c3 H3 o9 U
我们再看看“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究竟是什么意思?烟霞说的是作者的烟云模糊的写作手法,骨格指的是骨相和命格;泉石野生涯谐音“全是野生伢”。
* p$ G1 t5 k  m* P2 M2 {; A0 K0 ]3 s: r" g: h: ]
3 @% d  D0 P3 |; |* b, k
             现在我们就明白这个寓意了,作者用巧妙的写作手法,揭开了板儿的身世,他是“野生伢”8 E! X  h. ?+ w, d: x+ L
   后面紧接着写道:
2 M, `) D4 A7 |9 J, e4 k   那板儿略熟了些,便要摘那锤子要击,丫鬟们忙拦住他。他又要佛手吃,探春拣了一个与他说:“顽罢,吃不得的。”东边便设着卧榻,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 卉草虫的纱帐。板儿又跑过来看,说:“这是蝈蝈,这是蚂蚱。”刘姥姥忙打了他一巴掌,骂道:“下作黄子,没干没净的乱闹。倒叫你进来瞧瞧,就上脸了。”打的板儿哭起来,众人忙劝解方罢。
  n' N! h( j7 S* g  z4 O" H! K, |3 @6 _! g) n% F
$ A1 x' V) p/ A; `; s
       刘姥姥骂板儿“下作黄子”四个字,更是直接说明了板儿的身分,板儿是皇上之子,但不是正当来的。
  x* m: V  \6 `' `* g1 h1 B$ y5 j2 I5 R: T* T1 t! m
9 k, G( i4 p6 ^' V  W& w; U+ e
        从板儿的名字看,板字可拆为“十八反”。懂一点中医的人都知道,十八反说的是十八种中药材,分别为: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十九畏”的具体内容是: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 。这十八种中药材,不能同时用,用了会使产生毒性。板儿被调包后,把皇室搞乱了。7 P4 ^1 m$ w7 N; G

$ O5 a7 E2 q1 s% B; R# R& |- j: F1 F  v
       刘姥姥赴宴,她说的酒令我前面已经解释了,后面还有一个重要的情节。我不说大家也知道,那就是刘姥姥吃茄子。贾府的这个茄子是怎么做成的,王熙凤说了:“把皮籤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都切成钉子,拿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难怪刘姥姥说:“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9 ]& r+ y+ j7 b# c) U

/ J; d" S5 k" w7 j# r0 m& M
" F% S$ T) q! p( q5 \        在《石头记》中,每一个情节都不要看表面现象,要注重看清它的反面。作者说过,不然此书就哭了。# g. B1 F' }  U! j. z

' i4 l1 r$ u- t/ g% Q3 D
$ I" L3 H" W$ k. ^       茄子的“茄”是多音字,这里寓“假”字,茄子就是“假子”,这个宴会都是围绕“假子”这个内容而写的。
* H. O6 |1 x1 W. V8 J* w& w# }0 \- g' Z" G( b; E( p$ X) P
9 h0 A; n; Q4 f: B- G/ v
     《烟雨图》是什么意思,到现在我们就明白了。
% q6 c! s- B" `  
) U" b) ]& g  o9 {3 r9 B
! l+ b* H. Z( P/ ?& C5 i  z5 s' E+ j! `: v- \6 P
                                               ( 十二 ) 瑞珠和宝珠
3 s# ^0 `0 b! O$ y3 p$ e& M' f
4 q6 R7 {* ]! M) ]8 n- H* L7 a& I
1 J; m+ Y) \7 L6 {/ p5 Z# y. h: d+ u   秦氏可卿死后,却有二丫鬟报恩。书中写到:6 f; z0 E8 l$ T  s9 Z
   秦氏之丫鬟名唤瑞珠者,见秦氏死了,他也触柱而亡。此事可罕,合族中人也都称赞。贾珍遂以孙女之礼殓殡,一并停灵于会芳园中之登仙阁。小丫鬟名宝珠者,因见秦氏身无所出,乃甘心愿为义女,誓任摔丧驾灵之任。贾珍喜之不尽,即时传下,从此皆呼宝珠为小姐。那宝珠按未嫁女之丧,在灵前哀哀欲绝。& S- x# z( l# L; X; B! L
% A7 C( @5 J  g. [
; Y# `. z) B0 q5 P* q1 e! C" J
   “宝”和“瑞”同为玉字一辈,一个贾府的小丫头是绝不允许这样叫的,所以这两个人的身分绝不一般。我以为这两个人都应是暗指雍正的子女,一个死了,这个死了的人就是秦可卿。一个出家了,这个出家的人就是史湘云,史湘云在一七五二年出的家,详情以后再细说。2 u, \! P, a  I1 q0 }5 M! r2 H* o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

主题

56

回帖

81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81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12: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 ) 秦可卿名字的解析
* k5 m. T& h. q# ]3 t
6 [% o( P7 f7 f1 L& `; e        秦可卿是贾蓉之妻,警幻仙子之妹,乳名兼美,也叫可儿,字可卿。1 T& G5 t) C  K

