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游记(五)
(三)
回到主道路继续前行。很快就到了路的尽头。
左侧有垂直大路通向"大红袍"景区的小路,路边插有"岩骨花香漫游道"的路牌,二点八公里。这路名有点花俏。
阳光正灿烂,小道向下通向溪边。只有零星的游人。
溪流奔腾的声音真的很好听。路右侧的树侧面映有溪水反射的闪烁晃悠的阳光。
走到一个简洁单薄的圆拱型的小桥边。小桥桥身包裹着斑斑不均的黑色,而溪流清澈。
太阳在东西走向的山谷的偏西的天空中,白亮,不算太刺眼,但横穿和照亮了整个长长的峡谷。我迎着西倾的阳光在山谷中前行。这是让人心灵放松的峡谷。
路边有路标上写道:"武夷山上有仙灵(朱熹),砍树箍树遭报应。武夷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这似乎是道家的口气,对游人一点不友善。十多年前,我曾在四川青铜山道观边一个大钟前看到过类似的话:"此钟为神器,乱敲者必遭报应。"
这样的话的确会因其咒诅式的警告起到一定的效果,只是太粗鲁了。不过经过文革熏陶过的中国人太文明了的确也不行。你只能看着这样的标题笑笑,用网上语言说"你懂得"。
走过小桥。阳光白亮白亮地照在整个峡谷中。从未见过如此与阳光重合的长长的峡谷,几乎不留任何阴影!
路左侧一座山崖像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堡。
峡谷中酱紫色的崖面和黑色水渍的武夷山特有的山体并不是很养眼,但横扫不高的两侧几乎垂直山崖形成的峡谷中一切草木和路面的阳光,使你此刻如置身于一个童话般的世界。路边一片片的茶树更是拉近了紫黑色侧面的山峦构成的峡谷与游人的关系------这里是种茶者的天堂。
真没有想到武夷山还有这样一个独特休闲漫步的峡谷。这样的峡谷应当是水流长期深切形成的?但为什么会又这样直呢?那是先地震地层先块状断裂?我们这些没有学习地质科学的人看到新的地质地貌只能凭常识估猜。这条沙岩峡谷两侧几乎都是重直于地面,崖体高度也大致差不多,水流在平地己裂开的狭缝中应当易形成这样几乎等宽的U字型的峡谷。
一路向西走去。左边有水渍的崖面反射着差不多均匀的白色光亮。
再向前右侧山崖上中间一段平整的崖面有三段数米长溪水形成白色的带条,如白色蠕虫在崖面上向下蠕动。山谷呈不规则V字型或U字型。
左侧又有一段上百米高黑色垂直的山崖,溪流在整个崖面上溅起阵阵水雾。
向前。不对称的V字型峡谷,谷底宽不过二十米,左侧崖壁几乎垂直地面,右侧山坡是约七十度斜坡,V字型槽沟状山谷天空上的白色云层不均匀,它与灰蓝色稀疏天空混合;太阳在左侧崖顶边缘发着刺眼的光芒,不大的溪流在谷底一侧奔走,微风习习,空气新鲜······
今天这峡谷真是阳光独占了全部空间,这狭长的东西走向峡谷中一片阴影都没有,几乎一个游客也没有,几乎只有你一个人走在这二三十宽洒满阳光的峡谷中,太阳差不多在峡谷V字型天空正中间,只是微微地偏左一点,照得前面路两侧半人高的平整成两长带状的茶树的密密茶树叶上全是糊糊白花花反射光亮······
这条峡谷中的沙岩并不美貌,甚至有些黑丑,但它们个头不高,几十米到上百米,与目前中国城市居住楼层高度相当,从而不会有高不可攀的疏远感,更多的是质朴和亲近感。
下午三点二十一分。
路两侧半人高的茶树树叶上仍然是白晃晃一片光亮,冰面般模糊地反射着阳光。这峡谷中除种植了茶树,我还看到了成片的水仙地。
武夷山地区的茶在清朝曾经是输往北方俄罗斯的主要茶叶产地之一。我是几年前从电视上得知的。
真的没有想到福州竟还有这样一片优美的人与自然达到和谐的峡谷。人类看到自然美景的感受总会随时间的流逝变淡,但此刻我正在感受大自然的美!未来我们并不能准确预测,即使是明天一天。或许明天我们的生命个体就会因为意想不到的原因嘎然中止,我们其实并不保证自己一定能平安地看到后天的世界!
生命在此刻,活在当下,尽情地享受这一刻!
