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 修 桐 城 廊 橋 記 若水庐 桐邑舊城依山帶水,戴子1稱:“山區水聚,風氣完密”蓋此之謂歟?龍眠河水自大山千溝萬壑泬2出,浹渫3漫無際涯,然斯水遇秋冬則幾為乾涸,逢春夏則洪水浸漫。清文和公建良弼橋以便行旅往來。洎乎近世始有龍眠橋與之並立,然斯橋多為車行,行人過往,避讓躲閃,事故頻生。矧4河之下游居民益增,欲來往東西,非繞道不能通達於彼此。乃有好義者,于舊城向陽門外河灘砂礫之上,搭落水橋俾民免于涉水。惜遇山洪沖決,陋橋或為淹沒,或被毀圮,故過往行人若逢漲汛,望水卻步,冀有新橋利民通行。 公元二00四年,岁在癸未。市政府尊崇民願,修正城市規劃,於藍圖之上圈點民意。或曰:“高樓通衢可顯政績,一橋事小,枉費心力。”答曰:“不然。使一橋飛渡,行人皆可蔽陰擋雨、老少納涼娛詠,何樂而不為?”市领导親身勘察,審圖督工。自設計至通行,一年又四月訖功,命曰“廊橋”。蓋取“廊庇風雨,護佑百姓”之意。橋長約一百四一公尺,寬約八公尺有奇。橋通之日,眾相爭睹:斯橋也,廊階徘徊,簷牙淩風;目注良弼,心凝古城;朝接絪縕淹冉,夕被霓虹繽紛。乃今日市區之大觀也。 夫為官者,以一人之私慮,邀功於上,是謂權為己所欲;以萬民之公權,遂百姓之眾願,是謂權為民所用。一橋之舉,遠不及營造土木之大功,然使隳一園便于當世,修一橋利在千秋,孰利孰害,自有公論。吾桐歷來多賢達循吏,築路建橋代不乏人,民多稱譽。当今政府堪可併歟? 橋竣八年矣,民念其功,惜無碑匾以志,諸友屬吾作記,吾心高識淺有忝斯文,僅羅列事件以記。癸巳溽暑于若水廬。 注釋: 1戴子,即先賢戴名世。其《巢青閣集序》稱錢塘形勝“山區水聚,風氣完密”。此處借用,意為吾鄉亦然。 2泬 水從洞穴中奔瀉出來。 3浹渫 水流貌。 4矧 況且。
1 d" x: e) k& N8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