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 g# t* h0 w
“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军八年之间进行了22次正面战场的大会战。抗日战争上的22次大会战,是中华民族用鲜血书写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用生命谱写的壮歌。 # Q& h) [5 i0 n 8 A) l9 K; ~$ U; K2 m6 X5 Z1 D$ g6 H
1.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5 l5 t7 y [( S+ \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冯玉祥、顾祝同、陈诚、张治中 0 C- ?+ a: g; |“八一三”淞沪会战中日双方投入了将近100万的兵力,这次战役迫使日军三易主帅,战前日本曾嚣张的说,三个月可以灭亡中国,结果光在上海战场就打了三个月,虽然日本取得了胜利,但是也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此战日军伤亡5万余人。中国军民浴血苦战,在付出了330000多人的损失后,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1 X/ E* F4 {/ w( }, B/ f# S
5 W! k( z' e6 M6 F3 P1 _; a/ D
) o% G$ \4 j% H2.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 Y W- x$ V- V6 D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唐生智、孙元良、宋希濂 : n. ^' ]% v& v$ m) M0 M淞沪会战后,日军迅速进攻中国首都南京。由于国军此时兵力凋零,退守绝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围撤退。日军进入南京后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南京大屠杀。残酷杀害中国军民30万余人。 - Q( j0 P$ z. x& r5 p, R/ F* o* J {! T
; C9 L' h% w! ]+ v
3.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8日)8 n5 z9 m ?$ \& z! f) X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阎锡山、卫立煌、孙连仲、傅作义、郝梦龄(殉国)、王靖国 5 y2 N( p6 H/ M' L$ ?- u" x1937年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此时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其中忻口战役大量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牵制了日军沿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南下的作战行动,忻口战役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 * \9 A5 b% ~! w7 ^ p 5 h w, v0 U' X( F4.徐州会战(1938年1月4日~5月21日)4 w* R, q8 Y. e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李宗仁、孙连仲、汤恩伯、张自忠、庞炳勋、王铭章(殉国) . R1 O9 d- [* u- l9 o# p徐州会战包括滕县血战、临沂之战、台儿庄大捷和徐州突围4部分。川军打的滕县血战,为台儿庄布阵争取了两天时间。张自忠指挥的临沂大战,粉碎了日军两路夹击台儿庄的计划。台儿庄大战重伤了日军的2个王牌军。李宗仁搞的空城计,让日军想在徐州歼灭国军70万主力的计划落空,日军未能消灭中国军队主力。国军的防御作战和主动转移为此后的武汉保卫战赢得了4至5个月的时间。其中台儿庄大捷消灭日军1万余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m! j) n7 j4 Q1 r+ J$ p% e4 Z$ f% D
徐州大突围是我国抗战史上光辉的一笔。它使敌人的战略企图彻底破灭,为我国后来长江方面的抗战保存了精锐力量,对后来长江方面的持久战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可以说,从台儿庄大捷到徐州的大突围,是蒋介石整饬军纪、扎稳阵脚之后,砍出的漂亮的两板斧。 8 `# l7 k9 b. S7 K1 O* M0 l! ]( E/ r
