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06|回复: 0

[散文] 吴传兵:大集体时代的弘篇————读春富兄长篇小说《生产队长》

[复制链接]

53

主题

137

回帖

533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33
鲜花(6) 鸡蛋(0)
发表于 2018-3-10 21: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集体时代的弘篇

————读春富兄长篇小说《生产队长》

吴传兵


(注作者为安庆评论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兼副秘书长,岳西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只有珍惜往事的人才真正在生活”

 “珍惜往事的人也一定有一颗温柔爱人的心”。
  
——周国平语
  
  
  往事有往事的价值和意义,不论这些往事是快乐的,还是苦涩的,甚或是痛苦的。

  我和春富兄都出生于那段曲曲折折艰难困苦的大集体时代中期,是同时代的人,生活成长的时代背景基本相同,对那个特殊时期的许多事情都亲身经历、亲眼所见,有着基本感触和基本相同的往事记忆。但春富兄有匠心、“有一颗温柔爱人的心”,他将那个时代的往事凝注在《生产队长》这部弘篇小说里,很精彩,勾起了我的记忆,引起了我的共鸣,触发了我的思索。

  我用几个晚上时间认真拜读完毕。看完的最后一个晚上已经到了凌晨2点,但久久难以入睡。满脑子都是麻子队长和他的儿子癞痢队长的身影,尤其是那悲壮离世的结局,让我陷入了苦涩的旋涡。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一直在回味,父子两个生产队长,以及他的生产队社员,一群最底层的小人物,通过平平常常的生产生活演绎了那个时代最大的政治场景,反映了当时的政治风云和底层应对及其现实;我在探究,作者将两个主人翁的命运都设计成悲剧性的结局,是做了何种思考,有着怎样的深刻意义。

  大集体时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三十多年,在历史的长河中虽属一瞬间,但在人生经历中,却是漫长的岁月;大集体时代,更是一个时代的烙印,大凡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都越过了“大集体”的那道坎,脑海里会铭刻着酸甜苦辣痛间或有之的印记。大集体时代,如一部卷帙浩繁的大书,有人是书中的一个段落,有人是书中的一句话,有人是书中的一个标点符号……但都是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春富兄通过《生产队长》这部弘篇,将这些句子、标点符号和段落,运用匠心创意和精心串联,再现了那个时代风风雨雨磕磕碰碰丰富多彩的真实画面。

  翻开长篇小说《生产队长》,就是翻开了那段历史。灵动的文字,引领我再次经历了那段难忘的岁月。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一页页打开,一直翻揭到八十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每一页乃至每个章节中,都是当年亲切而熟悉的生活。作者是从三年自然灾害那个时期着笔写起的。一个逃荒要饭的女人,揭开了大部头小说《生产队长》的序幕。跟着徐徐拉开的大幕,我们也就进入了人民公社、大跃进、“四清”、“文革”等整整30年的漫长历程。作品通过对麻子队长起起伏伏的人生经历的塑造,深刻描写了这不平凡的30年的风云变幻,刻画了那个时代人世间的悲欢冷暖,成为我国农村的一个时代缩影。麻子队长这个形象刻画得非常成功,一个不算“官”的生产队长,在当年的时代背景下,也有着一定的权力,不仅仅是不需要劳动,更多的是一种地位,一种支配人、使唤人的那种威风。麻子队长很在乎,他对这种权力和权势极为崇拜和向往。有它,他竭尽全力为自己生产队和社员效忠奋斗拼搏,乃至最终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他难能可贵之处;失去它,就垂头丧气灰心哀叹,甚或对其他队长生产中的失误幸灾乐祸,这是他可悲可叹之处。但他总体是善良的,正义的,为生产队的荣誉和利益是竭尽全力鞠躬尽瘁的。一个不起眼的最底层的生产队长,他把队长的权力用得很极致,很到位,也很自如。他很自信,也有威信。他聪明中夹杂着些许愚钝,质朴中透着些微狡黠,善良中隐藏着一丝恶毒。他在经历了起起落落波波折折之后,也自我反思过人性中的缺陷,认识到自己做了一些良心上过不去的事情,但他又立刻归咎于那个时代,觉得是“上面”要求他做的,换个人在生产队长这个位置上也会这样做。俗话说:“时势造英雄”,那个时代的生产队长,就是那个作风、做派,就是那个样子。作者就是通过小说主人翁麻子队长的内心活动和自我意识,把那个时代曾给我们国人造成的痛苦、悲伤和心酸,做了一个归结,实质上是一个揭示,隐含着无奈和感叹,更隐含着一种揭露。是的,大集体时代,留给我们国人的记忆刻骨铭心,五味杂陈。麻子队长及其生产队的社员就是那个时代国人的缩影和代表。