0 s  e5 s2 H) c7 @1 t       在“兼美”两字后面,脂砚斋有一句批语:“妙,盖指薛、林而言也”。意思是说秦可卿具有薛、林二人的美貌。如果你这样认为,那就错了。在《石头记》中,脂砚斋设置了种种这样的机关,这样一些看似很简单明了的批语,正是这些机关的所在。
9 \" @4 [+ J- C% f7 s8 V  W) A
; F! j0 E$ M3 D4 d   “秦”字可拆为“两大人和两小人”,“兼”字可拆为“生女为嫌”。“美”字出自《管子论五行》:“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在《石头记》里,每一个人的名字,每一个姓氏,每一个外号,每一个地名,每一个故事情节都有特殊的含义,你如果不了解这些,就永远也解不开红楼这个百年之谜。& X8 d* T2 B& Y; |1 c  v1 P

* G( v' s* Y+ Q" Z  M7 k   从“秦、兼”这两个字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大人和两个小孩,其中一个大人生的是女孩,她重男轻女。“美”字呢,是人与天调。人必须与大自然保持协调一致,这样天地才有美产生。曹雪芹在这里巧妙地借用了这个“人与天调”,赋予了新的含义,隐示了秦可卿与板儿的掉包,一个普通人和一个出身高贵(天)被人调换了。% g6 O2 |9 [8 @6 K9 R/ a. Q4 t  h, P! P
  
8 q( Q( ~/ }- R* t% V$ J  f   秦谐音“清”,可在这里有强调的意思(你看文章可认真了),卿谐音“倾”。板儿就是贾宝玉的一个分身 ,宝玉就是乾隆。由于秦可卿与板儿的掉包,帝位被宝玉占了,清朝这座大厦也就倾倒了。
+ v) W6 ^7 G. J8 j9 t9 |
, u- e1 O3 e* Y" b+ t6 {' ^8 v       再分析一下“可”字,可字拆开为“男一丁,女一口”。从这个字看,丁太旺,口太弱,口不足以敌丁,隐示着“女一口”死了,秦可卿被宝玉害了。( R- F5 U9 K/ o' J  I# f. N
& B, L4 l4 U4 C% l4 Y, u
         秦可卿小名又叫“可儿”,意思是称心如意的人。这里可儿的“可”暗指“可汗”,努尔哈赤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正月初一建国称汉。可儿暗指秦可卿是可汗的儿女,这个可汗是指努尔哈赤以后的雍正。& ~/ ]: J( R1 N: j
   
2 x& U$ _9 U% d- u6 I2 {# J; _(九 )   秦业名字的解析
' X8 K& r& x6 W: x6 h3 c  [
# F6 G$ B( i0 ]
# m5 Q) x5 e. F( |7 _- [" N) a     上述的秦可卿之谜,你明白了之后,我解释一下秦业的名字。秦业,现任营缮郎。秦业,谐音“清孽”,清朝的冤孽。“营缮郎”三个字也不是作者随便为秦业安排的职务,营,谐音“婴”;缮,谐音禅让的“禅“字;郎,谐音“狼”,这个狼就是指的中山狼,这个中山狼是谁,现在还不到说的时候。0 }1 N5 r! p+ L, L& I( J7 R8 |

. N7 r, B  l- w
7 ]4 L7 L8 ~. E6 m/ I     清朝的什么冤孽呢,就是在婴儿时期,被掉包的板儿(宝玉)后来做了天子之后,成了一条吃人的狼。
- ?5 K) \; B2 S8 ~8 ~1 `7 `% A+ I
! U# R6 H; n3 O# p6 u2 k0 O: u7 X% h
     曹雪芹用这种巧妙的手法,咒骂了这条狼,这种手法你以后还会看到多次。在《石头记》这本书里,曹雪芹把我国方块字的古老艺术充分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秦钟和智能这两个名字也同样有特殊含义,我以后会讲到。% J: J3 z* _: l  G0 g
# P7 y7 C2 H, b. J2 R' ?
                                                 ( 十 ) 秦可卿判词之谜# W5 s" O3 ~- _5 K. y$ s% Z/ _
  , `; L) w1 Y7 F7 X
     在第五回秦可卿的判词里写道:
' X$ y! Z7 G. T" L( e: `     后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其判云:
, g% o3 ~$ Q$ L6 Z! ~7 L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a' n4 @! u  \* |8 n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 p, g7 J! y! E$ Q- }# h. `' }* D  
7 D6 Q: E2 S; U& x  `     第一句的“幻情身”为“换清身”。虽然还是清朝的天清朝的海,但清朝的身体已经换了。+ d8 o3 j( u# U& q
  3 E4 U/ x' [6 h+ }
     第二句的“淫”字还是指的是“换清”
4 i* I0 B1 Y* [/ d5 q$ d* }! N
* A2 X% d/ E8 U7 G" l  G3 f6 z7 I
! L# A' \9 x! y( y0 l     第三句的“不肖”指的是宝玉。(宝玉即乾隆,祥见第二章)你如果仔细看书的话,会发现书中指名骂宝玉为“不肖”的地方有好几次。
& J8 ?- t# {4 O) W! v2 @* _) Q5 \    不肖,就是不像,特指子不似其父那样贤能。在《说文:肉部》中有:“肖,骨肉相似也;从肉小声,不似其先,故曰不肖也。”
5 u1 W' M7 e8 N1 V$ z- C! g) U$ z* Y8 b, h" f( i- ^. f
, H$ I" z  H: ~
     第四句的“宁“字是海宁这个地方,在这里指得是乾隆皇帝。贾蓉在捐官时,他的履历上写着:“江南江宁府江宁县监生贾蓉,年二十岁”。这个贾蓉其实就是乾隆的分身之一,二十拆为王。这说明贾蓉是海宁人。作者当然不敢直接说贾蓉是海宁人,独具苦心的把“江”字换成了“海”字。# n/ a% [, f# ^5 e6 c0 f
& o2 }; t6 d! F( O. r' L, T
+ [+ H3 G/ B! c/ ?2 C6 S7 u
     在秦可卿的判曲里,有一个关键字。这个字就是“箕裘颓堕皆从敬”的“敬”字,甲戌侧批:深意他人不解。这一句如果理解成秦可卿之死都是由于贾敬不理正事,一心修佛炼丹,以使贾珍等人胡作非为那就大错特错了。即使是个书呆子也能看出这个意思来,还用的着作者专门写上一句“深意,他人不解“吗?# f8 c8 J! [% F6 V% W) V$ r; i( W
8 a  J9 m( G8 j& C
* `! J0 `! Y& C5 K* }5 ?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将在以后详细说明。5 z# n' D% ?$ D% F9 z- q+ t' Z