^! E/ ~" G V, }5.兰封会战(1938年5月21日~6月)+ _1 d. W" Q9 [( U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程潜、薛岳、邱清泉、桂永清、宋希濂、杜聿明、龙慕韩(因战斗不力而枪毙) 0 p& K. D' Q% F K( ^& l8 j5 A兰封会战是日军为配合徐州会战,切断徐州中国军队之西面退路和阻止第一战区军队增援徐州,和中国军队发生的一场会战。这会战演发成了武汉会战的序幕。 ( h+ F; Y! p+ X/ E) Z" |3 V3 e兰封会战对日军来讲是败仗,如果土肥原在5月18日转向商丘,估计日军能够提前一个星期占领商丘。一个精锐的常设师团加上一个重炮旅团,将对从徐州战场后撤的中国军队造成很大威胁。而且日军第16师团和第3、13混成旅团可以全力截击后撤的中国军队,而不是去救援土肥原。: z7 ~6 m% }: |/ `! e* N6 S; _
由于在这次会战中,国民党将领龙慕韩作战不力被处决,成为抗战中第一个被处决的蒋介石中央嫡系将领。3 C% w+ m( y% o5 J/ \, t
6.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 i3 n0 R" e/ O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陈诚、白崇禧、薛岳、张发奎、孙连仲、王耀武、张灵甫、黄维、商震、池峰城、李延年、杜聿明、关麟征、郑洞国$ Q# q( T( D+ h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其中在万家岭一带,日军4个团被全歼,史称万家岭大捷。1 u; O3 p* M( d# g9 z8 { @
中国空军与敌激战,取得重大战果,共击落日机62架,炸毁日机16架,炸沉日军舰艇23艘,有力支援了地面部队作战。中国海军在长江上也进行了激烈战斗,在沿江要塞布置水雷,设置海岸炮,并击沉日舰多艘,有力迟滞了日舰沿江进攻。 1 p" Z* e3 V6 m3 R2 J& s6 F% V中国军队英勇抗击,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迟滞了日军行动。日军伤亡10万以上,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4 g4 R" B5 A W E$ Q, S
虽然武汉最终失守,但“武汉会战”却有着重大的意义。会战中,中国军队歼灭日军十多万人,同时大量消耗了日本财力,争取到时间把工业迁入西南和西北地区,为相持阶段作了重要的物资准备。自此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再也没有能力调动40多万大军作战略进攻性的大会战了。从这个角度上看,“武汉会战”取得了战略上的成功。9 N' z4 Y0 q, O7 D+ }% K- ^8 f; E
7.随枣会战(1939年5月1日~20日) `$ q5 V* {3 \) ^# W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李宗仁、汤恩伯、张自忠、李品仙、孙震、汤恩伯 4 [+ E: a1 z( R! g武汉会战之后,日军为了消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国军队对武汉的威胁,向湖北随枣县枣阳地区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击毙敌军1.3万人,第五战区也付出了较大的牺牲,日军未能达到预定的战略目标。/ {& Z _7 D: q2 l
8.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 0 ]1 P0 Q: ^0 R7 g0 M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薛岳、罗卓英、王耀武、关麟征、杨森、张灵甫 + _( C+ g u9 z6 @此役,日军集中10万兵力,劳师南征,未能达到歼灭第9战区主力的作战目的,相反,各路均遭到有力的阻击、侧击,部分日军陷于包围,损失惨重。日军承认“此次会战与南昌、襄东(即随枣会战)两次会战,颇有决战之势。在部分战场上,部分战况之激烈超过了诺门坎。”日军在会战前期,攻势行动艰苦,在会战后期,于中方反击下匆匆撤退,士气大受影响。此次会战,日军伤亡达2万余人。" o: a1 ]/ Y& E
5 l% \$ t- D' {: X# W9.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a4 I/ x6 J. W. W+ v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白崇禧、杜聿明、邱清泉、廖耀湘、郑洞国、陈明仁、戴安澜 , ^, R/ L- d6 {5 r日军侵占南宁和昆仑关之后,国军从数百公里外急调10个精锐师,对日军发动立体化进攻,取得昆仑关大捷,迫使日军改变对广东的作战计划,造成日军在战略上的部分被动。1 u$ I i2 ~* D, F5 Z. t+ a
8 ?- }' ~ K2 t* l9 X - Y2 v+ A; V1 m10.枣宜会战(1940年5月1日~6月18日)0 U% o% r8 E$ G% J! V5 b1 U, n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李宗仁、陈诚、张自忠(殉国)、汤恩伯、黄琪翔、孙连仲、孙震 - X) s& a" n3 ?2 g! s3 |. q' l此次会战,日军虽占领了宜昌,但未能击溃第五战区的主力,而且遭到重创,伤亡1.1万余人。1 ^/ a0 v" F- e! ^8 W7 h
此役,张自忠上将殉国于南瓜店。 , D( K8 F) U5 d6 a4 K* @: c' Z0 b) x' e- V& e/ S$ s
; h! Q% f6 L u& z
