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环行记(十一)
二O一六年十月六日(星期四)
早上六点半。天阴,西湖音乐喷泉广场。
西湖在暗黑色的雾气中,水面微微有点黄。远处无景亦无船。
空气中一直飘着淡淡的桂花香。
六点四十七分。到达北山路。阴天的西湖平淡无奇,但总不知有什么地方打动着我。
西湖水色黄中带着一点碧色。水灰色的远山,黑绿色的近山,灰白色的天空,绿色的白堤,无处不透出淡雅。
钱王创立吴越国后的杭州以文以商为民风,过去春秋战国时南蛮彪悍消失在富贵温柔之乡中。
湖面上出现了游船。白堤上一只鹰状的风筝落入湖水中。
很遗憾,这次没有看到西湖的月色。
若一轮明月当空.漫步在西湖边或泛舟湖上,水天一色,又是另一番风景啊!
过西泠桥左转路过苏小小墓。西湖也有三𠆤著名的爱情故事:苏小小的爱情故事,梁山泊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一个真实一个半虚半实一个绝对虚构。一个因人间礼教和自然的生老病死构成的悲剧,一个是封建社会男女无自由恋爱权产生的悲剧,一个前悲后喜的悲喜剧,剧情中都是美女追书生。一个是歌妓.一个是富家千金,一个是动物变成的女妖。
苏小小的爱情故事爱得轰轰烈烈,有女侠般的豪爽和洒脱,美貌又有才情,这才是中国封建礼制重压下,缩头缩脑绝大多数并不得意的读书的男人们最理想的梦中情人,又英年早逝,美貌得以永存,永远的青春形象,这是中国古人中的文人墨客做诗最好的题材。
梁山泊与祝英台的故事流传了一千七百多年,是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全国各地有十多个版本,杭州版的梁祝故事背景设在西湖。中国二千年男女之间没有恋爱自由,父母为子女包办婚姻,这绝对是二千年中国人的悲剧。这种失落与遗憾变成了之后化为蝴蝶成双成对。这是一个民族的痛与梦。五四运动在这点反对孔孟之道绝对是正确的。
白蛇与许仙的故事中,杭州西明风景如此之好,以至于蛇都想变成人生活在西湖边,与其说叙述人类对爱情的追求,还不如说人类对生命的美好生活是如此热爱。
今天难见西湖美景,但处处有桂花飘香。
西里湖靠西岸的湖面被风吹皱了,湖中央却是浅黑色底的镜面一样长条水带,十分奇异,苏堤另一侧西湖上风吹起的水浪正十分有力地拍击湖堤边上的石块。
读书,让子女成为有文化人。这是吴越国钱王对后代的家训,这也是孔夫子二千年前对整个中国的教导。这也是中华民族文明最大的特色:万众一心向往读书,成为读书有学问的人。
我记得九十并代我在美国时,我的朋友刘志明先生对我说,中国人到美国,即使第一代洗衣做苦力,但第二代绝对都是大学生。
这或许才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从文革毁灭性的灾难中如此迅速地在三四十年站起来最重要的最易被外国人忽略的因素。现在一年有七百万个大学毕业生,世界上除了犹太人还有那个民族如此向往知识向往成为读书人?这些年积累下的人才库才是中国迅速崛起的最重要的基石之一啊!
中国在过去两千年在自己周边国家中一直是老大,并不侵略成性,但绝对有要求别人尊重自己为老大的虚荣心。这种虚荣心成了中国近代跟上西方文明的最大的包袱,文革是这种虚荣心另一种形式表现:砸烂旧世界,创造人类前所未有的乌托邦,再当一次另类的世界老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吾师"。孔夫子二千年前富有人性的教导仍在。
做一个谦虚的大国,中华民族不是暴发户,只是雄狮苏醒过来,用不着张牙舞爪去吓唬别人。
我们这个民族在过去的四五百年对人类的现代文明贡献并不多,我们需向这个世界文化文明做出自己新贡献,我们完全有能力做出这份努力。
中午我乘火车前往上海。一个念头涌出,这西湖六天环湖行,你觉得西湖边少了什么?若你是杭州市市长,你会为西湖做点什么?
若我是杭州市市长,我会设法将为西湖添上"文化"的因素。西湖硬件环境己不错了,我愿让游客在西湖边看到一条中国上万首古诗词石刻休闲步行道和若干个不停播放数千幅中国古画照片液晶显示屏。
这个步行道可以选用现在湖滨大道,在这步行道两边以展开的书卷形状一尺高的大理石刻写古诗词,每首古诗边有二维扫描码,可以用手机扫描到西湖专有语音网站,获得这首诗的朗诵版和欣赏介绍文章语音版。欣赏介绍文章可以用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各种唐诗宋词和系列古诗词欣赏辞典上的文章。这些鉴赏文章亦可印刷在书本大小白磁板上直接贴在石刻写古诗词下方,游客也可直接阅读。
古画图像可以系统扫描故宫博物院藏画。游客花几小时就穿越了中国上千年的诗词时光隧道。
当然或许在西湖周边每条休息长椅前的地面上亦可配上几首刻诗小石牌,只要微微高出地面一点点即可。如"曲院风荷"景区长椅边有几首杨万里咏荷诗在地面浅表上,若有若无,游客可看可不看。
创造一种"润物细有声"中国古诗词环境在西湖周围,或许是我对西湖和杭州市一个期待。
或许这个做法有点俗,又有点雅,但这是一种创新和创意,以在中国最灿烂古诗词正准备远离现代生活之时,在西湖边留下她不朽青春的倩影。
吴砺
2016.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