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天马嘶风

林黛玉是桐城人

[复制链接]

1

主题

56

回帖

81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81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12: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是谁?
( X7 R- s# N/ o9 M0 R. N          贾宝玉是我在读《石头记》时第二个破译出来的人物,有些红学研究者以为这个人就是曹雪芹。书中第二回中,庚辰本写道:5 v3 i5 I9 n: S2 t" j4 k

! W( T# a% U6 R5 F/ g         子兴道:“依你说,成者王侯败者贼了。”
1 ~/ V; k! W4 g0 S$ x( q4 @5 j/ m6 M
        这句话在戚序本则是:“依你说,成者公侯败者贼了。”
* T, E/ W4 R( E* q. O
' x& B6 u! p) F, W. l& F        作者为什么把人人皆知的“成者王侯败者贼”这句话改为“成者公侯败者贼”,有些人凭借这句话认为曹雪芹想造反,因为他们以为贾宝玉就是曹雪芹。我当时想,曹雪芹一介书生,一无实力,二无兵权,他凭什么造反?
8 p+ b3 e9 J6 F+ d8 x  Z: R
9 w5 x% x+ F5 H7 Q( u        在《石头记》中,有许多难以理解之处需要拆字才能解释,贾宝玉是板儿,但却做了皇帝。“公”字可拆为“有言成讼”,把“王”字换成了“公”字,就是说在王这个问题上已经成了有争议的事了,成了一件案子了。
% W9 [3 a1 e: ~- a. [. z* Q! U  N  I) n( A7 W3 w, Y" _
         我们仔细看过了书中有关贾宝玉的文字,就会发现贾宝玉的身分:0 _8 m% Q* h; {* o( s( d

- P' Q6 ~! k8 E         宝玉的母亲王夫人称其为“孽根祸胎”、“混世魔王”,贾母称其为“蠢物”。(第三回) 
5 q8 m4 Z. t( e# x4 c2 Z& f( V) B- f
        偏生的【庚辰双行夹批:三字不可少。】宝玉要吃茶,一连叫了两三声,方见两三个老嬷嬷走进来。(第二十四回)& J6 F0 W# b6 z. l
; w7 T1 |6 L! b$ h% j; X
       作者为什么把“偏生的”的三个字提炼出来呢,因为宝玉是板儿,不是正当的。3 a( H( x$ E' Y

2 r  C7 [" Z1 o  i. G7 o2 d6 i: n& X4 j        赵姨娘说“有了宝玉,竟是得了活龙”。(第二十五回)" a1 o& E& _7 K, K
" m, m, y4 U7 d* }  s
) ^9 j. b  k; T6 C! x1 ]4 m
   贾政说其“杀父弑君”。(第三十三回)$ G- r( N' M/ [3 [

5 G; l9 l2 n8 U3 p" `* [       不肖男芸恭请父亲大人万福金安。男思自蒙天恩,认于膝下,日夜思一孝顺,竟无可孝顺之处。前因买办花草,上托大人金福,竟认得许多花儿匠,【庚辰双行夹批:直欲喷饭,真好新鲜文字。】(第三十七回)
  v; O% e! k9 m" k+ ]( W1 j/ L: D/ P
4 a# E1 z% T# @+ k* ~* O& i' K      请注意“自蒙天恩”四个字,这不是分明指宝玉就是皇上吗?1 Y( U( m1 T% W

2 s4 n# w. s; P# Z( }& l. _2 o/ ]  x4 Q
   老姑子见了宝玉,事出意外,“竟象天上掉下来的活龙一般”。(第四十三回)
9 v1 f) G4 ]  M2 U/ j1 G' d$ }3 t3 K; b2 d* b; Z3 c  G

& w/ p7 N  U. h3 w2 p- O/ j9 e' y0 [- x    这样的明示还有很多,这些明示说明宝玉是一个王,是一条龙,他还曾经“杀父弑君”。尤其是“天上掉下来的活龙”这一句,乾为天,这不是明示宝玉就是乾隆吗?+ Z- C7 ~2 y9 `. c* V# p, ~, d
- a) \) @6 ]% Z8 k
$ `" R8 a" _3 k* @5 Q6 _
    书中的暗示呢,也有很多。宝玉初进大观园,“或读书,(脂砚斋在后批曰:“未必”)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一致描鸾刺凤。(脂砚斋又在这两个个字后批曰:“有之”)我们如果里知道王熙凤就是雍正,“刺凤”二字就不难理解了。
2 M3 J! w' {; i- R, H% ~0 B" z9 R, A3 V5 b
0 q2 T8 j, h& D% R0 Q5 C5 D
    有了以上的分析,我试图破译宝玉的生日,果然,贾宝玉生于一七一一年八月十三日子时,就是四柱中的“四正”日,所以宝玉就是乾隆皇帝。(破译生日见最后一章)
8 x! }0 E0 k: i1 D$ A" \
2 x/ {& N6 o8 n7 C
; c* }8 t* _9 y' Y                                           一 从贾宝玉的名字、出身来分析
0 T6 Z+ `1 X" _7 x: P* f. z0 w: W9 C* }1 }

) T; U8 Q# W, P   我们来分析一下贾宝玉的名字,在《石头记》一书中写着,当日宁荣二公在世,一名贾演,居长;一名贾源,居次。这是“水”字辈,他们的名中必须是“水”字旁,而且是三点“水”。第二代是“代”字辈,如贾代化、代善、代儒、代修,这“代”字必须居中。第三代是“文”字辈,他们名中右旁必须是“文”字,如贾敷、贾政、贾敬、贾赦、贾敏。第四代是“玉”字辈,“玉”在左旁,如贾珍、贾琏、贾瑞、贾珠、贾环、贾璜等人。贾宝玉属于这一辈,应该是单名,但却取了双字,含“玉”字。宝玉的双字名显然区别于其他人。这说明这个人是玉中之宝,王中之王。贾字呢,假的。因为第一回里已经说过:“假作真来真也假”。加上分析秦可卿的身世,由此可以断定,贾宝玉就是板儿,在幼儿时他和巧儿被调了包。
; V" Z5 o! P, _; L1 m! f8 Z" g! @
/ F5 R# j' O" K( I5 g8 \& b* H# o
3 D- @* l9 p/ T1 S   作者在书中暗示出贾宝玉的名字的出处,那就是唐代岑参的一首《送张子尉南海》:“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楼台重蜃气,邑里杂鲛人。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此乡多宝玉,慎勿厌清贫。# p8 A* d. R; k4 K4 U( M+ S
3 I% G. l5 C! D" ^  l
7 E, d0 i9 c+ `; m5 B, t5 O0 V
   作者在书里所有引用古人的诗词中,上一句和下一句都联系在一起的。“此乡多宝玉”中的“此乡”说明了宝玉的出处,我以为这里指的是浙江省的青田。作者不可能诠释的那么详细,这里的意思是指宝玉是浙江人,和第一章中我说明的贾蓉出身海宁暗合。“慎勿厌清贫”这一句的“慎”字是指胤禛,“贫”拆为“分贝”。暗指雍正并不知道板儿(乾隆)和巧姐掉包了。, }# c$ A4 c; A
+ q9 L& b, b2 l" G% ]0 n7 a

