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89|回复: 0

[散文] 《战争史》(上)

[复制链接]

6222

主题

1521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520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6-4-13 13: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战争史》(上)


    翻阅《战争史》/ [英约翰,基根,林华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9


        拿到这本英国人写的《战争史》,心里充满了好奇心,我想了解这个现代的英国人是怎样看待战争的。这本书从头到尾吸引了我一口气读完了它。

作者以英国人的骄傲想彻底批判和否定十九世纪德国的军事理论家也许是过去两个世纪西方最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克劳寨维茨的观点:"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本书没有系统地提出自己的战争理论,但系统地批判了克劳塞维茨的理论。

大学刚毕业后的前几年,我也曾试图读通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但并不成功。我天生地对理论和理论书籍没有感受力,只是强迫自己读一遍而已。那时我也曾读过中国的《孙子兵法》。尽管我对其军事理论的精妙并没有任何悟性,但我为其语言的魅力所倾倒,我将并不太长的《孙子兵法》九章全文生吞活剥地背了下来。我估计我们这一代人大概像我当年用笨功夫背下《孙子兵法》全文的人数可能不会超过中国的大熊猫的个数。我的记忆力只是太大众化甚至偏差,但求知欲使我愿做这些的傻事与下笨功夫。如同当年我完全不识谱和听不懂西方音乐却硬是将贝多芬的九部交响乐中的四部交响乐曲调背了下来。还背下过十多盒西方古典音乐磁带中经典音乐的曲调。我们那一代人当年只是相当一部分青年人用比我这种努力更大的努力去背大部头的《牛津双解字典》甚至《新英汉字典》。

作者是一个没有当过兵的牛津大学生,而他当年的大多数朋友和同学却是参加过二战的老兵。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当兵的没有人写战争史,没有当兵的却写出了世界级水平的战争史专著。作者的父亲是一战的老兵,激发了儿子对战争史强烈的兴趣。

二十世纪的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血腥暴力战争之一,二十世纪的一半的历史也是人类最黑暗的与人类社会科技进步完全不相配的历史。这个世纪论述战争史亦是一个艰难的课题。

一本书就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个山峰。没有走进这座山之前,你可能无动于衷,可有一天打开这本书走进去,你突然发现你又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只是人类精神世界这样的山峰己太多了,它们或许比地球上地理中的山峰还多得多。谁也没有能力将这些山峰都走一遍,如同没有一个冒险家将地球上的山峰走一个遍一样。

矛盾的是那些旅行家对大自然美的享受并没有使他们永生,他们仍然是人,同所有人普遍人同样的生同样的死。同样一个人一生一本书没有读过,或只读少数不多的书籍,他同样的可以活得精彩和充实。如同一个人一生从未出过远门旅游过,他的幸福并不一定会比世界级的旅游家获得的幸福少。只有你个人热爱读书,书才会变得美,而不是令人痛苦的负担。至少对于我这样的人,读一本好书时,整个身心都会浸淫其中,那一刻是忘记了自己。

我天生的缺乏批判力和逻辑推理的能力,所以我看书做摘要时,我从不试图总结在这本书內容。如同一个旅客游览一处自然风景从不去直接描述其自然风景,而只是描述自己看着这些风景时内心活动和感动。

这本书编写的很有独创性。它描述中国历史上的不少战争特点是我过去读过的书没有看到过的。读完这本书使我对人类战争历史过程中各地区各民族战争的特点第一次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近现代英国人的著作多是世界上语言最优美的散文集。这本书就是一部充满激情的人类战争史的大散文集。

我不由感叹为什么近现代的中国人写不出这样世界水平气势雄宏视野开阔的专著?