11.豫南会战(1941年1月25日~2月7日)9 u; k% A! U; d9 i+ g* E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李宗仁、汤恩伯、孙连仲、李品仙 - P( @' j/ l5 W& s5 W豫南会战是武汉周围地区防御作战中的一次战役。日军一度攻占安徽界首和太和,但在伤亡9000余人后,日军最终撤退。7 A4 c; T, \" e( c; o: W
* @. J2 L+ U( c6 e6 K5 K* u) W$ O
9 g3 V/ O. g- k; @12.上高会战(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K' p5 ^' |5 Q2 x0 `* g4 I; z7 ~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罗卓英、王耀武、张灵甫、韩璇 / d- P" _+ h$ R. \为保证南昌及其附近占领地的安全,日军发动企图消灭赣北中国军队主力的上高会战。日军在三路进攻其中两路受阻的情况下,形成一路孤军深入,被中国军队包围的日军仓皇撤退,予日军以重创,日军伤亡高达1.5万人。" @/ g, C. }$ e. l! j
7 k; c; ~4 r, u3 E- o+ z F: Z3 h: C/ c1 A! w# m
13.晋南会战(中条山之战)1941年5月0 x! {: q. e4 S9 ~7 B0 a* q2 D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卫立煌、杜聿明、傅作义 : T. Q# e" T0 j; z; G此次战役日军的目的是“在华北要歼灭山西南部的中央军”。由于中国军队疏于防守,临战又缺乏物质和精神准备,因此遭到惨败,伤亡惨重,退出中条山。此战日军伤亡9900人。 & e2 w( u! n) ], ~+ s4 G# u5 S! K$ u9 k
14.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0月1日). O1 F8 |6 ]# R6 O% c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薛岳、杨森、赖传湘(殉国)、欧震、王耀武、王甲本、刘振三 5 s& a7 h( m3 R5 C日军为打击中国第9战区主力,摧毁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第11军在湘北岳阳以南地区集结了第3、第4、第6、第40师团和4个旅团,总兵力达12万余人。 ( r' z$ A) { l此次会战历时月余,中国军队共歼灭日军3万余人,击落飞机6架,击沉汽艇9艘,使其日军妄图一举歼灭第9战区主力的计划遭到失败。 6 `6 Y9 _ e& L% M / b5 k+ H$ U( p# }8 R. K - t# C0 l8 t2 F, `15.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8 R5 M( D3 I+ p: f D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薛岳、杨森、李玉堂、方先觉、夏首勋、陈沛、孙明瑾、余程万/ }# j. g0 K; n$ g! J
这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中国正面战场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进攻作战,薛岳将军负责的第9战区一线兵团依托各阵地逐次抵抗,给日军相当的损耗和迟滞。待敌深入长沙预定决战地区,中国长沙守军顽强坚守核心阵地,连续挫败日军进攻。 : B1 Z) u0 _* ]9 p. }; O0 P8 c同时,第二线反击兵团周密协同,对日军进行合围。日军屡攻长沙不下,周围中国军队又不断压缩包围圈。日军弹药将尽而补给线已被切断,只能空投补给。日军见势不妙立即展开退却。我军合围部队立即转为向敌阻击、截击、尾击作战,穷追不舍,在多处予敌重大打击,扩大战果,敌狼狈逃窜,至1942年1月15日,日军退过新墙河,恢复战前态势。5 a: r% E. q$ c8 A6 }
由于第9战区部署得当、协同密切,作战得力,从而取得了此次会战的胜利。此役共毙伤俘日军5万余人,成为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 x; z0 V' Y- Y7 S* Q2 W6 d
) h! Z3 Q8 D7 Y. k9 ~5 B& i 4 P6 b5 l0 J' g$ v" _17.鄂西会战(1943年5月~6月), T; t! w( H* b/ Q* f S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陈诚、胡琏、王瓒绪、王敬久、冯治安、王甲本、陈诚' O# b( F/ x( l2 q0 T R5 e% v' w+ O
鄂西会战历时月余,第六战区以10个军的兵力抗击了日军约5个师团兵力的进攻。+ ~0 {! O- w# W! f7 L
日军沿长江向上游进攻,第六战区及友邻部队夹击日军,歼灭敌军4000人。 0 r! J! k3 }$ M6 \- {, x1 O% e8 h; T" K# g* h
1 P- k5 V$ K1 C: d: B