9 u7 F7 |0 \+ j$ D- r& c   书中第一回说道,在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完全不同的空间,有一座赤瑕宫,里面住着个神瑛侍者,他要下凡到人间去。这个神瑛侍者就是贾宝玉,他跟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那块石头完全不是一回事,这块石头指的是《石头记》这本书。(详见《玉石之谜》)2 O) S! i9 L5 a

8 H) f# q/ O6 O8 B' T- D) ^  e$ r) I. i& h6 f- w) L# t
   甲戌有眉批曰:按“瑕”字本注:“玉小赤也,又玉有病也。”以此命名恰极。这里点明贾宝玉并不是什么宝玉,而是病玉。我们在读《石头记》这本书时,一定要记住作者专门提醒的一句话“满纸荒唐言”,千万不要被书的正面所迷惑。
3 D; `  E; u- h; c' q. w- b2 D/ L# G+ D% Q% K9 Z# L

+ T: h7 @9 h- ^' `: t) N   在宝玉参禅一节,黛玉问他:“至贵为宝,至坚为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同样是这个意思。宝玉这个玉是假的,是调了包的玉,这个玉说的是金枝玉叶。! h2 @2 W: \: w
. y0 O$ V7 w& h
                                                       二 从贾宝玉的出场分析
, K1 q' q' E5 L8 u9 D% {; H9 @. w) z1 T9 Y7 c* R5 C
) Z) [. |% [- N  b4 A3 p; X' |
   在第三回,林黛玉进了贾府,作者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对贾宝玉的形象从着装打扮的外形上有十分具体的描述。
& F" V. y, [4 U! e7 Z+ o& g+ i8 z, U, I- }& ?& z
( G/ \0 y2 K1 b- H3 E, }: O, S6 f
   书中写着,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甲戌侧批:文字不反,不见正文之妙,似此应从《国策》得来。】倒不见那蠢物【甲戌侧批:这蠢物不是那蠢物,却有个极蠢之物相待。妙极!】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 z1 Y( G2 z$ z- n! {& p" O$ O5 I
+ ?, Q+ `- Q8 K# ~! {+ r
. w7 I' W' Z# ~0 J5 Y/ X8 `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甲戌眉批:此非套"满月",盖人生有面扁而青白色者,则皆可谓之秋月也。用"满月"者不知此意。】色如春晓之花。【甲戌眉批:"少年色嫩不坚牢",以及"非夭即贫"之语,余犹在心。今阅至此,放声一哭。】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甲戌侧批:真真写杀。】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5 |6 U, s5 b2 f2 k6 j4 E

0 @2 s: p0 `" A9 Z6 k3 K8 b) D: X0 \# O( m% ?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

主题

56

回帖

81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81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12: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宝玉即转身去了。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1 D1 E) m! w6 a8 H/ `
& K% y" w8 u1 n4 T+ s
# f' V" }  o' J% T+ u7 x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贾宝玉的着装打扮分不出是汉服还是满装,也分不出是哪个朝代的,正如书中开头写的一样“无朝代年纪可考”。作者这样来描述到底是什么用意?我以为这是说贾宝玉“四不象”,他是地地道道的假货。/ T; N/ M' F+ _% U7 ]
" n. Y' `' T( f; T& P

+ F# p) {) c# @& K, U% T   甲戌眉批:“少年色嫩不坚牢”,以及“非夭即贫”之语,余犹在心。今阅至此,放声一哭。”
6 I2 ]' V, z% x+ @; r% _$ X  v; R( S
* ^0 r/ `3 G1 Y- U% V% I/ N
   “非夭即贫”四字中的“夭”可看做是天子形象,“贫”拆为分贝。贾宝玉这个天子不象天子,是掉包来的。
9 ~% A$ C" f/ Y, O
! T! X4 m/ S2 U9 X' l8 @, a, u+ z# p) R& t
                                                    三 他人对贾宝玉的看法9 b1 ]5 t/ w# s# [9 x# s6 T

$ W. f$ s: y9 c
  K2 N  a, l( V   在第二十九回,贾母到清虚观打蘸时,道观里的张道士对贾母说:“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说的贾母泪流满面。清朝的皇室血统变了,九泉之下的康熙怎能不伤心?
* {& U9 s$ Z% y* j- ?2 D; z+ v4 {  n# d+ n' ?- w, B' y! L

4 H$ B. ^2 ]6 k. s& Q# G' ^   张道士谐音“长的倒是”,贾宝玉长的倒是像“国公爷”。在这里“公”字拆为“有言成讼”,国爷自然是康熙的形象。贾宝玉长得像康熙,这已经是成为悬案了。* T5 [0 m2 g6 \8 Y* G! ^3 s, e: x6 T
  0 l$ U& ~7 W+ A) {( H
     第五回开生面梦演红楼梦,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警换仙姑对众仙子介绍宝玉时说:“你等不知原委:今日原欲往荣府去接绛珠,适从宁府所过,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甲戌侧批:这是作者真正一把眼泪。】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甲戌侧批:二公真无可奈何,开一觉世觉人之路也。】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如此嘱吾,故发慈心,引彼至此。先以彼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身册籍,令彼熟玩,尚未觉悟。故引彼再至此处,令其再历饮馔声色之幻,或冀将来一悟,亦未可知也。”
' w8 f# N( v% t4 p* d* J# Y  
6 M! M( y. m& h2 }   “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说的是福临于一六四三年继承帝位,因为他虽然是满清的第三位君王,但他是清王朝入关的第一个皇帝,所以说是“国朝定鼎”。“虽历百年”的百年是个大约数,不可能正好是一百年整,到了宝玉一七三五年做了皇帝,间隔是九十多年,,所以说“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宝玉是掉了包的假皇帝,所以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将其“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也有深意,这里暂不解释。% d5 j* F; f* {/ C
  
1 Z* }1 Y4 d  ~. e   宝玉的母亲王夫人称其为“孽根祸胎”、“混世魔王”;贾母称其为“蠢物”;贾政称其为“酒色之徒”、“杀父弑君”,我在上一节已经说过。在第七十八回中,还有一段贾母对宝玉的评价:“我深知宝玉将来也是个不听妻妾劝的。我也解不过来,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孩子。别的淘气都是应该的,只他这种和丫头们好却是难懂。我为此也耽心,每每的冷眼查看他。只和丫头们闹,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爱亲近他们。既细细查试,究竟不是为此。岂不奇怪。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
4 E1 L/ ]& b, E& X2 c9 `: }' l  
# L' N! B1 b4 l+ R3 q   贾母觉得宝玉特别奇怪,竟然不知道原因,得出一个最终结论来,这个宝玉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宝玉和秦可卿在幼儿时调了包,和丫头错投了胎有什么分别。' s8 D& J2 m$ @8 g
  
& W9 n4 ]4 p( ~  X1 ^5 r' ?  
+ m% A$ x3 e- }. F                                   四 《西江月》的评价---- 膏粱子弟' o7 ~; a7 ]/ r0 H9 W

& n7 j0 t7 I1 {+ f" t! z
4 V( y9 |, ~0 z, I8 D$ M# }+ S/ ~   在第三回中,书中写道:
& K& s3 x3 n* \# J1 x2 U4 n3 G' g# J4 M  T

$ _4 q) q; D& e; V; ^$ q1 E& C- e* f4 v   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甲戌矛批:二词更妙。最可厌野史“貌如潘安”“才如子建”等语。】,其词曰:9 c  a/ q, ~; ^( k2 d3 O/ {  ]5 A
4 J0 \' ~/ ~9 c

