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90|回复: 0

[桐城史] “啖椒堂”及其“三都馆”释考

[复制链接]

73

主题

20

回帖

342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342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4-6-30 08: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啖椒堂”及其“三都馆”释考
) Z, Y4 Q2 [; n7 \8 ^2 [
若水庐

' a+ {, T, k# F+ P+ a! i# f( T7 a3 X
“啖椒堂”是明代左佥都御史、桐城左光斗故居正厅。其所处何地,历来坊间持论不一。近阅有关史料,以为左氏“啖椒堂”应在桐城老城区。" P0 [+ c2 Z& A. H- g' k' {

( T3 M8 r; G! ?# T一、关于“啖椒堂”的涵义。左光斗一生清直刚正,生前尤敬重当朝名臣杨椒山。杨椒山名继盛,官至兵部员外郎,是嘉靖时著名谏臣,因参劾权奸严嵩,被诬下狱屡受酷刑致死。左光斗一生仰慕杨椒山,死时亦如杨氏一样壮烈。关于左氏正厅为何名“啖椒”,左光斗的女婿、方大铉之子方文在其《啖椒堂》诗中有明确叙述。他初登“啖椒堂”时年方六岁:
! r' C  \2 v/ i% x) g“我昔登兹堂,总角六龄耳。先君官司农,少保尚御史,老友结重姻,拜谒携小子。”
7 i: i; D) B/ J方文少年倜傥超群,在左家正厅之上诵杜工部《秋兴八首》,每歌一篇,倾一卮酒,其故事就发生在那次。
! k5 e, e5 Z, u' e; x“未几珰祸作,果见泰山圯。合族田俱卖,此堂幸未毁。”左光斗被害后,官府抄家、族人析产时,请来桐城时贤、读书人姚康。姚康字休那,是左光斗、方大铉的执友、姻亲,是方文的前辈及师长。姚康先生对左氏族人说了一番慷慨激昂之语,他说:左公素来敬仰椒山先生,构珰祸归家后,誓以身殉节,思虑亲老年高不忍弃去,命优人演《椒山记》(《鸣凤记》)以试父意。古云“贪名之甚,如同饮食”。“啖名”之谓,意为好名,所以我将此堂颜之曰“啖椒”。于是当场挥毫写下了《广啖椒为左母袁太宜人寿》一文,以表彰左氏一族芳规懿行。此为“啖椒堂”的来历。
/ M& f* r8 ]/ _/ a* W4 R/ \& `. p7 X6 D8 G% K. L5 C
3 P: G4 o1 `( y! M4 w
二、关于“啖椒堂”所在地。“啖椒堂”是左光斗家族生活中重要活动场所。建于何时,不得详考。应是左光斗父亲从枞阳乡下迁至县城以后所构。其堂在县城内,应该不是妄测。* e3 a) f. [. F2 Y# F$ n* X( w
首先,有方文的《啖椒堂》诗为证:自从左家罹难后,方文很少来岳母家。顺治十年癸巳,秋风凉雨之季,四十二岁的方文经年游历后回到桐城,又一次来到“啖椒堂”。这次他是来看望舅弟左国材,并应国材之请为“啖椒堂”作文以志。“今秋风雨凉,入城聊访尔”。“尔”即左国材。此诗是方文为“左四子厚作”,“左四”国材是左光斗第四子字子厚,其它三子依序为国柱、国棅、国林。“偶来啖椒堂,把酒笑相视。”此四句可读为“入城来到啖椒堂”。“城”应指桐城县城,非指左氏祖居地桐城大宥乡横埠。
9 }4 Q( C5 e- ^+ S0 d% D3 X: Z+ X其次,戴名世《左忠毅公传》写到左光斗遭缇骑逮捕一节,也可证明左氏故居在县城。
0 m5 w6 o4 _- y5 Q7 a“忠贤矫旨,遣缇逮光斗、涟入京考鞠。缇骑至桐,光斗泣语诸弟曰:‘父母老矣,吾何以为别?’家人环泣,生祭县中。”- j& `0 O  F  T, ?+ t( i" I
文内所指“县中”应指桐城县城无疑。: L' a# h* S1 U, @* j/ r