继续漫步在洒满灿烂阳光的宁静的山谷中。左边出现一个山岩,约百米高,它像极了一个站立收拢了翅膀的幼鹰:鹰嘴朝南,鹰背和翅膀正安静的落下。
路边溪水约二米宽,此刻似乎静静不动。溪边一个直角等腰三角形状岩石,直角顶点离地面约十米高,它有极为对称的两个腰,真的很神奇,只是它的左边缺了一个角。
越向西,山谷越宽,人类的气息也越来越浓,景色也越来越平凡。左侧有一个顶部有直角边的近百米高的断崖孤峰。
峡谷两侧V型两条边越来越舒展,现在它们与地面的夹角只有45度了。天空黑云、白云、蓝天三色相间,云儿很美。游人不多,但从不间断。
人类真是神奇的生灵。每个人都带着一个超级的计算机一样的大脑,带着一个自己的精神宇宙行走着。同样的这一片峡谷,在每一个从这里走过的游人大脑中的图像和印象却永远不相同。
路右侧出现这条峡谷中看到的第一间房屋的侧墙。走到屋边,才发现这是一个寺庙,但寺庙建筑却是旧式木砖结构的民居院落布局。
介绍牌上说:这个“慧苑寺”始建于宋代,明末清初重建,民居院落布局,门厅是儒家风格,正殿是佛家氛围,经阁含道家韵味,是一座典型的"三教合一"的宗教建筑。
介绍牌上说,朱熹曾经在这里住过。正殿廊柱还保存有朱熹"客来莫嫌茶当酒,山居偏与竹为邻"的诗句。
这依着低坡建成的二层小庙己陈旧破落。我走进这座小庙院落中,左侧百米处可见一个山崖孤独寂寞站在不远处,未上漆的木质家具门窗的暗黑色散发着萧瑟破落气息。下午的阳光明媚地照在半个院落中和升高地基上的西侧正堂中,又透出一丝乡愁和让人返回童年回忆的人间暖意,令我有穿越时空的感伤和恍惚······我正准备离开时,看到一个背有点弯的老和尚正在走进来·····
我心中涌动十分复杂情感,我看到了生命正在逝去······
这是我看到过的风格最奇异的寺庙建筑。之前我曾在福州市郊县的白岩山看到另一个四合院式低矮的小庙,据说那是唐代的风格我也在福建偏远地区看到过几次民居化的庙宇建筑,每次总让我感受到其人性化设计,比现在常见的高大上式结构的庙宇更多的接近人类······
"三教合一"这是中国二千年文明中最奇异的现象,这部分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包容特色,也是孔夫子"中庸之道"的体现?
溪流在小庙前方左转近九十度。过了小桥,溪名改为了"流香涧"。山谷的风格全变了。山谷由近东西走向变成了近似南北走向。山谷变成了狭窄的山间裂缝,两侧杂树野藤丛生,山路潮湿,小溪在路边奔流。
路左边有一圆柱型城堡状的紫黑的孤崖,令人想起古罗马半兽场的半圆形,只是直经小得多。奇异的是这山谷中没有鸟鸣声,只有虫儿在树丛中鸣叫。
山路开始升高,杂草茂盛。
回首峡谷,左边是耸立的山岩,更远前方是横过来的山峦山崖,右边是刚刚看到的圆城堡状的孤崖,它颇有点气势和壮丽。我不由忽发奇想,我们用现在的技术完全可以将这孤立的城堡状崖体中心淘空,将它内部建成多层楼房,做成保持外形名符其实的城堡。只是现在对大自然的保护已不给我这个创新实施的机会了。
四点零三分。
见"飞来峰",十层楼高,像古埃及金字塔中的浮雕。
再向前,山道风格全变了。荒凉。溪流在石槽中流淌。路窄,只有一两米宽,四五十层楼高的两侧山崖,你仿佛在高楼之间窄窄的胡同之间穿越,不过这胡同不过百米长。
路牌介绍说明了这山谷特点:"流香涧,受南北向断裂构造控制而发育,两岸丹崖壁立,青藤重蔓,幽兰丛生,涧水清澈见底,山风穿峡飘香,令人陶醉,故有流香涧之名。"
这个路牌对这段狭窄的山道解释为地面断裂让人十分心服。这一片狭谷令我想起大旱之年干裂的塘泥块,或许大地也曾这样龟裂过,再经千百万雨水冲刷就形成了武夷山区独特的地貌。
左转东南方向,山谷又变宽了。又见茶园。
左侧溪流变宽了,两边树丛掩去了大部分山崖。再右转西南方向上坡。
这只有二点八公里的狭谷在今天下午似乎很长很长。我不禁想,若是在古代老虎豹子土匪在这样的山中应该很易生存啊!若我们是古人独自一个人走在这样的狭谷中一定会是心惊胆颤吧!