5 S9 G2 X+ V$ V' k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 n2 }6 b+ V" q9 l' ]7 U: j4 s& }& L5 @6 ~- T! `, h$ _
! u$ b5 _$ U! D/ n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甲戌眉批:末二语最紧要。只是纨绔膏粱,亦未必不见笑我玉卿。可知能效一二者,亦必不是蠢然纨绔矣。】【蒙夹批:“纨绔膏粱”,“此儿形状”,有意思。当设想其像,合宝玉之来历同看,方不被作者愚弄。】1 P' U- d7 S9 u1 T
9 T+ @! ?1 E" {; G) U& O; Y

. \% [" X+ `& T& H5 E  N$ u# j7 r   作者在批书时反复强调“纨绔膏粱”,指明要合宝玉的来历同看,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以为“纨”为丝绢,指的是雍正立皇太子的那道秘密谕旨。“绔”谐音“库”,暗指储存起来。“膏粱”谐音“高粱”,指乾清宫正中世祖皇帝御书的正大光明匾额之后。
* L' g0 |- b5 f/ E$ ^6 X  v; j3 F5 I8 k2 `" Y1 ]2 t/ Y# v

4 \$ P) c3 I: y3 P/ i- s   雍正皇帝即位后,从自己争夺皇位的亲身经历中吸取了教训,建立了“秘密立储”制度。在《雍正起居注》中记载了雍正元年(1723)八月十七日的谕旨:“我圣祖皇帝……命朕缵承统绪,于去年十一月十三日,仓卒之间一言而定大计。……圣祖之精神力量,默运于事先,贯注于事后,神圣睿哲高乎千古帝王之上,自能主持,若朕则岂能及此也。……今朕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详慎,此时安可举行。然圣祖既将大事托付于朕,朕身为宗社之主,不得不预为之计。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以备不虞。诸王大臣咸宜知之。或藏数十年亦未可定,尔诸王大臣等当各竭忠悃辅弼朕躬……(诸臣表示无异议后)留总理事务王大臣将密封锦匣收藏于正大光明匾额后……”5 V6 |. A5 n: F4 R( o+ K# j

3 }! R8 `7 Y+ O& V( c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这句话是说雍正的立储的那道密旨写错了,选错了继承人了。( ?( }0 X" l5 l* d' z

1 Q& R: [9 F& ~" @7 L           
  f' ]2 m: H% @# X0 S2 u1 X. L, [& ]/ u" i
             “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贾宝玉相貌好看,但也不是腹内草莽啊,他做的诗也很有才华的。这句话看上去不通,但你如果知道宝玉是板儿的话,就不难理解了。贾宝玉虽为皇上,却是草莽出身,来自百姓之家。/ e: [- m* |) x
" W9 j( `/ R. X7 t8 `+ w4 g; C# y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这一句比较难以理解,以至于许多人以为贾宝玉后来当乞丐了。这是作者批评满清王朝的言语,清王朝已今非昔比了。“贫”为“分贝”,指婴儿时巧儿和板儿的掉包,“穷”拆为“苍穹失身”,满清的帝位已经不在了。
0 c* G/ l/ s3 I, Z+ {$ _
$ H, d' n+ D, U. s8 ~   贾宝玉之谜还有很多,这么短短的一章说明不了问题,在以后的章节里,我会陆续介绍到贾宝玉究竟是怎样的“多情”,“悬崖撒手”究竟是怎么回事,宝玉的“情不情”说的是什么。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

主题

56

回帖

81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81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12: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丽的晴雯# U! ?( l& X, A
9 T4 R, l9 s6 ~) M
      读过《石头记》的人都清楚,晴雯是书中最据典型魅力,最有性格,最美丽,最有反抗精神的一个“丫鬟”。$ ~" v" Q+ x( ^# ^0 `

/ k1 N6 E' h' M7 ]8 e4 I2 m4 e3 r+ `4 {$ V0 }3 {4 z; I
  在书中,晴雯最重要的情节就在第五十二回中的“晴雯补裘”。这件金裘有什么来历呢?他是贾宝玉给他舅舅王子腾拜寿时穿去的,烧了一个洞。4 K) m, c+ v8 H* k, W
5 t' @. k8 D% F5 y% C
, P: ]$ @0 x3 }. f/ [
  这是一件“金翠辉煌、碧彩闪烁”的“乌云豹的氅衣”,贾母说这是“雀金呢”,俄罗斯国用孔雀毛拈成了线织成的。“雀金呢”,这是少年佳人(雀)写的一部清朝(金)叛逆(呢)的文章。
) a; g- }. u# C- J6 t9 X4 O! S
- s3 u7 a/ V: e7 G. k; R) T4 T" l3 ^2 R' e9 j( p+ L
  这件金裘烧坏了,要找俄罗斯的裁缝才能补好,可到哪里去找俄罗斯的裁缝啊。. u; R- d% i1 Y. h, K
# q2 u6 C1 H& M; U: L

. j, D4 z3 [1 R2 ^" g  D( ]5 k  晴雯只好勉为其难,“先将里子拆开,用茶杯口大的一个竹弓钉牢在背面,再将破口四边用金刀刮的散松松的,然后用针纫了两条,分出经纬,亦如界线之法,先界出地子后,依本衣之纹来回织补。补两针,又看看,织补两针,又端详端详。无奈头晕眼黑,气喘神虚,补不上三五针,伏在枕上歇一会。”; {8 c& u& p+ h3 I- |

9 P$ F3 ]' z1 V& h8 ^9 ]  N; i0 h4 N- R& T! E2 r0 u
  “晴雯”谐音“清文”,她是清朝的历史,她是《石头记》这部书,她是林黛玉的化身。晴雯不是贾府的家奴,她在十岁时由贾府的管家赖大家的孝敬给了贾母,自幼聪明伶俐,深得贾母喜爱。% T9 E0 H) ~& k

& S% L3 R; _, y9 W9 y! n( \* z& v& O# Q, ]" o
  “赖大家的”的意思就是依赖大家,《石头记》这部书不是曹雪芹一个人完成的,它是由五个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曹雪芹和林黛玉是主要创作者。这一点我将在《石头记》完成的经过里细说。) ~& h- Y. f! a5 S# a
( Y7 u& q( R8 h