  那个时代发生的许多事情扭曲人性。作者通过这个小小生产队的生产生活等各种活动,以及这个集体中各种人物的塑造描写,充分反映了那个时代特征,揭示了这个主题。生产队里,有政治斗争,有权力斗争,有利益斗争,也有性欲的纷争,还有亲疏之争……将弘大的社会事件和国家的政治动态,融入一个生产队这个小场景之中,而且表现得恰到好处,这是作者的功力和作品的成功之处。

  我顺着《生产队长》描绘的场景,再次走进大集体时代。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出生的人都记得人民公社。当年,全国农村普遍形成了“公社—大队—生产队”的管理模式,生产队在大集体时代属最小的生产单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即使最小的生产队,也配备了整齐的班子,有生产队长、会计、保管员、妇女队长、民兵排长等,在有些大的生产队还配备了副队长,那时都流传着:“生产队长是安排干活的,副队长是领着干活的”。因而,生产队长大都脑瓜灵,副队长大都身体棒。一个生产队都有自己的一片天空、一块大地。在自己的一片天地中,建了牛栏、猪圈、仓库、场院,修了池塘、沟堰、堤坝、道路,过着属于自己这个小团体的集体日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一切的领头人就是队长。生产队长的指挥棒就是“记工分”。社员家家户户全靠每天出工劳动获得工分,到年底按工分分得口粮,维持一家生计。哪个社员稍有不慎,扣掉工分就意味着少得口粮。所以,每个社员在工分上毫不马虎,队长的权力也就在这个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麻子队长将“工分”这根指挥棒挥舞得很到位很精彩。迟到扣工分,不听话扣工分,甚至争辩几句也扣工分,连完成政治任务都以工分来驱动。麻子队长因为要完成批林批孔揭发身边“坏人”的目标任务,不得不以加工分来刺激社员,来引诱大家互相揭发批斗。许多冤枉案、委屈事就这样产生了,人性的丑恶也就在这时暴露无遗。王爱霞是不是坏分子?为什么成了坏分子?站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来看,那不是麻子队长的使坏,而是那个时代的大政治,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当年许多知识分子、劳动者都成了坏分子、阶级敌人,王爱霞是他们的化身。

  而权力的斗争,在长篇小说《生产队长》作品中,也刻画得曲折、激烈而真实。大集体时代人的地位,有句口头禅:一是权,二是钱,三是民办教师,四是代销员,五是听诊器,六是方向盘,七是木匠筢子,八是臭社员。这句口头禅,非常形象逼真地总结了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地位。权力是第一位,掌握权力的人是一等人。麻子队长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他也深谙其中之道。他和李副队长对“生产队长”这个小“官”的权力很崇拜很依恋很看重。因此,他俩之间基于这个权力而演绎出了一系列故事和纷争。他与李副队长之间既是一个生产队的社员,也是朋友,更是竞争对手,甚至是敌手。他俩之间为了得到“生产队长”这一职位不惜一切手段,特别是李副队长甚至于不惜欺骗群众造谣惑众来达到目的。生产队内也经常会发生一些特殊事件,“生产队长”这个职位也就因此在麻子和李副队长之间几易其手,两人的斗争也就相互交织,恩恩怨怨也相互交替。“生产队长”权力旁落之后,不论是麻子队长还是李副队长,都想看看对方的笑话,对对方在任上的某些失误,有着一丝快意。然而,在涉及到生产队集体利益时,他俩又立即抛弃前嫌高度统一,共同努力共同维护;在关系到个人重大利益和生命危险时,又是那么豁达、开明和善良。李副队长和麻子队长是政治对手,算是“冤家”,这是麻子生产队社员们都知道的事实。但李副队长在砖窑坍塌被埋后,麻子队长顾不上喝酒吃饭,立即奔向出事地点,组织社员展开施救。当李副队长从坍塌的废墟里挖出来后,麻子队长表现出了最质朴的善良本性,“冤家呀,你也有今天!麻子队长并没有如工人估摸的那样想”,而是发号施令,对后面的工人说:“快把李副队长抬出去!看他还有没有气,有气的话,赶快送医院”。麻子队长方法得当,施救及时,挽救了李副队长的生命。正因麻子队长不计前嫌以生命为重以大义为重的品德,才有麻子队长去医院看望李副队长时李副队长感激的泪水,才有李副队长妻子向麻子队长跪下感谢的感人画面。两人“政治斗争”的前嫌顷刻化为乌有。同时,包括他俩之间基于共同喜欢的某个女人而产生的“情感”隔阂和怨恨也一并归无。善良朴实归于正道,人间正义终于回归。看后,我掩卷沉思,想起了一个历史故事。司马光与王安石同为朝廷命官,因“熙宁变法”而成为政敌。但无论谁掌权,他俩都以公心互对,保持着益友的感情。王安石变法失败司马光掌权后,王安石的其他政敌借机向司马光建议,报复弹劾王安石。但司马光严词拒绝:他变法非私心,我反对的只是新法也非王安石本人,为何要报复呢?!王安石去世后,司马光预感到王安石可能会遭受世俗的鄙薄和小人的凌辱。他立即抱病上书皇帝,请求加封王安石“以振起浮薄之风”。朝廷根据司马光的建议,追授王安石为太傅。不把公务分歧和私怨混为一谈,“君子坦荡荡”,这是这个故事和《生产队长》所共同体现的一种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所潜藏的厚道淳朴的本质。说实在话,当年集体时代,有许多缺陷和不足,也确实存在各个方面不同程度的恩怨情仇,但整个社会风气基本上是淳朴的,正义和正气都较为浓厚,许多纷争大都以君子之度互谅互让和谐化解了。这是不争的事实。作者将具有时代特色的大政治寓于生产队的小事之中,将历史悠久的美德寓于最底层老百姓的琐事之中,让读者在作品的人物事件中自己领会、感悟,构思灵巧,匠心颇具,写得很成功,令我折服。

