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491
- 积分
- 245
- 威望
- 515
- 桐币
- 102
- 激情
- 4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53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6-9-30

文都秀才

- 积分
- 245
 鲜花( 0)  鸡蛋( 0)
|
1905年9月,著名反清志士吴越为揭穿清廷“预备立宪”骗局,在北京前门火车站谋炸出洋五大臣而英勇献身,孙中山为其写下的“爰有吴君,奋力一掷”祭文,传遍五湖四海。
( ^+ B# t0 {+ j3 ?1 M [' [6 m' N3 Z! w
吴越,字梦霞,1878年出生于安徽桐城一个清贫的书香世家。其父吴尔康是一位私塾教师,吴越8岁丧母后就随父就读。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深得乡亲们赞许。
, ^' ?- K3 y5 G. j
# G$ h& K ^( O( z# R
9 r& H8 Y& H2 }& \+ d2 [' B% ^1920年,吴越在吴汝纶的推荐下考入保定高等学堂。吴汝纶是清末著名学者、桐城派后期作家,曾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他对吴越的影响很深,特别是他的教育救国思想,深为吴越所推崇。在吴汝纶的教诲下,吴越在积极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开始倾力创办保定两江公学。两江公学开课后,吴越担任了国文教员。
1 V: U! @9 [' @" y; y' y
$ {4 T4 j4 _; d; U 戊戌变法时,吴越受康有为、梁启超的影响,曾一度倾心于康梁的维新改良学说。进入保定高等学堂后,他开始接受新思想、新教育,潜心阅读了章太炎、邹容等人的进步书籍,逐步认识到救国图存,必须首先坚决**清**,中国再不能走改良主义的道路。吴越开始深恨康梁之说“误国害人”,思想上转而倾向革命。他决心要以陈天华为榜样,必要时以身殉国来唤醒民众。由此开始,吴越把暗杀看作进行革命的主要方式。为此,他改字“孟侠”,以示自己仗义行侠的志向。他还利用两江公学教员的有利条件,广泛结交革命党人,开始进行革命活动。
9 Z0 p* [1 Y, e j- O; L* Z
* A% r# m7 G, D 1903年的一天,吴越和同窗好友、安徽同乡的马鸿亮、金慰农、金燕生等相伴从保定南归省亲,路经上海。 不久,吴越参与了黄兴、杨笃生(亦名杨守仁)、张继、蔡元培等发起的军国民教育会,吴越还被任命为保定支部长。
1 E, v& F9 I$ H5 K) E Q: v4 t8 `$ s: @) ~: U7 r! C
1904年,安徽桐城潘赞化以考察北洋警察名义,到保定进行革命活动。潘赞化和吴越、张啸岑等朝夕聚谈,交换南北革命人士对时局的看法,商讨革命举措。
9 b! w4 _' {3 S/ W8 F
G' E) J4 v2 }7 ` 这年秋天,杨笃生遵照著名革命党人赵声的嘱托,由北京赴保定,帮助吴越共同组织北方暗杀团,准备以暗杀来打击清廷,以牺牲来唤醒民众。杨笃生到达保定后,与吴越商定,北方暗杀团的第一批成员由吴越、金慰农、杨醒余、马鸿亮、金燕生、张啸岑6人组成。第二天深夜,在举行了庄严的歃血入盟仪式后,北方暗杀团在两江公学翠竹轩内成立。随后,他们决定把掌握兵权的清政府大臣铁良作为主要暗杀对象。吴越还把自己的革命思想记录下来,汇集成一篇万言书——《暗杀时代》,其中包括《暗杀主义》、《复仇主义》、《揭铁良之罪状》、《杀铁良之原因》、《预计杀铁良的效果》、《敬告我同志》、《敬告我同胞》等12篇文章,表达了他为国锄奸的耿耿丹心和舍生取义的铮铮铁骨。
1 \5 h7 ]0 V6 L1 H1 b3 u; A
7 E4 e8 E, b: k0 X " N( |, O% M# B: P$ T: u
1905年,中国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维新舆论遍及朝野。为了缓和革命气氛,愚弄人民群众,清廷放出“预备立宪”的空气,并派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清廷的这一骗局,极易蒙蔽群众,松懈斗志,影响革命运动的发展。为了戳穿清廷的这一骗局,吴越同杨笃生商量,准备以炸死五大臣来唤醒民众,粉碎清廷阴谋。
$ j% M5 }; c0 ~8 \; u& D# g5 L0 x8 z; L4 H& V0 J1 \
暗杀前,有人提醒吴越要小心。吴越说:“好在我没有妻子儿女,只有老父亲有些舍弃不下。这次我回桐城,上了一趟龙眠山老家的坟山。”“0 X/ d" [/ X, c2 o# m
, V* B: I# m! H* D
9月24日,载泽等出洋大臣拟从北京前门火车站前往天津出洋。火车原定十点钟开行,后因端方迟到,推延半个小时。前来送行的王公大臣及其侍从甚多,车站内外人员繁杂拥挤。吴越天刚亮时就怀揣炸药来到正阳门车站,他原准备尾随五大臣乘上海轮后再引爆炸药,与他们同归于尽,但因他身穿学堂操衣,被警卫阻拦不准进站。吴越急中生智,去附近衣帽铺买了一套官差所穿戴的无顶官帽及布靴,化装成跟班模样才混入站内。0 N0 [& O$ |2 n( k" e7 z o4 L/ I
; n8 L9 Z; o7 ~, ]% _6 a 进站后未及歇气,吴越便直奔五大臣所在车厢而去。不料,他谎称载泽侍卫的身份被识破,为恐事情败露,吴越急忙从怀中取出炸药,用火柴燃着引信,准备把炸药向车厢内掷去。不曾想此刻列车已经发动,车厢砰然相撞,随着一阵剧烈震动,炸药.被震落在他的脚下,并且迅速爆炸。吴越当场壮烈牺牲,五大臣中的绍英伤了右股,端方、戴鸿慈受了轻伤,载泽在慌乱躲藏时擦破了头皮。车站一时大乱,负责掩护吴越撤退的杨笃生和张榕见事已至此,忙趁乱离去。
[ b2 m2 J3 v- j# y4 W* ^! s1 J
1912年5月26日,蔡元培在北京桐城试馆为吴越举行了追悼大会。
: n9 x. e4 @# u4 F! i' E5 V2 [$ n
! H) R& w" A6 e( |2 \ 今桐城市区老城内仍有吴越故居,尚有吴越后人居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