; z  E& F, Z7 g# c* k8 Y; l: X  这部书中,每个名字都有讲究。“王子腾”是王子腾空,一步登天,假宝玉坐上皇帝了。
- }$ h+ }; E! c6 l7 u. N6 k* C; W. q& r1 N! R; |, l& A
3 b. f3 E0 U5 r! T4 w
  这件衣服是“乌云豹的氅衣”,是一本无人说、无人报的历史书,它填补了历史的空白。这件衣服是怎么补的呢,这部书是怎么写得呢?
! e, [1 Z+ I+ f* Q! X! H. ?/ R. {5 ?+ f
- i% B. Q* C( u! |3 k
  先从里子(谐音离子)拆开,先把秦可卿和板儿的掉包说起,“竹弓”是宫中林黛玉,分出经纬先界出地子后,依本衣之纹来回织补。先分好了章节,在续写章节的内容,并没有按前后顺序写。可以想象,林黛玉为写这部书也劳心费神,得过病。
  C  z  a& a0 x
, B/ l( B9 \3 e; Y% {. k" p. l. ~% \% D# r2 |$ r. G
  有人看了晴雯打坠儿后表示出对晴雯额的不满,说她有点过分了。书中写道:
: Q/ v4 w1 V% _, @( Z& [  坠儿只得前凑。晴雯便冷不防欠身一把将他的手抓住,【庚辰双行夹批:是病卧之时。】向枕边取了一丈青,向他手上乱戳,口内骂道:"要这爪子作什么?拈不得针,拿不动线,只会偷嘴吃。眼皮子又浅,爪子又轻,打嘴现世的,不如戳烂了!"坠儿疼的乱哭乱喊。! \$ Y. u& S; ]: r/ _  f: P
8 u$ ~2 [8 J- l3 x# c6 E3 E( f

  t* L9 I6 w. u  “坠儿”是天上掉下的儿子,正如老姑子看到“天上掉下来的活龙”一句话,都是指的假宝玉。晴雯要揭穿宝玉,恨不得拿针扎坠儿,因为坠儿“偷了金子”。“那一年有个良儿偷玉”这句话,良儿就是梁上君子,说的是刘姥姥(王夫人),她把真正的金枝玉叶(龙禁尉)掉包了。+ g5 x% l' z1 u7 u. z; O' R
: t% o/ d7 P% u9 _* P
! {% y8 V# M/ z- [, x; G+ M
  【庚辰双行夹批:是病卧之时。】这句批语点明,林黛玉是病中写“清文”的。
& a7 @/ }. e( |! V& w9 ?  a
8 D* W  K2 y. o5 p( @! d& u  d9 K- v5 D( w2 c5 A& B
  脂砚斋有批语说过,“晴为林风,袭为钗副”。袭人是史湘云的一个分身,史湘云应该是世袭的人,而不是假宝玉。这个以后会讲。晴雯是《石头记》这部书,《石头记》的前身《风月宝鉴》是林黛玉写作的,所以她也是林黛玉的一个分身。晴雯用一丈青扎坠儿的手,这个一丈青是簪子,一头尖,一头有一个小勺,就是现在的“耳挖”。“清文”不是由林黛玉一个人写的,这部书由史湘云交给了薛宝钗,薛宝钗就是曹雪芹(以后会细说)。那句判词“金簪雪里埋”就是这个意思,扎坠儿手的这支簪子是薛宝钗的,薛宝钗是《石头记》的最主要的作者。( z) ?5 P- ~, L) N1 Q& y! l

& z* E( C7 }+ o; W3 h/ C5 R2 t/ u7 t6 F: p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96

主题

2370

回帖

3196

积分

桐网举人

Rank: 4

积分
3196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18 12:46:4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长见识了!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

主题

56

回帖

81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81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12:4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宝玉过生日时,袭人对宝玉说过一句话;“袭人笑道:"你一天不挨他两句硬话村你,你再过不去。”晴雯为什么每天都用硬话村宝玉呢,就是因为作者每天都在处心积虑、精心打造这部书。
' u0 X2 l! ]6 D0 S4 a" Y; P* E+ t
; V) K: F! ?# X" ^% p* i# Y# X/ d4 ~1 l9 E3 b1 }8 _& x8 P
  晴雯手巧,针线活特别好,用袭人的话说,你走了,金裘再坏了,谁去补啊?袭人就是史湘云的一个分身(以后细说)。林黛玉被宝玉害死了,这部书由薛宝钗接了过来。4 b) k$ l) |8 z* \/ B3 A
+ ^) ~  h3 G1 O; p, C* K
( g- v7 ~# H3 A: r) D4 X: y
  晴雯的针线活好,还经常用针扎小丫头的手这是什么意思?我们听听晴雯补裘后下一回贾母在元宵开夜宴说的话就会明白。书中写道:% @/ Z1 M, ?2 G) o

' R* z' A$ H( i+ r3 ^+ Q
" E2 ]( v$ S' B5 w) Z: }6 k3 g0 J% X0 D  原来绣这璎珞的也是个姑苏女子,名唤慧娘。因他亦是书香宦门之家,他原精于书画,不过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并非市卖之物。凡这屏上所绣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本来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每一枝花侧皆用古人题此花之旧句,或诗词歌赋不一,皆用黑绒绣出草字来,且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亦不比市绣字迹板强可恨。他不仗此技获利,所以天下虽知,得者甚少,凡世宦富贵之家,无此物者甚多,当今便称为"慧绣"。竟有世俗射利者,近日仿其针迹,愚人获利。偏这慧娘命夭,十八岁便死了,如今竟不能再得一件的了。凡所有之家,纵有一两件,皆珍藏不用。有那一干翰林文魔先生们,因深惜"慧绣"之佳,便说这"绣"字不能尽其妙,这样笔迹说一"绣"字,反似乎唐突了,便大家商议了,将"绣"字便隐去,换了一个"纹"字,所以如今都称为"慧纹"。若有一件真"慧纹"之物,价则无限。贾府之荣,也只有两三件,上年将那两件已进了上,目下只剩这一副璎珞,一共十六扇,贾母爱如珍宝,不入在请客各色陈设之内,只留在自己这边,高兴摆酒时赏玩。又有各色旧窑小瓶中都点缀着"岁寒三友""玉堂富贵"等鲜花草。
3 m" r1 j7 g4 |1 L0 O2 i0 h
% [6 {" a9 {: L4 ~. D5 n
, M  V! F' v. Y8 L) t4 u  贾母说的这个名唤慧娘的姑苏女子指的是魏文帝的妃子薛灵芸,暗指林黛玉和薛宝钗。魏文帝根据“朝为行云,墓为行雨。今非云非雨,非朝非暮”这句古语改薛灵芸的名字为“夜来”,现在的花卉“夜来香”就是根据薛灵芸的名字来的。6 L1 A2 X, z$ O

( R6 H/ |) e8 N4 D: h3 j% s. Q5 W7 g; I+ l
  魏文帝死后,薛灵芸也不知下落。他的两个妃子都有外号,一个叫“洛神”,一个叫“针神”。这个“针神”就是薛灵芸,因为她的针线活好,手巧心灵。8 A3 }3 W% j; P/ e5 t

' O- Q( w/ n) K( b# y( {( b! l, U/ [  M; q1 A& m  _" q
  李商隐有《板桥晓别》诗:“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上一句诗暂不解释,等说到黛玉之死时再说。《拾遗记》上说,薛灵芸离别父母登车上路,用玉唾壶承泪,壶呈红色。及至就师,壶中泪凝如血。所以下一句中的“红泪”就是指的薛灵芸。, T  }6 n- F) v0 @0 l: ?
" X- C) ]8 i8 U7 u) l

; x* @6 G6 o" x* }9 ~! X8 q  冒鹤亭作有《太清遗事诗》:“太平湖畔太平街,南谷春深葬夜来。人是倾城姓倾国,丁香花发一低徊”,其中的“夜来”指薛灵芸。你看看作者引用的这句诗的名字,“太清遗事”不正是隐喻清朝的遗事吗。0 f* p) V3 w# \