  作品中的另一个主人翁麻子队长的儿子癞痢队长,这个小家伙一直贯穿在整个作品之中,从出生到死亡,短短的一生,给人的印象很深,在作品中是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既有可笑之举,也有可爱之处。他从小在其父的言传身教之下,潜移默化地对权力也有着某种向往和崇拜。他自私自利的思想较为突出,但关键时刻也是大公无私的,属于一个正义人物,他的死,应该是最突出的表现。为了修路,为了集体的公益事业,他敢于向自己的亲人——帮助他父亲养育他的大婶娘宣战,敢于扛起大斧子,砍向大婶娘家横在修路途中的枣树,以至于大婶娘破口大骂他最忌讳的生理缺陷——癞痢,导致当场气绝而亡。读到这里,令人心痛、惋惜。他婚姻不幸,家境不好,在命运上应该是不幸的。他当队长(准确地说,应该是村民组组长。但村民们习惯性地喊他队长)时间虽不长,但秉承了其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办事干脆利索,一心为公,也算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物。

  长篇小说《生产队长》,将“麻子队长”和他的儿子“癞痢队长”这两个主人翁的命运,都设计为悲剧性结局,我做了认真的思考。我觉得这是作者的匠心,他想借助这两个人物的结局,告诉我们,虽然麻子队长和癞痢队长均有缺陷和不足,都不是完人,但其本质是好人,是敢于为了集体事业为了公家为了生产队而献出生命的好人,是乐于为老百姓真正服务真正奉献的好人。一个人的精神,还有比献出自己最宝贵的生命更伟大吗?麻子队长和癞痢队长为集体献出了自己最为宝贵的生命,他们是伟大的!这是这部作品得以升华的部分。这种设计,实质上是为了揭示我们中华民族最核心的精神指向——大公无私乐于奉献;揭示中华儿女自古以来最本质的精神特征——善良、朴实、厚道、牺牲。这是作品感染人吸引人鼓舞人的精华所在,这就是作品的正能量。

  作品最后的《尾声》,用了将近六百字的简短篇幅,交代了主人翁家属及其生产队的社员们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我们今后不再是村民,是居民了”,“生产队长”已经被“楼道长”取代了,今后不再有“生产队长”了。癞痢队长婆娘的嘴叨叨着,脸上失去了笑容:“不再有……队长……队长……”。作者借癞痢队长婆娘的自言自语,告诉我们,当年大集体时代,已成往事,往事有值得留恋与回望的地方,也有值得珍惜的东西;对往事的回味与珍惜,就是对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期待与展望,乡村文明、幸福生活已经到来。

  最后,我想说的是,大集体时代是我们中华民族一段不容忽视的历史,它有价值,有意义。虽已成过往,但往事应回首,应珍惜,回首和珍惜既是纪念,也是反思。这段历史,毕竟是一段风生水起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我们民族和国人一段厚重而艰辛的历程。这段历史虽说永不再来,但为了更好地过好今后的生活,更好地开创未来,做好“中国梦”,我们必须正面这一历史,去回忆它,写它,让它作为一面镜子,一本教材,让后人看看历史照照当今,让后人从正反两面经验教训中,各自吸取自己所需要的养分。春富兄珍惜那段历史往事,用他文采飞扬的笔,为那段往事立了一面镜子,为那段历史撰写了一本教科书。所以我说,春富兄是位有历史感的作家,应了周国平所言,他具有“一颗温柔爱人的心”,是真正热爱生活的人。
  

作者简介:吴传兵,男,安徽岳西人,公务员,中国散文家协会、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庆市作家协会理事,安庆评论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兼副秘书长,岳西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