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914|回复: 3

[桐城文] 隔河犹听“十甲歌”

[复制链接]

73

主题

20

回帖

342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342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4-6-12 11: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隔河犹听“十甲歌”
9 @% y: {5 S: {) ]8 j: [% L8 u3 i4 K! ~% x- M# j2 B
文/若水庐6 s$ p! {; i2 v0 S! s% X
; w" y' M; P7 n$ G5 D* }! C3 F: ?) F
一甲咚咚锵,高跷带五猖。$ C) C* I% \8 E/ k2 I* s
二甲肯花钱,划出彩轮船。
1 v, Q* X+ }. H8 l% o三甲花样想,撑出玻璃伞。
5 v0 O0 |  N! h( N* G: j……% m$ F& ^6 {& F, p/ |0 P, `0 O! q
2 r' c( @  O& w$ K* A7 V
              ——《孔城十甲娱乐歌》& T/ L' A) M& s* S' l
5 N! A& B; p$ k3 Z8 S! {; }
这是一首旧时传唱于孔城河流域的俚曲,叫《十甲娱乐歌》,它记叙了生活于桐城古镇孔城老街居民于传统节日娱乐的场景,抒发了古镇土著市民的生活情调。假令逝去的时光可以复原,我们去追踪发生于半个多世纪前的某个场景:时间,民国年间的一个上元日;地点,孔城老街上街头;事件,灯会竞赛;扮演人,古镇十甲居民。3 G- D: K! P' l- z  y

1 A$ Q' `7 w' J: r/ o4 s听到或读到这首民间俗曲所歌唱的异彩纷呈的乡间美景,真让人心向往之。在中国的诗歌长廊里,《诗经•国风》中似曾有过这样的场景,中国绘画世界里,北宋张择端笔下《清明上河图》中也能寻觅到。而偏处江北一隅的白兔湖畔一个古镇,近世一百多年间真的有过多次这样赛艺大会。当年每逢上元日,在通往县城的都会桥头,孔城暮雪尚未消融,河堤上槐柳刚刚萌蘖,入夜时火树银花,焰火升腾,红男绿女,万头攒动。当时的桐城文人们不屑描绘这一景象,却被某位生意萧然的说唱艺人以浅词俚曲记了下来,传唱于桐梓晴岚之麓、菜子白兔湖滨,便是这首《十甲娱乐歌》了。
; e; n) A( }/ f: _$ j0 H- K) [! B: Y5 x6 {3 y- s& U% P
《十甲娱乐歌》里唱的是竞技赛艺、各领风骚的热闹场景,那些龙灯狮球、台阁高跷的节目是中国民间几千年来保留的节目,且花样不断翻新,它们是旧时农村一乡一镇节日里的拿手好戏。但这些传统花样在一镇之中每每汇演于保甲里弄,就与别处不一样了。一首民歌传录的不仅是一地乡风民俗,更重要的是,在这首民歌里还记载了一座古镇行政制度的历史变迁。- V: D/ A5 |) Y- y% F

0 P; h. T; ?4 V* b* l! @《十甲娱乐歌》里咏唱的“十甲”,只是六十年前的一个基层行政名称,但今人对于这一名词却颇为费猜。笔者不妨多一些赘语。“甲”作为中国封建社会里一个最底层社会组织,记录了中国从西周至民国年间三千年基层政治制度衍变的历史。江淮之间的一颗明珠,水乡孔城古镇就曾实行并保留了这一政治制度的历史印痕。
0 T5 O1 x- m5 P' Z$ |: b0 }( S, c1 q4 x6 J1 M2 ]
孔城古镇在白兔湖畔已静静地躺了近千年。古镇因兵事而兴建,因商旅而繁荣。古镇濒临的这片水域,远古之世,湖水漭漭,蒹葭苍苍,是鼋鼍鱼虾的世界。它的上游,桐城北境群峰耸峙,沟壑溪涧中浃渫汇聚,漫无际涯泛滥了不知多少年代。未知先有孔城河还是先有孔城镇,推想吴魏时期所筑的土城仅作屯兵御敌之用,那位胆识非凡的虎威将军吕子明何曾想到孙、曹两家偃旗息鼓之后,这土城竟成了桐城的一块安民之土。岁月嬗递,人烟渐稠起来,河水不再泛滥,帆船竟发,成为监酒之所在,又为漕运的支港、。后来商贾辐凑,就有了商行和街衢。元末兵争,桐人纷纷逃离,古镇成了一座空城,市廛繁华不再。明初的桐城,社会安定,一部份北徙的流民自鄱阳湖起航,卜居于孔城河边,人口渐渐多了起来,早先从江南迁来的刘氏祖先刘元勋卸甲归田,铸剑为梨,才又重新开垦了这片湖滨沃地。一时又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明初桐城区划析合,改东南西北四乡为五乡五镇,孔城居其一。& ?2 P$ A! a- @2 F