, j0 p, @" S+ W! i: E' ~6 c# }7 Y8 o4 N! k# F# V2 s
  那“那一干翰林文魔先生们”,这是作者赞扬我等看明白《石头记》的人,这和那些贾代儒们、那些“聪明俊杰、风雅王孙”们不“智”不“通”形成对比。
- B; K5 p# S7 r4 q" G& Y- B8 x
$ V; H8 f# Y6 {1 B
) K4 L7 n, y6 c$ }" z  看明白《石头记》的人,“因深惜"慧绣"之佳,便说这"绣"字不能尽其妙,这样笔迹说一"绣"字,反似乎唐突了,便大家商议了,将"绣"字便隐去,换了一个"纹"字,所以如今都称为"慧纹"。”6 I0 p( h, F  \7 k: i6 ]. Q
8 r% ]; A, I8 m- p  K6 g

' \! ~2 f) I- q+ v) `  “慧纹”谐音绘文,作者精心描绘的这部书。5 c+ F2 n9 k% \2 R
  晴雯被王夫人赶了出去,在她哥哥家也遭到虐待。她哥哥是谁呢,书中写道:
  ]7 r7 C' F( @, N3 l6 V' t+ o8 S  若问他夫妻姓甚名谁,便是上回贾琏所接见的多浑虫灯姑娘儿的便是了。【庚辰双行夹批:奇奇怪怪,左盘右旋,千丝万缕,皆自一体也。】
/ m; w9 B% d! V% e, b 
  B& j6 o" e0 q2 X4 H       多浑虫、灯姑娘等人看不明白清文(晴雯),他们以为晴雯就是狐狸精呢!多浑虫、多姑娘是谁呢,看以后的章节你就会明白。* F( s$ h/ T+ N$ @

) x: S. n2 v- A3 Y  G
* N  Q/ Y0 }2 W7 L/ m  曹雪芹接过《风月宝鉴》这本书后,他它比作自己的女儿来精心呵护。在《石头记》写作经过那一章里,我会详细地解释曹雪芹在何时出家了,何时《风月宝鉴》到了了曹雪芹的手里,这些在书中有明确的隐示,不止一处证据,这点我以后再说。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

主题

56

回帖

81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81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12: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头记》是记录康熙、雍正及乾隆三朝历史空白的文字游戏。
1 y+ R# P& S) ~, M7 S* U9 t
( q' E8 [' R: |0 a读《石头记》快一年了,感触颇多。
6 ]5 ^- Q7 g. Z) j8 X' q  
3 Q- y1 m) ^& Q3 A   《红楼梦》可以说是一部文学艺术作品,但《石头记》是填补康熙、雍正及乾隆三朝历史空白的文字游戏。以前我发过的文字有不少人说观点很牵强,因为人们对读过的书印象深刻,我的观点人们一时接受不了。9 z# X. Y5 F$ m/ b
  9 x% k1 Q+ s% U( b  e. A
   《石头记》问世二百多年了,我说只有我一个人看懂了,人们大多一笑而已。我在网上搜索时,发现不只我一个人这样说过,还有许多人也这么说过,看来《石头记》这部书真不能看,能忽悠人的脑部神经,比赵本山厉害多了。% o" T6 s4 D' E2 d3 Y
  
9 r4 |4 i; ^+ h2 a5 C. s   为了让大家清醒过来,也为了早日呈现宝镜的反面,石头的真面目,我不再保留了。
% i, Y- k: q9 l9 k- N4 D( q* N1 X  ' J# `& v' B7 z/ M) y
   我发《我得到了妙玉》那篇帖子时,有人跟贴说过:“你得到了妙玉,那我想得宝琴呢”。嘿嘿,宝琴你得不到了,你没看清我最后的人物对照表吗,宝琴对照的就是我,你翻翻过去,看看梅翰林是谁。
  g& W/ t1 O# Y3 F+ ]9 z$ j7 s  7 F7 T5 V. k% y& l& y
   当然那篇对照表现在看来,有一点错误,但大体上是对的。那一篇里我曾说贾敬是曹雪芹,后来发现错了,贾敬是林黛玉。那时候不明白赵姨娘和贾环是谁,现在也明白了。( B( X- b6 \. P  B) p
  
. V; g: |$ C% e  b. d   曹雪芹在书里也不止一个分身,书中的贾芹、薛宝钗、贾芸、尤氏都是曹雪芹。曹雪芹对宝玉恨之入骨,为什么书中贾芸还认宝玉干爹呢,这只是曹雪芹不得不玩的文字游戏而已。曹雪芹什么时候生日,什么时间出家了,什么时间开始写作这部书,都在书里有暗示。& y5 C8 [2 n4 n
  
8 W, x, S  }" n; k3 d   《石头记》是作者精心所作的一场文字游戏,你若想看清风月宝镜的反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石头记》那么多人名、地名等都是什么意思呢,我随便举一个例子。4 ?% B3 S: G+ N9 c/ l
  / X' O9 ], r$ {2 ~$ }
   在第七回焦大大骂:“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 i3 g3 {0 n. r6 Z7 g+ t- n- K% C  / b4 q; M/ z% g3 [8 X$ Y0 }
   爬灰、养小叔子是什么意思,我在《秦可卿之谜》中已经解释过了,这里专门解释焦大这个名字。焦大谐音“交大”,没有“交”这个姓氏,所以作者安排“焦”姓。- j) X( |! \! W, c
  6 \- p0 e  Y* x, A! q0 r
   焦大就是《石头记》的作者之一,是林黛玉。“交”字拆开看是“六爻乱动”,焦大(交大)呢,六爻大乱。会算卦的人都明白,你遇到六爻大乱的卦象,即使经验丰富者也会不知所措。为什么这样说呢?你看看焦大为什么这么大胆,敢和主子对抗。; Z% P- W1 W  d. g1 O$ r0 r3 v% T
  5 b, h# ]( \0 F; j
   凤姐道:“我成日家说你太软弱了,纵的家里人这样还了得了。”尤氏叹道:“你难道不知这焦大的?连老爷都不理他的,你珍大哥哥也不理他。只因他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不过仗着这些功劳情分,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如今谁肯难为他去。”
. s6 `: j- h+ \) P+ q% r  U  
5 v- f& {/ L4 i* j7 }3 f: e   尤氏把原因说出来了,尤氏是谁呢,过去我不明白,现在我知道了,尤氏就是曹雪芹,是游览大观园的人,是《石头记》的作者之一。0 H# x9 t) L1 E) b7 J% Q9 I
  / h: d8 t, z7 b8 Z
   “连老爷都不理他的,你珍大哥哥也不理他”,作者如何写作,老爷们如何理会?
9 P' n5 I9 \: B6 j5 X# b  % D& N( ?9 m' E3 `$ `" }1 A  O8 O
   “三四回兵”,三四十二,十二拆为王,谐音“往”;“兵”谐音“并”,连词,进一步的意思。跟着老爷们往回并,老爷们早死了,如康熙等人,作者把他们从死人堆里硬是拽到《石头记》中。
6 _& I1 y- H  a' c) [8 R, C, `$ h8 ]  0 X" \: D  y8 {0 V, S4 s. `
   林黛玉在1737年出家了,写《风月宝鉴》的时候日子肯定不好过,老爷们在书里却作威作福、好吃好喝。“喝马溺”是什么意思呢?“溺”字拆为“弱水”,林黛玉不屑和贾宝玉同舟,她要揭露宝玉的假面目。
1 t1 i1 h2 |3 Q! ?  ?/ S  
! s5 X9 V, s, \( `! a! ~3 F, @   你看看这一句话和“爬灰、养小叔子”那一句话是不是六爻大乱?尤氏的语言还有许多,有兴趣者可以自己看看。
6 N+ d" J2 e; d9 H' S! Z$ R$ D0 M: e  0 d1 S$ e9 d' s7 M  D! T
   你可能又会说了,你又在胡说八道。《石头记》里这样的话多了,最复杂、也最天衣无缝的话就是隐藏孝敬宪皇后死亡日期的那一句,连作者本人都承认费劲心思。! V) L3 v4 Z! G7 h* R% ?0 e! d
  8 f( z% C. i$ X7 y2 E7 L
   研究《石头记》的名字很有意思,我在这里来个广告,如果有人起名字什么的,你可以找我,我保证给你起的不但合乎五行,而且名字有来源与出处。我的QQ号为:975282323 探讨《石头记》的就不用了,因为现在伪红迷太多太多了。
. k) M) ?" S4 R- W  6 v0 ]' a. p$ e
   要破译书中人物的生日,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最简单就是书中的热闹处,找出这个人最出彩的地方或者书中描述的一大段的人物啊、一大段的礼物啊等等;第二种就是用拆字法和谐音法;第三种就是五行八卦法。& C. K4 ]2 l4 l( w6 w
  ! h$ }9 o( N$ M- h( R7 ^4 B
   闲话少说,以下进入正题。在下面我将依次发出:
5 f! A/ _0 H/ f. l9 O$ J/ j  
& k+ U# y4 o3 d# V( M1 d: o$ W! ~, a   贾元春的生日和死亡日期
- a% |$ o7 K9 X   孝敬宪皇后的死亡日期
, U  e1 Q. F: y" K% b2 c% g8 V' [   王熙凤的生日和死亡日期1 c# w7 x" j* ?+ x9 F
   林黛玉的生日和死亡日期0 j7 |- n- R( D1 R6 H1 z
   贾母的生日和死亡日期
( k% t5 z  v3 S+ b3 D- Y   曹雪芹的生日和死亡日期. K2 T/ O1 S1 W( o( `
   贾兰的生日和被逼远走他乡时间! @( K5 m! U( r' X! p
   秦可卿的生日和死亡日期
) @: U2 [2 |0 I7 G  ~; R   薛宝琴怀古诗谜十首
; d6 g' W) S2 d; m8 o9 L2 ^   贾雨村到底是个什么人
( x  T2 E0 A. ^* P/ ]* C+ z1 r   脂砚斋、梅溪、等人是谁
3 }% W, C) P; d, j7 R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C% R2 {' f( E/ k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6 E; _4 u& Y& L1 ]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
, w/ f9 s. X% }- |7 w, h   三春争及初春景9 J: C- e' }! a+ \, D4 Z7 r9 _
   ) _0 _4 i; r( d8 s
   等( b, E4 t, Z4 T: s4 |
  