, F. W& g! Y7 B) ^, S(十一)    《烟雨图》解析3 E& y; z. T( |6 P8 P

6 i6 I  A4 i8 C4 r/ ^& |: }7 u
. L4 t# B  R; ~  o4 f& P  N        在第四十回中,王熙凤等人来到探春房里,只见“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
( L7 `. J. ]) c- R2 ^7 y  m7 J, x  Y: ?6 s) z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8 O" |6 q; j1 v. }4 _# M" b5 J# _6 T( p9 E- L

! Y1 R7 K$ r3 v. S- J7 u1 [, K         曹雪芹博览群书,在《石头记》一书中多次引用名人诗句,为什么偏偏选中这一句呢?
  \  |. [0 h7 _" u颜鲁公也即颜真卿,颜谐音“宴”,真谐音“禛”,卿为可卿。这个名字就点名了史太君两宴大观园,这个宴会是作者独具匠心为点明可卿是胤禛的女儿而设立的。9 ^3 j/ W$ W, y

$ S; l# v. a% {* i) u! V+ k( a. B6 Y6 Y
         《烟雨图》的烟谐音“宴”,雨谐音“寓”,同样点明这个宴会暗藏寓意。, K) G1 M0 ~6 G- s! W7 O
我们再看看“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究竟是什么意思?烟霞说的是作者的烟云模糊的写作手法,骨格指的是骨相和命格;泉石野生涯谐音“全是野生伢”。
+ I" e. ^6 A3 b9 T4 h
/ C+ u, g, N7 l: G( w3 ?- v: p
, I3 ~* D" S2 E! W; X             现在我们就明白这个寓意了,作者用巧妙的写作手法,揭开了板儿的身世,他是“野生伢”7 ]! ~2 E6 E" r7 f6 ]& ]
   后面紧接着写道:9 S9 @3 Z8 b  y
   那板儿略熟了些,便要摘那锤子要击,丫鬟们忙拦住他。他又要佛手吃,探春拣了一个与他说:“顽罢,吃不得的。”东边便设着卧榻,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 卉草虫的纱帐。板儿又跑过来看,说:“这是蝈蝈,这是蚂蚱。”刘姥姥忙打了他一巴掌,骂道:“下作黄子,没干没净的乱闹。倒叫你进来瞧瞧,就上脸了。”打的板儿哭起来,众人忙劝解方罢。  m$ F5 f4 q; g# i

" @+ H0 K8 }# Q# l0 \9 [3 o1 O* F6 u- }9 n  s( Y
       刘姥姥骂板儿“下作黄子”四个字,更是直接说明了板儿的身分,板儿是皇上之子,但不是正当来的。0 z  S7 l- n: j
: s! X9 a: x$ f7 M+ V* U9 A

. ?' R. m" |: F$ D2 _/ u$ g1 t5 ~  E- Z        从板儿的名字看,板字可拆为“十八反”。懂一点中医的人都知道,十八反说的是十八种中药材,分别为: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十九畏”的具体内容是: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 。这十八种中药材,不能同时用,用了会使产生毒性。板儿被调包后,把皇室搞乱了。
. c; N! Z! J1 z
) h& E( ?8 \+ h. W2 k5 N
) x- `0 ?4 b' @5 r) f5 \       刘姥姥赴宴,她说的酒令我前面已经解释了,后面还有一个重要的情节。我不说大家也知道,那就是刘姥姥吃茄子。贾府的这个茄子是怎么做成的,王熙凤说了:“把皮籤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都切成钉子,拿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难怪刘姥姥说:“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6 Z% x" X$ J1 Q  q8 ~" a8 T5 H
$ q" S8 z; Q. u; A; E8 ]

