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52|回复: 0

[散文] 兴坪的老山寨

[复制链接]

6241

主题

1526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574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5-11-6 14: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兴坪的老山寨   
      八月底我们在阳朔兴坪镇乘了一次竹筏游漓江。我们途中听一个游客说兴坪镇有一座山,登上去可以俯视整个兴坪镇所有的山,风景特别的美。九月底我们又来到了桂林。尽管怀疑在这座山上看到的景色是否如别人说的那样美,但我还是决定来兴坪到这座山上看一看。  
我们在阳朔县城先乘公交车到汽车南站,再乘郊区公交车到兴坪镇。天微微有点雾气,太阳躲在云层中,大地上白朦朦的。这次看到兴坪公路两侧的远山,心里就很平静,甚至有些漠然。快到兴坪镇时,路右侧的天空背景很白很亮,远处桂林所特有的山峦变得更浅更白,半透明。远处发亮的光雾中,山峦成排的剪影如梦如幻。  
从兴坪车站出来,直走二三百米长的大道再右转就可以前往今天要登的山。小镇上游人不多,气象十分安详。右转后通往山寨的街道全是新建的黑白为主的仿江南风格的两三层楼。路边有一个小吃店名叫“两颗树桂林米粉店”,这店名很有意思,令人想起北京长安街上“五棵松”的地名。想来这店主取店名应是源于突然来的灵感,因为店门口的两颗树看上去并不古老,于是我就问在树边滩位上卖旧家具残片的一位老先生这两颗树的年龄,老先生说它们是四五十岁的树龄。   
路边一侧有一个墙门上标有“榕潭佳境”,当地人告诉我们从这里登山。   
我先走到一个从江边升起的圆柱形“水文观察站”外墙的观察平台上。从这里透过岸上树垂下的疏密不一的树枝树叶看漓江,你可以见到最美的漓江画面之一。这里绿色的树叶树枝参与了漓江立体画面的构建,使水面产生了纵深感,同时你走几步透出的漓江和远山画面随树枝疏密构图亦在变化。随着你的脚步移动,漓江画面万花筒般地缓缓变幻着。   
返回登山道上。有两块路标用中英文标明这里叫“老寨山”,山道有1159步,登山时间为30分钟。这里文字用五彩的洋文和中文,从花体的洋文字体上看这路牌是洋人制作的,充满着异国情调,牌子已旧但洋溢着浓烈的浪漫气息,这也是我在国内看到过的色彩最丰富的最浪漫的路标。我不由感叹,两块小小的路牌竟有这样大的魔力,让我为它们着迷,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山腰中有一座两层建筑瘦小的水泥亭“和平亭”,建在一个断崖边。左边靠山一侧垂直断崖上方约四五层楼高赤裸的崖面,崖壁微微内凹,下方直落到漓江,气势十分雄伟有力。崖体上黑得如墨的水印顺着崖壁流下,黑白竖直的条纹苍劲有力。漓江在这里转了90°弯。顺着山崖方向,漓江如宽阔不规则边缘的碧玉铺成的平展大道伸向前方,江右侧与兴坪码头之间有一个三角形沙洲。兴坪码头后的十来座山看上去又是另一种形象。我不由想,若我是一个山水画画家,这里无疑是画桂林山水最好的一个观察点之一。
继续前行。路边有“山上有危石”的警告牌,这样陡的山崖构成的山,山上石头完全可以随时自说自话地滚下来。路边有一种像地衣一样伏在地面上生长呈灰蓝色的植物,这是中国内地极少见得到的一种颜色的植物。或许它是一个外来物种,它应当是来自沙漠地区的植物。山路潮湿,路两侧的墓地十分显目,走在路上有一种走在乱坟岗中的压抑。山路多是较陡,台阶石块落差也大,而且不规则,你仿佛走在远古的山道上。有一堵石块垒起的石墙和山门,有一段一层楼高的约七八十度角坡度的金属梯子。   
山顶区域的崖面都是竖直龟裂的富含石英的岩石,它们像一堆公园中浮石构成的人工假山。山顶一侧有一直径约三米不大的六角水泥亭子,山顶另一侧是一群成堆多重接近垂直裂开面目有些难看粗糙不平坚硬的山岩。站在六角亭边缘,下方是二三百米深崖和这断崖下的漓江,漓江另一侧平原和散布这广阔平原上的一群石笋状的独峰。你顿时有一种俯视人间,凌空高翔,天高地阔,桂林秀山秀水被你尽收眼底畅快淋漓之快感。
向东望去,兴坪鎮正落在山脚下,老城区沿着漓江朝东的一个支流河岸修建,它形如一只蝌蚪,头朝我所在山的山脚,占总城区面积的八分之一左右。向西望去,漓江水色碧蓝,河岸与漓江形如一个大师傅高耸塔形的炊事帽,只是帽顶被风吹得微向南弯曲。
正东方向小平原中漓江两个小的分支合流成一个大分支呈不规则弹弓的Y型,其中左边的支流与合流后的分支又构成中文的“了”字形状,它现在只是一条无水的黄沙河。这个由桂林特有的石笋状独峰群围起的小平原与兴坪镇构成一个圆头蘑菇形状,兴坪镇的房子则是这蘑菇的粗柄,只是东南一侧看到是一片连起来的山峦。
正北方漓江主干道与兴坪镇边的支流构成海鸥展翅的巨大V字形状,只是这V字型左翅宽厚,V字型顶部就在这嘹望亭下方看不见的山脚下。左翅在V字型根部有一片沙洲。又如巨鹿的鹿角两个分枝,只是右枝上还有一个更小的分枝。