. x4 e6 b# [! {/ C, |. _   转载者请注明,致谢!
: E  K4 [: }, n- M& o  
) d7 B% q* n, B* v' s9 L2 A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

主题

56

回帖

81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81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12: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元春的生日和死亡日期
, M. E0 g/ K; J2 q4 f  
9 r5 Q1 L, S0 R# X   书中说贾元春是贾政和王夫人的长女,因为出生于正月初一日,所以名“元春”。长大后入宫,以其贤德入选“凤藻宫”女尚书。但这个职务历史上并没有,是作者杜撰的。因为元春贤德被选为皇妃不就可以了,为什么非要加“凤藻宫”呢?
1 I+ L. e2 R, Z/ w  
7 G, r3 M% \  b   在《石头记》中,每一个姓名、每一个地名、每一处景观、每一个日期等,都和故事有关联。书中的谜语很多,有的有谜底,有的没有谜底。有谜底的呢,也不只是表面的意思。没有谜底的呢,有些人就乱猜了,但你猜出的谜底和故事有关也罢,有一些却实在是不着边际。& r6 d( w% R7 E" F3 L( x) u" @4 T
  & W: `) \4 X3 c5 R
  
5 K7 b; p! r6 Z) x2 i   “凤”拆为“凡鸟”,即王熙凤(也即雍正)。“藻”为垫玉的彩色板。《礼记·杂记》:“藻,三采六等”。孙希旦解释:“藻,谓以韦衣木以藉玉者。三采,朱、白、苍也。六等,六行也。”; F% O" p7 l& L  X' z
   0 @9 H# d) o4 v9 E( l* f' A' W* H1 p
   韦衣木,即包着皮革的木板。木指的是林黛玉,因为元春和林黛玉是一个人,在贾元春归省进入大观园时,书中有一段描述:, |! a  s5 \+ m. A7 ^+ @
  
. F3 J: G9 n! \: g/ q' K2 p   此时自己回想当初在大荒山中,青埂峰下,那等凄凉寂寞;若不亏癞僧、跛道二人携来到此,又安能得见这般世面。6 b0 t/ a1 h. J% j) B8 V7 W
  
1 m7 F' I% S2 J' y   由此可见,元春即是绛珠草林黛玉。' a& b- w' b$ d% A
  * l( j/ q: O1 g1 ]
   “以韦衣木以藉玉”就是说用装饰起来的木板衬托美玉,引申为林黛玉为写《风月宝鉴》不得不用掩饰的手法,写的是什么内容呢?是“三采,朱、白、苍也。六等,六行也”。朱、白、苍,清朝变天了,红白相杂了。(在刘姥姥的酒令中也有这种意思)“六”指贾宝玉,在说贾宝玉时再讲。. a' h0 _/ _) W5 t1 L6 N" O; V* d
  0 P, E: \% H! K, G
   所以“凤藻宫女尚书”虽然只有这五个字,但却点明了雍正皇宫中的林黛玉为了写清朝的历史作了一部书。8 U9 u0 E$ Z% t0 Z. S, ~1 |
  & `0 F8 S$ d, c, L4 \+ L
   书中的生日都是假的,一月一日,是点明一个“元”字,拆字看是“明”。贾元春对那一段时期的历史是明了的。元春究竟生于何时呢?请看这一段:' q1 ?' M+ [' u
  
7 \+ n* Y& V9 h3 X3 @   贾妃从头看了,俱甚妥协,即命照此遵行。太监听了,下来一一发放。原来贾母的是金、玉如意各一柄,沉香拐拄一根,伽楠念珠一串,“富贵长春”宫缎四匹,“福寿绵长”宫绸四匹,紫金“笔锭如意”锞十锭,“吉庆有鱼”银锞十锭。邢夫人、王夫人二分,只减了如意、拐、珠四样。贾敬、贾赦、贾政等,每分御制新书二部,宝墨二匣,金、银爵各二支,表礼按前。宝钗、黛玉诸姊妹等,每人新书一部,宝砚一方,新样格式金银锞二对。宝玉亦同此。【庚辰双行夹批:此中忽夹上宝玉,可思。】贾兰则是金银项圈二个,金银锞二对。尤氏、李纨、凤姐等,皆金银锞四锭,表礼四端。外表礼二十四端,清钱一百串,是赐与贾母、王夫人及诸姊妹房中奶娘众丫鬟的。贾珍、贾琏、贾环、贾蓉等,皆是表礼一分,金锞一双。其余彩缎百端,金银千两,御酒华筵,是赐东西两府凡园中管理工程、陈设、答应及司戏、掌灯诸人的。外有清钱五百串,是 统 役、优伶、百戏、杂行人丁的。* N4 v8 `6 t* h: }
  2 j, d0 I9 s$ T
   元春送给贾母礼物的数目字相加为32,32在六十甲子中为乙未年。
# l: l! C. h6 a) @" Q9 g  + I- A# E6 l* I: r! w8 B
   送给“邢夫人、王夫人二分”,代表2月;“只减了如意、拐、珠四样”,那就是28,表示28日。: p, ?% j3 c( {; I6 ^
  