5 X" W- C4 P0 t7 s        在《石头记》中,每一个情节都不要看表面现象,要注重看清它的反面。作者说过,不然此书就哭了。
2 ^" @( n0 j$ J7 n3 a! ]" K; l4 ~& N" }) ?
$ P# `! F! d) Q' o5 w. [
       茄子的“茄”是多音字,这里寓“假”字,茄子就是“假子”,这个宴会都是围绕“假子”这个内容而写的。
/ K3 T6 p# D! ^- W! `! W( V/ L9 D" w7 V- q3 P
, i! l6 o3 c& |: l/ O
     《烟雨图》是什么意思,到现在我们就明白了。
, _- R$ r  ^( X! J  ( V% b% i  x4 U7 {( Z* T+ M- n$ F

! j- G2 [' S3 a0 q0 u9 p4 u4 L6 r, Z6 J
                                               ( 十二 ) 瑞珠和宝珠% R& V' k, r0 `" \* D

2 W. S) ^4 l5 G( c3 {
1 ]- h2 {# I8 B5 X' J# V   秦氏可卿死后,却有二丫鬟报恩。书中写到:, E% ]2 F" }7 R* B' i4 \2 v' O
   秦氏之丫鬟名唤瑞珠者,见秦氏死了,他也触柱而亡。此事可罕,合族中人也都称赞。贾珍遂以孙女之礼殓殡,一并停灵于会芳园中之登仙阁。小丫鬟名宝珠者,因见秦氏身无所出,乃甘心愿为义女,誓任摔丧驾灵之任。贾珍喜之不尽,即时传下,从此皆呼宝珠为小姐。那宝珠按未嫁女之丧,在灵前哀哀欲绝。
  |4 z1 U  z1 j" P. L
/ e! G2 {* X3 |
) _' N: @% p6 @1 S+ d1 O   “宝”和“瑞”同为玉字一辈,一个贾府的小丫头是绝不允许这样叫的,所以这两个人的身分绝不一般。我以为这两个人都应是暗指雍正的子女,一个死了,这个死了的人就是秦可卿。一个出家了,这个出家的人就是史湘云,史湘云在一七五二年出的家,详情以后再细说。
5 A' o6 e: o8 ~' n: E7 U3 I" ]  
* Y" {0 y. d5 E% g/ Q
! ]  m7 r1 t/ N8 e  \+ ^5 I                                                    (十三 ) 秦可卿名字的解析
1 f# N6 B0 z: J% A! ]: U( d# E  m" d. [$ b; C8 J( E0 S# w
        秦可卿是贾蓉之妻,警幻仙子之妹,乳名兼美,也叫可儿,字可卿。
, S  h3 T1 S# }' r+ s9 y. r/ R/ r0 j% [7 J$ |9 m  u
       在“兼美”两字后面,脂砚斋有一句批语:“妙,盖指薛、林而言也”。意思是说秦可卿具有薛、林二人的美貌。如果你这样认为,那就错了。在《石头记》中,脂砚斋设置了种种这样的机关,这样一些看似很简单明了的批语,正是这些机关的所在。- P$ W% X5 T9 {# ^! Y
7 {' y9 v) G3 |' d% ]( R
   “秦”字可拆为“两大人和两小人”,“兼”字可拆为“生女为嫌”。“美”字出自《管子论五行》:“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在《石头记》里,每一个人的名字,每一个姓氏,每一个外号,每一个地名,每一个故事情节都有特殊的含义,你如果不了解这些,就永远也解不开红楼这个百年之谜。
% }8 X( a: I- e+ ^6 j4 Y8 V* c, R" `* w! d) V, m
   从“秦、兼”这两个字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大人和两个小孩,其中一个大人生的是女孩,她重男轻女。“美”字呢,是人与天调。人必须与大自然保持协调一致,这样天地才有美产生。曹雪芹在这里巧妙地借用了这个“人与天调”,赋予了新的含义,隐示了秦可卿与板儿的掉包,一个普通人和一个出身高贵(天)被人调换了。
3 g  r  Y& q; r7 }  
4 _0 i9 Z" x) ]   秦谐音“清”,可在这里有强调的意思(你看文章可认真了),卿谐音“倾”。板儿就是贾宝玉的一个分身 ,宝玉就是乾隆。由于秦可卿与板儿的掉包,帝位被宝玉占了,清朝这座大厦也就倾倒了。1 r" W+ M7 T; e

0 X9 a3 N4 Q9 }- v& j5 _7 W! o& Z/ w       再分析一下“可”字,可字拆开为“男一丁,女一口”。从这个字看,丁太旺,口太弱,口不足以敌丁,隐示着“女一口”死了,秦可卿被宝玉害了。
# L% @' z* o+ q+ \4 k7 C
; o, s1 H4 C1 a4 e: J; ?" ]         秦可卿小名又叫“可儿”,意思是称心如意的人。这里可儿的“可”暗指“可汗”,努尔哈赤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正月初一建国称汉。可儿暗指秦可卿是可汗的儿女,这个可汗是指努尔哈赤以后的雍正。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

主题

56

回帖

81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81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12: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贾母是谁 : `/ J4 V2 [: ]
5 K( t& j- }- l- ]! y/ U
   贾母是贾代善的夫人,荣国府里的老太君,金陵史侯家的大小姐。她姓史,书中没有显示她的名字,只称是史氏太君。从贾母的名字看,假的母亲,这个母亲不是真的。史氏太君呢,谐音史实太君,她在贾府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说一不二的。我研究贾母的生日发现,贾母生于一六五四年三月十八日,(破译文字略)所以她就是康熙。$ f6 L- a+ }/ P$ R. |1 E# {