又是一段五六米宽的狭缝式长为十几米的山道。这真的是我从未预料到的武夷山峡谷,完全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前方出现一小片山谷。左转再左转变成向东上坡,与开始进峡谷朝西走的方向相反。这坡面约十几层楼高。
走上山坡顶端山岗位置,再坐在石阶上回首刚刚走过的山凹:它呈长方形,几乎封闭。山风吹过,真的让你感到很爽很爽。你不由感叹,山区与平原真的大不一样:一个平原上百公里几乎都是单一面孔同样的景色;你在山区走十步常常一小变,走百步一大变,走千步你往往无法预料你会看到什么景色,特别是在名胜风景区。
我继续坐在山坡顶端休息。这约百米长山路中旬位置的左侧有一颗三十多米高的树,山风不时有力地吹过,它纤细的树枝很优雅地随风舞动着,宛如山中的仙女下凡,在向我表白爱情······
你会突然感到此刻的大自然很亲切。这里的山水已是人类部分改造过了,己和人类驯化的狗一样。
这真是我走过的最漫长的二点八公里,我似乎走过很远很远的山路,似乎永远走不完,似乎我自己也不愿走完······
四点三十一分。
从山岗下坡继续东行。从地图上看,“岩骨花香漫游道”大致呈方筐截面形,即口字拿去右边一竖。
虫子一路吱吱吟唱。现在走进了更加人类化的山谷。她让你觉得前所未有的亲切,此刻你真想永远地活在这地球上!
再向下,可以看到路边一个房屋黑色的房顶。左边是多重茶树梯田,空气中飘来五香鸡蛋和牛肉的香味。
世界本来可以这样的精彩! 想想文化大革命时代真是荒唐:想让全国人民变成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半文氓式的农民。
张春桥姚文元这类文革干将都是半调子的文人,空想发飚误民误国。邓小平质朴的天性又将中国带回了常识的世界。
不知八百年前朱熹的理学是否也曾把中国的道路指错了方向?
活水引入,改革开放就是将外部的活力引人当年中国完全封闭的死水塘中,中国这塘水终于又变成生机勃勃的活水塘。中国老百姓终于可以有经济能力全国跑,并开始向世界各地跑,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和享受人生的乐趣了。
来到了大红袍景区服务部。一排平房买食品,其中一种食品名为"大红袍"茶叶蛋。中国式的幽默。
继续向前。道路两侧又是已熟悉了巨轮船首模样的山崖。
右边又是垂直的百米高崖墙。溪水从崖顶跌落到下方稍斜的崖墙上,化成阵阵水珠与水雾飘洒下来。左边是倒伏的山岩,它极可能是右侧垂直山岩塌方下来的另一半······这条神奇的武夷山的峡谷!
向前。峡谷道路中间有一个笋尖式二三十米高孤立在路中间的山岩,它与两边山崖画出一个巨大的W型的天空!
这充满人间气息的人间峡谷!
四点五十七分。
走出大红袍景区门口。重新坐在景区大巴上前往北门。在山间公路上奔驰,我突然想起前不久在九寨沟景区大巴上的感受:如今这山寨不仅仅属于本地人,而是属于地球上所有的人了!
一个退休年龄的妇女在车上发牢骚:"这大红袍景区真没有意思,不就是山崖上几颗小树吗?"
开车的师傅自言自语回答道:"大红袍在天上,真正的大红袍在人的心中。"
这是我在武夷山听到的最精釆的一句话。只有热爱大自然的人才会感受到大自然所特有的美,但世界上真的有一部分在大自然中找不到感觉。
我还要说,武夷山的所谓丹霞地貌在我们现代摄影照片中往往丑陋不堪,想从现代彩色照片中了解武夷山的人绝对会彻底失望的!这像一个四五岁的儿童看一个陌生满脸皱纹背已经驼了年老的妇女,他通常会觉得老太太十分的丑。
只有你来到武夷山,漫步在它的山谷中,游走在它不高的山崖旁或清澈的溪流旁边,你对武夷山会有全然不同的感受,如同刚才提到的那四五岁儿童,当他看到同样是满脸皱纹又背驼从小带着他特别宠爱他的外婆,他感受会是真正全然不同的!
我还想提出一点创新的设想:中国名胜风景区旅游景点,应当聘请中国各大学退休的地质地理教授作为景区义务地质公园讲解员和解答员,并在网上公布他现场讲解的时间,这有助于提高游客对这个我们生活的地球了解和热爱。
吴砺
2016.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