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竹笑山人 于 2015-11-27 09:23 编辑 # I. B) h+ A/ L, ~! q2 T
& Q% o! A" K: w1 h童自澄,字定夫。万历间布衣。初见张甑山①,即毅然志学。家贫不事生产,尝自言曰:『泰州起布衣②,为余姚高足,彼丈夫也。』遂交四方讲学之士,弟子弥③众。建辅仁会馆于枞阳以处之。颜其所居曰『静斋』。终日坐卧其中,著述自乐。五历县尹④,皆表其庐。年八十四卒。
2 Y7 ?- J4 C1 q3 r) c1 z4 k+ i
- C. p: O G# R, ~+ z ①张绪,字无意,别号甑山。湖北汉川人。桐城教谕。学者称为甑山先生。有传载:《桐城志·名宦》。 ②粗布衣服。旧常称平民。 ③满,遍。 ④一县的长官。唐宋时多指县令。
b1 H T' i' j) p: j赵鸿赐。大中丞①釴长子。万历间为太学生②。性笃孝。中丞立祠堂,置祭田,鸿赐之力居多。好读书,淹贯六籍③,旁及④百家。师事⑤耿天台、张甑山两先生。与焦漪园、管东溟等,称高弟。又从罗明德先生游,因开宜秘洞会。延集⑥多士,为陋巷会戒约⑦,衍新建良知⑧之旨。桐川⑨之士,奉为典型。年七十有四。所著有《海鸥吟》、《无甚高论》、《跪石斋稿》学者称枞江先生。子:士先。. `5 d. @9 V" I. R
9 t+ s' q0 x$ \2 f7 z
①汉代御史大夫下设两丞,一称御史丞,一称中丞。中丞居殿中,故以为名。东汉以后,以中丞为御史台长官。明清时用作对巡抚的称呼。 ②中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汉武帝时开始设立。魏晋到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③也称『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六经皆史。 ④连带涉及;遍及。 ⑤谓拜某人为师或以师礼相待。 ⑥引进,请;聚合。 ⑦如戒约束。 ⑧儒家指天赋的道德观念: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⑨百几年前老桐城的故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