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03|回复: 0

[桐城文] 初冬三题

[复制链接]

73

主题

20

回帖

342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342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6-11-22 16: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林泉高致 于 2016-11-22 16:35 编辑 " K7 n4 U1 d( h0 ~# h- |% T

- f' U' y- P) d: e; t# h( g
初冬三题
6 C0 U6 k- I3 V
1 h6 i' y+ l6 |8 [6 V9 |
李国春
$ b" I7 `  d3 a" ?* z$ A
) M+ L; M$ M' ~& Z# f
& r3 h* l, n2 a( c( l* s9 V' J

3 s  @" S$ g) y. f: W( a
勺园·聊赠香橼
# \% x7 D* E- Z  R
2 J! v9 A  x# B7 X5 ]& x9 h6 S

( v- b; L/ H2 B  d- Z4 F
陪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王达敏教授走进勺园。先生惊讶地说:这园子如此雅眇!百年时间,竟有数十位文化名人胚胎于此。一勺之土,堪为中国名园呀!
王达敏教授昨晚刚与汪茂荣先生作短暂会晤,我有幸侍座。听二位先生谈桐城,私下里以为,一以广博,一以渊涵  ,二位先生均为当世高才,我私淑二位先生很久了。在我以为,当下研究“桐城派”,北有达敏先生,南有茂荣先生,“北王南汪”,已深深地植入我的心田。
但二位先生在学术上苦吟前贤的章句,而性情却在对前贤的文化精神与生命情调的体悟。二位先生晤对的当日,茂荣先生刚探鲁谼、登栲栳,游许咀、访李圩,旋即从挂车河畔的李圩返城,开始了难得的这一次对话,虽是学术探讨,更多地涉及中西文化的契合与转換,以及诗文创作的美学思考。因此,在陪同达敏先生顺利完成当日工作后,第二天,我借机对他说,先生劳累了几日,我们去勺园看看吧。
达敏教授学贯中西,与舒芜先生先后在中国社科院工作,早年就读了舒芜先生许多篇记敍桐城故园的文章,以及方守敦先生《凌寒亭稿》,这几日在桐城,来往数趟,却不知那纸上的园子竟在身边,进了勺园,令先生唏嘘不已。
初冬的勺园,草木摇落。园子没有了当年的淑气,但是从长满苔藓的那些瓦当上,还依稀看到百年前的风雅。文友方亚亚的母亲方嫂,如今勺园的守望者,引领达敏先生与我上了西厢的阁楼,先生欣长的外套扫起楼板上积尘。呀!他惊喜地说,我仿佛看到当年九姑令孺、玮德、孝岳、舒芜他们,童年在这楼上读书、就寢、嬉耍的情景。
阁楼的出口,一棵老根香橼树羁住了教授的脚步,硕大的果实缀满枝头。方嫂说,教授认得舒芜,也算缘份,家里也没有什么好东西,摘几个香橼请教授带回北京吧。教授说,哦,香橼,真好哇!此行真是与木(桐)有缘,带回去,放在女儿的书桌上吧。
教授问我,舒芜笔下的玮德,那一年离别园子时,一袭白色长衫的襟角,飘逝在古巷的尽头,巷子在哪里呢?我说,这香橼树院子外就是六尺巷,玮德依依惜别故园,形与神一起飘出了六尺巷的尽头,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玮德少年玉树临风,想必也摘过这树上的香果。
' }0 ~) p; a1 W, y3 u# Q3 W

1 W* R7 m- K: q: G+ @
' \, s2 p; D, U$ C# t9 ]* C( C* h
鲁谼·山妇手语

0 V) Y, S$ q1 p* ?/ ^3 C! m3 S* B, m6 ?, X. S% D$ p8 s$ _* B

4 V/ W+ Y# i% I8 B" [
偕同达敏教授访勺园的前两日,我曾陪茂荣先生游吕亭鲁谼山。
此处是鲁谼山青流峡,站在石桥之上,眺望半天峰,欲揽高峰入怀,低头猛见汩汩清溪之畔,磐石上一山妇正在洗衣。同行的朋友举起相机招呼:喂,大嫂,抬一下头吧,给你拍照。山妇抬头,不语,友好地挥挥手。
清流峡的名字最初应该是晚清方守彝《清流峡》诗中所写:“清流峡在成迦湾,两三老屋夹清澜。”峡中有水流清澄,峡底有鹤鸣石滩,旧时两岸有几户土著人家,峡谷的小径是通往城里的要道,柏堂先生一班诗友经常往还于溪底小道,童子琅琅书声与泉声相和,又有主妇晓起,杵砧叩击,空谷交响。想想当年,这鲁谼山中,几户人家,耕樵渔猎,古朴如太初。守彜、守敦兄弟在父辈的挈领下,常清晨越过清流峡,外出访友,谷中阒寂,唯听山鸟啁啾,但不知那时可曾见过邻妇踞于石上,唱着山歌,捣衣洗菜?
正暇想着,石桥下浣衣的山妇,不知何时站在溪的那一头呼喊。山妇放下手中洗衣的篮子,秋风中咿呀不休,用手不停的示意。一行人懵懂不知是什么意思,有人说,她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山外来客,好奇,挥手以示友好;有人说,不对,她在比划着这附近的另一处景色,生怕被山外人遗忘了。
后来听村里人说,山妇是聋哑人,这几天逢人必作手语。原来,一根跨过青流峡通往远方的电缆,前些天被风刮断了,远方有她打工的儿媳。
. S- O. G4 j5 z. r; F

3 @$ G; G) a. ?  s/ Z/ e7 d+ p/ V. d/ A. [( X8 K
3 p# `& U" ^% f2 g- ~
许咀·目送归鸿
3 f$ Y+ z8 g6 @( J% Q" u2 o2 Y
& q: L; s& _$ z8 u6 L

; M! m9 W" C: ]% u/ v! o
许咀。秋意未褪,冬天刚刚到来。金阳钢构有限公司董事长章阳指着家乡这一望无际的湖滩说,三个月前,这里可以行舟。
夏天我乘舟来过许咀。那时湖草湮没在水底,舟行处,青篙搅起一摞泥草。当时相约,秋后再来许咀,看湖草新生。
这回来了,约请了几位作家诗人、编辑老师,姚岚、张明润、魏振强、黄涌、江飞,还有汪茂荣先生都来了。姥山平远,若即若离,大堤上的乌桕叶泛黄,沾着夜露,几头牛散牧在湖滩上,悠然望着挂车河伸向远处。感受眼前这湖滩空气的清新,想想如今城里的熙攘喧嚣,真使人有逃逸到这里借宿几夜的念头。
许咀四季有景,初冬尤佳,周边秋色斑烂,滩涂湖草如茵。这个时季来,最难得的是观赏平湖落雁,终于,机会来了。
远方来客,惊起了栖息的一群大雁振翮颉颃,人字形雁阵飞向天空,旋即又落在不远处的草地上,那雁阵,的确如少时念的课文,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会儿排成个人字。群雁飞起,唳声清亮,将人的一颗浮躁之心攫到了高天之上。
此时,天净水白草绿,一只零落的孤雁,凌厉地叫着,迟迟飞向远方。送走了天上的雁,蓦然想起这几日相聚的师友,快要踏上归途了,心中真放不下那只零雁,一时竟 莫名地顾影自怜起来。
2 S* x5 j) ]/ ^! V: K0 C, |
丙申十月十八

' j' O( A8 u0 T' N! K7 s4 v1 R
' i3 ?( [# j- G8 i1 _) p$ f5 ]& r+ Z8 l
7 ?, F  F3 `+ W; D4 S6 q  F# Q0 }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