4 p9 {* F' z7 G; m
5 ~1 Y" _, B8 h# c- v   贾代善在书中虽然已经作古,但这个名字也不是随便起的。“善”同“缮”,修治的意思。王弼《易略例》有“故有善弥而远至”一句话,这里的“善”引申为揩拭。贾母是历史的化身,她要修正历史,把蒙在历史上的这层尘土擦拭洁净。/ b6 q5 Q7 q) U! k' i$ }. _2 |0 I

0 F, h4 r& }# x2 T+ r: P3 k! B. Y1 B( j3 `5 N5 W
   在第五十四回“击鼓传花”中,贾母讲了个笑话,讲的是一个嘴乖伶俐的媳妇喝猴尿的故事。“猴子”指的是什么?我以为指的是康熙的徒子徒孙们。在书的描写中,贾宝玉喜欢猴在别人身上,是一个典型的猴子形象。在第二十九回里,贾母被王熙凤和张道士对答的风趣幽默的语言所感染,说道:“猴儿猴儿,你不怕割舌头下地狱?”所以王熙凤也是一只猴子的形象,这个嘴乖伶俐的媳妇呢,就是雍正。他喝了猴尿,并不知道宝玉的真实身分,被宝玉所迷惑。作者用诙谐的写作手法、高超的艺术语言通过笑话的方式用贾母的嘴把真实的历史为我们再现出来。/ L" D% @) v) ?4 L6 S

" W; B" G2 ~) K$ n: A* a# ~* ]  w, {! S4 x
   元宵节时,贾府合家老小赏花灯、猜灯谜取乐。贾母出的谜语是“猴儿身轻站树梢”(打一水果),谜底应是“荔枝”, “荔枝”谐音离枝。“猴儿身轻”指贾宝玉年纪小,“站树梢”指站在了大树的顶端,皇帝的宝座上。谜底的意思是猴儿离枝,大树倒了,康熙死了。所以脂胭斋在文后批道:“所谓树倒猢狲散是也”,暗示了贾府最终败家的结局。
3 ?6 d8 l# d1 o# y
& b! k3 a+ J6 D& k3 ?7 z
7 P3 ?! D" o- m' _5 Z, ~   在秦可卿死后托梦给王熙凤时,也提到了“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甲戌侧批:"倘或"二字酷肖妇女口气。】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甲戌眉批:"树倒猢狲散"之语,今犹在耳,屈指三十五年矣。哀哉伤哉,宁不痛杀!】
( H% k- g" b) p! v$ F5 Y
; t' T+ H6 H1 Z# N! a+ L% Z5 g8 b# I/ {; p9 m  h( a
   “倘或”这个词语在书中很多,但这里作者专门把它提出来,是有特指的。“倘或”拆字为“国中党人”,这里的“党”是指亲族,《礼记》中有;“党,犹亲也!”。 “国中党人”指的是康熙的亲族,曹雪芹的家族与康熙关系密切,所以也包括作者一家。“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说的是顺治于一六四四年九月由沈阳进入北京,到了宝玉一七三五年做了皇帝之时,这是作者通过秦可卿的梦中之语再现的真实的历史。 2 k4 z4 j( Y! ?  {" Q& j1 C" v
  
6 V6 U: k  N# t, ^! @- k   & K# O! e* F- b+ r7 D
   在第四十七回里,贾母说:“我进了这门子作重孙子媳妇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孙子媳妇了,连头带尾五十四年,凭着大惊大险千奇百怪的事,也经了些,从没经过这些事。”' e3 m. S, ~& g3 F) o% [

/ k9 D0 w! t. ?/ U/ o0 b9 B- K, c' W6 e9 Q1 `
    这里的这个“五十四年”,有人希望去破解是什么意思,你不用破解了,谐音“我是死”,那时候康熙已经死了。
& |3 h% C. m* T' ?
: B. N4 D: @  r+ [& G& t* G9 T  q1 V  ]0 Y% m& O
     在第五十三回里,宁国府除夕祭宗祠时,同样有这个意思。书中写到乌庄头乌进孝大老远地从黑山村跑来进贡来了。
* {4 h( m/ O- }, F! {  v; a2 I7 f9 l! ~2 }+ o: \
& l8 F0 C/ ^% I9 t7 Q$ Q1 ]" I
     我们可以想一想,在《石头记》里,谁才是庄头,谁在坐庄?恐怕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异议,坐庄的这个人就是贾母。
0 J6 B' x+ |' j. a- H$ n9 Q0 m, i( k( r2 A" |
! v% s0 J: E2 V! p# K/ w7 b1 t, @
    在《石头记》里,每一个地名也不是随便叫的,正和每一个人的名字、每一个人的姓氏一样,都是经过作者精心打造、细致策划的。黑山在辽宁省的西南部,它和大青山紧密相连,大青山比黑山高几十米。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