这本书也是了解我们人类自身历史的一本好书。



“我那些当过兵的朋友最让人喜爱的品质之一是豪爽好结交,彼此之间亲如兄弟;但兄弟之情只到一定程度,对自己的团的忠诚才是他们生命中的试金石。个人之间发生争吵第二天就可以和好,但谁要是对自己的团不敬却会记一辈子。事实上没有人会出此种不逊之言,因为这种行为是对部落价值观的严重冒犯。

我看到的正是部落文化。PXVI

一位将军可能会受人敬佩,但也可能不会。引人敬佩的是他的将军军衔之外的东西,那就是他在同袍中的名声,而名声是他在所属的团这个部落的众目睽睽之下多年来一点点建立起来的。这个部落不仅包括别的军官,也包括土官和普通士兵。“和士兵处不好”是最严厉的批评。一个军官可以头脑灵活、胜任能干、不辞劳苦,但如果他不能赢得同团战友的信任,这些品质就都是白搭。他就不算是部落的一员。PXVI

军人与众不同,这是我从自己在军人中间度过的一生中学到的一点。我因此而对所有把战争与人类的其他活动相提并论的理论和叙述都抱以极度的怀疑。PXVII

军人的价值观和技能属于另一个世界,那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世界,与日常的世界并存但不相属。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个世界都在变化,武土的世界按照平民世界的变化调整自己。然而,它总是和平民世界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永远也不会拉近,因为武士的文化永远不可能成为文明本身的文化。所有文明的起源都归功于武土,文明的文化又滋养着保卫它的武士,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会使得一种文明的武士在外部表现上与另一种文明的武土判然有别。事实上,本书的一个主题就是,从外部表现来看,有3种不同的武士传统。然而归根结底,只有一种武士文化。从人类起源到人类进入现代世界,这种文化在时空中的演进和变化就构成了战争的历史。PXVII

战争不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克劳塞维茨的名言如果属实,世界就简单易懂多了P003

然而,无论是德文还是英文,克劳塞维茨这句话表达的思想都是不完整的。它有一个未明言的前提,即存在着国家和国家利益,人为了实现国家利益进行理性的谋划。但是,战争比国家、外交和谋略的出现早几千年。战争几乎和人类一样古老,它触及人心最隐秘的角落——在人的心灵深处,自我挤掉了理性的目的,骄傲、情感和本能占据着主导地位。亚里士多德说过,“人是政治动物”。笃信亚里士多德的克劳塞维茨更进了一步,说政治动物是挑起战争的动物,但他也仅仅到此为止。两人都不敢面对这样的主张:人是会思考的动物,他的思想指导着他捕猎的欲望和杀戮的能力。P004


人类学的研究表明,我们野蛮的祖先可能嗜杀成性,这方面考古学也提出了佐证;心理分析谆谆教导我们,人人心底都是野蛮人,只蒙着一层薄薄的面纱。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愿意相信,人性表现在现代生活中大多数文明人的日常行为中,当然并不十全十美,但依然是合作性的,总的来说是善意的。在我们看来,文化是决定人的行为的主要因素;在就“是与生俱来还是后天培养”这个题目进行的永无休止的学术辩论中,多数旁观者还是支持“后天培养派”。我们是文化动物,正因为我们文化的丰富,我们才承认人的确有暴力的潜力,但同时我们又坚信,暴力的爆发只是文化的反常现象。历史表明,我们所属的国家、国家的机构,甚至国家的法律,都是经过冲突,而且常常是十分血腥的冲突后才建立起来的。P004


克劳塞维茨这位军官思想家一旦提出“战争……是政策的继续”的思想,就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哲理上方便的空子,使他得以避而不想他的职业的那些更古老、更黑暗、更根本的方面。P006

把亚特兰大和美国南部的一大片地方烧成白地的威廉‧特库姆塞‧谢尔曼将军老年时就悔恨地表达了这个意思,他的话几乎和克劳塞维茨的话一样出名:“我对战争厌烦透了。它的荣光全是虚的……战争是地狱。”‘P007:。

哥萨克骑兵的参与本身就保证了纵火、抢劫、强奸、谋杀和其他的暴行必定多如牛毛,因为对哥萨克骑兵来说,战争不是政治,而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P008

