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43|回复: 1

[散文] 传统画与诗的形变

[复制链接]

8245

主题

1904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5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2017-3-7 13: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统画与诗的形变



    半年前,我在上海福州路买了四十本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名画家全集》(全套五十册)及十多本《中国名画家全集》(全套共五十四册)。十分遗憾,这两套书都没有收集全,尤其中国名画家图册缺失数目更大。

    我们大多数人或许都有这样的经历,当年作为一个名画的业余阅读者,我们只是在书店柜台和书架上翻翻画册,很少真的去买,因为这些画册相对自己的工资而言太贵了,尤其面对一系列成套出版物时更是望而怯步。到现在我们有经济能力去买这些书时,我们发现自己似乎没有精力和时间静下心来批量读这些书画了。

    这次购买的近六十本画册在家已闲置了半年多了。这些堆起来真像是一座小山,一种精神负担啊。我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动第一锹土去移走它们。你不由想起"叶公好龙"的古代寓言故事。

    不知你对西方画家作品的基本印象是什么?我对它们基本印象是看这些画时沉重的压抑感绝对多于愉悦感。

    西方名画中相当一部分题材是与宗教相关,这些宗教故事又多是与受苦受难的话题相关,所以这部分油画画面多是呈现悲剧的美,很少有让人感到轻松的画面,即使是风景画,那些浓烈色彩也会让你觉得美得不轻松。

相比之下,中国的古画总体上显得温文尔雅,素妆淡抹,作画者纯粹是想让观画者感到愉悦,从来不愿将沉重的话题带入你的视野(敦煌壁画这类民间寺庙画除外,即使敦煌壁画的画面也少听说有沉重的)。


    不知你接受不接受我的一个形象的比喻:西方的画看起来就像中国的红烧五花肉或西方人自己做的半生不熟的牛排,而中国的古画像中国式的清蒸鱼;西方画多是像中国民间想象中的黑脸大汉关公张飞,而中国画多是像传说中的西子……


    我忽发奇想:东西方画风本质的不同是不是因为这两种画诞生的场地不同引起的?一个诞生于光线幽暗的教堂,另一个诞生于中国文人窗明洁净的书房;一个画稿是粗糙的墙或是帆布,一个画稿是丝帛或雪白的纸张上;一个是为教化民众,一个是为文人雅士的娱乐;一个是宗教文化的产物,一个是崇拜大自然的美表现天人合一的产物,它与西方文化另一个更早的源头希腊雕塑力图表现的人体自然美与宁静相似……

    如今我们看过去的西方名画或中国古画总有一种在博物馆看考古文物的时空感,传统的绘画艺术似乎已远离我们现代社会,正走向遥远的历史……

   

    现代的摄影技术手段所呈现出新的视觉表现形式如摄影电影电视使数千年来艺术家手中的画笔显得十分低效苍白,这如同现代农业技术中使用的收割机、播种机、农用喷药飞机等大型现代化农具使数千年来农业使用的锄头、镰刀、犁等旧式农具相形见绌……虽然这些传统工具偶尔还在使用,但它们很多地方已开始被放进民俗历史博物馆中作展览了……

   近些年的电脑软件技术使现在摄影技术的民众化和专业化水平又有了本质性的提高……过去一个画家要达到传神地绘制一个人的肖像画或许要十多年艰苦的训练,而现代摄影器材如手机让一个儿童拍出的人像比古代最伟大的画家画的更真实……

    写实意义的绘画在现代摄影技术的打击下,几乎完全失去了市场和生存的空间……中国古代山水画一个目的就是让别人走进画家看到的山水画面中,现代彩色摄影的照片和风光影视片更易达到这个目标,这只要普通人即可做到,而不需绘画天才……

    这个意义上,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西方绘画中的印象派立体派及形形色色的流派也是被近代人类发明的摄影技术逼到了一个墙角中才不得不发明的若干种绘画风格和形式……印象派诞生时,人类的摄影技术只有黑白照片,那时还没有彩色照相术,所以西方这些绘画天才还有以色彩作为主体与黑白照片抗衡;如今彩色摄影完全大众化,现代艺术家更被逼得走投无路,那些稀奇古怪画派和一系列涂鸦以大众的绝大多数看不懂的意识流和抽象线条来构造画面……

    或者说,他们又开始返祖,若你看几千年前上万年人类洞穴或岩石上雕刻或涂出简单线条画照片,或许你觉得我说的有点道理……西方现代油画似乎同中国古人的文人画用线条表现内心感觉变得很神似了……

   "老兵不死,只是悄然隐去。"当年美国二战将军麦克阿瑟这句话或许也可以形容现代手握传统画笔的东西方画家们……

     人类的艺术形式是人类精神上市场需求决定的。数千年来的传统的艺术形式在近现代人类社会技术带来的人类新的社会结构和新文明冲击下大多土崩瓦解或消失了。西方传统绘画或许源于教堂装饰绘画需求,西方音乐高度发达或许也是源于教堂音乐的需求,其后才变为宫廷和上流社会人士的需求……有客户才有艺术产品……
    中国传统的京剧、昆剧及各种地方剧种都是过去中国民众在那个封闭时代百姓娱乐的精神需求下发展出来的。现代化的中国社会电视电影比这些古老的形式强大得多,几乎完全取代了它们,老的艺术形式只能走进历史和博物馆……
    诗也一样,荷马史诗是游吟诗人给古代老百姓唱的;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源于古代娱乐场所助兴娱乐歌唱的,或是大众场所朗诵的,纯纸面上写的诗或许是在印刷技术走向社会后知识分子科举考试一个辅助的敲门砖……
    只是现代人类对艺术的精神需求的市场并没有消失,艺术家也没有消失,只是艺术形式变了……视觉艺术家绝大部分不再用传统的画笔和颜料作画,而是用照相机,摄像机,电脑及电脑软件,画布变成了屏幕,变成了街道墙面、咖啡店中装潢、宾馆中装饰、时装的布料……人类永恒地需要视觉美和这种美的创造性的伟大艺术家……
    现代社会的诗与诗人或许悄悄换了一个面孔,以流行歌曲和流行歌曲的作词者面孔出现,虽然现代诗以纸面诗出现的诗集几乎消失,没有了成规模的读者群,但你从网络音乐网站看到现代上百万上千万流行歌曲的歌曲应当就是现代社会的诗集,那里很多歌词真是充满了诗意……现代社会的诗与歌又重新合二为一,如古代的诗歌一样……现代社会人人都热爱流行歌曲,人人都在听诗歌……你不能说现代社会不需要和没有诗人……
    同样,现代社会人人看电视电影摄影图片,电影电视网络中的画面之多之丰富之美,从整体上远远超过了古人留给我们数量极少的名画,或者说,现代人人都天天在看画……

    只是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画作并不会随现代传统的画家群体的渐渐消亡而消亡,它们会在人类的博物馆中永保青春,如同古希腊断臂维纳斯的雕塑一样,青春和美在凝固的石块中永驻……还有,我们在现代旅馆走道和房间中可看到它们大量的复制品,还有在我们的书本中看到它们的缩影……无论人类的艺术表现形式怎样变化,人类都会来到这些伟大作品身边,从他们那里吸取灵感,再创造出新的美……
    而我现在决定打开自己买的一系列画册中的第一本,重新开始一段与古人交流和奇妙的旅程……




吴砺

2017.3.5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87

主题

7086

回帖

1万

积分

桐网进士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909
QQ
鲜花(46) 鸡蛋(6)
发表于 2017-3-7 16: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文笔应该是专业写手思维清晰文笔干净,只是看不出哪派像评论。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