. C1 U4 f* X( U   接着贾敬出现了,“贾敬”就是那面风月宝镜(见《贾敬是谁》),也即《风月宝鉴》这部书。给贾敬他们的礼物相加数目字是8+28;给黛玉等人的礼物数目字为6;宝玉的也一样是6;贾兰为6.9 y% S; V. ^8 L7 e1 T: L2 C' c# f0 ]# R
  " E7 h, ^9 H: A) n# {
  
& M+ d8 e- j  w  y( i   在这里出现一个小小的问题,作者在写元春给黛玉、宝钗等人的礼物后,后面有一句“宝玉亦同此”这句话后面有一句批语【庚辰双行夹批:此中忽夹上宝玉,可思。】$ z: I+ n( Z! E
    t! t9 [& `- ?: ?
   你觉得奇怪吗?宝玉和黛玉等人既然得到的礼物是一样的,为什么不写在一块?原由就在于这句“此中忽夹上宝玉”批语中。“可思”,你认真思考了吗?4 o9 y8 l5 I  @  F: r9 d9 X' U
  % i. o' A1 \" @5 s5 G
   “此中忽夹上宝玉”即为“止宝玉匕”,就是执“宝玉”笔的意思,也就是丁巳年(8+28+6+6+6=54年)开始写作《风月宝鉴》的。这里的宝玉和妙玉、宝琴等一样,都是指《石头记》。
6 j' S9 @: p0 L+ R( @  
7 n( Y$ A! h( c6 I   为什么从贾敬算到到贾兰这里是《石头记》的写作日期呢?因为贾敬代表《风月宝鉴》,黛玉、宝钗(曹雪芹)为《石头记》的主要作者,贾兰即是脂砚斋。这一点书中有明确的论证,我们这里是讲生日的,就不说这些了。% p5 T1 D1 S* M. P  _  c6 D
  
* J+ _* C# b; t- @+ N* u9 Y. Q% x+ z   黛玉丁巳年(54)执笔写作了,我们翻到第54章看看,史氏太君(借指史实太君,见《贾母是谁》)有什么反映?史太君关于作书有一大段描述,读者可以自己去体会,我在这里专门说这一段里的一句批语。* Q( e6 ]/ x' j
  
3 A" W; a+ y6 m9 w5 |   “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这句话后面有一条批语,【 文章满去脏腑余谓多】但周汝昌老先生校队为【 满腹文章去作贼,余谓多事。】。+ ^! ?6 N# B' M
  * }9 R  T# O2 D9 o2 c% p- y
   这样一来,这条批语是通顺了,但意思却变了。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呢?“文章”拆为“文立早”,指雍正正大光明匾立储立得早;“满去脏腑”,满清的心脏没有了,暗指宝玉(乾隆皇帝)得到帝位了;“多”拆为“今夕何夕”,这句话是从诗经变来的,“今夕何夕兮,得于王子同舟”,“西”这里谐音“西”,指金,即清朝。“余谓多”,我说今天的清朝是什么样的清朝呢?. ~8 F. j$ z; i; `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

主题

56

回帖

81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81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12: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元春送给“尤氏、李纨、凤姐等,皆金银锞四锭,表礼四端。外表礼二十四端”,这一句话表示贾元春的死亡日期。金银锞四锭,六十甲子第四位为丁卯年;表礼四端,为4月;外表礼二十四端,为24日。, F" ~2 S3 X4 L. b) Q7 _# @& n9 ^
  $ S6 S. }4 t: Q' V5 ^
   为什么说这是元春的死亡日期呢?你看看这句话后面怎么写的:
& p( Z$ U; P0 h  ) ?7 Z- `0 ?6 {
   “清钱一百串”,点明了清朝全装白了;“是赐与贾母、王夫人及诸姊妹房中奶娘众丫鬟的”,点明了元春办丧事只是在皇宫里的人知道。9 p* s2 i& I6 D9 r7 t/ y+ p
  
' ?% m. z" x$ @' l9 _4 @/ w$ b   贾珍、贾琏、贾环、贾蓉等,皆是表礼一分,金锞一双。其余彩缎百端,金银千两,御酒华筵,是赐东西两府凡园中管理工程、陈设、答应及司戏、掌灯诸人的。“金锞一双”的双即两,金(清朝)的外壳看着挺光亮的,其实表礼已分了。4 O0 C: Y" u3 W% b7 N) V
  2 P& v: g1 E( r* a$ u* s* |
   “ 外有清钱五百串,是 统 役、优伶、百戏、杂行人丁的。”皇宫外面的人不知道消息(外有清钱),没有装白(五百串)# h& E- e. M; G5 x, K, N3 `
  
* G0 n8 _& w' g- d4 g5 |   综上所述,贾元春生于1715(乙未)年2月28日,死于1747年(丁卯)4月24日。她于1737年(丁巳)开始执笔写作《风月宝鉴》的。
1 n/ P/ O7 ?( j8 ~1 d: K1 F$ S  
# Q: I$ D7 D; E* x, P7 T   贾元春的生日、死亡日期、作书时间只有这一段描写,林黛玉的有多处描述。
$ l7 w  X1 S% f8 k7 P9 t0 A  
# c3 P; _* {1 L( b1 ~6 L0 i  {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

主题

56

回帖

81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81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12: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孝敬宪皇后的死亡日期4 O4 l! Z6 H* o+ N
  0 Q, ^0 S/ O# g5 }/ Y# Y
   在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中写道:
  R$ _3 h0 [3 [0 g+ u( Z$ F  $ g5 u% `/ o' Z( J
   贾母道:“一天一夜也得多少油?明白告诉我,我也好作这件功德的。”马道婆听如此说,便笑道:“这也不拘,随施主菩萨们随心愿舍罢了。像我们庙里,就有好几处的王妃诰命供奉的:南安郡王府里的太妃,他许的多,愿心大,一天是四十八斤油,一斤灯草,甲戌侧批:贼婆先用大铺排试之。那海灯也只比缸略小些;锦田侯的诰命次一等,一天不过二十四斤油;再还有几家也有五斤的、三斤的、一斤的,都不拘数。那小家子穷人家舍不起这些,就是四两半斤,也少不得替他点。”贾母听了,点头思忖。! u7 o$ X# g/ ~* ~7 \: h% m$ a$ E$ i: {
  