他的思想已经非常精微深邃,但如果他的思考再加上一个方面,或许就能认识到,战争包括的远不只是政治。战争从来就是文化的表现,它还经常是决定文化形式的一个因素;在有的社会中,战争就是文化本身。P013

辩证是马克思主义方法的本质,克劳塞维茨则使用辩证的方法推理说,在战争中,越坏越好,因为越坏就越接近“真正”的,而不是“实际”的战争。马克思后来也说越坏越好,政治中的最坏是阶级斗争的顶点——革命,它将推翻空 虚的“实际”政治,迎来无产阶级胜利的“真正”社会。P020

因此,《战争论》和《资本论》这两部题材迥异的著作归根结底可以算同一类的书。P021

克劳塞维茨在1831 年欧洲最后一次霍乱大流行中染病去世,他至死壮志未酬,没能飞黄腾达,在自己的国家中基本上默默无名;《战争论》也只是经他忠实的妻子细心编辑过后才得以出版。马克思死于巴黎公社1871 年失败的12 年后,去世时也是失意之人;他原来满怀信心地预言,欧洲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迫必然会导致革命,但巴黎公社的失败似乎意味着他这一预言的落空。但是,仅仅34 年后,在一个落后到马克思认为根本不适于革命种子生长的国家,革命不仅生了根,而且开了花,诞生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它发生在资产阶级国家之间鏖战正酣之际,正是那场大战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条件。推动俄国革命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不是工业资本主义的压迫,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如此残酷,正是克劳塞维茨坚持“实际的战争”必须和“真正的战争”合二为一的主张所产生的迟来的结果。P022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政治的作用不值一提。P024

虽然克劳塞维茨是个称职的历史学家,但是他的思考受限于界定了他世界观的两个制度——国家和团,结果没有给自己留出足够的空间去观察在国家和团这两个概念不存在的社会中的战争是多么不同。P026

战争的不同形式中的第一种是神权政治对战争的抑制最终被实际需要所压倒,体现这种形式的是复活节岛的神秘历史。第二种是周围的动乱使相对温和的原始游牧社会变为极端尚武的社会,祖鲁王国即是例子。第三种是宗教禁止持同样信仰的人彼此作战,结果造成了军事奴隶制这种奇怪的制度,如埃及的马穆鲁克。第四种是日本的武土制度,它为了维护已有的社会结构而禁止采用更先进的作战技术。当然,上述情况克劳塞维茨基本上都无从得知。P026

所有军队都是一种奴役制度,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P036

基本上与马穆鲁克在火药面前折戟沉沙同时,世界另一端的另一个军事化社会通过直接挑战威胁它的环境确保了自己的生存。16世纪,  日本的佩刀阶级遇到了火器的挑战;它想出了办法,把火器逐出日本,因而得以继续维持它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达250 年之久。西方世界在16世纪曾和日本有过短暂的接触,但后来,西方世界实现了商业化、扩大了海上航行、建立起各种工业、经历了政治革命。而日本的武土却把他们的国家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绝,消灭了外来宗教和技术在日本的影响,进一步加强了他们长达1 000 年的生活传统和统治方式。日本的闭关锁国并非绝无仅有,19世纪的中国也有这样的强烈趋向,但日本达成的结果是独一无二的。P046

格式对日本武士的生活至关重要,服装、甲冑、武器、武艺、战场上的行为等,都有一定的格式;在这方面,他们与同时期法国和英国的骑士无甚不同。然而,他们的文化观却与欧洲人大相径庭。日本人识字非常普及,武士的文学文化高度发达。居住在没有实权的日本天皇宫廷中的大贵族孜孜以求的不是武功,而是文名,他们的行为又为武土树立了榜样。武土们都希望在剑道和作诗两方面均出人头地;武士信仰的佛教禅宗提倡静思和诗意的宇宙观;因此,封建时代日本最伟大的武士也是思想深邃、精神高远、造诣非凡的人。P047

