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68|回复: 0

[散文] 《奥斯卡·王尔德传,顺流1854---1895》(上)

[复制链接]

6228

主题

1523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544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6-6-24 09: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奥斯卡·王尔德传,顺流1854---1895》(上)


翻阅《奥斯卡·王尔德传,顺流1854---1895》(美) 理查德·艾尔曼著  萧易译
翻阅《奥斯卡·王尔德》这本580页的中译本传记。王尔德算得上近代世界文学史上十分著名的作家,可惜我没有读过他的著作。我只是在自己所读的庞杂的人物传记中零零散散的读到一点他的故事和一些警句,尤其对他的警句印象很深。我知道他因为同性恋在十九世纪末受到指控并因此被判刑入狱。
同性恋是我难以想象和接受的人类的一种自然现象和行为。同卢梭在《忏悔录》中卢梭描述的一样,我对这种人类的行为感到恐惧,但我深知这是人类少数人群的自然天性和权利。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最伟大的英雄阿基琉斯就是一个双性恋者。古希腊社会似乎普遍接受了这种人类的自然现象。只是其后的二千多年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各种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似乎都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罪过并予以严惩,理由或许是因为他们认为人人都应当尽到为人类繁衍后代的义务。大学时我看到《参考消息》上一篇文章中说俄罗斯的伟大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亦是因同性恋被他的同学会裁决令其自杀,不用说我当时多么失望和震惊。现在也有文章说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天才达芬奇亦是同性恋者。但历史上像王尔德因为同性恋被公开审判并坐牢则是十分罕见,这也是文学史上的真正的一个悲剧之一。
这本传记着力描写王尔德成长和成名的过程,并十分仁慈地只写到王尔德出事之前就停笔了。
打开这本书前我对于这本书充满着期待,很想了解这个天才真实的人生。书硬皮封面上是王尔德的一张侧身照:花花公子式的翩翩风采和装束,微微弯曲松散的头发,英俊面庞上的眼神是倦怠、充满感情、有些暧昧但异常锐利冷漠地看着我们这些读者,似乎洞穿你的内心。这是玩世不恭的骄傲而孤独的才子的形象。
同任何大才子的人生一样,书中呈现了一个天才癫狂无序、浮夸虚荣混乱生活琐碎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天才的早熟和怪僻,却无法从他们真实的生活中找到他们作品中的优雅和安详以及令人无法忘怀的美。如同我们在高级餐厅中看到一盘盘精美绝伦的美味菜肴放在衣冠楚楚食客们高雅的桌面上,我们很少有人想到它们来自高温烟熏火燎浑身汗透了的厨师们之手;又如我们看到美艳动人的玫瑰花,很少联想她们是从混乱和施肥的土壤中诞生。
我们人类的天才们的人生多是生活在比厨房和施肥土壤恶劣上百倍的环境中。