: q; i$ k2 {, V; s4 n孔城镇名称由来、建城历史、兴废沿革等围绕一座古镇所反映出的历史文化一直模糊不清。当地的文史专家就此问题各执一端,但终究找不出证据作支撑。直到近年一个叫中坤的旅游开发公司慧眼识珠,涤去尘灰,这座古镇作了一次妆扮,世人又能重睹她的芳容。一度被水泥石灰抹平的那镶嵌在粉墙上的图文,因古镇开发修缮,也得以重见天日,街衢曲巷又见许多泥封过的那些斑驳的商行、店号,作为某一时期行政组织的“一甲”、“十甲”那新镌的石额,又重新镶嵌在各“甲”的关口,老街的居民带挂在嘴边的所谓某家住某“甲”的界址终于也明晰可认了。3 `4 `0 B( i' k' q) [( [1 w

7 T( |! _8 t/ ]0 m' ^; w稽考中国的的保甲制度,始于西周,《周礼》上“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是保甲制度最初雏形,秦汉时期保甲制度基本定型,到了两宋 正式确立和实施保甲制度,明清时期,保甲制度更加严密完备。以往研究这一制度的学者,将保甲的涵义定为刑教合一。而保甲制度的真正复兴和全面推行肇始于民国,但它的广泛推行已失去了其历史意义,成为农村共同担保、整肃秩序的手段和工具。民国21年(1932),国民党根据当时政情改自治区为自卫区,推行保甲制。安徽省是当时国民党划定的“赤匪”最为猖獗的省份之一,在当时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内,鄂豫皖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一块红色区域,又当东西南北交通咽喉,严重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是国民党反复投入大量兵力“围剿”的一个主要目标。民国21年(1932),遵照国民党三省“剿匪总部”所颁《剿匪区内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安徽省开始实行保甲制。到民国22年(1933),全省编为361789甲。桐城县自民国23(1934)年实行联保制,全县9区共编236联保、1579保、15789甲。民国24年改编保甲,全县由9区并为5区,计编149联保、885保、8433甲。全县设四区,其第二区署设于孔城,编合组30联保、206保、2075甲,孔城老街十甲就在其中。保甲区住户,以十户为一牌,设牌长一人,受甲长监督指挥;十牌为一甲,设甲长一人,受保长之监督指挥;十甲为一保,设保长一人,受区长副区长之监督指挥,各负责办理范围内保甲事宜。牌、甲、保长由区长于该牌甲主户中遴选,报县复核复任。各住户编制牌甲前先进行调查户口造册,按次序编排。保户须常时操练及放哨,每甲每月会操两次,每区每月会操一次,并与邻近各区会哨一次。- }# {4 o0 m+ R" Y) y+ P
$ U0 _* h1 G; [" X. Y
1949年2月,桐城解放,基层政权初袭保甲制。1949年11月废保甲。: X% `# m2 P* W" q

7 v2 h0 ?8 u2 c0 L) ^1 m! i罗列了上述的这些史料,是想对今天的读者介绍一下保甲制度产生、衍变及其大力推行的一个概况,以及孔城古镇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曾经有过叫“甲”的街道组织,以及在这一特定时期每“甲”里居民生活的时代背景。弄清了“甲”的由来,就知道为何称《十甲歌》了。保甲制度的废止,宣告了一个旧政权的结束。这一行政制度施行了一个时期,利弊如何,百姓不愿多想,历史的长河里,时刻都在发生新的故事,时刻都在积淀着历史文化。政治制度是因社会变革而生成,它是政治家思考的结果,大凡社会长治久安,行政制度会相动荡沿持续久远些;而行政制度多变则反映了一个时期社会的变革与频繁动荡。生活在底层社会的老百姓不愿看到城头不断地变幻着王旗,而希望海晏河清,常年做着天下承平、安居乐业的美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年成,杀猪宰豚,腊酒醇香,街头晒场就耍起了狮子舞、挂起了太平灯,直到高潮时两军对垒,男女对唱、调侃戏耍,非置对方于难堪境地,博得千百人的笑声,这就是市井居民或村舍农家的欢乐所在。即使像国民党时期以自卫名义,编组实行保甲联防,社会不安,灾难频至,老百姓面呈菜色、勒紧腰带也要在节庆气氛里寻快乐,以表达自已乐天知命的生命情调,中国传统文化因子也大都依靠这种欢娱的形式得以保存,成为民族的记忆,甚至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甲歌》及其所记叙的民间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千万种传统非物质文化表现形式之一,在曲折多难的中华历史进程中愈废愈兴,保存至今。( m3 p6 w6 u! V

