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竹笑山人 于 2015-11-27 10:31 编辑
1 |: H% `: C) T9 ~8 t4 A+ P- ]) M1 }
齐鼎名,字调宇。观察之鸾孙。聪慧赡博,为时所重。所著有《史略》五十卷,因乱散佚,士林惜之。) K+ b' x$ |/ |
: w d, [+ n: ~. w, s& s0 Q齐心孝,字君求。万历壬子,举南闱第三。天启壬戌成进士,选翰林庶吉士①。与黄道周、倪元璐齐名。累迁翰林编修②。卒于官。所著诗文若干卷。 c. K9 }: |6 U1 J8 a. j2 I
) n1 F! y1 B8 n. [" c! V①明﹑清官名。明初有六科庶吉士。洪武十八年使进士观政于诸司,练习办事。其在翰林院﹑承敕监等近衙门者,采《书》『庶常吉士』之义,俱改称为庶吉士。永乐后专属翰林院,选进士文学优等及善书者为之。三年后举行考试,成绩优良者分别授以编修﹑检讨等职;其余则为给事中﹑御史,或出为州县官,谓之『散馆』明代重翰林,天顺后非翰林不入阁,因而庶吉士始进之时,已群目为储相。清沿明制,于翰林院设庶常馆,掌教习庶吉士事。庶吉士又通称『庶常』 ②官名。宋代有史馆编修。明清属翰林院,位次修撰,与修撰﹑检讨同为史官。
( l$ s1 P$ U' v0 e, Q
- ^4 s, C+ A& [* J倪嘉善,字受之。太仆应眷四子。天启壬戌进士,授庶常,迁北雍司业①。己巳,毅宗幸太学,命坐讲易,宠遇有加。癸酉,主试北闱②,文风丕变,以得人称。晋经筵日讲官③,启沃劳瘁以谕德④,病卒于京邸。- Z3 O/ v* |: D1 J' t s
' F) a% {7 W! b5 d) y5 P# m
①北雍:『北雍』一词是明朝首都北迁后产生的,因为当时在北京、南京分别都设立了国子监,于是设在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北监』或『北雍』而设在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南监』或『南雍』;司业:学官名。隋以后国子监置司业,为监内的副长官,协助祭酒,掌儒学训导之政。 ②明的会试(礼部试、礼闱)从仁宗洪熙元年(1425)起,南人、北人分房取中,规定录取名额中,南人占十分之六,北人十分之四,称为南闱、北闱。宣德、正统间,又是分南、北、中闱,每百人之中,南取五十五名,北取三十五名,中取十名。又北京的顺天乡试贡院,亦称北闱;南京的应天乡试贡院称南闱。清亦称顺天乡试为北闱,江南乡试为南闱。 ③经筵为皇帝听讲书史之处,宋代凡侍读、侍讲学士等官均称经筵官。明清定制,侍读、侍讲学士等为翰林院职官之名称,因以实际进讲之官为经筵讲官,由翰林出身之大臣兼充。 ④官名。掌侍从赞谕,职比常侍,始置于唐,至清废。
1 N3 O8 M( E! u. Y8 z5 S) j鲍锺元,字太轮。崇祯间贡士。博极群书,授溧阳训导。甄拔①后进,俱彬彬有起色。寻升山东学博②,卒著书数万言,深明天人理数。里人姚康为之序。
0 ?0 f+ I4 w1 ~; P; U) w3 [
+ @% I% O0 S% d
①考察并提拔。 ②唐制,府郡置经学博士各一人,掌以五经教授学生。后泛称学官为学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