3 ^% G5 Q$ H* I: v   紧接这里有一条批语为:
2 @% K3 R& ~- P4 F  " u6 D- o5 |  K, \( w& B5 u
   【甲戌眉批:“点头思忖”是量事之大小,非吝啬也。日费香油四十八斤,每月油二百五十余斤,合钱三百余串。为一小儿,如何服众?太君细心若是。】
. I3 `4 h2 d) d% H9 l  
  Q% q: M* m: R" D   《石头记》中有许多莫名其妙、错误百出的批语,这是最严重的一条。你想一想,日费香油四十八斤,那每月就须一千多斤。这个帐连小学生都会算,批书者是怎么算的?你看书看到这里,就忽略了吗?难道这又成了作者的笔误?; |8 p2 }9 [' o: t0 b
  8 a  e  T( U7 h+ j/ O
   “日费”谐音“日妃”,指孝敬宪皇后,即乌喇那拉氏;“香油”谐音“享有”;“斤”谐音“尽”;“四十八”代表六十甲子的第四十八位,即辛亥(1731年)。
" @+ I3 r5 ^, v7 o3 _  1 M6 o3 D  l& I2 v* {% l
   “每月”谐音“梅月”或“霉月”。明代谢在杭的《五杂炬?天部一》记述:“江南每岁三、四月,苦霪雨不止,百物霉腐,俗谓之梅雨,盖当梅子青黄时也。自徐淮而北则春夏常旱,至六七月之交,愁霖雨不止,物始霉焉” 。8 K+ @" S# F  b  O2 T
  ' m) Z6 R3 h/ v) ?1 f
   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梅雨这个词,宋代贺铸因为写了一首《青玉案》中的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曾被称誉为“贺梅子”。* ~" X. R( B0 W( U9 z7 a
  
" k  @0 S# ^7 e% w. c$ E3 l   “ 油二”谐音“又二”,“每月油二”即梅月又过了两个月,这里说的梅月应该是六七月之交,“每月油二”即八九月之交。
. P. o2 W6 G, |7 N, M4 z$ B. F  
  i+ ?( @* l+ s4 R* d) A$ G$ V   “五十”谐音“乌氏”,即乌喇那拉氏;“余”,剩余,余存的意思;“斤”谐音“尽”,死亡之意。  a4 E1 _6 b/ V2 c
  # j* b/ [7 R4 ^' y' ~* x
   “合钱”,合起来全部;“百余串”,引申为穿白。. t; R  d/ X; }! m7 h3 t& V
  
: y, M) T3 L' E2 ], v5 _! n9 K/ C   这条批语作者自己也认为费尽了心血。【甲戌侧批:贼道婆!是自“太君思忖”上来,后用如此数语收之,使太君必心悦诚服愿行。贼婆,贼婆,费我作者许多心机摹写也。】
2 f  ^" g0 k4 R6 g, G) s  
; r2 C) M1 a1 _; V2 O0 N   所以这条“错误百出”的批语是告诉我们乌喇那拉氏的死亡日期。乌喇那拉氏死后,雍正十三年胤禛也死了(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贾宝玉脖子上戴着的玉石快要通灵了,一憎一道有了用场了。  f, q; c5 m2 N& f
  
" N- l) t9 w4 C# z- g  v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

主题

56

回帖

81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81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12: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熙凤的生日和死亡日期
+ y' {) b$ O9 E8 p: ^2 P  
  z& U; B" N- y; m. N$ J$ r   从王熙凤的名字看,姓王,康熙的凤,即康熙的儿子。
) b; B9 c8 J" z. C5 P/ N  
8 |7 V) c% U6 \- I' O9 {   外号“黄脸婆”,长着皇上的脸的婆子。# b1 ]7 b0 ^, S
  ( x$ `. f$ O% E: Z9 \; h) m; \7 f3 N
   “凤辣子”,把儿女丢失了。“辣”谐音落,丢三落四,拉下的意思。
7 f. O# X$ z( R: Q; M( T  
: A; q- ~: o. C. e. w, W7 d   王熙凤的生日好找,因为书中写了。在第四十三回中,贾母提议大家凑份子为王熙凤过生日,“共凑了一百五十两有余。”
  g, F4 Z; H6 ?+ s! u) r# F  ( M2 W9 b! n+ T! Y
   但这150两中,李纨没掏,减去12两;又退给平儿2两、退给鸳鸯2两,退给周姨娘、赵姨娘各2两,这150两银子就成了130两了。, i; D8 `9 q( B4 V9 g* T
  + P, I! T" O4 q  K4 `6 H
   王熙凤的生于哪一年呢?你只要对比一下他人过生日就可以了,别人过生日都十分热闹,山珍海味的。而王熙凤作为“当家人”过生日只见银子没见寿宴,冷冷清清的。你觉得奇怪了吗?: N, a2 r% N$ o9 F
  
6 J; m- ]7 L8 s& \  l8 r   过生日无物,这不分明是戊午年吗。5 H' }  p" [3 G7 v  {
  
, a7 ~# M! @% s$ {   再看一百三十两,在我国古代占星术中,午年的一白为水星,配于坎宫表示的月份为戌(9)月。“百”即拆为“一白”(9)月,一百,一加九月为10月。30两表示日,30日。" w6 s) j7 \4 g( j
  
! X4 M0 [5 x) N$ j( K   雍正的生日为戊午年10月30日。所以王熙凤就是雍正无疑,这不是巧合。
+ F  s( |) ^" m, E  $ P0 _/ Y) B# `6 C0 r4 Z" q9 K
  " J" A1 ]3 p+ B
   最能展示王熙凤本事的地方在何处呢,那就是秦可卿死后,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回目在第十三回,说明是雍正13年,但展示她能耐的描述却在第十四回开头:0 @0 p+ D" e8 ^3 [: t  a
  
# L" Q, G- p- L0 D0 B4 _   吩咐道:“这二十个分作两班,一班十个,每日在里头单管人客来往倒茶,别的事不用他们管。这二十个也分作两班,每日单管本家亲戚茶饭,别的事也不用他们管。这四十个人也分作两班,单在灵前上香添油,挂幔守灵,供茶供饭,随起举哀,别的事也不与他们相干。这四个人单在内茶房收管杯碟茶器,若少一件,便叫他四个人描赔。这四个人单管酒饭器皿,少一件,也是他四个人描赔。这八个人单管监收祭礼。这八个人单管各处灯油、蜡烛、纸札,我总支了来,交与你八个,然后按我的定数再往各处去分派。这三十个每日轮流各处上夜,照管门户,监察火烛,打扫地方。这下剩的按着房屋分开,某人守某处,某处所有桌椅古董起,至于痰盒掸帚,一草一苗,或丢或坏,就和守这处的人算帐描赔。来升家的每日揽总查看,或有偷懒的,赌钱吃酒的,打架拌嘴的,立刻来回我。你有徇情,经我查出,三四辈子的老脸就顾不成了。/ n3 n6 i5 M3 }7 O7 o
  ) b9 x# G; |+ q5 Q  R. z2 o* F! O; E
   看着挺乱遭的,你数一数共分派了多少个人,那就是一百三十四人。“一白”同上,还是代表10月;30还是代表30日;4人呢,死人了,王熙凤已经是死人了。2 b! M! {) C- w% W. g% S/ d
  
+ O1 T. w- k) t   你听了我说的肯定奇怪,王熙凤不是明明协理宁国府吗,死人还能协理?$ S& F# i& H8 O: D5 G% ^" W- q
  5 R# Q9 }, ~* e5 {" K# n0 H+ y" _
   作者怎么会留下如此漏洞了,尤其是在生日表示法这个问题上。你问这个问题,那只能说你不注意书中的人名、地名等。王熙凤依靠的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秦可卿(熙凤之女)死于王熙凤之后,她怎么能协办丧事呢,只有等来生了!
: V3 q: f7 n( y- l+ w  
# y& M. d! c9 R1 D) S   王熙凤的死亡日期你可以自己找找看。
' y5 I6 t' S; b4 V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