又《左忠毅公传》:“槛车出郭,县人拥马首号泣,焚香拜北阙……”。“郭”,外城的墙。此处应指桐城县城外,大概不会指枞阳镇或它处。可见忠毅公最后一次诀别桐城,是从县城故居走向京城的。
5 x4 r! I) o# S& j5 _. ^* R5 f
- y+ b' }% E1 h: J; K6 q
8 ]& M  D: F8 V) [) g三、关于左氏在城别业。除“啖椒堂”外,忠毅公在县城还有别业一处,名“三都馆”。这是左氏一族在城区生活的另一处所。康熙六十年《安庆府志·地理志·名胜》载“‘三都馆’,左忠毅公光斗别业,今名‘抱蜀堂’”。《道光续修桐城县志》亦有同样的记载。但二志乘均未载明”三都馆”位于何地及来由。读钱澄之先生《田间文集》方才释然。田间先生《抱蜀堂记》谓:+ _" H- p9 S0 o
“左忠毅公初起家时,即有别业曰“三都馆”。取君家太冲(左思)《三都赋》题以为名也。馆当龙眠山口,去城不数里,公休沐之暇,时时读书其中。忠毅公身陷囹圄仍牵挂龙眠山读书之所是否罹毁:“龙眠亦鬻乎”?( G# M0 w8 p5 b6 |: c- o
“三都馆”为何又称“抱蜀堂”呢?忠毅公罹祸后,朝廷“悬赃”二万,责抚、按严追,长子国柱就狱,县令陈赞化与安庐道彭同心调护,征“赃”令急促不断。变产不及千余两,左氏诸兄弟田宅尽变卖,(马其昶《左忠毅公年谱定本》),唯“啖椒堂”与“三都馆”得以保留。析产时“三都馆”归属第二子左国棅名下。可惜明末遭兵燹,“向时行吟坐啸之处,悉化为墟莽,无有存者”。左国棅不忘父志,谋划重修,终因财力不给,仅复修了三分之一规模。姚康休那先生榜其颜曰“蜀厂(庵)”,取“蜀”为“三都”中仅其一之意。田间先生又易署,名“抱蜀堂”。
9 p' ?7 \+ g6 O+ g4 }% N据《抱蜀堂记》所释,“抱蜀”之“蜀”另有寓意。“抱蜀”源于管子“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一语。“蜀”,石鼓文省形从声作“獨”。今《汉语大字典》:“蜀者,獨”。姚休那先生据此以“蜀”辗转训解为“獨”,勉励左氏仲子学问宜深入一门;而田间先生则取以“蜀”为于天下之事有自己“独见”之意。再引申为君子修已“慎独”、“自慊”。
" }- A9 f+ t# Q4 e& Z忠毅公季子左国材在三都馆附近后山半岭也筑有茅舍三间曰“越巢,”取上古生民巢居穴处之意,茅屋清寒,勉其子女勤学苦读。忠毅公叔子左国林于龙眠山中还建有“怀西楼”。“越巢”、“怀西楼”皆茅舍竹蓠,远非高门敞轩。- C5 W( Q$ Y& r" v3 r$ ^( f
综上辑考。以“啖椒堂”、“三都馆”等左氏家产所在,证明左光斗生前在桐城的起居、研读之所主要在城内、郭外。
6 b# Q& F( Q" E0 {$ B3 x
6 U  g" `+ Z" g& q* X; N
$ |& j$ H* ]) D四、甄误。《桐城文物志》解释“啖椒堂”之名,谓“不趋权贵,嫉恶如仇。因此名其故居,曰‘啖椒堂’” 。此说过于肤浅。) W3 m* J$ Q! k1 T" A. Y1 G
散见于县志、互联网等有关资料介绍“啖椒堂”时,都说左光斗父亲自桐城乡下迁至县城“啖椒堂”。此说欠准确。左光斗父亲左出颖,号碧衢,少年屡试不偶,治家不务纤啬,不胜其劳。三子左光前弃科举之业以家督自任,左出颖得以优闲自乐,常与亲朋诗酒酬唱。诸昆弟读书,光前耕耨,女眷纺绩,家资渐裕,后来才有了县城中的一份产业。左氏一家迁至城里后,居有数十年。忠毅殁后,左父碧衢先生遽然谢世。方文《啖椒堂诗》:“ 旧庐分仲季  ”分家时还没有“啖椒堂”之称,姚康先生为其厅题名在左氏兄弟析产之后。所以左氏故居的正厅,是左光斗殉节后以才可以称“啖椒”的。2 b5 `" \! A7 \% A

# g6 L/ m) k; {6 k4 }: B7 Z, s
9 F4 u) @: w; I2 H
7 O/ ?- ?$ P  n0 R: m8 A& x! c( [( u' I0 m" U) a9 J8 ?( f. k" \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