左侧漓江江水中有水草形成的分布不匀的墨黑色,浅水区水藻的青绿色,沙滩草地上的黄绿色,江水的碧蓝色,沙滩在浅水中的褐黄色,沙滩在无水区的白黄色,宛若大自然这个油画家放在桂林地面上的一块巨大的调色板,或是她将多种颜料桶尽情泼洒在大地上,只是无论调色板或是地板都是很大,作画人的气势也很大。
这是在地面上不可能看得到的漓江最美最丰富的绚丽色泽,宛如地面上玉矿裸露在地表上巨大孔雀羽毛般的彩色矿脉。
从六角亭看到的西北角是一片绿色的沙洲。再向西的视线被亭边的山崖挡住了。
几只游轮在漓江上像水上甲壳虫在碧蓝色宝石镜面般的江面上拖着白色的尾羽,它们无声地移动着。
离开六角亭,向南爬过约十来米高大块垂直解离不规则的半黑色岩石可到达老寨山的最高点。从这里看到的是一个全新更让人震撼的另一幅气势雄宏秀美的桂林山水画面。这里的漓江在一个巨大天坑般的冲积平原外围一百八+度旋转了一圈,如巨大倒放的Ω环抱着直径约一千五百米的绿色沙洲,你说它像大地上一个巨大花蕾也行,说她像裸露在大地上一颗巨大的心脏也行。我不由想起了金沙江那个著名的大转弯。
山岩下方是深渊般漓江转弯处顶点,你只能看到顶点外的那个冲积平原。左边是上千米圆弧型山崖一侧,正西方是这开放的冲积小平原,平原顶端犹如花瓶的细颈,那里不对称地站立着两柱门神式-瘦-胖的独峰,更远处是巨型盆景花园式疏密不一、高低无序、粗细不均、披着绿色植被的巨型石笋式峰林的天下。右边是兴坪码头后的翠绿外表的峰林。
“比下面美多了!”“多美的景色啊!” 不时有刚上来的游客发出的惊叹和赞美声。西方的山峦沉浸在薄薄的雾气之中。薄雾中的山峦有七种色调,由近到远从黑绿色渐渐变淡,再变淡黑,最远处在黄白色的天空背景下最后变成了若有若无的浅灰色透明的水印。
这桂林的山仍是让我找不到词来描述它们,眼前的它们如巨型石笋,或巨型尖顶蘑菇,这些词都不够形象,唯一能确定的是他们绝大多数有绿色的植被外表,而且有成千上万座。  
有胆大的游客站在这约十来平米岩石顶部另一侧边缘,弄得我为他们紧张,不敢多看他们拍照。
这里应当成为桂林最美和最经典的观景点之一。我在山顶呆了近一个小时,只是不断听新上来的游客“真漂亮”“真美”这些简单的惊呼声,我能用的赞美词其实也几乎只与他们差不多。  
山顶上碰到一个老者和三个青年人拿着“大炮”在不停地拍照。老者向我抱怨中国文人在桂林景点没有写出什么好对联,我向他抱怨中国文人没有为桂林写出什么好文章。只是我在抱怨他人的同时,心中总在想我一定要为桂林写出一组好文章。  
回到福州后,我在网上搜查关于老寨山的信息时,才第一次得知日本人林克之与老寨山之间的故事。若没有这个日本老人的努力,至少现在我和相当一部分游客不会登上老寨山看到这里一个意想不到的视角下的桂林山水。  
这是一个孤独的在这个世界上试图以为人们做一点有益的事为荣的特立独行的也是十分另类的日本人。作为一个文学专业的大学生,他曾在尼泊尔花了十年的时间为一个庄子修了一个小水电站;在泰国一个瑶寨为一个庄子修了一个小水电站;在中国云南瑶乡又邦一个村修了一个小型水电站,而这些修电站的钱都是他自己回日本打工挣来的和他的行动感召别人捐款得来的。
1996年他来兴坪旅游听说了这个老寨山并随当地人登上了这只有当地樵夫才知的老寨山。他为自己在山顶看到的景色所感动,产生了“何不开条山路直达山顶 ”“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欣赏这么美的风景”的念头,于是花了两年时间筹钱出力修了两个观景亭和一条到达山顶的路,并在这里娶妻生子,在山脚下开了一个小旅馆,定居了近二十年。   
这是被不少中日电视台报到过的传奇的浪漫故事。一个人拋开自己熟悉的环境走到一个自己完全陌生的落后的山区为几个村子中的人去做一个他们难以实现的有用的事,这是这个世界上的怪人或是圣徒才会做的事。他最终在桂林兴坪镇找到了一件可让广大得多的人受益的目标和事业,如同在人世间拾到了真正有价值的一颗宝石。  
一个伟大的画家一个伟大的作家可通过画面和文字将美带给人间,而这个日本人却凭一个质扑不甘平庸也许是圣徒的心最终将他认为是最美的桂林一个角落带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   
这或许也是兴坪的这个老寨山在人间的魅力所在吧!      
                                             
                                                                                      吴砺
                                                                                                                                                                               2015113日于福州
吴砺
选自待出版的散文集《致远方朋友的信》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