主题

56

回帖

81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81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12: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显然,曹雪芹不敢用大青山这个地名,把它换成了黑山。黑山村的乌庄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大清的庄头已经没有了。同样,在书的开篇中的“大荒山”,是指清朝这座山已经荒凉了。
8 c8 O1 N1 I- H5 X; e" i
# l, a" v& \# _  F* G( W# i, P" Y* r" z. f3 }
     乌庄头名曰“乌进孝”,意思很明显,康熙死了,以后无人尽孝,因为雍正把乾隆这个假皇帝推上了宝座。
! A! y$ o3 T5 w) Z9 H) o: n/ D! f( |     书中叙述说,路上下了雪,很不好走。这个乌庄头在路上走了一个月零两天才到了宁府。这一年阴雨连绵,竟没连晴过五日,九月还下了一场碗大的雹子,收成不好,所以给贾珍进的贡品有限。贾珍很不高兴。' S& T: i0 a5 H
     贾珍,这个名字在这里的意思是“假珍”,真“禛”,也就是说贾珍就是雍正,贾珍是雍正的一个次要分身。这一段的意思隐藏的问题是什么呢?0 y' |% v6 ]. ]2 v( |

7 h5 T$ W  B. k) v) E: H
2 n' x; Q+ r9 T/ c" v2 k     雍正上台后,发现钱粮短缺,国库空虚,造成了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于是他马上下了一个全面彻底清查积欠钱粮的命令。责令下属清查亏空,所有亏空拖欠必须在三个月内补齐,并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隆可多负责监督完成。
4 a. ]6 m9 Q+ N0 c$ t% y. a6 }1 t% P

: P, ]) d! P0 ~) v) P' @   在《石头记》这部书中,作者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和贾母的身分是平等的。作者在这部书中,对雍正和乾隆的谩骂无处不在,对贾母只有一处,就在乌庄头进贡这一回里,只见小厮手里拿着个禀帖并一篇帐目,回说:“黑山村的乌庄头来了。” 贾珍回答:“这个老砍头的今儿才来。”. V; G% e) S' E( \6 b# X# {& z
+ i3 W; V9 e. N0 H! y( s
1 }8 A+ K& C: ^" o
   “老砍头的”这也是作者在书中唯一对贾母的一次负面评价。“老砍头的”这一外号映射的是康熙五十年到五十二年之间发生的戴名世文字狱一案。8 a% {9 s8 q- r% k- p
& L5 E6 V7 I% ]# J; J2 x( h

% I+ y% P! e% f+ W   戴名世为安徽桐城人,自幼聪明好学,喜读史书。他在晚年整理了《南山集》一书,记载了南明诸朝的历史,在书中引用了同乡方向标《滇黔纪闻》中的一些史料。有人告发后,康熙认为是诽谤朝廷。戴名世被凌迟处死,方向标死后还被戳尸。戴、方两氏家族十六岁以上男子全部被处斩,女子及十五岁以下男子被没为家奴。
5 F! o2 h9 ~5 P% S  @) h8 ]
  m, n4 O* g) H. I  M
5 `5 S1 F+ a$ ~$ M# E. ^! y   作者通过“老砍头的”四个字对康熙晚年导致的文字狱发泄了不满。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

主题

56

回帖

81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81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12: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熙凤是谁5 c, q+ }9 H+ N1 H# r5 n- y( }/ c
   一 从王熙凤的出场来分析 2 |( G- P6 ?, w% B

$ O% ?5 w( N6 \1 q& U" f   在第二回里,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对贾雨村说:“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甲戌侧批:未见其人,先已有照。甲戌眉批:非警幻案下而来为谁?】9 o- T% V# }! \

; E, W' V. N( X" l7 ]; Q: |5 h# V! o; `0 s$ x
   这里已经暗示出王熙凤是从警幻案下而来的。一部《石头记》中,全是“满纸荒唐言”,你如果非要从艺术角度去理解这个人物,那你永远不明白作者所用的春秋笔法是怎么回事。
6 D5 W* n& K1 V$ o1 O+ h
) d2 }4 }# w- w7 M7 [& q( h
0 S- Z0 S) U. n0 d" u" W; O7 ?   王熙凤的正式出场在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荣国府那一段,书中写道:+ L# S6 ~% `; E$ f
   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甲戌侧批:懦笔庸笔何能及此!】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甲戌侧批: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此等文字非仙助即神助,从何而得此机括耶?甲戌眉批:另磨新墨,搦锐笔,特独出熙凤一人。未见其人,先使闻声,所谓"绣幡开,遥见英雄俺"也。】5 E/ U) Y/ t5 `9 \4 S

4 I( Y' p4 b# l7 d
8 S0 g; ~  u9 U   这里有个关键句子“绣幡开,遥见英雄俺”,我们首先要把“幡”子的意思弄明白。幡是指幡旗,我以为作者引用的是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的“青雀白皓舫,四角龙子幡”一句话。上一句的“青雀”是指书中王熙凤这个“清朝的少年佳人”,“白皓”为白首,“舫”为船;下一句的“四角”意思和四不像一样,你见过长着四角的龙吗,“龙子”指的是贾宝玉这个假皇帝,“幡”同翻,《孟子•万章上》:“既而幡然改”。所以这一句的意思是说,雍正坐的清朝这条大船,在他老年的时候,翻在贾宝玉手里了。
# }# y, I. u% b  ^( ^  {
$ f# U2 c# F, ?) Z  @( d
" |. i9 B3 D: E* c1 [! \, G   这一句还可以这样理解,雍正的一家子在书里都被作者写成了虫子。绣是绣像,是作者的写作手法。“幡”字和后面的意思连起来,是薛蟠(雍正)这条虫子被头巾远远掩盖住了,头巾当然是指王熙凤了。“幡”字和“蟠”同音,是多音字。作者的意思已经表明,你不要把王熙凤这个人认错了。7 `# U/ a9 B! n& M* l8 F9 H1 \