接下来,从1607 年开始,德川家康建立了制度,对火器和大炮的制造进行集中管理,并规定只有政府才有权购买火器。政府命令所有的铸炮和制枪的工匠把工场迁到长滨城,4 位主要的制枪商被授予武士爵位,以确保他们对佩刀阶层的忠诚,还颁布法令,规定除非有枪械专员的批准,否则不准接受武器订单。枪械专员则只肯批准政府的订单,而政府的购买又逐年减少;到 1706 年,长滨城在偶数年生产35把大火绳枪,奇数年生产250把小火绳枪。这些枪支主要用于阅兵游行,要在约50万人的武士阶级中间分配,其作用显然是微不足道的。枪支控制大竟全功。日本退出了火药时代。P049

这证明,企图在同一个社会中推行两套互相矛盾的公共道德守则完全是自我拆台、徒劳无功;这两套道德守则一种是人“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另一种则要求在战略需要面前完全否定自我。

的确,现代世界中一切企图自上而下造成深刻社会变革的努力都困难重重,许多这类企图遭到了彻底的失败,其中值得一提的有试图改变私人财产权或耕种者与土地关系的努力。自下而上推动社会变革——这是宗教改革运动的长项——成功的概率更大一些。因此,研究一下20世纪期间社会的下层老百姓拿起武装的过程能给我们以很大的教益。这方面有两个例子尤其值得注意。一个是中国的毛泽东和他在越南的追随者,另一个是南斯拉夫的铁托。毛泽东和铁托都铭记马克思的指示,要“建立人民军队”来推动势不可免的革命;他们走过的道路惊人的相似;他们都达到了想要达到的政治结果;他们都给文化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P057

循着人类文化过去好勇斗狠的轨迹找出未来可能通往和平安宁的道路,这就是本书的主题。P067

应当指出,在同文同教的农耕人民之间,大规模战争很少发生。另一方面,在地球温带地区,耕地和非耕地之间的界线经常是耗费巨大人力物力修建起来的长长的壁垒。有罗马人在苏格兰高地脚下修建的安东尼长城;有罗马时期在德意志修建的把耕地和森林隔开的筑有堡垒的边界线;有保护土地肥沃的马格里布不受撒哈拉匪徒袭击的非洲工事( fossatum Africae);有罗马人沿约旦河及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的源头修建的“叙利亚”要塞——该要塞由碉堡和军用公路组成,是耕地和沙漠之间的界线;有俄国人为抵御从大草原来的匪徒而修建的从里海到阿尔泰山,长达2 000英里的“碉堡线”( cherta);有在克罗 地亚把萨瓦河与德拉瓦河流经的平原与南面土耳其人控制的山区隔开的哈布斯堡军事边界;最重要的是中国的长城,建造它是为了阻止草原的游牧民族染指长江和黄河地区引水灌溉的农田。它的规模如此宏大,历朝历代不断增修,至今考古学家仍未了解它的全貌。“这些壁垒森严的边界显示出肥沃耕地上的富有者和土壤太贫瘠、矿气候太寒冷或太干旱。因而无法垦殖的土地上的匮乏者之间的根本性紧张关系。P080

.。如果说战争自古就有,是全人类的普遍现象的话,那么现在就必须加上一条最重要的限制:它完全是男性的活动。P082

然而,弓箭是货真价实的新发明。可以视其为第一架机器,因为它利用活动的零件,把肌肉力量转变为机械力量。新石器时代的人是怎么想到这个主意的,我们只能猜测,但我们知道,弓箭一旦被发明出来,马上就传播开了;至于他们为什么要发明弓箭,很可能是与最后的冰川逐渐消退有关。温带气候变暖完全改变了猎物行动和迁徙的模式,原来肯定能找到猎物的古代深海沉积区域现在不在猎物的行动路线上了,而且,气候变暖使动物有了更广阔的游荡觅食的空间,这迫使猎人和狩猎群体想办法在较远的距离放倒转眼就会逃走的猎物。P130



                                                                                                                                                               吴砺

                                                                                                                                                                                2016412



吴砺

选自待出版的散文集《致远方朋友的信》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