“奥斯卡·王尔德,一听到这个伟大的名字,我们就会联想起他那些让人惊诧和愉悦的话语。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中,只有王尔德还在被众人阅读。适用于那个时代的各种标签——唯美主义、颓废精神、比亚兹莱时期——遮蔽不了一个事实,就是当我们提到那个时代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王尔德,他是那么辉煌、壮观、摇摇欲坠。
早在1881 年,他还不到三十岁时,直到 1895 年,他年届四十之际,这个来自都柏林(途经牛津)的可恶的爱尔兰人一直让伦敦文学圈感到局促不安,他宣称自己是社会主义者,还暗示自己是同性恋,与此同时,他对一切至理名言都坦率地加以嘲笑。他以一种公开、隆重的风格拒绝量人为出、行为检点、尊重前辈,或承认诸如自然和艺术这一类实体的传统形式。
他赢得了赞誉,招来了诋毁。关于他的传奇流传开来,也滋生了令人讨厌的谣言。人们指控他犯下罪行,从女里女气到文学剽窃。他是最友善的人,知道这一点的人却并不多。反之,当他正在撰写自己最出色的作品,当《不可儿戏》成为他的写作巅峰之际,被法律生动地称之为“鸡奸”的罪行也落到了他身上。他最终被宣判服苦役两年,罪名比“鸡奸”较轻一等,即跟男性发生有伤风化的行为。很少有这样的例子,如此众多的荣耀之后是这么大的羞辱。
牢狱生涯和随后在法国、意大利的流放是艰苦的,王尔德被摧毁了。挥金如土的人如今一贫如洗,还遭到昔日熟人的怠慢,他在释放后继续过着那种自己为之入狱的生活。他创作了《雷丁监狱之歌》,那之后,就再无作品问世了。1900年,他在一家无名的巴黎旅馆中过世,身后留下一份类似遗嘱的文字,即《来自深渊》,这篇文字以狱中书信的形式呈现,收信者是他的情人艾尔弗雷德·道格拉斯勋爵。它回避了忏悔,虽然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不是法庭上提到的那些),但为自己的个体性作了辩护。在六十年的时间里,这封信的内容陆陆续续被出版,它再次引发旧友之间的争吵,有生之年,这些人继续为自己过去在他生活中的位置争执不休。Pxvi
本质上,王尔德一直在以最文明的方式解剖他所处的社会,对其伦理进行彻底的反思。他了解一切秘密,能够揭穿所有伪装。跟布莱克和尼采一起,他提出,善与恶并不是它们表面看上去的那个样子,道德标签无法应对复杂的行为。作为一个作家,他的伟大之处部分就在于,他要求对社会的受害者施与更多的同情。
他的语言是他最出色的成就。它们流畅自如,时而作出让步,时而表示拒绝。根据新观点和新原则,它们重塑了过去那些生硬的说法。充满朝气的固执己见骤然注入老一辈的宽慰滥调和令人厌倦的肯定性事物,它是一种受人关注的自负的无耻。我们愉快地既承认旧制度,又对它发动叛乱。我们叫嚷着,国王万岁,同时砍下他的头。
至于他的才智,它维持着一种平衡,其风险超出了人们的认知。虽然它自诩傲慢,其实是想取悦我们。在所有的作家中,王尔德也许是最好的同伴。他总是身处危险,他嘲笑自己的困境,在丧失一切的过程中,他打趣社会,认为跟自己相比,它粗陋得多,远不如自己那么优雅,吸引力也差得太远。当我们意识到他的魅力受到威胁,其目光紧盯那扇为愚昧法律敞开的大门,它就变得更加迷人了。
他的部分兴趣爱好源自他跟约翰逊博士共享的性格特征(还有两人的腰围)。就像他坚称的那样,他跟他所处的时代之间存在着一种“象征性关系”。他囊括了可见和不可见的世界,依靠那些不同寻常的观点统治着它们。有些作者随着世纪的流逝就不再具有关联性,他不属于这种人。王尔德是我们中间的一员。他的才智是一种革新的媒介,在一百年前就跟在今天一样切题。他的艺术和人生都提出了问题,它们为他的艺术增添了一种真诚的特质,而这种真诚是他始终抵赖的。Pxvii
灵魂生来是苍老的,但在成长中变得年轻。那是生活的喜剧。身体生来是年轻的,却在成长中衰老。那是生活的悲剧。P003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所学校能够教育出奥斯卡。王尔德。然而,波托拉是有功劳的,它那里不但出了王尔德,还出了萨缪尔‧贝克特,这所学校至今仍然发展良好。P004
这个十三岁男孩写信的对象,那位母亲,可不是一个寻常人。王尔德夫人觉得自己注定是要一鸣惊人的,她还把这种感觉透露给了别人。她的儿子赞成这个观点,他对待她的态度是极为爱护和敬重的,简直好像他年长于她,而不是相反。P007
跟儿子一样,她喜欢在真相上涂涂抹抹。她给人留下这样一种印象,即她出生于1826 年。如果有人追问,她就轻描淡写地说自己没留下出生记录,当巨人还在地球上行走时,出生登记处简直是多此一举。能够驳倒她的教区登记处还没有成立呢。P009
跟他的儿子一样,他也习惯于主宰餐桌上的话语权;“整个首都里最健谈的人。”他妻子在结婚时对他做过这个评价。都柏林人都乐于记住这样的轶事,有一次,另一位不可阻挡的健谈者抢去了威廉爵士的话头,威廉爵士的反应是低头趴在餐桌上,发出响亮的鼾声。P016
对于爱尔兰人来说,牛津是心智之乡,正如巴黎是肉体之城。跟其他人一样,王尔德也愿意接受这个传说中有名的公式。这个大学汇聚了爱尔兰诸岛上最好的天才,其人数多到不成比例的地步,它对待他们既亲切又严格,把他们永久性地派遣到各地,这时他们已被归类成“杰出”、“聪明”或“仅仅平均水平”,不过那也是牛津大学的“平均水平”。学生们热爱着这位伟大的母亲,知道她有能力决定他们的人生。P054
当然,库克和韦德伯恩( Cook and Wedderburn)正式出版的罗斯金讲座并没有包括他插进来的那些题外话。根据阿特金森的记载,他会“满怀爱意地讲解一幅画,然后突然停下来,请求听众们一有机会就爱上它”。他的口才让学生们鼓掌不已,其他教授从未享受过这种待遇,学生们甚至到了忘记鼓掌的地步,这简直是最高的称颂形式。P070
                       圣米尼阿托
                      (6月15日)
                           一
看,我已经从山的一侧
    攀登上了神圣的上帝之所,
    天使般的僧侣曾从这里走过
目睹天空豁然敞开。
墙上的夹竹桃
    在黎明的光线里呈现深红;
    夜晚的银色阴影
像柩衣覆盖着佛罗伦萨。
桃金娘的叶子温柔地颤动,
    那是微风忧伤地拂过,
    在散发着杏仁气味的山 谷里
孤独的夜莺声传来。
                            :二
白天很快会让你沉寂
    喔!夜莺继续为爱情歌唱,
    然而在朦胧的丛树之上
月亮射下明亮的箭头。
然而越过沉寂的草坪
    在金色的薄雾中,月光悄然呈现,
    它向厌倦爱情的双眼隐瞒了
拂晓的纤长手指是怎样
攀爬上东方的天空
    去攫住、去捕杀战栗的夜晚,
    对我内心的愉悦无动于衷,
抑或夜莺就应该死去。
                                                 P080
                                     吴砺
                                                                                        2016.6.22
吴砺
选自待出版的散文集《致远方朋友的信》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