. @: E2 g6 K. c2 q& R. [3 ~
' P, n3 Q+ E9 e% c2 R   贾母向林黛玉介绍王熙凤时说:“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甲戌侧批:阿凤笑声进来,老太君打诨,虽是空口传声,却是补出一向晨昏起居,阿凤于太君处承欢应候一刻不可少之人,看官勿以闲文淡文也。】
% h2 z8 J1 s) f3 v9 E6 r2 m& i( b4 `7 s
! d! F3 I6 ]4 y" V. F/ i8 T
   看官,你千万别看做闲文,外号也不是随便起的。“凤辣子”不就是雍正把秦可卿丢了吗?“辣”同落,丢三落四的“落”。 “破落户”不就是雍正死后,后继无人了吗?6 j3 y3 T- C( E' A+ a
   我们再看看后面作者怎么写的,王熙凤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甲戌侧批:当家的人事如此,毕肖!】* o, e( v( B3 e+ W; q9 a) g

+ O( L  g6 ?: B% q1 B& {* U! e; C' C# m. p' }% \: s
   “当家的人事如此,毕肖”,你不要以为凤姐是贾府的内管,就简单的理解这个“当家人”! K$ H7 N  z5 V
   在第十八回元春归省时,由于元春未到,王熙凤听了道:【庚辰侧批:自然当家人先说话。】"既是这么着,老太太、太太且请回房,等是时候再来也不迟。"于是贾母等暂且自便,园中悉赖凤姐照理。又命执事人带领太监们去吃酒饭。" l! t7 B" H, E! w; }, \- P

; g2 ~& |  V! n0 H, `4 M" s
: u. w, Z/ r- x* T) A$ Y   “当家人”先说话了,不对啊,贾母也在场,当家人应该是贾母啊。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贾母的形象是康熙,这时候他已经死去多年了,王熙凤当家了,理所当然就是“当家人”了。) n" G# l% v# B3 ^
3 W* L- C- u  V* P5 q

+ D" V8 D# d6 w8 y8 f   二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9 [! z" Y' m% a$ l1 |5 c. S0 }

4 y0 ]* M" J. t! z& F2 V
8 f, Q9 ?) Z1 v4 c+ g   在宁国府庆寿排家宴时,贾瑞遇到了王熙凤,被熙凤的美貌所迷惑。书中有一句话“这不是有缘么?”【蒙侧批:重点"有缘"二字,方是笔力。】
; x# g, o' r6 m$ R; Z. z  u) d$ X) c, W2 ~

/ E5 A! D% O7 }" u& |/ G/ a+ A! h  l   这一回的回后有评论说“将贾瑞之遇唐突,作幻情一变。下回同归幻境,真风马牛不相及之谈。”从这两条批语中我们可看出,贾瑞和王熙凤的缘同样是“幻情”,在《石头记》中,作者反复强调过,凡是写淫情之处都是在写“幻情”。
* k+ q6 m- |( l  P& O; {! a5 k' ^+ g* C2 f4 a  b2 Z4 @6 k

! W! @1 Y+ Q. o( ^3 x   蒙本在第十二回有回前诗:“反正从来总一心,镜光至意两相寻。有朝敲破蒙头瓮,绿水青山任好春。”这句回前诗大有讲究,在这一回的内容中还隐藏着许多秘密,我现在只说其中一部分,其他的以后再提。
$ H% ]7 j3 c# B4 x% @. r1 C1 a* A7 _+ ~: ?+ D  E

% [& v4 }2 V' Q- d   贾瑞受到王熙凤的捉弄后回家就病了,书中写道:: U! b! v" a% ]
: Q9 @* f6 s! l! @& Z4 ~6 m7 d0 F
$ k' H4 j1 M, Q0 r) P) W! z
   心内发膨胀,口内无滋味,脚下如绵,眼中似醋,黑夜作烧,白昼常倦,下溺连精,嗽痰带血。诸如此症,不上一年,都添全了。于是不能支持,一头睡倒,合上眼还只梦魂颠倒,满口乱说胡话,惊怖异常。百般请医治疗,诸如肉桂、附子、鳖甲、麦冬、玉竹等药,吃了有几十斤下去,也不见个动静。
! c+ B: G* h+ A1 g$ @. X2 H2 i% W6 l; o
! X- w# ?) L2 a5 f, p
   大家要注意这这服药的组成部分了,我们把“肉桂、附子、鳖甲、麦冬、玉竹”这五样药物的前一个字提出来。“肉”字拆为“内中之人”;“附”谐音“伏”,埋藏的意思;“鳖”,看过此书的人都明白,这个“鳖”指的是谁;“埋”字同样是埋藏之意;“玉“是指《石头记》这部书。这服药的意思很明显,内中隐藏着雍正在《石头记》这部书中。贾瑞为什么是雍正,我以后会提到,这里不再详说。6 [5 [% _; x: x

