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07|回复: 1

[桐城史] 闲话桐城古城门

[复制链接]

73

主题

20

回帖

342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342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5-1-5 08: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林泉高致 于 2015-1-8 08:13 编辑
! A7 e" c3 m' h" w2 r- O$ L  j  H2 l7 x
闲话桐城古城门

. m' U+ n" m4 d' y# }
若水庐
& X6 O: V, v) G3 j9 _5 i7 y
明万历以前,桐城古城有四处城门,分别为:东“宾阳”、西“阳和”、南“贞兑”、北“龙眠”。万历丙子重建城墙,规模与规制有了扩大与提高。古城的门楼有六处,名称有了变化:东曰“东作”、西曰“西成”、南曰“南薰”、北曰“北拱”四正门,另有东南“向阳”、西北“宜民”二偏门。皆有寓意。这里说说万历以后的六处城门。
先说“东作”和“西成”两门。
东作门。繁体“東”,从日在木中。本义指东方,日出的方向。《说文》:“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古代五行称东方为“木”。神话传说的“东皇”为司春之神,故“东作”指春耕,也乏指春季农作物。
明清时桐城一邑有“七省通衢”、“两江剧邑”之美称,所谓“剧邑”,有“政务繁剧,耕稼兹繁”的意思,中国农耕社会,农事为先,上至帝王下至庶民皆崇尚以农为本。历代朝廷都将祭祀“先农(神农氏)”定为的一种礼制。关于“东作”一词,最早见诸《尚书·尧典》:“寅宾出日,平秩东作。” 唐代孔颖达解释 :“岁起於东,而始就耕,谓之东作。”此处“东作”,即春耕的代称。又如历代诗歌中咏及春耕皆以“东作”相谓,唐 李白 《赠从弟冽》诗有“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犂。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之句; 清 朱彝尊《御试省耕诗二十韵》:“西畴一以望,东作此时偕。”这些都是指春耕。
至于何以“东作”一词作为一城之首门的名称,恐怕与古代“劝农”有关,劝农,指朝廷嘉勉地方官员,引导群僚及百姓依据季节,及时耕作。这是汉代以来地方官员的职责,晋代更是上级考察地方官员政绩的一项首要内容。东汉蔡邕曾作《考城县颂》:“劝兹穑民,东作是营,农桑之业,为国之经。”这里东作泛指农桑之事。西晋束皙《劝农赋》:“惟百里之置吏,和区别有异曹;考治民之贱职,美莫当乎劝农。”将重视农耕的思想融入一座庄严的城门,可见建成者与官吏的用心了。
西成门  了解“东作”,便知道“西成”了。
一年劳作,到秋天庄稼已熟,农事告成。“西成”一词出自《尚书·尧典》“平秩西成”, 与“平秩东作”相对应。“平秩”,平均次序,不违农时的意思。孔颖达解释为:“秋位在西,於时万物成熟。”秋位在西乃五行之说,五行有五方,即:木为东方,火为南方,金为西方,水为北方,土为中央。其中处西方之“金”有“安定,收敛”之意。所以孔颖达说“万物成熟。”
“东作”与“西成”,统而言之,就是今天所说的春种秋收。至于何以绕了一大圈子,这是古人的哲学思维,遇事要寻个根本,无一事没有来历。何况造城乃一邑大事,更要慎之又慎。
南薰门 再说“ 南薰门 ”。
南方在八卦中为“离”,五行属“火”。 南薰,亦作“ 南熏 ”。相传虞舜曾作《南风》歌,歌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前一句,薰,温和的样子;愠,作“怒”、“怨”解,心有所郁结之意。古代统治者虽提倡仁政,但免不了生民涂炭,有两种情形,一是人为的兵祸、征敛,二是自然灾害。虞舜作《南风》歌有劝讽之意,告诫为政者当以仁德来消弭加上百姓头上的祸患,不要加重黎民的负担,使天下苍生有辗转沟壑,朝不保夕之虞。历来论者以为,《南风》之歌,即赞颂“南风”煦育万物、播福万民的恩泽之歌。这里的“南风”比喻统治者体恤人民的困苦和仁者的天下情怀。历代文人题咏楼台亭阁,都免不了以“南熏”喻君王之泽和万物滋长的丰年景象。如唐代陆龟蒙 《杂讽》诗之五:“永播南熏音,垂之万年耳。”即指沐浴浩荡皇恩。唐代邬载 《送萧颖士赴东府得君字》诗:“和风媚东郊,时物滋南薰。”则指南风吹拂,万物欣荣之象。
桐城古城门正南为龙眠河流域,平畴万顷,远可眺西南莱子湖一带河湖水域,是桐城的天然粮仓。修城者以“南薰”命名正南门,祈盼万物生长,丰年长在,反映了老百姓的心愿。
北拱门 “北拱”一词,语出《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中国各地城门多以“拱北”、“北拱”、“拱极”命名。古代天文学以北极星为中心,众星皆环而拱之。具体到社会政治,借以譬喻德治天下,就能得到万民拥戴,四方咸来归附。一郡一县建立一城之门,以“北拱”一词来命名,揣测应有两重意义:其一,桐城为安庆郡之拱卫,广之又为皇都之卫星,因明代京师在北京,桐城撮尔小城在其南,居城向北遥望京都,其喻意不言自明。其二,一县之治,德为根本。《尚书· 康诰》提出“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论语》提出“为政以德”,到唐代初年制定的一系列《唐律》时最终确定了“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德治方略,历代尊崇不变。桐城城门名为“北拱”,化用《论语》德如北辰的寓意,昭示乡人,为官者应修身、勤政,德主刑辅,以道德感化一方。
桐城古城除四处正门外,还有两处偏门,即“向阳门”和“宜民门”。
向阳门  向阳门在古城古城东南隅。东南方在五行中介与木与火之间,木生火,五行相生,火既能焚化万物,也能使万物发生变化。“向阳”,指朝着太阳。晋代潘岳有《闲居赋》一诗:其名句“主人帝城东畔住,一花一木都向阳”,咏及主人所居的庭院一草一本的勃勃生机。以向阳命城门,希望一邑生机无限,百姓福泽绵长。但在封建士大夫心里,面对太阳,如沐天恩,恐怕才是这座城门命名的真正意义。
宜民门  宜民门在桐城古城西北隅。西北方在五行中介与金与水之间,金生水,五行相生。“宜民”一词取自《诗·大雅·假乐》篇中“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於天”之意。历代朝廷对地方官员考绩,都以“安静宜民”为要,这是实施德政的重要内容。从道光年间的桐城城池《内外街道图》看,北拱门居正北,在今北大街方向,傍倚跳吕台高陂,而城内通往北境的要道在城池偏西,即今仙姑井,正北的北拱门端凝正南与南薰门在一中轴线上,不能偏。于是另开辟宜民门,内外彼此通达,真正方便了出入。体现造城者以人为本,使民安辑的理念。

6 B. c0 {2 {, g& W( j
写于201

' s+ ~- J) w: x' \* q2 c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

主题

52

回帖

53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53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5-1-8 11: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东作西成,甚好!
[MARQUEE]龙眠钟气,代起人豪[/COLOR][/MARQUE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