18.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12月)7 B, z B* O3 t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孙连仲、王耀武、余程万、施中诚、胡琏、池峰城、张灵甫 7 p2 Z! |* N) L1 k0 A& F/ Z在此次会战中,中国空军以及美国驻中国基地空军也参战并取得重大战绩。集结轰炸机和驱逐机约200架,对日军飞机、舰船、地面部队展开作战,有力支援了地面作战。2 G0 p; A. X6 |7 C" g, K
中国军队依托阵地节节顽强阻击,迟滞日军进攻,给敌重大消耗,毙日军1万余人。 + |" r. C! V0 @$ ?4 f ! j a9 y- L' b% V ~19.豫中会战(1944年4月~5月25日) + C& N0 U' {8 u0 g$ W0 v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汤恩伯、蒋鼎文、胡宗南、李家钰、何国柱、吕公良(殉国)0 x% x i+ L9 o; y5 C
豫中会战是豫湘桂会战的第一部分,一九四四年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就要看到胜利的曙光,侵略成性的日本军国主义妄图挽救因太平洋战争惨败而导致即将覆灭的命运,根据“一号作战计划”,发动了以打通平汉铁路南段,消灭中国军队汤恩伯部主力为目的的“河南会战”,史称“豫中会战”。其中“许昌保卫战”成了当时这场战役最为惨烈的战斗之一。 - N& w6 l) n9 K3 S8 y2 Z: y# S. Q! [: ]这次会战是侵华日军发动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日军势在必得打通大陆横贯南北的交通线。; @1 D7 {( J% V, b
* g7 J+ s8 A) Q) b; o' y' y) U % i" w. c: C. }2 u0 ? o- P20.衡阳会战(1944年5月~8月) ! p L) j+ k6 m. @$ o8 g. x, v% b, l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薛岳、方先觉、周庆祥、容有略、葛先才" I5 w! W2 A3 A
长衡会战是豫湘桂会战的第二部分,豫中会战的同时,日军开始进攻湖南,打通粤汉铁路。国民党第10军队在衡阳进行了不可思议的长达48天的抵抗。最后因寡不敌众,衡阳失守。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中日双方公布的日军在长衡会战中伤亡人数均是6万人,惊人的一致,这是八年抗战唯一的一次。 - H% R8 ~' ^% F0 L' |" Z : J% P, i/ y) \, D2 L1 K7 ~21.桂柳会战(1944年8月~12月10日), Q0 U |+ d) l+ `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白崇禧、张发奎、韦云淞、阚维雍(殉国)、孙元良 U/ C; Q4 F" _% |0 ^- |
桂柳会战是豫湘桂会战的第三部分,日军为摧毁大西南的美军空军基地和打通大陆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交通线,发动桂柳会战。由于蒋和桂系之间的矛盾,这次会战国民党兵力严重不足,导致桂林柳州相继失守,在整个会战中日军也付出了伤亡3万余的代价。 P3 ]; _/ \ ?$ }& r) v" E
. {" p. C9 N, y: A- q# j
22.湘西会战(1945年4月~6月) 8 G8 n0 w' C' x+ Q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王耀武、施中诚、胡琏、李天霞、廖耀湘、韩璇 # F, @* s6 ^( I! j4 _: W1945年4月至6月的湘西雪峰会战,是国军给日军最严厉的打击之一,也是中日战争的一次摊牌作战。此战役直接给日本政府敲响了丧钟,湘西也由此成了日军侵华战争的终结地。日军最终在湖南湘西芷江投降。 ( x3 N8 j8 J! i, R有那样的意志誓死抵抗,是因为对胜利的信念,对未来的信念。对于“吾民吾土”的认同,相信自己的血是为“自己人”而流,所捍卫的是“自己人”的将来。那样毫无疑惑的相信着“吾土即吾民,吾民即吾土”的心,使得他们愿意去死,愿意去牺牲。 . l3 |$ s; b7 w1 a' S; x- K! A. W0 z# `0 E* ? {- i2 H
/ C$ P; o2 Q: K+ r* r1 M. Q结束语:在抗日卫国战争中,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兵力最高时达500万人,与日本侵略军共有22次大型会战、1117次大型战斗、小型战斗38931次。据中华民国国防部1946年统计,国军作战伤亡322万7926人、病亡42万2479人,总计损失365万0465人;日军损失48万3708人,而伤者更达193万4820人。中国在战争中所承受的损失极大,约为6500亿美金。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总数应在5000万人以上。0 r" E& n$ N# k# c! z
! b, A }& b/ r$ A. d
- ^7 E8 F+ z4 w0 r“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以史为鉴,放眼未来! ' _6 K1 `* }3 E8 }$ |% }6 V- O. L#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