* y3 W# w& \7 W9 [$ }3 Q; ^* e) [, i9 _; C2 N+ P
   贾瑞吃了这服药后并不见效,又服了“独参汤”。如果你对“独参汤”理解成“毒身汤”那就错了,因为雍正并不是服食丹药而死的。“独参汤”谐音“独身躺”,雍正死了,后继无人了,和独身有什么两样?
9 X1 i0 o+ G7 e. n
) j" b4 k% J' d3 p. O
* u* F1 A% C: Q( x- P* u# Z   贾瑞正当要命之时,来了一个口称专治冤业之症的跛足道人。这个陂足道人道士说:"你这病非药可医!我有个宝贝与你,你天天看时,此命可保矣。"说毕,从褡裢中【庚辰双行夹批:妙极!此褡裢犹是士隐所抢背者乎?】取出一面镜子来【庚辰双行夹批:凡看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两面皆可照人,【庚辰双行夹批:此书表里皆有喻也。】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庚辰双行夹批:明点。】""递与贾瑞道:"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庚辰双行夹批:言此书原系空虚幻设。庚辰眉批:与"红楼梦"呼应。】专治邪思妄动之症,【庚辰双行夹批:毕真。】有济世保生之功。【庚辰双行夹批:毕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俊杰、风雅王孙等看照。【庚辰双行夹批:所谓无能纨绔是也。】千万不可照正面,【庚辰侧批:谁人识得此句!庚辰双行夹批: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只照他的背面,【庚辰双行夹批:记之。】要紧,要紧!三日后吾来收取,管叫你好了。"说毕,佯常而去。
# ?* N0 F8 v) }
# H$ x! }; i. l) B. R. x' o0 r  v: M! e: i2 L2 x
   这个道人原来身体好好的,到了这里却变成了陂足道士了,这是有缘故的,我这里先不说这件事。在这一段里的批语中的意思透漏出,对于《石头记》的前身《风月宝鉴》这部书,千万不要看此书的正面,因为“毕真”二字说明这部书对照的是真情,比照的人物是胤禛,写的是真实的历史。/ R# @! P% A- m# U/ @9 M; G; N

* R) Q$ `4 ]% `' D/ J4 r4 u" j- M. P/ Z
   但是偏偏有些“无能纨绔”,所谓的“聪明俊杰、风雅王孙”之人,偏偏去看这面镜子的正面,此书怎能不哭矣!!!
8 s8 A: I. l* _& T. I' k7 q# Y( q; T  D! K! Q( Y. Y$ _2 `

6 ~/ Q: j2 V0 A5 o: E. t   作者创作了“意淫”二字,今天被我们广泛的引用着。“意淫”在“幻境”中谐音“易银”,“爱新”的“金”已经变成“银”了,不再是金了。试问自《石头记》问世以来,有多少人在意淫这部书?
' D1 H7 m0 j1 v8 g
! Q$ h4 J7 C5 J. M- g; }
) ~# j7 W5 l* R9 c; D, T' [   贾瑞拿起"风月鉴"这面镜子来,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庚辰双行夹批: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是也。作者好苦心思。】唬得贾瑞连忙掩了,骂:"道士混账,如何吓我!"
- L5 S$ m% z# Q+ ]: \% z! ^# d2 k

9 {9 M* c: s" }   "我倒再照照正面是什么。"想着,又将正面一照,只见凤姐站在里面招手【庚辰侧批:可怕是"招手"二字。】叫他。【庚辰双行夹批:奇绝!】贾瑞心中一喜,荡悠悠的觉得进了镜子,【庚辰双行夹批:写得奇峭,真好笔墨。】与凤姐云雨一番,凤姐仍送他出来。
- ~! }. F4 O  H6 }8 r. q/ z4 K  c1 D! b
  ~& o* u* E% [3 O
   作者点明可怕的是“招手”二字,“招手”不就是谐音“照首”吗?雍正不就是首领,不就是皇帝吗?贾瑞和王熙凤不就是同一人吗?你照镜子时,镜子里能出现另外一个人吗?3 H% S* M9 Q. S' X

; Z( x$ s' ?2 l) d5 \4 Q4 m: s6 O4 x1 X- c
   可惜了作者的这番苦心,谁能理解?
4 W& x! C7 t$ E7 h7 T
9 [0 R4 @4 n' G5 v- c' I( h5 N7 o3 x, O0 v, G* J+ }8 Z
   贾瑞反复照了几次镜子,众人上来看时,他已经绝气身亡。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庚辰双行夹批:此书不免腐儒一谤。】若不早毁此物,【庚辰双行夹批: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遗害于世不小。"【庚辰双行夹批:腐儒。】遂命架火来烧,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庚辰双行夹批:观者记之。】) A* }, I) Y# s3 j9 Q* h7 G% o
  A: @% Q1 Q, @9 _

1 o0 x5 t6 Y+ }$ p* k8 X+ Y  L   从批语中看以看出,《风月宝鉴》不是野史,而是正史。代儒不明白这面镜子反面的宝贵,竟然要烧了它。是的,呆儒们、腐儒们如何能看明白!!!曹雪芹并不是一次对只看正面不看反面的人进行无情的嘲讽,你以后将会看到,还有第二次,第三次。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