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5441
- 积分
- 5757
- 威望
- 2346
- 桐币
- 967
- 激情
- 3116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190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4-28
荣誉会员
- 积分
- 5757
鲜花( 8) 鸡蛋( 1)
|
发表于 2009-8-4 21: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ishu 于 2009-8-4 21:44 编辑 + J% x2 t! ]# N7 b8 z& q
' R3 z, c5 ~; a1 v% z; K8 x O(转帖) 说 桐 城
7 | ~! y2 G9 |! s. L
/ a! Z- }! M# |+ j+ ~6 [/ N" R( V5 A+ k q: }* J0 f2 M6 i+ r
% f! j7 v) S4 J0 ~5 l
夏、商、西周———桐城属扬州。
( Y- V! g& @, m2 p+ t$ o) I* Z8 B9 c0 C4 d2 M& _+ K7 \% w
春秋———为桐国,属楚,后属越。% a. @# ~& E. h! D
+ V% f0 T: F. ?' Z9 @7 E. S+ ^
战国———属楚。% Z% |' z. v, |6 n: F
6 g; j$ _$ L$ p0 k7 v8 n5 `1 y秦———秦分天下为四十部,桐城属九江郡。2 y! r& V6 [7 A6 u2 Q
) `: f* [. V/ h& F/ `2 E) c
西汉———属庐郡,《汉书.地理志》云:庐江郡领县十二,内有龙舒、枞阳二县。
: N; x' W8 C3 h; h8 d4 _1 b E( s0 j o
东汉———《为龙舒侯国,属庐江郡,隶属扬州刺史部。; L2 Q0 T9 J2 i8 y' _
1 B+ N& G& R- H4 W, t5 M
三国———为舒地。初属魏,后属吴。
& C5 M" D5 E( |" x/ i! U7 b) r) d" v! p( ~9 S/ I
西晋———复名为龙舒,属扬州庐江郡。) F( C6 I8 Q5 j" v& F5 e% V, X5 ~) ]
6 E$ C! P% X# A8 M2 F4 ?5 N, M! Y( H东晋———改龙舒为舒县,初属豫州庐江郡,继属豫州晋昌郡,后属豫州晋西郡。( Z/ _3 n( {: {* D
. ?5 q" K- W; a6 Z9 X* u0 X
南北朝———宋、齐改舒县为阳安县,后为吕亭左县,复为舒县,属庐江郡。梁、齐,改舒县为枞阳郡,同时恢复西汉枞阳县,先属南豫州,后属晋州,北齐时改为江州,周、陈,废枞阳郡,属晋西郡。$ h5 c( Z" w$ g
8 c4 L5 k, T9 X! H
隋———改枞阳县为同安县属熙州,大业三年(607)改属同安郡,大业九年筑同安故城于县郭东门外(今市治)。
( G( `) r; r5 e' u9 \2 U' o' _* Y+ z; K0 h$ e! C( _# ^! k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同安郡为舒州,同安县属舒州。天宝元年(742),复改为同安郡,至德二年(757)改同安县为桐城县,县名此始。* C# _: }2 B- S5 ~: m
- o* N+ i, j$ U: l5 o4 {
五代———属南唐舒州。
" o5 |) H( m$ A( E4 i8 s; l$ U5 ^' _, i) r/ m- D8 f
宋———北宋先舒州,后属德庆军。南宋先属安庆军,后属安庆府。
( M6 U. b5 B$ p1 p+ h+ C) ^- x4 V" |( |7 T5 r/ k3 I
明———先属江宁府,后属安庆府。' N5 D" }5 m5 n0 G3 v3 _
2 g* B- f! |7 k/ d3 x- R- n, K清———先属江南省安庆府,后属安徽省安庆府。
, J% {( l4 w, |6 M0 m% `' x5 ~+ O: h
6 m/ {! {+ ^) t4 B* S! G& M中华民国———初属安庆府,继属安庆道,后属安徽省第一行政察专员公署,抗战胜利后属安庆专署。5 ]1 O4 e# j/ p2 \
( F1 A; X* k+ P6 i! c$ y. t
中华人民共和国———先属皖北行政公署安庆专区,后皖北、皖南两行署合并,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属安徽省安庆行政公署,后属安庆市,现属省直辖市,暂由安庆代管。原桐城县疆域:东界无为、东南接贵池,南接怀宁,西接潜山,北界舒城。解放后,皖北行政公署划桐城东乡和南北乡相连地区为桐庐县(今枞阳县)。197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又划桐城大枫、罗塘、花山、杨桥四公社归安庆市管辖,独改罗塘公社鲟鱼大队为鲟鱼管理区(镇),仍属桐城。 {+ o# W0 A2 l$ T* c1 G' P
; e0 G( _/ U$ @) e& f' Z
桐枞一带引江控湖连山,鱼米之乡,该是适合生殖繁衍的处所,但是这种沿江过渡地带又是兵战之地。不知道,也许当初我们那地方正经归桐国,后被楚国灭了?那时候,纺织业不发达,打起仗来,小国连旗子怕都摇不起几面,也不过就几架牛车,一些粗制的弓箭铜戈,擂几下鼓,吆喝比划一阵,就结了,比社戏也壮烈不了多少。后来,到孙权跟曹阿瞒对峙时,就不一样了,吕蒙的水军驻到孔城,大小关、黄甲一线山上峰火台林立,都叫什么来着?--望曹尖,对不?三国两晋南北朝下来,中国人民十室九空,桐城也好不了。后来金南宋对立,又是兵荒之地。再到元明更替之交,元军加上徐寿春、陈友谅、朱洪武,几路大军,纵横驰骋,交相杀伐,桐城人丁枯竭,元气耗尽。明定天下后,只好由江西老表们填充过来。瓦屑坝该是多少迁客们的起始或集散之地吧。后来,明末张献忠攻桐城,不下而去,期间必有杀伤,但流寇所过,毕竟不如其盘踞地四川的杀戮之重 (当然流寇杀几多,清兵杀几多,是永远算不清了), 所以有湖广填四川,未再闻某地填桐城。据老人们说长毛跑反时,太平军占据安庆,桐枞地界也是湘淮军与太平军撕杀之所,人民死伤逃散亦多,事后也有些人口迁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