. z( f5 i$ g( i- {1 C4 u《十甲娱乐歌》最早的创作人在清末或更早些年代,但那时不称“十甲歌”,歌中只是对孔城河一带民间节庆乐舞的简单记述,这首俚曲定型应该在民国推行保甲制度后,它的传唱人和采录者于凄风苦雨的旧时代,同老街居民一起经受了民国时期历史风云跌宕,亲历了正义力量与邪恶势力的较量,目睹了“赤匪”的爱民与胥吏的狡狯。《十甲娱乐歌》里所描绘的欢愉场面,最初是老街居民身处乱世、苦中作乐,或对某年五谷丰登后的庆贺;或向上苍传达不遭遇洪灾虫害侵扰的祈祷;抑或是对某商行生意兴隆的喝彩。更为可信的是,1949年,天翻地覆,新政权诞生,万民欢呼。于是老街的青壮年又翻出了行头,扎起了彩船,练习起多年不用的绝艺,于正月十五月圆之夜,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灯会比赛。这便有本文开头 一、二、三甲青年男女各呈绝艺的欢腾场面。正当千人喝彩之时,从“四甲”到“十甲”便依次上场了,请看:
$ m' z4 ]( Q  U1 c8 f, u( y, \) \四甲人多出,抬出十二属。2 v- _  q# [% t) r8 P2 V
五甲个个行,舞出一条龙。
' N7 P4 U( Y" e2 y  p- J六甲人有才,纸神扎上街。: ^: I9 B, W# ^" j
七甲跟得紧,狮子满地滚。
- V# ^; J; T: Y" u9 C* v* b3 }# v+ B1 U4 h: V
   《十甲娱乐歌》是历来传唱人的口语表述。它的名称似乎叫“十甲赛艺歌”更为贴切。“十甲”早已成为中国社会特殊历史时期的一个行政组织的名称,歌中所咏唱的汉民族传统技艺也濒临失传。今天,我们可设想再作一次场景模拟,复原这一保存在桐城城乡耄耋老人心中的记忆片断:时间,下一个桐城文化节;地点,孔城老街旅游服务中心广场;节目,六十余年前曾经唤醒过孔城河两岸村民梦境的,有关高跷、龙灯、纸神、太平灯那些炫目多彩的民间艺术:
, o  Q2 H( e# H+ M7 `8 r八甲喜欢俏,抬出大花轿。* l- g0 a9 R6 @1 w! i+ g0 ]/ G
九甲不示弱,悠秋加台阁。
  ?6 s8 ^  ?4 I& z: T十甲锵咚咚,演上太平灯。& m3 x) J4 V% v
甲甲艺齐上,长街胜天堂。& ^: u: [% }/ x/ U& X+ w$ ^+ C, f
一切如能遂愿,来年的春正月,孔城河两岸,呈现的将是一幅多么美妙的新农村生活画卷啊!) g; a8 }; k, r9 b# z

1 m% O# ^% K7 Q! t) s  z5 U               写于2014年国际劳动节后一日  ' E5 M3 S. B; H( [% m* G
& L" ~# p5 D4 I, x) f2 h
参考书目 :
! @# j/ j; ?2 d% k; G' M闻钧天         《中国保甲制度》2 N2 N5 [) z6 T6 E
冉绵惠  李慧宇 《民国时期保甲制度研究》
% ~0 V/ a- {+ Z6 l5 C# o《桐城县志》
' C1 j* S( L7 \" l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82

主题

1111

回帖

1929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929
鲜花(6) 鸡蛋(1)
发表于 2014-6-12 14: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首《十甲歌》唱出了古镇孔城昔日的生活画卷,楼主的这篇文章让我们又更多的了解了孔城独特的甲文化,道出了超越千年的历史。
2 D0 V0 r0 S% n! B5 M9 {; x: E
% w0 }2 S) ~% n  u楼主有心了!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73

主题

20

回帖

342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342
鲜花(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17: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六脉神剑先生关注.多指正!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

主题

1136

回帖

193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935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4-7-5 17: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甲歌是我们小时候经常听老人哼小调儿的,通过楼主的阐述,让外界人们更加了解孔城了。赞!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